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1 13:23
有親便有念,有念便有思,有思則有詩。古代文人將情注入自己的作品,小說、詩歌、詞曲,乃至繪畫、書法,閱讀和欣賞之時,使人由文知理、自情省德。以詩為媒,以律為音,在歷史長河中,不滅不沒,悠悠流長。
注重親情是中華文化區(qū)別于它國文化的鮮明特征。親情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v觀歷史詩歌,點評經(jīng)典親情詩,于贊賞之余而多生感懷?;蚣で榕炫?,或溫情蕩漾,或悲情凄切。每到動情之處,常感慨涕泣,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親情是人與人之間天然情感,它是一種骨肉之情?!秴问洗呵?精通篇》曰:“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雖異處而相通,隱志相及,痛疾相救,憂思相感,生則相歡,死則相哀;此之謂骨肉之親?!贝送?,在骨肉之情中還包括兄弟姊妹之間的情感,古人形象地稱之為手足情。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親情占有著極為重要的一頁。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有不少描寫這種骨肉情感的優(yōu)美詩篇。這類詩篇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長輩對晚輩的舐犢之情。
舐犢之情,人皆有之,誰人不關(guān)注兒女的成長?《責子詩》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別開生面的一篇名作。它洋溢著老父親對兒子的愛,使人如欣賞一幅老父教子圖。它不用傳統(tǒng)嚴厲訓(xùn)斥的語言,而是帶有詼諧戲謔的趣味:“白發(fā)被兩鬢,肌膚不復(fù)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xué),而不好文術(shù)。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茍如此,且進懷中物。”
開篇兩句勾畫出一個垂老父親的形象,白發(fā)蒼蒼,皮肉松弛。老了自然想到把希望寄托在兒輩身上,所以自然要寫兒子。先總說一句,有五個男兒,卻都“總不好紙筆”。五個兒子好像沒有一個有成才的希望,那該怎么辦。詩人淡淡地一收,假如天命如此,那還不如飲酒取樂,結(jié)尾好像很平淡,卻表現(xiàn)出詩人對兒子們的愛。表面上數(shù)落它們,實際上帶有點兒欣賞的味道。兒子們都非常天真可愛,沒有沾染上世俗渴求功名利祿的習(xí)氣。正因為如此,詩人在遠離官場、躬耕田園時才會感到家鄉(xiāng)的美好和親情的溫馨。
二是晚輩對長輩的孝敬之情。
孝敬長輩尤其是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靶ⅰ痹蝗寮易鳛橐磺械赖碌母尽N覀兊拿褡逦幕哂兄厝藗惖奶卣?,而倫理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家庭孝敬”,尤其是對父母的孝敬。
“百事孝為先”,
注重親情是中華文化區(qū)別于它國文化的鮮明特征。親情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v觀歷史詩歌,點評經(jīng)典親情詩,于贊賞之余而多生感懷?;蚣で榕炫?,或溫情蕩漾,或悲情凄切。每到動情之處,常感慨涕泣,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親情是人與人之間天然情感,它是一種骨肉之情?!秴问洗呵?精通篇》曰:“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雖異處而相通,隱志相及,痛疾相救,憂思相感,生則相歡,死則相哀;此之謂骨肉之親?!贝送?,在骨肉之情中還包括兄弟姊妹之間的情感,古人形象地稱之為手足情。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親情占有著極為重要的一頁。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有不少描寫這種骨肉情感的優(yōu)美詩篇。這類詩篇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長輩對晚輩的舐犢之情。
舐犢之情,人皆有之,誰人不關(guān)注兒女的成長?《責子詩》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別開生面的一篇名作。它洋溢著老父親對兒子的愛,使人如欣賞一幅老父教子圖。它不用傳統(tǒng)嚴厲訓(xùn)斥的語言,而是帶有詼諧戲謔的趣味:“白發(fā)被兩鬢,肌膚不復(fù)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xué),而不好文術(shù)。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茍如此,且進懷中物。”
開篇兩句勾畫出一個垂老父親的形象,白發(fā)蒼蒼,皮肉松弛。老了自然想到把希望寄托在兒輩身上,所以自然要寫兒子。先總說一句,有五個男兒,卻都“總不好紙筆”。五個兒子好像沒有一個有成才的希望,那該怎么辦。詩人淡淡地一收,假如天命如此,那還不如飲酒取樂,結(jié)尾好像很平淡,卻表現(xiàn)出詩人對兒子們的愛。表面上數(shù)落它們,實際上帶有點兒欣賞的味道。兒子們都非常天真可愛,沒有沾染上世俗渴求功名利祿的習(xí)氣。正因為如此,詩人在遠離官場、躬耕田園時才會感到家鄉(xiāng)的美好和親情的溫馨。
二是晚輩對長輩的孝敬之情。
孝敬長輩尤其是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靶ⅰ痹蝗寮易鳛橐磺械赖碌母尽N覀兊拿褡逦幕哂兄厝藗惖奶卣?,而倫理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家庭孝敬”,尤其是對父母的孝敬。
“百事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