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我思考故你在(ID:gh_07ffdd2abc84),作者:沽月,原文標題:《2021,如何駕著時間這位朋友,往成長的道路上沖?》
大家都在說 ' 跟時間做朋友 ',為什么要跟時間做朋友?
為了成長。
那,如何成長? 如何跟 ' 時間 ' 做朋友?
客觀事實是:時間是時間,人類是人類。時間不會憑空為你賦能、使你增值,你能運用時間產出高產能的是,刻意練習幾項 ' 最核心 ' 的能力。
乘時間的風,破能力的浪,百煉成金。
而跟 ' 時間做朋友 ' 由以下三方面組成:
精力方面
思維方面
情緒與行動方面
一、用 ' 方法論 ' 下押精力
跟時間做朋友就是完成一個一個的 '當下的小目標',因為小目標看得見、摸得著,可以一步一個腳印去執(zhí)行。
那如何完成當下的目標?
首先,你要問一下自己,你要什么?
你(最)想要什么?
你當下最想要的東西就是你當下的目標。
有了目標就要 ' 下押精力 '。
用 ' 二八法則 ' 下注目標,八成的精力放在二成重要的事情上。
什么是重要的事?即與目標有關的事。
那如何下押精力?
首先你要做到 ' 每日多思考 ' 與目標有關的事。
為什么思考重要?
因為人類 80% 的時候都是一只 ' 無頭蒼蠅 ',人類思考問題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自己是一只 ' 無頭蒼蠅 ' 的速度。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人類的 ' 感知系統(tǒng) ' 快于大腦的 ' 思考系統(tǒng) '。
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來不及停下先思考透徹再做出 ' 當下行為里的第一個動作 '。
我們的言行依靠的是 ' 當下的感知與感受 ' 以及大腦里最熟悉的思維與認知來快速反應、從而言行。
當遇到全新的 ' 新情境、新場景 ' 的時候,由于我們來不及當下深度思考再做出當下行為里的第一個動作,這時候,只能依靠大腦里固有的思維、舊認知以及當下感受來行動。也就是 '當下的本能'。
而當下的本能,不經思考的情況下,就會由喜好、由感受、由刺激、由當下的愉悅、當下的氛圍、當下的壓力以及當下的人際,從而主導自己做出當下的反應。
如果之后再不去思考這些新情境與新場景,或不去翻新迭代舊經驗、舊認知。隨著客觀世界與時間的發(fā)展。自己就會變成一只下押主要精力時候的 ' 無頭蒼蠅 ',不知道精力應該放哪里?因為不知道哪些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所以 ' 思考 ' 就變得尤為重要。
思考是效率的第一捷徑。
思考代表更新認知與思維的第一步。
而達到目標的第一個捷徑,必須也是先 ' 思考 '。
如何打破像只 ' 無頭蒼蠅 ' 式的努力?
就是 ' 非本能 ' 的多思考目標里的 ' 重點 '。
要讓你 ' 思考的時間 ' 大于 ' 你玩樂的時間 '。
大于 ' 你吃飯喝水的時間 '。
大于 ' 你學習新學識的時間 '。
甚至拋去你睡眠的時間,余下的所有時間,你要拿出一半的精力、甚至是一半的時間,來分給思考,重度思考,深度思考目標里的 ' 重點 '。
低于 30 分鐘的 ' 不受打擾的思考 ',都不叫 ' 重度思考 '。
低于一個小時的思考,都不叫 ' 深度思考 '。
因為深度思考需要 '邏輯遞進',邏輯遞進就是用邏輯思考問題的時候一步一步往深里思考,程度一步一步加深,由淺入深。
你只有如此重視思考,才是進步的捷徑。
如果你在深度思考的過程中思考到一半要做別的事情,請你建立一個 ' 以一周為單位 ' 的 ' 周思考庫 ',把沒時間或被打斷的思考放入進去,一天只思考一個目標里最主要的問題,這個問題必須占目標的 55% 以上的重要程度,才更具備價值的值得你 ' 下押精力 ' 來思考。
一周 7 天,拿出 2 天來復盤 '周思考庫'。
假如前五天每天的這個最重要的思考每次都沒思考出答案,那么思考庫里最多會放入 5 個問題,那么余下這兩天就用來繼續(xù)思考這 1~5 個問題。
這兩天思考之后,依然有的問題沒有答案的,建立一個 '季度思考庫'。
把 ' 周思考庫 ' 的未解之謎,放入到季度思考庫里,扔里面即可,讓這些疑問有安心的落腳之處,而不是像 ' 蝕骨之蛆 ' 一樣,一直在你的心頭鉆營,從而導致你的精力不斷被 ' 未竟之事 '(沒有完成的事,沒有答案的問題)占用心思、奪取精力。
建立季度思考庫可以幫助你清理大腦的內存,讓大腦以及精力得到清爽的整理,未解的思緒有地方可落下,從而讓大腦有更專注的精力與認知資源來繼續(xù)下押目標里重要的其它事情。
空閑的時候可以查看 ' 季度思考庫 ',這時候可以拿出來繼續(xù)思考 ' 庫 ' 里面的問題,既有樂趣,又是把精力放在了目標上,因為季度思考庫里放著的問題都是一天中目標里最重要的問題。
為什么是以季度為單位的思考庫?因為有的問題在三個月內就會被時間解答。
為什么建立思考庫?
