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中)

       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是個解熱劑,同時是個健胃止嘔劑,我們方才說的小半夏湯就在小柴胡湯里頭。那么小柴胡湯里頭有人參、甘草、大棗,它有很多種健胃藥,同時又有半夏、生姜治嘔,加上柴胡、黃芩,所以它也是個解熱劑。因此嘔而發(fā)熱,是柴胡證劑啊,當然要用柴胡湯。

       這個嘔在臨床上是多種多樣的,也有這個半表半里有熱,心煩喜嘔的這種。這個他絕對有煩、熱煩,他是這種的嘔。那么四逆湯的那個嘔呢,是陰寒內(nèi)盛,說是咱們說的里陰寒證,就是上吐下瀉,不是大便瀉,他是小便數(shù)溲,這是機能陳衰,那也不是一般的嘔。那么也有水飲的嘔,頭先講的幾個都是的。

       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

       胃反他是要嘔吐的,但是他并不是隨時嘔吐。假設(shè)這個胃反嘔吐甚者,可以用大半夏湯。這個大半夏湯與小半夏湯就不一樣了,它這個不但用半夏下氣止嘔,同時他是胃虛了,這個胃反主要就是個胃虛,脈浮而澀嘛,浮則為虛,澀則傷脾,他脾胃虛。脾胃虛得用甘藥來補脾胃,主要就是補胃了,所以它用人參和蜜。

       它這個甘藥不用甘草、大棗,它擱個蜜很有道理。這個蜜啊不像甘草、大棗是壅膩,而且他嘔,嘔不用甘藥,是吧?所以不可吃建中湯嘛,那么這個脾胃虛不用甘藥也不行,所以用蜜。這個蜜雖然是甘藥,但有些個潤,它不是往上壅。這個用藥啊也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

       假設(shè)是需要用甘藥來安中補胃而且他又有嘔吐的,配合人參的,你不要配些甘壅的藥,像甘草、大棗,飴糖更是不行了,那蜜是可以的。所以他這個就用這個人參、白蜜和半夏,這個胃反主要就是由于這個中虛而嘔吐的。

       他是這么樣的煎法,以水一斗二升,他這白蜜是一升就是現(xiàn)在一茶杯。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這倒是無所謂,就把它攪和勻就行了,在水里頭,把這個蜜和水啊攪和勻。煮藥取二升半,溫服一升,余分溫再服,這也是一煎三付。

       他是胃反,如果嘔吐挺厲害,而且有胃虛的情形,可以用這個法子,但這個大半夏湯并不是專治胃反的法子,底下還有其它治胃反嘔吐的法子。

       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

       臨床上也有這個谷道不通,就是大腸不通,那么熱壅于上而嘔吐的。他不吃不吐,吃完了就吐。他這個是不通于下,谷道不通,大便不通,而且有熱,熱往上壅,所以吃東西啊,因為這個熱往上壅,他吃完了就吐。那么這個用大黃甘草湯主之。

       這甘草緩其急迫,這個吐也是很急迫的,吃了就吐嘛,那么大黃呢它是一個通便下熱的作用。

       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

       這個也是治胃反的一個常用的方子。這個前頭有吐而渴,思水者,豬苓散主之,和這個一樣,所以這個前后來看就知道了。這個胃反,到時候他吐,吐完了,他也渴欲飲水,那么你要任著他飲呢,飲到一定的時間他還是要吐,所以這個好不了的。這個跟豬苓散是一樣,不過這個比豬苓散厲害,他這個吐的也不像那個那么輕,這個較重,所以這個藥也較重。

