一般平衡論將人的目標和行為分為“生存”和“名利”兩個層面,加上“剩余智慧”合成了“存在模式”、“三我一體”、“樸”等理論?!拔摇钡氖S嘀腔塾糜谇竺罄褪堑诙嬖谀J剑ó斎晃遥弧拔摇钡氖S嘀腔塾糜谇蟠媲蠡罹褪堑谌嬖谀J剑ǔ晃遥?,而動物僅有生存智慧的求存求活則是第一存在模式(自然我)。人的“生存”包括“健康+快樂+自由”三個要素;而“名利”則包括“名利情+權錢色”等要素。存在在于平衡,平衡才可存在,惟以生存為圓心,以平衡為半徑,才可畫出一個圓滿的人生。好好地生存就是最好的修行,一個人生存的底線是不影響他人生存,而生存的最佳境界——順其自然+天人合一+自度度人。
人為了什么而活著?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還是為了名利而活著?本論認為,僅僅為了活著而活著那是動物,而不是人;僅為名利而活著也算不上是人,只能算是名利動物。人活在世不光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像動物那樣活著,也不能只為名利而活著——只做一個名利動物,而是應當“健康+快樂+自由”地活著。求名利是為了生存,生存是本+名利是末;名利為生存所用,生存為體+名利為用。個人生存三原則:盡人事聽天命+不害人不害己+求生存求平衡。人的生存還應當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當下與長遠+個體與群體三個關系。
個人平衡的三個層次
存在的意義在于平衡,生存在于求得平衡,包含自身內部結構、自身與他人、自身與環(huán)境三個層面的平衡。平衡的人生才有人生的價值。
?自身內部的平衡,包括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一個人的“健康+快樂+自由”在于平衡,包含在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上求得平衡。
?人與人之間平衡,人是社會動物,也是名利動物,自身名利須被他人認同,名利環(huán)境中的他人也是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人際平衡的實質是利益平衡。
?自身與環(huán)境平衡,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生存于一定的環(huán)境中,必須與所生存的環(huán)境保持平衡,包括與名利環(huán)境的心態(tài)平衡和與自然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平衡;環(huán)境決定系統(tǒng)的結構,個人適應于環(huán)境并反作用于環(huán)境。
宇宙人生有二大法則:一是天道自衡——宇宙之本質是平衡;二是因緣果報——人生之本然是因果。求生存求平衡是天道天理;求名利反平衡是人欲人道。生存的實質就是平衡,求生存就是求平衡,求名利則是反平衡。求生存是所有生命系統(tǒng)的根本目標,求生存是所有生命系統(tǒng)永恒的主題——生命活動的所有過程都是圍繞生存這個核心運化的。本論對人的討論,一方面人作為一種動物,其生存同樣離不開領地、食物、繁衍等自然要素;另方面作為特殊動物,人還有剩余智慧并用于求名求利,或求存求活之選擇。人之欲望也是一種能量,求存求活釋放正能量,求名求利釋放負能量。
本論有關人的生存定義是“健康+快樂+自由”地活著,健康——生理平衡,快樂——心態(tài)平衡,自由——生態(tài)平衡(譬如與法則平衡、收支平衡)。這個定義說明,人的生存不能像動物那樣僅僅是為了領地、食物、繁衍而活著,也不是為了“名利情+權錢色”而活著,相反,名利只是生存的工具,它們應當服務于生存。說領地、食物、交配是動物的生存要素大家容易明白,但說“健康+快樂+自由”是人的生存要素大多數(shù)人并不真正明白,更多的人只知道自己就為了名利而活著。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不是在做人,而是在做名利的奴隸。
人的基本問題是如何處理生存與名利——天理與人欲的關系,生存即天理,名利是人欲,名利人總是在這個問題上本末倒置。本論有關人的生存定義回答了——人為了什么而活著——這個人生的基本問題。健康是個人內在結構的平衡,包括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而個人身體健康須保持飲食、動靜和心態(tài)三個方面的平衡;快樂是期望值與實現(xiàn)值的平衡,屬于一個系統(tǒng)與另一個系統(tǒng)的平衡;自由是個人與所在環(huán)境的平衡,包括個人與名利環(huán)境和與自然環(huán)境的平衡。健康在于平衡,快樂在于平衡,自由在于平衡,求生存在于求得平衡。社會公平人就有幸福感,國與國之間平衡才能和平,人類與大自然平衡才可大可久。
