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古漢語中,原本沒有“哲學”這樣一個詞匯,它是日本人為翻譯西文philosophy一詞而創(chuàng)造的,然后才又譯成了中文。philosophy源于希臘文philosophia,愿意是“愛智慧”,而對于“哲”字,中國古代的字書《爾雅》解釋為“智”。由此可見,這樣一種譯法,倒是非常準確。我們也由此可以知道,哲學原本就是智慧之學,而哲人原本就是智慧之人。據說孔子在預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時,仰天長嘆道:“哲人萎乎!”他堅信自己的智慧超過常人。
然而,對于什么是智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時代,必然有不同的理解。在古希臘,一位名叫泰勒斯的人預言了公元前585年的一次日食,梭倫和克利斯第尼為雅典訂立了良好的法律,這些在當時都被看作是智慧的體現(xiàn)。如此一來,以“愛智慧”為內容的哲學豈不是要無所不包了嗎?
事實也正是如此。西方哲學誕生于公元前7~6世紀的古希臘。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它是一個集哲學、科學、宗教、倫理學、邏輯性、政治學等等為一體的綜合學科。因為所有這些領域都充滿了人的智慧。不過,在它的發(fā)展過程中,希臘人越來越傾向于對“智慧”作一種狹義的理解,即智慧不應等同于人們關于個別事物的感性認識,而應體現(xiàn)為關于各種事物之間普遍原理的理性認識。這種看法終于被公元前4世紀的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明確地提了出來。他說:“我們不認為感官感覺是智慧,雖然它們確實能給我們以特殊事物的最可信知識。但它們不能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為什么’,例如,為什么火是熱的。它們只說火是熱的?!彼o智慧下的正面定義是:“智慧是關于某些原因和原理的知識。”一種學術,它所研究的對象越是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它就越能體現(xiàn)智慧。而最高的智慧應該是體現(xiàn)在對宇宙“第一原理和原因”的探索之中。這,其實就是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哲學,它反映人們對于整個世界(包括自然與社會)的根本觀點。探索世界的本原,追求人生的真諦,可以說是哲學的兩大使命。對此,古羅馬的哲學家西塞羅講得好:“啊,哲學!你是生活的向導,宇宙的探索者,邪惡的驅逐者!”“你揭示法則,你是道德和秩序的導師!”
哲學起源于原始宗教和神話。宇宙的本原是什么?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是什么?對于哲學反復探討的這兩個基本問題,早在哲學誕生之前,人們在神秘的宗教和美麗的神話中就已經開始了想象和思考。或許是受到了自身生殖現(xiàn)象的啟發(fā),史前人類往往相信世界萬物也都有它們的父母,也都是由兩種性質不同的事物交媾而生的。在埃及、巴比倫以及其他許多地區(qū),人們認為太陽是陽性的,大地是陰性的,世界是它們互相結合的產物。在巴比倫,大地女神伊什塔爾在眾多的神祇中享有最崇高的地位。在希臘,公元前7世紀的詩人赫西阿德寫過一篇《神譜》來敘說奧林匹斯眾神的世系。他說,最先出現(xiàn)的是混沌,然后出現(xiàn)的是胸懷寬闊的大地女神蓋婭。蓋婭首先產生了閃爍著繁星的天空烏拉諾斯來同自己交配,從而又產生了高山、大海、水流之神??傊?,天空為父,大地為母,世界萬物都是他們的子女,這種擬人觀的宇宙起源論同樣存在于遠古時代的中國。有人曾考證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伏羲和黃帝,都是太陽神,而女媧和嫘祖則是月亮神,他們分別是華夏民族的父神和母神。漢語中的“陽”和“陰”,其義既分別是太陽和月亮,又分別為男女的生殖器?!吨芤住分幸浴黻?,以- -代表陰,它們互相結合而成的“八卦”,其中象征天的乾卦(?)是純陽的,象征地的坤卦(?),而陰陽結合便產生了分別代表雷、火、風、澤、水、山的其他六卦——震(?)、離(?)、巽(?)、兌(?)、坎(?)、艮(?)。這里我們仍可看到遠古時期以天地為父母而以其他自然物為子女的擬人化宇宙觀的痕跡。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哲學都不能完全擺脫這種形象的表達方法,例如戰(zhàn)國末年的思想家荀子就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交而變化起?!?/span>