       這個胃反吶,表示他這個胃的消化不良,他里頭積有這個液體的東西,你看咱們吃的東西到胃里頭,都變成一個粥糜狀態(tài)了,都是這么一個東西了,他不住下走,在胃里頭蓄積到一個相當?shù)某潭龋鸵鲁鰜?。那么治這個病啊,在西醫(yī)來講都是洗胃,把這東西啊洗出來,可是雖然洗出來,但是胃它沒有恢復(fù)啊,完了他還是要停蓄的,所以古人對治這個的法子啊很有意思,他一方面去水,用茯苓、澤瀉這些去水的藥,同時呢他也用些健胃的藥,像白朮、甘草、生姜都是溫中健胃的,甚至有的時候還擱人參。要是這個胃恢復(fù)了,他就不會再停水,所以既講治標又講治本。

       我們也常用茯苓飲這類的方子來治胃反,都挺好的,也就是對那個胃下垂、嘔吐,或者現(xiàn)在西醫(yī)所說的這個胃弛緩、胃擴張啊這種隔些時候就要吐的病,用這個都好。這個茯苓澤瀉湯呢它主要治胃反,到他吐之后他渴,這個渴呢,就非得讓他不渴,他這個用的藥有五苓散的意思,桂枝、白朮、澤瀉、茯苓,雖然沒有豬苓,但五苓散它本身就治渴,一方面治渴,一方面利尿。等他不渴了,把這個水也去了,他就不再繼續(xù)停水了,當然就好了。同時這個胃停水就是因為胃不好,他又擱些溫中健胃的藥,擱白朮、甘草、生姜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這個方子啊也是常用的方子,我們不但治胃反,治一般的胃病,他嘔而渴,這個方子也可以用。同時你看這個方子的藥物,它也治頭暈,有大量的澤瀉、茯苓。

       吐后,渴欲飲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兼主微風(fēng),脈緊,頭痛。

       這個錯了,你們也能看出來。吐后,渴欲得水而貪飲者,怎么能用文蛤湯呢?文蛤湯是個發(fā)汗藥,在后邊看看這方子,文蛤、麻黃、甘草、生姜、石膏、杏仁、大棗,所以錯了。前頭那個消渴篇,它說這個渴而貪飲者,應(yīng)該是文蛤散。這個《傷寒論》的五苓散條有這么一條,它說個病發(fā)于陽,本來應(yīng)該汗出,而以水潠之,若灌之,拿水噴啊,拿水澆啊。那么使這個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更煩得厲害了,因為他這個表不解嘛,這個熱被這個冷水所劫而不得出,不得出汗就是了。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文蛤散主之,它說用個文蛤散,事實上應(yīng)該用文蛤湯,因為他表不解。

       所以他是把這兩段弄顛倒了,不知是抄寫錯誤啊,還是怎么的,總之這搞錯了,肯定是錯了。因為吐之后,渴欲得水而貪飲者,你再用發(fā)汗就沒有道理了,所以應(yīng)該是用文蛤散主之。文蛤湯這個藥啊,它兼主微風(fēng),它兼主有表證的,脈緊而頭痛。這是說這個方劑的作用,能解表,也能治頭痛,而且脈緊,但是不得汗。這些內(nèi)容正是五苓散那節(jié),你們看一看,對照對照,就知道它這個是錯了。

       它說吐后,渴欲得水而貪飲者,文蛤散主之,文蛤散就文蛤一味藥,它是止渴,止渴后,他不再渴了,他吐也可以好的。跟我們利尿是一樣,假設(shè)他里頭渴,貪飲得利害,用利尿解渴的法子不行,就有用文蛤散的必要。

       所以這里的文蛤湯是錯的,文蛤湯這方子跟大青龍湯差不多,但是麻黃沒用那么重,石膏也不那么重。它就是去了桂枝,加了文蛤,它這跟大青龍湯就差這么一點。大青龍湯有桂枝,沒有文蛤。那么這個擱些文蛤,當然是能夠止渴了,但是主要還是發(fā)汗,底下這個煎法也看出來了,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汗出即愈。所以這是個發(fā)汗藥,如果這人已經(jīng)胃中燥,吐完了渴而且貪飲,你再發(fā)汗,再奪水,這就是明顯錯了。

