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壓力分為兩方面:一方面,你希望伴侶讓你快樂,而讓對方感到壓力;另一方面,你自己也承受著壓力,因為你也必須做對方的“一切”。
有時候我會想象,如果我的妻子試著滿足我所有的需求,會發(fā)生什么事。她可能得隨時察言觀色,想辦法在適當(dāng)?shù)臅r機滿足我,還得注意質(zhì)量的多少,以及時間的長短。我想這樣過了一星期之后,她可能就屬于精神崩潰的高危人群了。
兩個人都對彼此做過度的情緒索求,會在脆弱的親密關(guān)系的互動上,施加極大的壓力。
2失望
如果對別人取悅我們的能力抱以太大的期望,那么失望將會是必然的結(jié)果。
當(dāng)把夢想寄托在別人身上時,我們會因為夢想即將成真而感到興奮。但當(dāng)現(xiàn)實的因素出現(xiàn)時,我們原本飛上云霄的心情,就一下子跌至谷底。有時候,這樣的失望會讓我們認(rèn)為對方是故意在欺騙我們--因為他們耍詐,讓我們相信他們可以給我們所要的一切。
我有一位案主是這么說的:“我以為我娶的是美人魚,可是有一天早上我醒來,卻發(fā)現(xiàn)身旁的是來自黑洞的恐怖生物!”也有些時候,我們并不覺得被騙;對方的確擁有我們所需的事物,只不過他們太自私了,不肯給我們。這種想法會帶給我們無盡的挫折:畢生的夢想就近在眼前了,而某人卻膽敢不讓我們圓夢!
3憤恨
不管是被騙還是被拒在門外,夢想得不到滿足,我們一定會感到憤憤不平。憤恨是悲苦、不滿足和失去信任感的組合。有趣的是
,不管小孩或大人,需求不被滿足時的反應(yīng)是一樣的。他們會覺得悲苦,受到不平等對待,并決定再也不相信那個應(yīng)該愛他們、照顧他們的人。
多年前我看過的一個公式,后來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反復(fù)地得到驗證,那就是:期望=憤恨的前身。換句話說,期望終究會轉(zhuǎn)變成憤恨。
在一起一段時間之后,你就會覺得她走進(jìn)房間時不再令人感到仙樂飄飄、心曠神怡;或你不再覺得他的微笑像煙火一般燦爛。很快地,你心目中的英雄或公主的形象,就只剩下丟得到處都是的臟衣服,而要把它們撿起來丟進(jìn)該死的洗衣機的人卻是你!這也就是月暈現(xiàn)象褪去的時刻,你即將進(jìn)入親密關(guān)系的第二階段,也就是我稱為“幻滅”的階段。
處理方法
好消息是,有一種較好的處理方法。在你對親密關(guān)系有不滿意時,先問問自己:“此時此刻,我希望從伴侶身上得到的是什么?”
答案應(yīng)該很清楚——你所需要的,往往是情緒上的事物,但從表面上看來可能像是實質(zhì)的需求,例如希望伴侶撫摸你、記得你的生日、約會時不要遲到或是陪你逛街等。
我和女友約七點見面,她卻八點半才來,我當(dāng)然會不高興,但真正的原因不是她遲到,而是她讓我覺得自己不夠特別。專注在守時這個問題上,只不過是給我一個對她發(fā)脾氣的借口,而我真正的需求仍然沒有得到滿足。
當(dāng)我自問:“我真正想要她給我的是什么?”我才發(fā)現(xiàn),我希望她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重要到她應(yīng)該愿意為了我而守時,甚至早到?。ê芮傻?,當(dāng)我了解到我不需要她以守時來證明我的重要性那天,她也開始不再遲到了。)
處理方法了解自己的需求
了解自己的期望及其背后的需求,是一種后天學(xué)來的技巧。通常我們只會意識到自己希望伴侶做些什么或改變什么,卻不會察覺自己深埋在潛意識里的需求。
我們希望伴侶做或說一些事,但卻不會意識到我們希望他們這么做,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某些情緒上的需求。我們并不是真的要伴侶記得我們的生日,我們要的是他們證明我們的價值。
我們希望確認(rèn)我們值得被愛。既然我們一輩子都在掩飾這些需求,不讓別人,甚至也不讓自己知道,那么現(xiàn)在想要揭開它們的廬山真面目,自然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使用到人類的三大利器:想象力、意向和直覺。想象力能讓我們突破界限,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意向是向某個方向前進(jìn)的意愿;至于直覺,則必須比較小心地定義,因為這個詞往往會讓人聯(lián)想到某種超能力。
我們內(nèi)在有一種力量,我稱之為“靈魂”,它會引領(lǐng)我們得到平靜。我們受的傷,靈魂會為我們治好。當(dāng)我們被錯覺所迷惑,看不到真相時,靈魂會讓我們擺脫錯覺的影響。靈魂思考的方式,才是我所謂的直覺。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想從伴侶身上得到什么,還是可以問問自己:“此時此刻,我想要伴侶給我什么?”如果你有誠心求知的意向,那么你的直覺為了讓你不再受需求的束縛,會刺激你運用想象力去找出答案。假設(shè)答案是:“我需要關(guān)注?!?/span>
即使你覺得這個答案不合理,但只要它是人類確有的需求,不妨相信它就是正確答案。如果答案是希望伴侶開始做或不再做某些事之類的,那就請你先理清自己的意向,然后再問一遍同樣的問題。希望伴侶改變或做些什么是一種期望,而不是你自身的需求。
處理方法放手
在你找出自己真正的情緒需求之后,再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愿不愿意放棄這項期望呢?”
換句話說,我愿不愿意不再把滿足這項需求當(dāng)作伴侶的職責(zé)?我愿不愿意尋求自己內(nèi)在的力量來滿足我的所有需求呢?我愿不愿意讓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成為我快樂的源泉,而不再把伴侶當(dāng)成予取予求的對象?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的直覺會告訴你該如何放手。你該做的已經(jīng)做了,剩下的就交給你的靈魂去處理。
怎樣才能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放手了呢?看看你的伴侶就會明白。如果你感到愛在你們之間交流,你就知道你已做到了。
如果你沒有感到輕松,那么你可能還沒有完全放手;或者,如果你真的已經(jīng)放手了,卻發(fā)現(xiàn)在第一個期望的背后,還有另一項更強的期望等著浮現(xiàn),那么,不論你的情形是前者或后者,都請再重復(fù)一次上述的練習(x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