個人的平衡從生存智慧和剩余智慧開始:生存智慧→求存求活→生態(tài)平衡——與自然環(huán)境的平衡;剩余智慧→求名求利→心態(tài)不平衡——與名利環(huán)境的不平衡。生理平衡+心理平衡→人的內部結構平衡;生態(tài)平衡+心態(tài)平衡→與外部環(huán)境平衡;與自然環(huán)境平衡+與名利環(huán)境平衡→人與環(huán)境的平衡。可見,生態(tài)的“生”是生存智慧,“態(tài)”是自然環(huán)境及因素;心態(tài)的“心”是剩余智慧,“態(tài)”是人文環(huán)境及因素。一個人只有在生理和心理,生態(tài)和心態(tài),個人與人文與自然環(huán)境都保持平衡時,才有健康、快樂和自由。
現(xiàn)實生活也是“自然我+當然我+超然我”三個活法的綜合體。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平衡關系源自于人的生存智慧及求存求活的本能——自然我:生存智慧→求存求活→往往會自然而然地趨于平衡。人與名利環(huán)境的心態(tài)不平衡源自于人的剩余智慧及求名求利的本性——當然我:剩余智慧→求名求利→(與社會+與他人)不平衡→心態(tài)不平衡;超然我:剩余智慧→求存求活→(與社會+與他人)平衡→心態(tài)平衡。惟有“超然我”才是健康、快樂和自由的活法。生生不息之生(種群繁衍),成性存存之存(性命雙修),這才是人的生存。求存求活只講適者生存,爭名奪利只講成王敗寇,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行為只分生存名利,而難辯是非善惡。個人最重要的莫過學會求生存求平衡。啟示:對于人的評判——不能只簡單地講好壞對錯,而更應從生存與名利及其關系上去分析。
生存包括:“生態(tài)+心態(tài)+生理+心理”四個方位的平衡。個人保持平衡的方法:一是對人對事保持適當“期望值”,則心理和心態(tài)平衡,高期望值=多欲貪婪,無期望則無所畏(無欲則剛);二是“守規(guī)則”,則個人與名利環(huán)境平衡;三是堅持“準平衡”,則自己與他人平衡;四是提高對環(huán)境對他人的“容忍度”,包括上下兼容+左右兼顧。這猶如人生之半徑,容忍度越高其生存空間越大(有容乃大)。容人之所不容×忍人之所不忍×能人之所不能×見人之所未見→高人時空。個人生存空間=德(操作系統(tǒng))× 能(應用系統(tǒng))× 忍(內存容量)。能活著+沒變壞,是人生之萬幸;負能量+負情緒,是人生之不幸。
健康、快樂和自由的實質是平衡,所以,生存就是三個層面的平衡——全面和諧,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身心平衡就是健康,心態(tài)平衡就有快樂,無欲無求才有自由。人生既有數(shù)量,更要質量。人生價值和生存質量看四維度:長度×寬度×高度×密度:既有長度——壽年,還看密度——效率;既有寬度——眼界,更需高度——境界。上述三平衡+四維度決定人生的價值和質量。如總被名利所枷鎖,哪來的健康、快樂和自由?人生也是一個自然選擇、自作自受、自生自滅、自救自渡的過程。若總無事生非、制造問題,不苦才怪。世上苦人多,煩惱自己作。舍名韁利鎖,得自由自在。記得柏拉圖說過:沒有什么比健康更快樂的了,雖然他們在生病之前并不曾覺得那是最大的快樂。
世界的本質是平衡,生存的生命一定平衡,一個“健康+快樂+自由”的人一定是一個平衡的人。反之,不平衡的就是不健康、不快樂、就沒自由,不平衡就不美、就不能生存…而要實現(xiàn)平衡就要打開名利枷鎖,沖出名利牢籠,重新回歸到生存上來,一切為了生存,一切從生存出發(fā)。生存得靠自己,天助自助人,佛度有緣人,神贖自贖人。生存就是天理,平衡就是天道,平衡就是生存,求生存就是求平衡。人生就如紅塵中一次旅行,最重要是學會求生存求平衡,天地人鬼神、東西南北中、質能時空數(shù)、金木水火土…皆是我生存之資糧。總之,生存就是健康+快樂+自由地活著。切記:名利要為我生存所用。
苦勞餓空 煉平衡心
《孟子·告子》:'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缓笾趹n患,而死于安樂也。'天將福之,必先苦之;天將禍之,必先樂之。
孟子說的 “苦其心志”和“空乏其身”有利于心理平衡,“勞其筋骨”和“餓其體扶”有利于生理平衡??鄤陴I空反成就生命。惟如此,才能更好地與所在環(huán)境保持生態(tài)和心態(tài)平衡,才能實現(xiàn)健康、快樂和自由地生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