重點是形成思考 ' 最重要問題的習慣 ';
二是為了把精力拉到最重要的目標上來;
三是為了得出思考的答案之后,用 ' 答案做為局部的確定性 ' 來 ' 逐步消除整體的不確定性 '。
在日常的言行里,時刻要有一種 ' 自問的 ' 意識,我當下在干什么?是不是與目標中最重要的行為有關?
我是在創(chuàng)造目標,走進目標里 ' 高價值 ' 的行動中,還是被 ' 當下的瑣事 ' 推著來消耗時間?
目標中有 1 分 ~10 分的行為程度,可以達到目的地,我是在自欺欺人做那 0~2 分的低效行為,滿足我今天奮斗了的心里安慰,還是在做那 5 分重要程度 ~10 分重要程度的高價值行為?
什么是高價值行為 ?
就是圍繞著目標里最重要的 ' 點 ' 展開的行為。
如何找這個最重要的 ' 點 '?
準備一張大白紙、一支筆,開始 ' 拆分目標 '。
1. 把目標劃分為幾個板塊,標出組成目標里的最重要的那 1 個板塊,再標出次之重要的那個板塊。
2. 在這兩個板塊里,各自找出最可以促進達成這個板塊的 ' 最重要的行為 ',兩個板塊各自列出 10 條左右。
3. 這兩個板塊各自的 10 條左右里,各自找最重要的 ' 那一條 ',賦予最多的時間與精力。
4. 再在這兩個板塊中找最重要的行為之后的這個 ' 緊隨其后的次之 ' 重要的行為,各自分別再找 2 條次之重要的行為,給予對應的時間與精力。最重要的精力還是得放最重要的那一條行為上。
人在 ' 目標里高產出 ' 的同時需要 ' 勞逸結合 ',劃分出明確的休息的時間。
而在休息的時候,剛才說的這兩個板塊中不是讓你找到 10 條左右的行為嘛,1 條最重要的,2 條次之的,思考余下的那 7 條左右可不可以安排進休息的時刻里,達到既休息又在休息中與目標共存。
比如,在休息的時候維護下與目標相關的一些人脈,或者關注下朋友們;
比如,跟同行業(yè)有水平的人交流溝通與互動;
讓這 7 條左右的行為,擬合進自己休息的時間里,繼續(xù)為目標創(chuàng)造 ' 二等價值 ',達到休息的時候依然乘時間的風,一步一個腳印飛向目標。
比如,我寫作。我會在休息的時間段看書,用我的思想跟書中作者的思想交流與對話,把我的想法我會直接寫書上;
比如,在跑步機上看視頻類的有趣的新知識的講解,這樣就達到了,既不把精力放在跑步的勞累上,又消磨了跑步的時間,還學習了新學識。
....