如果說在史前人類的自然崇拜中蘊含著對于宇宙本原的探索,那么在這一時期的祖先崇拜中就蘊含著對于人生價值的追求。祖先崇拜尊崇祖先的亡靈,認為它們具有生命力,并能對兒孫保佑賜福。在這里,人將自己有限的生命同自己氏族是永恒存在聯(lián)在了一起。每個人都尊崇自己的祖先,而自己也將成為永遠為子孫所尊崇的祖先,有限的個體生命于是匯入了無限的氏族生命之中。
人們用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形式寄托自己對于宇宙本原和人生真諦的想象和探討,不知不覺地過去了許多年。隨著社會和人類自身的發(fā)展,終于有一天,人們開始用抽象的概念提出了這個古老的問題。他們問道:“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背后,那個不變的本原是什么?”于是,哲學便產生了。這件事在希臘發(fā)生在公元前7~6世紀。在中國,雖然人們提出這個問題不如希臘人那么直截了當,但大約成書于公元前11世紀商周之際的《周易》和《尚書·洪范》,用陰陽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解釋世界萬物的起源,已經擺脫了以人格神為特點的神話和原始宗教。應該說,它們標志著中國哲學的誕生。
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都是人類文明誕生前夕的文化現(xiàn)象。如果繼續(xù)向前追溯,我們便發(fā)現(xiàn)了在原始人類中普遍存在的圖騰崇拜,即一個氏族相信自己同某種動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著親屬關系,因而對它實行崇拜儀式并遵守一些禁忌(如禁殺、禁食)。甚至在這種更為原始的宗教觀念中,同樣包含著人對自然和自然本原的探索,包含著最初形式的道德觀念。哲學在其誕生之前,其根源竟然如此久遠地蘊藏在遠古的文化之中,以至我們完全可以說,最初的哲人其實正是那些茹毛飲血的原始人。
說到這里,我們就不能不想到一個問題:哲學果然如現(xiàn)在有些人所認為的,只是少數(shù)哲學家們的癖好,只是知識階層飯后茶余的消遣,而同一般常人沒有關系嗎?哲學誕生的歷史顯然已經告訴我們并非如此。哲學思維毋寧說是人類之為人類的一個本性。動物靠本能活著,而人類卻要思索。一個嬰兒呱呱落地,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必須在自己的頭腦中為這個世界建立一種秩序,一以便使它變成一個自己熟悉的世界,這種秩序就是他的世界觀;他必須為自己可以預見的短暫一生設立一個目標,以便擺脫渾渾噩噩的動物自然狀態(tài),這種目標,便是他的人生觀。
不過,對于如此重要的問題,終日須為生計而奔波勞作的蕓蕓眾生,卻無力獲得一個自覺的解決,而只能在心靈中形成某種樸素的觀念。這時,哲人們走了出來。他們聚集眾人智慧的松枝,用自己天才的思想火花點燃了一堆又一堆的篝火,將人類思想的長空照得通紅。當人們敞開自己的心扉去迎接這一堆堆哲人思想的篝火時,他心靈中那混沌樸素的世界觀、人生觀,就會在這光焰的照耀下升華為一個奇異美麗的光環(huán)。它會使人看清自己的人生目標,因而變得堅定,任風云變幻、潮漲潮落,不會迷航;它會使人看清自己世界的秩序,因而變得聰慧,臨事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哲學以此向人們顯示它無愧于智慧之學的稱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