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一直是大家特別關心、關注的話題。
兩會期間有很多代表委員提出關于青少年健康的建議:“將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升學考試”“把心理健康教育確定為中小學必修課程”……
作為家長,我們怎么關心自己孩子的健康呢?有沒有什么指標、方法是我們可以努力做到 的呢?如何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身體、心理都健康呢?
在中國教育報《兩會夜談》欄目中,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云曉提出了他的建議,他認為家長要關心孩子的這三個指標——睡眠、運動、心理。
聽聽孫云曉老師具體怎么說——
第一,睡眠充足。孩子什么時候長身體?是睡覺的時候長,睡覺的時候分泌生長激素,決定孩子的發(fā)育。
所以國家根據科學家的建議制定國家標準:小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是10個小時,初中9個小時,高中8個小時。
最重要的是晚上讓孩子去算一算,怎么能保證自己的睡覺。家長也不要總說孩子作業(yè)寫不完怎么辦,課外班課沒學完怎么辦,沒有比睡覺更重要的事。
要想孩子長得好,學習好,首先的睡好覺。
第二,運動鍛煉。每天在校內鍛煉1小時,在校外鍛煉1小時。學校1小時由學校的老師負責,校外1小時家長負責。父母負責的部分,你一定要下決心做到。
第三,心理健康。好父母要學會積極的解釋,不要太多消極的解釋。比如,父母著急時對孩子說,“我看你將來就是掃大街的”“我看你是木頭疙瘩”等,這叫消極解釋,這是不科學的,沒有根據的。
要積極地解釋,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看到他的潛能。
比如,孩子數學考試考砸了,回家不好交代。孩子就和父母說,“我討厭數學,怎么學都學不好,不想學了?!?/span>
有的父母很包容孩子,說,“孩子別難過,你為什么學不好數學??? 都是爸爸媽媽沒有數學細胞,所以我們數學不好,你數學也不好啊?!?/span>
孩子一聽會覺得怪不得學不好,都是因為沒有基因,我怎么能學好數學??!不止原因沒有科學依據,這樣說也是錯誤的。你要鼓勵孩子你再努力一下,你就會學會了,你就進步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積極解釋。
(中國教育報融媒體記者 杜京虹 賈文藝 任赫 )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