而精力管理的殺手锏叫做 '決斷式做決策'。
你要每日記錄你精力投放的地方,看看什么地方是你每日精力投放的最多的。
在每日對精力進行復盤的時候,你要思考你的精力是因為什么事情 ' 被浪費 ',而沒有放在最重要的行為上,思考之后,必須做決策,要 ' 舍 ',要斷干凈,要決策。
你才會維護你寶貴的精力落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從而通過 ' 復盤精力 ' 與 ' 調整精力 ',而達到正向循環(huán),從而 ' 維護精力使用的質量 '。
二、用 '3H 思維模型 ' 解決思維困境
與時間做朋友需要海量的學習與擴展認知,那如何把 ' 無序的知識們 ' 變得 ' 有序 ',從而為你所用?把學識凝練為一個一個的思維模型。
我設計了一個面對海量信息,以及思考問題時候的總的、通用的思維模型,叫做 '3H 模型 '
即 'HHH',H 海平面思維,H 海內部思維,H 海底思維。
很好理解,就是遇到問題的時候記著思考大海,就會想起這個 '3H' 模型。
而大海分為 3 個層次:海平面,海內部,海底。
'H' 海平面(跳出海平面的思維)
當你遇到了問題,該如何解決?
該具備什么樣的 ' 思維 ' 以及 ' 思維模型 ' 來思考問題?
很簡單,'跳出系統(tǒng)觀察系統(tǒng)'。
也就是跳出海平面來尋找解題的思路,' 海平面思維 ',就是跳出海平面,從 ' 其它系統(tǒng) ' 里思考解決當下這個系統(tǒng)的 ' 解題思路 '。
不在這個問題的問題內死磕,不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系統(tǒng)內思考這個問題。
在系統(tǒng)之外尋找解決這個系統(tǒng)的辦法。
什么意思?什么思路解題?
由一個 ' 問題 ' 為中心點,尋找這個問題在其它領域、其它行業(yè),有解決問題的思路或思維模型可以參考來解決當下這個問題嘛?(如圖)
比如,一個公司生產機器用的零件,有時候滯留在庫存里的零件非常多,有的時候又供不應求。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參考 ' 餐飲業(yè) ' 對于蔬菜海鮮類用不了或缺貨時候是如何處理的?' 超市零售業(yè) ' 對于物品到過期賣不出去或供不應求是如何維持存銷平衡的?甚至生鮮電商行業(yè)這種對于這個問題更加頭疼與損失成本,他們是如何解決這一類似問題的?
他們都有什么樣的思路與思維模型?他們解決問題時思維的本質是什么?我能不能把這些行業(yè)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思維與思維模型凝練出思維上的本質,最后來放入我的思考系統(tǒng)里?
跳出問題看待問題,跳出行業(yè),從其它行業(yè)取經來看待當下的問題。
跳出當下的整個系統(tǒng),從其它系統(tǒng)、其它體系內取精髓,持著 ' 精髓 ' 放入到當下的這個問題內看待這個問題。即,跳出海平面來看待海里面的問題。
'H' 海內部思維
1. ' 多模天下 '
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 · 芒格說 ' 要擁有 100 個思維模型 '。
什么是思維模型?就是 '能解決問題的結構化策略。'
什么是結構化策略?
比如思考戰(zhàn)略規(guī)劃的時候,可以使用 'SWOT 思維模型 ',SWOT 即優(yōu)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遇(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的英文首字母。
而 SWOT 思維模型就是戰(zhàn)略規(guī)劃時候的 ' 結構化策略 '。
SWOT 思維模型的內容,簡單來講就是:分析公司內部的優(yōu)勢與劣勢,分析公司外部的機會與威脅。
也就是每當戰(zhàn)略規(guī)劃時候,可調出 SWOT 思維模型來按照這個模型的思路來為戰(zhàn)略規(guī)劃做參考。
還有 ' 波特五力模型、雙 S 曲線模型 ' 等,都是用來做戰(zhàn)略規(guī)劃時候輔助你思考的思維模型。
每個模型都是具有 ' 邊界效應 ' 的,即一定的范圍內可以提供輔助思考的價值。
所以,比如做戰(zhàn)略規(guī)劃時,可以使用多個戰(zhàn)略規(guī)劃時候的專業(yè)模型來一起輔助思考戰(zhàn)略規(guī)劃。
