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神秘古滇國,留下了多少秘密?

前段時間,《鬼吹燈·云南蟲谷》中提到了古滇國。那么,這個古滇國是否真實存在,它存在于哪段歷史時期,又有著什么樣的歷史文化呢?

古滇國的傳說


《史記·西南夷列傳》是最早記錄滇國歷史的一份史料。

在漢武帝時期,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部落被統(tǒng)稱為“西南夷”,西南夷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國家政權,而是由大大小小的部族組成。

這些部族中有的比較先進,擁有君長,民眾結著椎形的發(fā)髻,農(nóng)業(yè)以耕地為主,其中較大的就有夜郎(在今貴州西部、云南東南部和廣西西北部)、邛都(邛qióng,在今四川西昌、涼山及云南楚雄、麗江)和滇國(在今云南昆明一帶)。在他們之外,還有一些比較落后的部族,沒有君長,民眾結著辮子,農(nóng)業(yè)以畜牧為主,在滇國附近有嶲人(在今云南保山)和昆明人(在今云南大理,東至楚雄、滇池一帶)。

在這些部族中,滇國的出身頗為傳奇。當初在楚威王的時候,將軍莊蹻帶領軍隊順著沅水而上,奪取了巴郡、黔中郡以西的地方。莊蹻到達了方圓三百里的滇池,征服了當?shù)氐耐林?。正當莊蹻想返回時,巴郡、黔中郡被秦國攻占,莊蹻無法通行,只好退回滇池,為了取得土著的支持,他順從滇人的習俗,改變楚人的服飾,稱王建立滇國。莊蹻本是楚莊王的后裔,所以滇國也是楚國的分支。

古滇王莊蹻(qiāo)

在戰(zhàn)國史料中,多次提到莊蹻這個人物。

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楚軍在垂沙之戰(zhàn)中敗于齊、韓、魏三國聯(lián)軍, 楚國統(tǒng)帥唐眜被殺,而楚將莊蹻趁機發(fā)動叛亂,攻打郢都,導致楚國四分五裂。大儒荀子還把莊蹻與秦國的商鞅、齊國的田單和燕國的樂毅,并稱為善于用兵的名將。

這就和《史記》不大對得上了:楚懷王是楚威王的兒子,年代當然在楚威王之后。莊蹻在楚威王時已經(jīng)入滇,怎么會在楚懷王時發(fā)動叛亂?

有學者認為,入滇的莊蹻和暴郢的莊蹻是兩個人。學者楊寬則認為,入滇的莊蹻與暴郢的莊蹻是同一人,只不過莊蹻入滇應該是在楚頃襄王二十年(前279)。

本年莊蹻戰(zhàn)敗秦將司馬錯,奪下黔中郡,進而一路向西發(fā)展。但在第二年,秦將白起又重新奪下黔中,并且攻克了楚國都城郢都。莊蹻無法返回,只好逗留在滇地稱王。

當然,還有不少學者認為,莊蹻入滇之說是靠不住的。在《史記》之前并沒有這樣的說法,考古發(fā)現(xiàn)的滇文化與楚文化也明顯不同,古滇人連自己的文字資料都沒有。

秦滅六國后,派遣常頞(è)開通五尺道,在西南夷地區(qū)設置了郡縣,納入秦帝國的版圖。但在秦朝滅亡后,漢朝又舍棄了這些地區(qū),將巴郡和蜀郡作為與西南夷的邊界。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鄱陽縣令唐蒙出使南越,得到蜀郡出產(chǎn)的枸醬,南越人說枸醬來自牂牁江,而住在牂牁江上游的就是夜郎國。因為蜀郡商人與夜郎貿易,枸醬才流入南越。南越雖然是漢的藩屬,實際上卻算是盤踞嶺南地區(qū)的割據(jù)勢力。唐蒙計劃從牂牁江進攻南越,建議武帝收服西南夷族群,設置郡縣來管轄。不過因為道路開辟困難,西南夷屢屢反叛,武帝只能暫停對西南夷的經(jīng)略。

