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佳茗似佳人。那么茶葉的名字,也是真正的芳名了。
4月里去了南京,在那里喝了新的雨花茶,那是細嫩炒青中的一種,滋味鮮醇,湯色清澈。名字也好,天雨花,難道那花到了地上,便化成了茶嗎?雨花臺在南京,所以雨花兩字同時點出了出產(chǎn)地,不需要在茶名前面再加地名。有的茶商不放心,在茶葉罐上寫“南京雨花茶”,倒累贅了。
喜歡許多茶葉的名字,聽著看著就覺得耳目清亮。有個小小的心愿,那就是挑個清凈時刻,新雨過,小窗明,執(zhí)湖筆小楷,在宣紙上細細抄寫下列茶名:西湖龍井,廬山云霧,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君山銀針,平水珠茶,蒼梧六堡茶,安溪鐵觀音,云南普洱茶。這些都是傳統(tǒng)名茶,鼎鼎大名,要寫得大方舒展。
輕蘸香墨,再寫:休寧松羅,敬亭綠雪,蒙頂甘露,涌溪火青,天池茗毫,貴定云霧,青城雪芽,顧渚紫筍,日鑄雪芽,雁蕩毛峰。這些是歷史上的名茶,曾經(jīng)失傳,現(xiàn)在恢復或用舊名的,端的是前人妙思,朗朗上口,活色生香,要用俏麗的行楷,寫出那一種靈動韻致。
再寫:雨花茶,惠明茶,徑山茶,雙井綠,竹葉青……寫完這些三個字的,意猶未盡,最后又寫上一個四個字的:雪水云綠。這也是常喝的,怎么可以薄情相忘呢。
茶葉的命名其實有點混亂,但是我寧可認定這是一門學問,既是學問,便有眾多流派。
有的根據(jù)色澤(外觀色澤或湯色)命名,分的是大類:綠茶,白茶,紅茶,黃茶等。有的是根據(jù)采摘時間而來,如:明前,雨前,春茶,夏茶,秋茶。有的是根據(jù)加工手段而命名:炒青,烘青,曬青,蒸青;緊壓茶,磚茶,餅茶,花茶;發(fā)酵茶(紅茶),半發(fā)酵茶(烏龍茶)。有的根據(jù)茶樹品種而命名,樹名即茶名:如烏龍茶中的水仙,烏龍,肉桂,大紅袍,鐵觀音。
有的是根據(jù)不同形狀而命名的,形似眉毛的“眉茶”、“珍眉”,形似瓜子片的“瓜片”,形似山雀舌的“雀舌”,圓直如針的“銀針”、“松針”,根據(jù)這種命名法命名的還有:珠茶,紫筍,劍毫,翠蘭,蟠毫,綠牡丹等。有的則是將形狀和色澤結(jié)合起來,如“銀毫”、“紫筍”、“雪芽”、“銀芽”等。
占主流的似乎是“產(chǎn)地加特點”命名法,我上面在想象中細細抄就的名單里有一大半就是這樣來的。
一杯茶端上來,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級別的判斷。你說是綠茶,就像說出黃種人一樣,對了。說是細嫩炒青?說出國籍了,又進一步。說是龍井或碧螺春?
叫出了人名,原來你認識她。至于明前雨前,大致相當于一個人的青春歲月,明前約等于20歲以前,雨前是30歲之前,秋茶是淡淡苦澀的中年了,陳茶是老年。
有一種命名法是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那就是“龍井43”,這除了讓我想到滿是試管的實驗室,沒有任何喚起美感的余地。雖然不至于像碧螺春舊名“嚇煞人香”那么俗不可耐,但是一樣毫無藝術(shù)氣息,一樣辜負了好茶味、好湯色。須知茶事乃雅事,命名一事,成則千古流傳,與茶俱香,敗則大煞風景,兩敗俱傷。茶人君子,豈可不慎!
潘向黎隨筆集《茶可道》、《看詩不分明》、《萬念》、《如一》及《梅邊消息:潘向黎讀古詩》,當當、京東、天貓、亞馬遜等平臺及各大書店均有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