       但是有些注家亂改,像《醫(yī)宗金鑒》就是這么給改的,他說吐后渴欲得水,貪飲者,脈緊,頭痛,文蛤湯主之,他這么給改了,其實后頭這些個文字就是說文蛤湯這個方劑的作用?!夺t(yī)宗金鑒》這么給解釋的,我認為是有問題的,咱們說說作為參考,你們回去看看這兩段,你們把這個《傷寒論》五苓散那一節(jié)看一看。

       干嘔,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干嘔,吐逆,吐涎沫是什么意思?。渴歉蓢I,或吐逆,或吐涎沫,不是干嘔而吐逆,或者吐涎沫。這都說明胃里頭有停飲,用半夏干姜散主之。半夏干姜散比小半夏湯啊溫中力量強,所以他這個胃寒停飲比較重一點,就是小半夏湯中生姜換成干姜,這也是胃有停飲的一種治療。與那個小半夏湯差不多,干姜、生姜所差的是干姜性比較弱而溫,也就是說小半夏湯證,如果這個胃偏于寒一點,這種偏于寒飲,可以用半夏干姜散。

       半夏干姜散他也表現(xiàn)吐涎沫,這個吐涎沫與吳茱萸湯類似,但是這個沒有腦袋疼,沒有頭暈。這吐涎沫也說明胃寒有飲,理中湯吐涎沫、吳茱萸湯吐涎沫,這都是胃虛寒,所以用干姜也是這個道理,他胃里頭啊不但有飲而且寒。但是這幾個藥有分別了,我們說理中湯有人參,他不但寒還有虛,所以吐涎沫,同時有心下痞鞕。吳茱萸湯也吐涎沫,但又影響腦袋,有頭痛、頭暈。所以單就一個癥候相似,但整個癥候就不是了,因此我們辨證啊不能抓住片面的一點,要整個的看。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生姜半夏湯主之。

       這個徹心中就是全心中,就是整個的心里頭啊。憒憒然無奈,就是悶,煩悶,簡直無可奈何,煩悶而亂。這個憒憒本來是心煩亂,所以他這個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事實上也不喘,也不嘔,也不噦,可是心里頭難受啊,他這個胸總是逆滿煩亂,惡心的厲害,總而言之是惡心的厲害。

       他擱個似喘不喘,的確是不是喘;似嘔不是嘔,也的確不是嘔,可是也就像要嘔這個樣子;似噦不噦,也不是噦,那是什么樣子呢,底下這一句話解釋了,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折騰得厲害,就是煩心吶,逆滿,憒亂,簡直是無可奈何。用生姜半夏湯主之。

       所以生姜這個藥啊在這看出它的作用了,生姜、半夏這兩個藥很相似,生姜這個藥啊,它有健胃作用,小半夏湯它是半夏為主藥的,生姜半夏湯是以生姜為主藥,所以這個生姜它用生姜汁一升,這很多了,古人一升就是現(xiàn)在服藥的那個一碗。所以你看看他把這個藥味的一變化,就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因此這個用藥啊,如果不看古人得出這個結(jié)論,你是沒法掌握的。同樣是這兩味藥,他用大量生姜,又能治這種情況,否則只能治嘔,治胃中停水而嘔啊。

       那么這個呢,他跟嘔又不一樣了,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不好來形容,古人也形容不出來,所以他才這么寫,主要就是這個心中煩悶,簡直說不出來的那種難受,整個心都那樣子,所以他用生姜半夏湯。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要是這個人胃特別不舒服,就是咱們這個惡心的厲害,生姜非多擱不可,你看咱們后世那個都擱生姜三片,這個不行,真正要多擱,你就得多擱。所以咱們遇到這個人惡心的難受,那你生姜就得多擱;嘔吐得厲害,半夏多擱。

