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參“看山看水”三境界。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參悟:山是山,水是水,我是我。我與客觀外物二元對立,以主觀之我觀客觀世界,一作“有我之境”。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參悟: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我不是我。我與客觀世界圓融互化,以客觀之我觀客觀世界,一作“無我之境”。
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參悟:山只是山,水只是水,我只是我。無念之我不染于萬事萬物,以無念之我觀客觀世界,一作“無念之境”。
“無念之境”者必于一切境上不染,“無我之境”者必于境上有念,而妄念隨生。由無相無念無住到悟道。試以禪眼來欣賞蘇軾的《定風(fēng)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p>
一二句“莫聽且行”寫不為外物所擾,“無相之境”也。
第三,四,五句“勝馬,誰怕,任平生”寫勇往直前,不屈不撓之相,“有我之境”也。
第六,七,八句“風(fēng)吹山迎”寫無念之身自然而然地反應(yīng)客觀環(huán)境,“無念之境”也。
末三句“回首,歸去,無雨無晴”寫不染于物,不囿于俗之人生,“無相無念無住之境”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