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我們聊到過大道的一個規(guī)律,大道的德行就是無欲無求,合乎大道的德行,就是知足常樂。當你懂得順其自然的時候,便是一種無為的狀態(tài),而我們今天所要聊的就是當一個人明白大道之后,他所有的一種狀態(tài)。
在道德經(jīng)中的第47章,不行而知,老子說了這樣一句話:其出彌遠者,其知彌鮮,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就說了解大道的人,足不出戶就能夠知道天下的事情,兩眼不聞窗外事情,但是也能夠知道大自然的一個法則和規(guī)律。越是往外奔跑的人,他所知道的越少,所謂得道之人,不需要遠行就可預知。不需要窺探就可以命名,不需要妄加思維就能夠成功。
其實在這一章,老子所倡導的一個思想,也是用一種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的狀態(tài),老子所說的大道無為,就是不出戶,不干涉,也能夠成就一件事情。就好像最后那句話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其名,不為而成,不去妄為一件事情。不干涉自己的行為,總能夠成功。
老子排斥的就是妄為,盲目行動,老子就認為對于一件事情干涉得越多,行動的事情越大,所獲知的東西就越少,越難以成功。真正的智者,懂得大道規(guī)律的人,不用行動,也不用招搖過市,就能獲得一個正確的成功。
對于無為這一種境界,老子也有一個詳細的解釋,他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意思就是說,追求學問的人知識一天比一天增長,追求大道的人欲孽一天比一天減少,當欲望又減少的時候,一直就是無為的境界。
這個說的是為學和為道的不同,為學就是不斷的向外界去探索新知,知識是永無止境的,他無所謂開頭也無所謂結尾,我們對于知識是永遠沒有一個盡頭的,老子比我們更早認識到這一點。理智的對外界的追求,轉向了對內(nèi)在的一種追求,是從宏觀意義上來說,它讓人對于自身和宇宙的知識認知更接近真理。但是知識無止境,讓我們永遠不可能到達真理的所在。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做到不妄為也就是無所不為了,取得天下經(jīng)常用無為的道,如果有為就不足以取天下。
這個無為而無不為,就是老子提出非常有智慧的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去除心中的雜念,保持一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道修道之心,在修道的過程中,欲望一天一天的減少,到最后就是一種無為的境界。
無為就是不妄為,并不是說無所事事的一種狀態(tài),無為而治,也貫穿了老子道德經(jīng)的一個智慧。有很多人都提出過無為的主張,但是把無為的思想真正發(fā)揮到極致的是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的一些智慧,化被動為主動,從有為到無為,也就是達到了無為而治的境界。
本文由國學人生原創(chuàng),您對于老子這一個理念怎么看的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