前122年,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夏國居住時見到蜀郡的布和邛都的竹杖,得知來自邛都西面兩千里的身毒國。由于大夏與漢朝被匈奴隔斷,武帝就派遣使者穿過西南夷去尋找身毒國。使者王然于、柏始昌、呂越人等人到達滇國,滇王嘗羌留下他們,并派人幫他們找道路,但卻被西邊的昆明人阻攔, 最終沒有找到身毒。不過使者卻對滇國風土人情有了了解,滇王也問使者:“漢朝和我們比誰大?”后來夜郎侯也這樣問過使者。

云南晉寧石寨山71號墓(復原場景),內有陪葬青銅器,云南昆明市博物館青銅器展示區(qū)。墓主人為西漢中晚期古滇國一位貴族

雖然滇王、夜郎侯系“夜郎自大”,但在西南夷中確實也算強大。使者匯報給武帝,認為可以招徠。等到南越國反叛時,漢武帝通過犍為郡征調南夷土著,且蘭君發(fā)動叛亂,殺死使者和太守。漢軍征發(fā)部隊,滅亡了且蘭(今貴州都勻、黃平)。前111年,南越國也被消滅。滅亡且蘭的漢軍又滅亡了漢朝和滇國之間的頭蘭,并且誅殺了不服的且蘭、邛、筰等君長,其他部族震驚,紛紛向漢朝稱臣,夜郎侯就在此時進京,被封為夜郎王。

之后,武帝派王然于再次入滇國,勸說滇王稱臣。此時滇王部眾有數(shù)萬人,與東北的勞浸、靡莫兩國互相倚仗,不愿意投靠漢朝。勞浸、靡莫兩國甚至還多次冒犯漢朝使者和士卒。前109年,武帝發(fā)兵滅亡了勞浸、靡莫, 面對壓境的大軍,滇王終于知道自己是“滇國自大”,舉國投降了漢朝。所幸滇王對漢朝使者一直較為友善,而且本身也具有實力,所以武帝雖然將滇國設置為益州郡,但仍然賜給滇王王印,讓他與夜郎王一樣,繼續(xù)統(tǒng)治部族。

《史記·西南夷列傳》對滇國的記錄到此結束,《漢書·西南夷傳》《后漢書·西南夷列傳》也有滇國記載,內容與《史記》大同小異。在后來漢昭帝、王莽、漢光武帝時期,益州郡夷人多次發(fā)動叛亂,但也均被中央政府平定。滇人作為西南夷的一支,慢慢融入了華夏之中。

發(fā)現(xiàn)古滇國


2000多年后,《史記》中記載的“滇王之印”,竟然被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

1953年,云南省博物館從一位古董商人手中買下了十幾件青銅兵器,這批兵器明顯有異于中原器物。云南省文史館館員方樹梅說,在二戰(zhàn)期間,其家鄉(xiāng)晉寧縣出土了大批同類青銅器,被當?shù)剞r(nóng)民當作廢銅賣出。晉寧縣(今昆明市晉寧區(qū))正是西漢益州郡治所在地。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經(jīng)過走訪探測, 鑒定出晉寧石寨山應當系這批青銅器的出土地。

滇王之印,現(xiàn)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從1955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對石寨山古墓地進行清理發(fā)掘,之后在1956年、1957年、1958年、1960年和1996年先后對石寨山進行共5次考古發(fā)掘,考古工作者清理出遺址面積約2300平方米,墓葬86座、文物3200多件。其中第二次考古發(fā)掘中,在石寨山6號墓出土了一枚金質的“滇王之印”。滇王金印為蛇鈕方印,印文為篆書“滇王之印”四個字,邊長2.4厘米、高2厘米,現(xiàn)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經(jīng)鑒定,這批墓葬的年代是在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