2. ' 一模多用 '
同時也可以把這個用于戰(zhàn)略規(guī)劃時的思維模型放到另一個范疇內思考。
比如,放自己這個團隊里思考,這個團隊的 ' 優(yōu)勢 ' 是什么,' 劣勢 ' 是什么,這個團隊的 ' 機會 ' 是什么,' 威脅 ' 是什么。
再比如放到自己負責的業(yè)務里思考、放到個人在公司的發(fā)展方面這個范疇內思考等等。
也可以把其它領域專用的思維模型放入 ' 戰(zhàn)略規(guī)劃 ' 內思考。
也就是:一個領域內專用的思維模型也可以放到另一個領域內來思考,我稱它為 ' 一模多用 ',發(fā)生聯(lián)合效力,收獲啟發(fā)。
3. ' 雙模生娃 '
同時也可以模型 模型們一起使用。
比如:
'PDCA 戴明環(huán) ' 模型 KPT 模型復盤法:
Plan(計劃)、Do(執(zhí)行)、Check(檢查)和 Act(處理),是 PDCA 思維模型。
Keep 保持、Problem 問題、Try 嘗試,是 KPT 模型復盤法。
PDCA 也是 ' 閉環(huán)思維 ',也是商業(yè)里的 '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也就是在商業(yè)模式上快速形成一個最簡單的 ' 商業(yè)閉環(huán) ',然后通過反饋與試錯,快速迭代。
比如,淘寶網站當時的團隊們花 2000 美元從美國買來一個網站系統(tǒng),這個網站系統(tǒng)只有最原始的評價系統(tǒng)與最簡單的交易功能。
從籌備至上線,僅耗時一個月。
一個最小最簡單的商業(yè)模式的閉環(huán)就投入到市場上去收獲各方面的市場反饋,然后快速試錯與快速迭代,然后再繼續(xù)放入市場收獲反饋,形成 ' 閉環(huán)式正循環(huán) '。
這就是 PDCA 的 ' 閉環(huán)思維 '。這時可加入 'KPT 復盤法 '。
也就是在這個 ' 商業(yè)閉環(huán) ' 里使用 KPT 思維模型,來復盤。
K 即( Keep 保持)也就是在這個商業(yè)閉環(huán)的行為里,哪些行為可繼續(xù)(保持)?
P 即(Problem 問題):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什么?
T 即(Try 嘗試):我們可以(嘗試)去做哪些行為?
' 兩個模型 ' 或 ' 多個相關聯(lián)的模型 ',加在一起使用與思考,會使得解決問題擁有更具體的指導,' 生 ' 出新思維,以及更明確的行為方向。我稱它為 ' 雙模生娃 '。
4. ' 涌現(xiàn)新模 '
在不斷累積各個方面的思維模型的時候,當你對思維模型內化成條件反射的時候,你可以思考當下固有的思維模型,自己是不是可以給它 ' 修改或迭代 ' 一下?也就是創(chuàng)造你的思維模型?
舉個例子,比如,語表時候的一個 ' 結構化表達 ' 的思維模型:SCQA 模型
S,即背景(Situation)
C,即復雜性,慣常譯為沖突(Complication)
Q,即問題(Question)
A,即答案(Answer)
比如給對方匯報工作的時候可以先說事件的答案,然后再說事件的背景,有了背景再說事件的復雜性,最后再提出需要對方思考與裁決的 ' 問題 '。
這時候,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思維迭代一下這個結構化表達。比如,在剛才這個匯報工作的 ' 結構化表達 ' 當中,你可以加入 ' 選擇(Select)' 這個選項,也就是在剛才這個匯報工作的最后當你提出問題讓對方裁決的時候,你可以同時提供 1.2.3 條答案作為選擇項,給對方選擇。
這樣代表你不但有結構化的表達能力、提出好問題的能力,還有深度思考之后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你提供的選項就是給了對方直接性選擇的權利,節(jié)省了對方的精力與思考。
' 涌現(xiàn)新模 ' 即:
比如,迭代剛才表達時候用的模型,即 'SCQA 模型 ',加上 'S'(Select/ 選擇),成為 'SCQA S 模型 ' 的語表模型。
在舊模型的基礎上更改已有的舊模型;或根據(jù)自己對模型的積累與內化程度,通過思考,自己 ' 涌現(xiàn)創(chuàng)造 ' 全新的模型。
'H' 海底思維
海底思維的目的是什么?