       干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

       干嘔,或者是噦,噦者就是干嘔頻繁,連連不斷,以至于手足厥。這個氣往上逆啊,也阻礙這個氣機,也就造成手足厥冷,就是胃氣不行了啊,也影響手足厥冷。因為是這個情形,所以不擱半夏,它擱橘皮行氣,氣一暢,這個厥逆也就好了,噦也就好了。

       所以橘皮這個藥啊,也是一個下氣的藥,要不它怎能治咳嗽呢,同時呢它也健胃進食,臨床食欲不振,加橘皮就好使了。咱們現(xiàn)在常用這個陳皮,古人叫橘皮,配合生姜。生姜這個藥啊,不但它能夠治嘔,也治那個逆氣,它也降逆,降胃降逆,同時它去飲去水。橘皮它是行氣,也下氣,行氣也降逆,所以這兩個藥配合來,它偏于行氣,偏于下氣。所以干嘔噦,影響到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這個很好使,真要是由于氣逆而使手足厥逆者,這個藥吃了就好。

       你看底下它這個煎煮法就有,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下咽即愈,這個藥吃下就好。

       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這個厲害,這個你看這個橘皮用多少?。坑枚锇?,這個份量以現(xiàn)在來說可大了,就是三付藥的量也相當重了。這個噦逆是相當重了,在這個《三醫(yī)方》上,他說這個噦逆啊,連連致可驚人,干嘔不斷就是噦啊,不斷那個驚人的很,所以他擱個噦逆者,就是頻繁不去,那么這橘皮得大量使用。所以橘皮對這個噦逆,看起來是有相當療效的一個藥。

       另外他加竹茹,竹茹也下氣,咱們治咳嗽也用啊,它也健胃,這種噦都由于胃虛氣逆,這個胃本來是來納氣啊,它應(yīng)該往下走,可是它往上,就是胃虛,而且它不納。所以一方面用行氣下氣的藥,同時也用健胃的藥,他用人參、甘草、大棗這些溫性的藥,用橘皮、竹茹、生姜來降逆治噦。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上頭我提出的這些不同的看法,你們回頭看一看,你像文蛤湯和文蛤散的關(guān)系,就是五苓散那條你們也對一對。另外所講的橘皮、半夏的作用也要注意,這個橘皮它有健胃作用,咱們這個胃不好,食欲不振,用這個橘皮為較好。同時這個噦,古人都認為是虛啊,那么胃虛,它可以用二斤橘皮,可見橘皮沒害處,但是后世可不是這樣看,后世認為橘皮破氣,都不敢大量的用。

       臨床真正遇到這個心下逆滿,打嗝啊,但是不是旋覆代赭石湯證,大概都是橘皮湯證。那么這個橘皮我都多用,你要用個三錢、五錢不起作用,我常用一兩,也就是30克,有的人看的就奇怪了,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你要這樣用啊,病人馬上他就舒服。所以這個橘皮它不是破氣,哪是破氣啊,遇這個胃虛噦逆,不食,你破氣還行啊?它不是破氣,后世把這個東西都說錯了,有些地方啊咱們要注意,根據(jù)這個書好好看一看,今天就講到這吧。

       夫六腑氣絕于外者,手足寒,上氣,腳縮;五臟氣絕于內(nèi)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這個六腑為陽嘛,行陽于外。假設(shè)六腑氣絕于外者,就是無以溫其表了,所以手足寒而腳縮,這個腳縮就是《傷寒論》所說的那個蜷臥那個意思,就是冷的厲害。那這個陽上虛,陰寒從下往上攻,所以同時他也上氣,這個上氣說的不是喘,這個上氣啊就是嘔、噦的這個情形,就是氣逆,凡是這個陽虛都是在上邊,那么這個寒呢就從下邊往上來逆迫,所以他就上氣。手足寒、腳縮是連在一起的,就是手足逆冷,蜷臥,彎著腿,這是冷的厲害。同時呢,由于寒氣從下面往上攻,所以他上氣嘔逆。