類似“滇王之印”的這種金印,在考古中屢有發(fā)現(xiàn),比如1784年日本就曾出土一枚“漢委奴國王”金印,也系蛇鈕;1981年江蘇揚州也發(fā)現(xiàn)了一枚“廣陵王璽”金?。?008年長沙市公安機關又追回兩枚“長沙王璽”“長沙王印”金印,均系龜鈕??梢?,石寨山墓葬就是滇國墓葬,滇國的存在得到了印證,漢武帝賜滇王金印也是信史。

除了金印外,在石寨山6號滇王墓中還出土了一件玉衣,其中包括札片69片、坯片97片,玉質為和田玉,來自中原。這種玉衣在其他地方漢代諸侯王墓也有發(fā)現(xiàn),最有名的就是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墓第一次發(fā)現(xiàn)完整的金縷玉衣。滇王墓玉衣的特征與劉勝墓金縷玉衣相似,但穿孔內卻沒有金屬絲或絲線的痕跡,或許這件玉衣并非成品,只是玉衣的一種象征。

滇王玉衣,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qū)石寨山遺址6號墓出土,現(xiàn)藏云南省博物館

石寨山1號墓出土一件正方形鈕座銅鏡,座外有篆書銘文“畜思君王,心思不忘”八字,四角有草葉紋圖案,邊緣為內向連弧紋。這樣的銅鏡,應當也是從中原傳入。

除了晉寧石寨山滇國墓外,考古工作者又陸續(xù)在滇池區(qū)域和滇東南地區(qū)發(fā)掘了不少古滇國墓葬,如呈貢天子廟古墓群、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安寧太極山古墓群、曲靖珠街八塔臺古墓群、昆明大團山古墓地、呈貢龍街石碑村古墓群、昆明羊甫頭古墓群、楚雄萬家壩古墓群等。其中楚雄萬家壩古墓群年代最早,系春秋到戰(zhàn)國初期的青銅文化遺存,屬于早期滇文化類型。

整體來說,考古發(fā)現(xiàn)能夠印證文獻記錄,古滇國存在于滇池區(qū)域和滇東南一帶。

古滇人的生活


當然,滇王金印、玉衣都是中原文物,而更能體現(xiàn)滇文化的特色的,還是給古滇國自己鑄造的青銅器。目前,在古滇國墓地出土的青銅器達1萬余件, 其中兵器類包括斧、鉞、劍、矛、戈、鑿、棒等,生產(chǎn)工具包括鋤、鐮、削、紡織工具等,生活用具類包括釜、洗、盒、馬具、酒器、案等,樂器包括銅鼓、編鐘、葫蘆笙等,裝飾類包括扣飾、杖首、飾牌和玉鐲等。其中最有地方特色的,就是貯貝器和扣飾,這是在世界其他地區(qū)都沒有出現(xiàn)過的。

貝幣是商品經(jīng)濟充分發(fā)展之前,人類社會流行的一種貨幣。在史前時代的青海馬家窯文化遺址就有發(fā)現(xiàn),之后在夏、商、西周仍然是主要貨幣。這種貝幣并非來自我國近海,而是來自印度洋的海貝,這就保證了海貝作為貨幣的稀缺性。同時它的堅硬、零散等特點也保證了容易保存、方便計量。在古代的云南地區(qū)長期也把貝幣作為主要貨幣,青銅貯貝器則是貯藏貝幣的青銅容器。

據(jù)肖明華《論滇文化的青銅貯貝器》一文統(tǒng)計,在滇文化墓葬中出土青銅貯貝器90件,另外有1件采集品,其中石寨山墓地就出土了51件。貯貝器分為銅鼓、銅鼓形、疊鼓形、桶形、洗形五種類型,從春秋晚期一直延續(xù)到西漢晚期,東漢以后不再出現(xiàn)。不少貯貝器的表面上有弦紋、齒紋和圓圈紋等裝飾圖案,有的也有敘事性圖案,一些器蓋上還飾有圓雕動物或人物活動場面,這些裝飾內容是反映滇文化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出土于石寨山12號墓的一件“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表現(xiàn)的是殺人祭柱的祭祀場面,是目前已出土貯貝器中人物最多的一件。其中共有127個人物,每個人高3—6厘米。又有一長方形樓房,高17.5厘米,無墻壁,以兩圓木支撐,有兩架梯子上下,類似后世壯族巫師祭祀的祠。樓上正中坐著一位婦女,比身邊人體型大,旁邊有8個人進食,還有1個人手捧食物上樓。樓下有待宰殺的豬、馬,還有用蛇喂孔雀和飼養(yǎng)老虎的人。