減少在 ' 洞察事物本質 ' 時候的時間。
哲學之父泰勒斯說 ' 水是萬物之源 ',以及亞里士多德提出的 ' 第一性原理 ',以及王東岳先生說的 ' 遞弱代償 '。都是一個思維,世界是有就像大海一樣,有最底層的 ' 海底思維 ' 來向上發(fā)展的。
也就是我們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 ' 表象 ',都是由各個因素在底層支撐運轉而來,直至被你看見,你看見的是顯性的,是最外顯的 ' 表象 '。
比如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大眾看電視劇,看到的就是電視電腦或手機屏幕上的內容,電視劇的背后是你看不見的編劇寫稿、導演規(guī)劃、演員琢磨劇本的細節(jié)、道具的品次等,以及大小細節(jié)組合到一起在電視臺或優(yōu)酷、騰訊視頻等發(fā)布,大部分人才 ' 看得見 '。
你看到的是表象;你看到的是最后的結果;你看到的問題是浮現(xiàn)到最上層的、顯現(xiàn)出來的、可見性的問題。
而 ' 第一性原理 ' 與 ' 水是萬物之源 ',是在告訴你就像牛頓機械論一樣,是由這個系統(tǒng)的第一個 ' 力 ' 被撥動,才開始了整個系統(tǒng)的運轉,這個系統(tǒng)運轉之后產出的結果或問題不過是浮現(xiàn)在上層的最 ' 表象 '。
深度洞察力就是在尋找,撥動這個系統(tǒng)的那一個或撥動這個系統(tǒng)的極少數(shù)的那幾個,最底層的 ' 力 ' 是什么?最根源的 ' 點 ' 是什么?
可以使用'5Why 分析法 '思維模型來尋找問題的根源,也就是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連續(xù)問為什么,不限于 5 個為什么。
意思是通過不斷的遞進式的問為什么,直至找到最本質的原因。
同時你在問 ' 為什么 ' 的時候你要清楚,你得到的是一個你自己的看法。你要審視你在詢問 ' 為什么 ' 時候得到的答案,你要審視這個答案的科學性、客觀性以及是否是事實,你要賦予 ' 概率 ',你的答案不過是觀察與思考,
重點是:答案是用來 ' 提供思路 ' 的,' 永遠 ' 不要對這個答案下百分百的定義。要賦予答案以概率,輔助你思考、提供思路即可。
提供思路才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才是 '5Why' 模型的意義。
而不是執(zhí)著于答案,確信不疑自己的答案。
一切都是一個思路與啟發(fā),不對答案下百分百的定義,不斷遞進尋找根源的這種思考問題的 ' 思維方式 ' 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性原理、水是萬物之源,以及遞弱代償,都是在告訴你一種探尋本質時候的最重要的海底式的思維方式。
三、情緒與行動
不論是高智商人群還是思維模型熟練運用的人群,當情緒來臨的時候,由于大腦中控制情緒的情緒中樞 ' 杏仁核 ' 與大腦中控制理性系統(tǒng)的 ' 新皮層 ' 是 ' 切換存在 ',也就是你處在理性狀態(tài)時候,沒辦法處在情緒狀態(tài),當你處在情緒狀態(tài)的時候,你沒辦法處在理性狀態(tài)。
所以,不論是第一板塊的下押精力,還是第二板塊的思維模型,在情緒狀態(tài)中都是無用的。
所以,這一板塊 ' 解救 ' 你的情緒,維持你情緒的穩(wěn)定性,才可以駕著時間這位朋友,在思維與精力方面 ' 發(fā)力 '。
本文會給你 ' 兩張情緒符 ',看完下邊的內容,有情緒的時候直接想想這 ' 兩張符 ',不但會解決你 96% 的負面情緒,還在幫你打造你堅定的行動力。
第一張 ' 情緒 ' 符 '
人類陷入負面情緒,86% 時候因為:一件事情或幾件事情累積做為導火索,產生了不好的感知,順著這份不好的感知,產生了負面思維,從而滑入負面情緒。這就是 '感知思維'。
這時候怎么辦?啟動第一張 ' 情緒符 ' 來貼情緒身上 ' 鎮(zhèn)住情緒 '。
這張情緒符是一個邏輯推理。
比如:你現(xiàn)在因為一件或幾件事做為導火索,產生了不好的感知,由你的感知與感受在大腦里產生了感知之后的想法,覺著這件事可能會向不好的結果發(fā)展,這時候,你要清楚,感知思維不過是客觀世界里、'整體思維' 中的一種概率。
什么是 ' 整體思維 '?
