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鄰居寶媽來串門,東拉西扯,她不自覺就從孩子說到了自己的婆婆。她說,自己剛和婆婆鬧了些別扭,這才帶著娃出來,冷靜會再回去。
寶媽家婆婆是能干型,家里大小事務(wù)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去她家玩,家里永遠(yuǎn)干干凈凈、亮亮堂堂、一塵不染。每次去,我都生怕給她家弄臟了。
太能干了也不好啊。寶媽笑著跟我嘆氣,這才告訴我,她和婆婆之間發(fā)生的事。
寶媽在哺乳期,孩子還沒有添加輔食,所有的口糧都來自媽媽。而她的口糧,則是由婆婆全程安排。
其實她大部分食物都能接受,該忌口的她也忌。只是,有些她不喜歡吃的,是真的吃不下。
比如豬肝,她一看到這道菜,就咽不下去。但婆婆卻覺得,吃豬肝對眼睛好,孩子視力正發(fā)育呢,媽媽肯定要為了孩子多吃點。
開飯時,婆婆把一碗豬肝放在她面前,還不斷催促,吃點吧,我做得很好吃,不腥,不信你嘗嘗。
婆婆一邊幫她夾,一邊念叨,媽媽吃什么孩子才能補什么,如今的孩子動不動就視力有問題,吃點豬肝對孩子好啊。而且我聽醫(yī)生說,豬肝補鐵,嬰幼兒最需要補鐵了,你不吃,孩子就沒營養(yǎng)。
寶媽其實也知道,婆婆是好意,為了自家娃好??伤褪怯X得委屈,這次實在忍不住,便跟婆婆吵了起來。
婆婆與媳婦之間,關(guān)系總是很微妙,哪怕處得再好,也難免會有一些隔閡和矛盾。
但我聽一定居國外的朋友說,在很多發(fā)達(dá)國家,其實少有婆媳矛盾的。他們大部分家庭的老人和晚輩,都相處得比較融洽,不會有太緊張的矛盾。
我看過一些定居國外博主的分享,也看過很多國外的電影電視劇,發(fā)現(xiàn)確實是這樣。尤其是發(fā)達(dá)國家,他們好像很少會為婆婆和媳婦的關(guān)系苦惱。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有三個原因
為什么國外少有婆媳矛盾?第一個原因,我們就很難做到。
①孩子成家后就不插手
在國外,很多家庭不用等孩子成家,甚至他18歲后能自力更生了,父母就不管了。
孩子結(jié)婚時,父母可能會幫忙,但不會像我們一樣,父母拿盡畢生積蓄,給買房、買車、辦婚宴。孩子們過什么樣的生活,得靠他們自己奮斗,而不是父母全力托舉。
尤其是孩子成家后,他們大家、小家分得很清楚。孩子再回到父母家,或者父母去孩子家,更像是“客”,稱對方的家為“你家”,而不是“我家”。
有這樣一個界限在,父母孩子雙方會更有分寸,不會過多干涉對方的生活。即便孩子和伴侶有矛盾,父母也是勸一勸,而不是把事情攬在自己身上,非要分個對錯或者偏袒某一方。
有界限感和距離感,光這一點,我們就很難做到。
②更容易接受分離
在國外,他們不僅更容易接受孩子距離上的分離,還容易接受心理上的分離。
孩子長大后,他們就回歸自己的生活,不再將自己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混淆不清。
但我們有時候,對孩子傾注了太多的情感,就難以接受他長大后離開我們這一事實。所以,不管孩子長多大,我們都會把他當(dāng)成“我的”的孩子,而不是把他當(dāng)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網(wǎng)絡(luò)上流行的“媽寶男”、“扶弟魔”等詞,其實就是父母與孩子不分離的表現(xiàn)。即便兒子娶妻生子,他也只是個寶寶;即便女兒結(jié)婚嫁人,她也必須為弟弟妹妹負(fù)責(zé)。
兩個人在一起,不像是兩顆心的融合,更像是兩個家庭關(guān)系的融合。不僅父母長輩,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都能牽扯進(jìn)來,各種家庭關(guān)系繞得七葷八素、錯綜復(fù)雜。
有時候夫妻兩個關(guān)系明明很好,相處得也很愉快,可偏偏就是因為一些其他人的關(guān)系,鬧得不和睦,最后兩人心生嫌隙,互相埋怨。
③婆婆不用帶孩子
在我們觀念里,兒子兒媳上班養(yǎng)家,那帶孩子,順理成章就成了婆婆的事。
同一個時代的人,對如何養(yǎng)育孩子都想法不同,更何況有幾十年代溝的婆媳兩人呢,那能沒矛盾嗎?