       這個五臟是藏精于內(nèi),那么如果五臟氣絕于內(nèi)的話,那么就無以守津液了,無以守陰液了,所以他利不禁。如果這個利更甚的話,當然影響到形衰啊,以至于手足不仁。這一段主要是在下利啊,差不多是一個總綱。

       那么古人他是這么一個看法,認為這個六腑啊,行陽于體表,所以六腑氣絕了就無以溫體表了,所以手足寒而腳縮,寒氣上逆,同時還上氣、嘔、噦這個情況發(fā)作的。五臟是藏精的嘛,藏陰于內(nèi),如果五臟氣絕呢,就不足以養(yǎng)陰液了,所以他是利不禁,陰液就不守了,就失去守了,厲害就手足不仁。這是說下利啊與臟氣是有關(guān)的,這是古人一種看法,大家作為參考。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shù)者,為欲自止,雖發(fā)熱不死。

       下利,脈沉弦,沉為在里,弦為里急啊,就是里急后重啊。這個腹里拘急啊,這個脈也弦,說明這個下利啊,有里急后重,是熱利,所以他說下重,下重就是里急后重的一個簡稱。

       脈大者,為未止,這個痢疾,這整個說的是痢疾了,就是熱利了。脈大則邪盛,熱邪盛,所以這個痢疾啊,這個下利啊,不是要休止的狀態(tài),還繼續(xù)往前進展的。

       脈微弱數(shù)者,為欲自止,脈數(shù)本來是有熱,那么這個熱利且脈數(shù),看不出欲自止的樣子了。微弱數(shù)者,雖然數(shù),但是脈現(xiàn)微弱,這個微弱呢是邪衰的一個征候,表示這個痢疾啊很快就要治愈了。

       真正的熱利啊,這個脈越大越滑越數(shù)越壞。微弱,因為這個下利傷人最厲害,平常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好漢架不住三泡稀」嘛,這個下利虛人,這個脈應(yīng)該弱細,不應(yīng)該太過。所以這個微弱呢,說明這個人是弱了,但是邪也衰了,雖然數(shù)還發(fā)熱,這個利不要緊,為欲自止。雖發(fā)熱不死,雖然脈數(shù)還發(fā)熱,但是從這個脈數(shù)與微弱一同出現(xiàn),這個邪氣已經(jīng)衰了,這個發(fā)熱的時間不會久的,所以他不至于死。

       所以這個下利啊要是脈滑數(shù),它熱不止,這是一個痢疾,這個發(fā)熱不止他這是一個最危險了。古人說,七橫利,發(fā)熱不止者死,疼痛不止者死,不能夠吃東西的死。但是雖發(fā)熱,要是脈微弱,那么這種熱啊,很快就可以止的,雖然現(xiàn)在還發(fā)熱,脈還數(shù),這個不會持久,不要緊,所以說他這個肯定是利為欲自止。這個脈這個都很好,這個臨床都挺有用的。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這是一段是說陰寒下利啊。下利,手足厥冷,以至于無脈,這是一種虛脫的樣子,無脈是這個心臟衰絕的樣子。那么這時候啊,這個病可以好,也可以壞,得趕緊灸之。如果胃復(fù),手足溫則可以好的。要是不溫,脈也不還,表示胃氣已敗了,而再微喘,反微喘就是氣脫于上,非死不可了。那么這一段與上邊熱利是個對待的,所以下利這個病啊有陰有陽,有虛有實,這個是虛寒下利。

       底下這句話啊,「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是衍文,加這么一句沒有什么大意思,不過這個解釋是好解釋。這個趺陽是胃脈啊,這個少陰是腎脈,古人認為這個土不能制水,水泛濫成災(zāi)才下利不止。如果趺陽勝了少陰,那么這在這個利證是個順候,這個指的陰寒下利說的。