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1955年云南省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現(xiàn)藏云南省博物館

在老虎與房屋之間又鼓架,懸掛著一面鼓和一件鋍,1人在敲打。房屋對面是村社中心,有一個柱子,柱子上盤有兩條蛇,一條蛇吞入一個人的下半身,上半身仍在蛇口外。柱子旁邊的木牌上還綁縛一人,另有一個戴枷鎖的人,都應當是祭品。還有一些人抱著魚、頭頂籮筐、坐著交談、騎馬趕來, 應當都是參與祭祀的人,此外還有身穿異族服裝的外來人。在要殺的人牲旁邊有兩個與人同高的巨大銅鼓,在器蓋兩邊,也各有一個大銅鼓。

柱、蛇和鼓應該都是被祭的對象,蛇在南方少數(shù)民族中地位很高,柱代表國家社稷,而銅鼓也是南方少數(shù)民族常用的打擊樂器。

然而,云南地區(qū)出土最早的銅鼓并非是單純的樂器,而是一種較大的炊具,約共四五十人一起食用。因為食物是氏族成員生活的基礎,大約就在這個時候,銅鼓被賦予了權力的象征,人們對它有一種恐懼和崇拜心理,類似中原的鼎。盡管后來銅鼓的食器功能被銅釜取代,而成為一種專門的樂器,但人們對它的心理仍然沒有變化。石寨山20號墓中,就出土了一件“殺人祭銅鼓貯貝器”;另外在石寨山墓葬還出土了一批直接用來盛放貝幣的銅鼓。

除了祭祀場面外,石寨山出土的貯貝器還涉及了滇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6號墓出土了一件戰(zhàn)爭場面的銅貯貝器,該器身高53.9厘米、直徑33 厘米,蓋上鑄22人(現(xiàn)存18人)與5匹馬,滇人將領頭戴兜鍪,身穿鎧甲,腰束佩劍,赤足騎馬,作沖殺狀。其他的戰(zhàn)士有的拿著矛、劍進攻,有的拿著盾牌防御。戰(zhàn)敗者為辮發(fā)之民,應該就是《西南夷列傳》的昆明人。他們有的被打倒,有的被刺殺,有的跪地求饒。貯貝器將一場惡戰(zhàn)描繪得淋漓盡致。

上圖/戰(zhàn)爭場面疊鼓貯貝器,西漢時期滇國青銅器,出土于晉寧石寨山,發(fā)現(xiàn)時器身已殘,只余一個器蓋尚存,反映了滇國將士在戰(zhàn)場上與昆明人交戰(zhàn)的場景;
下圖/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西漢時期滇國青銅器,晉寧石寨山10號墓出土,為典型的束腰圓筒形的貯貝器

還有12號墓出土的一件上倉圖像貯貝器蓋,蓋直徑50厘米,中央有一投貝的圓孔,孔周裝飾牧豬、羊圖,蓋周裝飾上倉圖,人們把臨時糧堆的糧食,用頭頂筐運送到木倉房中。木倉房頂呈人字形,身呈井字形。比較有特色的還有出土于10號墓的一件鎏金騎士銅貯貝器,器高50厘米,蓋徑26厘米, 蓋中央置一小銅鼓為座,上立一柱,柱端平臺上矗立著一位鎏金的騎馬執(zhí)韁騎士。周邊環(huán)繞著四牛,鼓耳呈虎作攀登狀,張開大嘴欲吞噬。

