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分為匈奴和東胡兩大支。
漢初,匈奴盛極一時,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遂分為兩部。居住在烏桓山的稱為烏桓,而居住在鮮卑山的便是鮮卑,二者均受匈奴奴役。
公元91年,竇憲在金微山大破北匈奴,從此北匈奴西遁,南匈奴內(nèi)附,北匈奴開始了始無前例的民族大遷移。
廣袤的大草原在匈奴之后成了烏桓和鮮卑的天下,公元207年,曹操北滅烏桓,鮮卑一統(tǒng)今日的蒙古大草原。
西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人劉聰攻陷洛陽、擄走懷帝,史稱“永嘉之亂”,此后晉室衣冠南渡,北方成了五胡十六國相互征伐的戰(zhàn)場。
衣冠南渡
鮮卑族就是在這個時期登上了逐鹿中原的歷史舞臺。
第一個是慕容氏。
曹魏初年,鮮卑慕容部在首領(lǐng)莫護跋率領(lǐng)下遷居遼西,因從司馬懿滅公孫淵有功,被朝廷拜為率義王,開始在棘城(今遼寧朝陽)之北建城,因此慕容氏在鮮卑族中第一個入主中原。
十六國時期,慕容氏共建立了五個國家——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和西燕。
公元337年,慕容皝稱燕王,以龍城(今遼寧朝陽)為國都,這便是前燕。
前燕
后來前燕被前秦苻堅所滅,而前秦南征東晉失敗后,苻堅被殺,慕容垂建立后燕,慕容泓建立西燕。
隨后后燕滅西燕,統(tǒng)一慕容氏。
后燕
與此同時鮮卑拓跋氏崛起,建立北魏,北魏首先將后燕攔腰截為兩段,南為南燕,北稱北燕。
最終北燕被北魏所滅,南燕被劉裕所滅。
至此慕容氏的燕國全部被滅。
第二個是拓跋氏。
鮮卑拓跋部起源于大興安嶺北段。
公元386年,拓跋珪趁苻堅在淝水之戰(zhàn)戰(zhàn)敗,秦國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后改稱魏王。
公元397年,拓跋珪擊敗后燕,并將后燕攔腰截斷,從此南為南燕,北稱北燕。
北魏崛起
公元398年六月,拓跋珪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公元408年,太武帝拓跋燾即位,拓跋燾雄才大略,曾13次北征柔然,使柔然臣服。
公元427年,拓跋燾用3萬騎兵攻破了堅不可摧的胡夏統(tǒng)萬城。
公元431年,拓跋燾滅胡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渾。
公元436年,拓跋燾滅北燕。
公元439年,拓跋燾滅北涼,至此,鮮卑拓拔部一統(tǒng)北方。
北魏一統(tǒng)北方
公元471年,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通過遷都洛陽和改易漢俗使鮮卑族逐漸漢化,從此拓拔改為“元”姓。
北魏立國約150年,被宇文泰和高歡瓜分。
第三個是宇文氏。
鮮卑宇文部最初分布于今天的遼西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一帶,與鮮卑慕容部一樣,是東部鮮卑的一支。宇文部曾與慕容部發(fā)生多次爭斗,宇文不敵慕容。終于在公元344年,宇文部受到慕容部毀滅性的打擊,宇文部部眾散落各地。
拓拔北魏立國百年后,公元532年,高歡立魏孝武帝元修,掌控朝政大權(quán)。元修為擺脫高歡所控,從洛陽出逃至關(guān)中將領(lǐng)宇文泰。
此后北魏分裂:高歡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宇文泰殺元修,立元寶炬為帝,都長安,史稱西魏。
鮮卑宇文氏從此開始逐鹿天下。
南北朝和宇文氏的北周
公元550年,高歡之子高洋廢掉東魏傀儡,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
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
公元57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發(fā)兵攻北齊,并于公元577年攻陷北齊都城鄴城,北齊后主高緯被擒,鮮卑宇文氏一統(tǒng)北方。
那么,鮮卑族的慕容、拓拔和宇文三部是宇文部笑到最后了嗎?
楊氏一統(tǒng)華夏
公元581年,北周靜帝宇文闡禪位于楊堅,北周亡。
隋代周,一統(tǒng)天下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北周的“隨國公”,于是楊堅定國號為“隋”,史稱“隋文帝”。
楊氏有沒有鮮卑血統(tǒng)?北周宇文泰確曾賜姓普六茹,但既然是賜姓,便說明楊氏本姓“楊”,只不過楊氏世居代北,有鮮卑習(xí)俗倒是不假。
楊氏是終結(jié)者嗎?非也!
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被宇文化及所殺,隋朝亡。楊氏最終還是被宇文氏所滅。
同年,宇文化及自立為帝,國號“許”。
公元619年,宇文化及被竇建德擒殺,但其弟宇文士及后來投奔李世民,官至宰相,封郢國公。
綜上所述,鮮卑三部中,慕容氏首先入主中原,先后建立五個燕國。其后拓跋氏崛起建立北魏,滅燕一統(tǒng)北方。
北魏立國百年后,宇文氏與高氏瓜分北魏,隨后宇文氏滅高氏一統(tǒng)北方。
宇文氏在即將統(tǒng)一天下之際,帝位被外戚楊堅所代,楊堅一統(tǒng)華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