媳婦覺得這個能吃,婆婆覺得吃了會上火;媳婦覺得孩子要少穿點,婆婆覺得穿太少會生??;媳婦覺得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婆婆覺得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
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多了,婆媳兩人,難免會有些怨言和矛盾。
但在國外很多家庭,婆婆是沒有義務(wù)幫忙帶娃的。孩子成家后,你自己的娃自己管,生幾個、怎么帶,那都由你們自己決定,不關(guān)婆婆的事。
我看《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作者就講述了她與德國婆婆不一樣的相處模式。
她帶娃去婆婆家,婆婆搭把手幫她照看寶寶。但對于孩子穿多穿少、趴睡仰睡等生活細(xì)節(jié),表現(xiàn)出不同的觀點。
作者以為,她會被要求按照婆婆的想法做。
沒想到,婆婆卻告訴她,我只給你提供過來人的經(jīng)驗,至于最后怎么決定,完全取決于你這個做媽媽的。
不用帶娃,也不摻和兒子兒媳怎么帶娃,這婆婆,自然就不會因為育兒方面,與媳婦產(chǎn)生沖突和矛盾了。
當(dāng)然,并不是說咱們這邊老人就不好。相反,他們活了一輩子,辛辛苦苦,都是為了孩子。好不容易孩子長大了,又得接下帶孫子這一重任。
我們的父母,既是操心最多,也是最累的父母。但由于幾代人在一起,牽扯的事情多,又都有各自的想法和情緒,導(dǎo)致了婆媳之間的矛盾。
二:怎么破解?
伯特·海靈格《愛的序位》中說道,一個幸福的家庭,大多是夫妻關(guān)系排第一位,子女排第二位,父母第三位。
如果一個家庭,序位排列混亂,那就很容易就出現(xiàn)矛盾和問題。
比如丈夫若把父母兄弟姐妹,排在妻子前面。那妻子會覺得,這不是自己的家,自己只是個外人,被排斥在外。
這樣的家庭關(guān)系,很難和睦。
而且,被疏遠(yuǎn)的妻子,容易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過多地犧牲自己,讓孩子成為她的精神依靠。
尤其是當(dāng)兒子長大后,她還是習(xí)慣性地牢牢抓緊孩子,無法接受他去融入另一個家庭。
這樣,又導(dǎo)致兒子將她排序到自己妻子前面,形成一代又一代的循環(huán)。
我們?nèi)裟茉诩彝ブ?,遵循愛的序位,那么,大家就能和睦相處?/span>
比如家里有娃,需要老人過來幫忙帶孩子。而來自兩個家庭的兩代人,自然就會有生活習(xí)慣和育兒的沖突。
這時候,該怎么辦呢?
按照家庭系統(tǒng)排列原則,當(dāng)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發(fā)生矛盾時,隸屬于原生家庭的那個人,是解決問題的最佳人選。
比如婆媳矛盾,那就應(yīng)該丈夫去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感受,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丈夫視而不見,讓本就有矛盾的婆媳兩人針鋒相對。
又比如丈母娘和女婿有矛盾,這時候,女兒就得出面去溝通。
我們?nèi)裟芏彝リP(guān)系中的序位,并且,理清楚家庭中的排序。那么,不僅夫妻關(guān)系和睦,父母和孩子,也才能在各自的位置,收獲幸福。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一個善觀察、愛思考、有辦法的媽媽。專注兒童心理,讀懂孩子輕松養(yǎng)育,喜歡就關(guān)注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