除此之外,青銅貯貝器還有表現(xiàn)畜牧活動、紡織活動、趕集(或進貢)活動、行船活動、狩獵活動以及各類圖案和動物,生動表現(xiàn)了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青銅扣飾也是滇人的一種特色器物,因其背上有一個鉤狀扣而稱,也被稱為牌飾、飾件。據(jù)肖明華《青銅時代滇人的青銅扣飾》一文統(tǒng)計,滇文化墓葬出土的扣飾有658件,時代從春秋到西漢晚期,從形狀來看可以分為圓形、長方形和自然形。出土的圓形扣飾超過一半,一般是置放在死者胸腹,應當是系于胸腹的裝飾品;長方形和自然形扣飾出土時粘有絹絲和漆皮,可能是一種掛飾或者飾于專門的器具上。

石寨山13號墓出土了一件雙人舞盤鎏金銅扣飾,高18.5厘米,寬12厘米,背面有矩形齒扣,正面鎏金,有兩男子雙手各執(zhí)一圓鈸,腰佩長劍,展臂屈腰,雙膝彎曲,作跳躍狀。兩人均赤足,左腳與后跟相抵,腳下共踏一蛇, 蛇張口咬住右邊人的右小腿。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鈸舞,在山東沂南畫像墓和四川畫像磚也曾出現(xiàn)。此外,還有6號墓出土的一件四人縛牛銅扣飾,高9.6厘米,寬16厘米,表現(xiàn)四個人將一頭牛綁在柱子上即將宰殺。

除了這類表現(xiàn)社會生活的扣飾外,也有不少表示動物圖案的,最具特色的是一種動物搏斗扣飾,比如71號墓出土了一件鎏金二豹噬豬銅扣飾,長16厘米,寬10厘米。其中一豹撲于豬背,后爪抓住豬后腿,前爪抓住豬肩腹, 張口咬住豬背,另一豹鉆到豬腹下,抓咬豬腹。造型生動,栩栩如生。還有13號墓出土的一件長方形狐邊銅扣飾,高5.7厘米,寬9.2厘米,正面鑲嵌白綠色瑪瑙管珠及綠松石,邊緣一周雕刻首尾相接的狐貍,也非常有特色。

石寨山古墓群經(jīng)過五次發(fā)掘,清理戰(zhàn)國至漢代的古墓86座,出土文物近5000件,有青銅器、金器、銀器等。其中的青銅器鑄造精良,表現(xiàn)了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濃厚的地方民族特色 :1 翼虎紋銀帶扣 ;2 鎏金二人盤舞銅扣飾 ; 3 獵首紋銅劍 ; 4 吊人銅矛 ; 5 鎏金二豹噬豬銅扣飾

除了貯貝器和扣飾外,其他青銅器雖然并非滇人獨有的種類,但也具有自己的風格特色。比如兵器就比較喜歡以人物或動物裝飾。

可惜的是,滇國人并沒有自己的文字。在石寨山13號墓出土了一塊刻有圖形符號的銅片,似乎蘊藏著一些信息,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古滇國的圖形文字,但這樣的符號發(fā)現(xiàn)太少,也難以作更多的解讀。不過,目前石寨山的發(fā)掘尚未結束,神秘的古滇國還有不少秘密,等待我們進一步去探尋。

參考文獻:
黃懿陸:《滇國史》;張增祺:《滇文化》;云南省博物館編:《滇國尋蹤——青銅鑄成的史詩》;肖明華:《論滇文化的青銅貯貝器》;肖明華:《青銅時代滇人的青銅扣飾》等

END



者丨林屋公子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秋沙

*本文摘編自《國家人文歷史》2021年10月下,原標題為《獨具特色的青銅文明 “云南蟲谷”與神秘的古滇國》,有刪節(jié),本文系“國家人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莊蹻王滇傳楚風|燦爛古國今何在
彩云之滇——古滇國青銅文化(中)
江川李家山青銅文化
滇文化
國博禁止出境文物 · 詛盟場面貯貝器
精通人肉料理的食人族,竟是中國人的近親?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