就是思考一件事時,思考這件事的所有可能性結果,并對所有會發(fā)生的每個結果,賦予可能性的概率。
(同時,你也清楚,自己的所有推理不過是客觀世界里可能性的一部分,必然存在自己認知范圍以外的認知與可能性。)這就是整體思維。當你想到這兒的時候,你就會跳出 ' 感知思維 ',就會啟動理性,用整體思維來思考當下的事情。
你可能會說,感知思維也是整體思維中的一種概率,也會發(fā)生這種感知思維之下的不好的結果不是嗎?
是的。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思考假如發(fā)生了感覺會發(fā)生的不好的事情,你應該有什么方案來兜底?準備出方案一、方案二等。
你也會說,我沒有方案來兜底怎么辦?
沒關系,如果暫時沒有保險式的完全的處理方案,那盡可能的思考或尋求幫助或咨詢專業(yè)人士、或看書或調研收集信息等等,都可以完善萬一發(fā)生不好結果的概率事件的兜底方案。
如果以上這些途徑都沒找到多少與兜底方案相關的內容,能做多少思考與兜底的解決方案就做多少,始終客觀事實就是如此,而客觀事實不會以自己的意志、不會以自己的感受就可以發(fā)生改變的。
客觀事實需要你先承認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同時你需要清楚并抱有(現(xiàn)實不以任何人的感受或意志就會改變的這種意識),你就會坦然且平和。
這時候,你就會篤定且自信的去盡人事,改變現(xiàn)狀,做到自我認知范圍內的最好即可。
而形態(tài)也會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以及行動的發(fā)展,會存在概率的出現(xiàn)新資源,新驚喜,你要樂觀且抱有希望,這也是存在概率的事實。
就像不好的事情一樣,都是存在概率性的事實。
總結:第一張情緒 ' 符 ',就是因為事情而產生不好的感知的時候,啟動(整體思維 兜底方案 接受客觀現(xiàn)實)這張 ' 符 '。來瞬間把自己從負面情緒中拔出來,從而可以理性思考。
調動這張 ' 符 ' 熟悉了,就會自然而然在 ' 不好的感知時 ',瞬間走出來而理性思考。從而變得立馬行動。
第二張 ' 情緒符 '
第二張情緒符是我對 ' 時間與空間 ' 研究時候發(fā)現(xiàn)的一個小秘密,與第一張符一樣,第二張 ' 情緒符 ' 也是一個邏輯推理。
是這樣的,當你處在當下,當下這個 1 場景,你會擁有第一張情緒符中的當下 1 場景中的 ' 感知思維 ' 與 ' 整體思維 '。
當你走出場景 1,你開始行動,你走入場景 2 當中,在場景 2 當中,你不但擁有當下全新的感知思維與整體思維,你還會擁有當下現(xiàn)場的靈感與當下現(xiàn)場的你想象不到的其它機會,以及當下更多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你在場景 1 中沒行動的時候,你只能思考到感知思維與整體思維,你沒辦法估算到你走入場景 2 中會發(fā)生什么新的可能性與機會以及靈感,當你走入場景 2 當中,你不但擁有當下的感知思維與整體思維,你還有剛才說的那些新的你想象不到的機會與可能性,而這些機會與可能性必須你要行動,從場景 1 行動走進場景 2 才會有無限可能性與機會。
由此推理,你只有行動,才能擴大破局的更多可能性。不要因為在場景 1 中自己幻想場景 2 的不一定發(fā)生的困難而止步不前。整體思維解決你感知到會發(fā)生不好事情的這種單一性思考從而導致的止步不前。
而切換場景的思維,進入到下一個場景,會解決你不敢行動的拖延癥,通過以上推理,得出的答案是,你唯有行動才是破局的上上之策。
越行動,這種機會與可能性越多。
只有穩(wěn)定的情緒以及精力與思維到位,才能乘時間的風、破能力的浪,百煉成金。
和你共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我思考故你在(ID:gh_07ffdd2abc84),作者:沽 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