       但是這一句擱這沒什么大意思,《傷寒論》也有這么一句,你看這個整篇吶,沒與這一段地方發(fā)生什么關(guān)系。而且現(xiàn)在咱們這個診病也不像古人的遍診法,這個遍診法見內(nèi)經(jīng),那咱們這個診寸口是難經(jīng)的診法,現(xiàn)在咱們都是診寸口啊。有時候書里頭提起來少陰啊、趺陽啊,都是說明這個病的道理,所以這一段我認為是衍文,就是多的,沒大意思,與前后都不相符,你看看下邊就知道了。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下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宜服四逆輩」,咱們講這個太陰篇里頭講過了。所以這個下利啊,我們首先要看這個人渴不渴,就是口舌干不干。如果渴,這是熱;那不渴呢,這個就是寒,就是太陰病的下利。

       這個段呢,他渴,所以這是個熱利,雖然是個熱利,但是微熱而脈弱,他這個熱不厲害,只有微熱,而這個脈也弱,說明邪已衰,這個熱沒大問題的。今自愈,所以這個下利啊,快好了,這都是指熱利說的。

       臨床上要是熱利,見脈微弱,這都是好現(xiàn)象,那么雖然他渴,而且有熱,但是反映的是這個脈證啊,都是一個邪氣已衰的一個反應(yīng),所以這就要好了。

       下利,脈數(shù),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shè)脈緊,為未解。

       下利,脈數(shù),和那個下利而渴是一樣的,脈數(shù)說明是熱,渴也說明是熱了,那么「下利,脈數(shù)」說明他是有熱邪,是熱利呢。但是身有微熱而汗出,說明表和啊,這個病已經(jīng)由表解了,今自愈,所以他雖然現(xiàn)在這個脈數(shù),看這個病的情形是由外解了,就是熱越于外了,所以身微熱汗出。如果是身大熱、汗出,那是陽明病的癥候了,那個熱還是挺厲害的?!肝?,汗出」,身上微熱而致這汗出,這是好的現(xiàn)象,表示這個病由外解了,所以肯定這個下利是要好了。

       假設(shè)下利脈數(shù),而且還緊,這個緊是實啊,既有熱邪,又有實,這為未解,那這個痢疾就往前進展了。

       下利,脈數(shù)而渴者,今自愈;設(shè)不瘥,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下利,脈又數(shù)又渴,說明里頭有熱,那么這個怎么說今自愈呢?這一段吶這個意思,與上面說的意思說明不一樣了。這個說明這個人呢平時不戒慎飲食,內(nèi)里頭有宿食、有熱,那么常常的微下利,這個熱隨著這個下利而解,這也常有的。

       所以這一段「下利,脈數(shù)而渴者」,這是一個平時不戒慎飲食,里頭蘊熱,造成下利,這個下利不是痢疾,這個他一下利、腹瀉,將腹腔這個積熱啊排出,之后有好的,這個是常見的這個病。設(shè)不瘥,他這個腹瀉假設(shè)不好,那要變痢疾,必圊膿血啊,那么所以然呢,他這個熱不去,沒有因為下利而去的緣故,還是有熱。

       這個病在臨床很常見,先腹瀉,后變痢疾。那么有的人吶,腹瀉好了,他沒有變痢疾,這就是「下利,脈數(shù)而渴者,今自愈」,這是指熱利,陰寒下利沒有這個事。那么這個熱啊由下利而解了,所以他這一段的解釋大家要注意,他與上面那個不一樣。假設(shè)他要是不解,正因為他有熱,一定要變痢疾的,必清膿血,他是這么一段。

       這個病在臨床是常常看見的,有的時候啊是先腹瀉,過兩天變成痢疾了,他說我先是腹瀉,大夫沒有給我治好,我吃了幾付藥反倒痢疾了,其實不是這個事,他是這個里頭的熱挺厲害的,不能夠因為下利就解除的,他一定要清膿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全文(26)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全文二
吳茱萸湯-胡希恕論-編輯
胡希恕講傷寒論139條~155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