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輔周老師診治急性傳染病頗有經(jīng)驗,他十分推崇楊栗山《傷寒溫疫條辨》,楊氏云:“溫病總計十五方,輕則清之,神解散、清化湯、芳香飲、大小清涼飲、大小復蘇飲、增損三黃石膏湯八方;重則瀉之,增損大柴胡、增損雙解、加味涼膈散、加味六一順氣湯、增損普濟消毒飲、解毒承氣湯六方。而升降散,其總方也,輕重皆可酌用?!爆F(xiàn)介紹筆者學習蒲老經(jīng)驗運用楊氏十五方治療溫疫及四時溫病的臨床一得,以供臨床實踐參考。
一、治療溫疫
繼承蒲老學術思想,運用楊氏十五方,初步臨床觀察對溫疫范疇的急性傳染病,如增損普濟消毒飲治療大頭瘟(面部流火)、升降散加味治療痄腮、升降散合銀翹散加減治療爛喉痧、增損雙解散治療時疫感冒等,確有較好療效。
楊x x,女,40歲,面紅腫甚,左眼腫而難睜,某醫(yī)院診為“丹毒”,已用青霉素三天,病情未能控制,紅腫日益加重,高燒不退,頭痛,心煩,口渴,大便三日未行。化驗:白血球16000,中性89%,淋巴11%,體溫38.9℃,脈滑疾,舌質(zhì)紅,苔黃膩少津。為感受溫毒所發(fā),擬清溫解毒,開泄疏利,用增損普濟消毒飲加野菊花。
酒制大黃9克、僵蠶9克、蟬衣6克、連翹12克、野菊花9克、黃連6克、黃芩9克、梔子6克、牛蒡子6克、玄參12克、桔梗3克、板蘭根12克、甘草4.5克,二劑。
一劑后大便已暢,當晚體溫漸降,服二劑面紅大減,目腫亦退,體溫降到37.5℃,續(xù)服原方兩劑,大黃減為4.5克,后用養(yǎng)胃生津之劑調(diào)理而愈。
按:本例為面部丹毒,屬大頭瘟范疇。增損普濟消毒飲以芩、連瀉心肺之熱,大黃蕩熱斬關,連翹、梔子、牛蒡、板蘭根、僵蠶、蟬衣等散腫解毒,桔梗為舟楫,載藥上浮,宣通肺氣,以開下行之路,加野菊花清解頭面火毒,治療大頭瘟甚效。
張XX,男,12歲,發(fā)燒兩天,體溫38.6℃,耳垂前后右頰部明顯高腫,伴有脹痛,邊緣不清楚,腮腺管口紅腫,咽部充血,尿黃,大便干?;灐ぐ籽?400/立方毫米,中性64%,淋巴36%,舌紅苔薄黃,脈象滑數(shù)。此為痄腮,病由疫毒內(nèi)襲少陽、陽明,擬疏風解毒,升降散加味。
酒制大黃6克、僵蠶9克、蟬衣4.5克、廣姜黃6克、露蜂房9克、薄荷4.5克、白芷6克、柴胡6克、荊芥穗4.5克、銀花9克、連翹9克、馬勃4.5克、黃芩9克,三劑。
服藥一劑,腫見減輕,二劑腫勢大消,發(fā)熱亦退,三劑后調(diào)治而愈。
按:楊氏云:“大頭者,天行疵癘之雜氣,人感受之,壅遏上焦……古方用白僵蠶二兩酒炒、全蟬蛻六錢、廣姜黃去皮三錢、生大黃四兩,為末,以冷黃酒一盅,蜜一兩,調(diào)服三錢……有升清降濁之功,因名升降散,較普濟消毒飲為尤勝?!北纠颊邽椴《拘匀傺祝緱钍仙鲜鏊?,而用升降散加味,升清降濁,寒熱并用,宜通三焦,條達氣血,溫毒病邪,能得宣泄,并遵照蒲師經(jīng)驗初起宜加柴胡、白芷引經(jīng)散風,療效滿意。
吳x x,女,30歲,發(fā)熱惡寒,體溫38.8℃,紅疹始于耳后頸部,一日內(nèi)遍及全身,咽峽疼痛,腳發(fā)濕氣,兩手浮腫,五心煩熱,口苦思涼飲,大便四日未行,小便黃而短,舌苔白膩,脈象兩寸浮數(shù),兩關弦數(shù),兩尺滑,診為喉痧,系感疫癘之邪,由風、熱、濕合而為病,表里不通,氣營并阻,治宜雙解。
桑葉6克、荊芥6克、僵蠶6克、蟬衣3克、酒軍4.5克、銀花6克、連翹6克、牛蒡子4.5克、桔梗4.5克、玄參9克、浮萍9克、生石膏15克、升麻4.5克、生甘草3克、蔥白3寸,二劑。
二診:藥后紅疹出透,兩下肢尤多,耳稍痛、流黃水,兩手指腫,骨節(jié)酸痛,周身皮膚刺癢,咽峽痛,食欲不振,大便二次,量少,舌苔減退,脈同上,擬清熱解毒。
銀花9克、連翹6克、黃芩6克、黃連3克、梔子6克、酒軍4.5克、生石膏15克、綠升麻4.5克、丹皮6克、僵蠶6克、地骨皮9克、生甘草3克、淡竹葉6克,二劑。
服藥后諸癥皆減,夜間尚有低熱,去升麻加銀花藤15克、細生地12克、荷葉12克,藥后疹退脫皮,體溫恢復正常,后調(diào)治而愈。
按:喉痧即現(xiàn)代醫(yī)學所稱之“猩紅熱”,屬溫疫范疇,用升降散合銀翹散加減,透邪為主,兼以逐穢,疹透之后重在清熱解毒兼以養(yǎng)陰。
二、治療四時熱病
根據(jù)楊氏十五方的配伍及功用,我常用以治療四時常見熱病,如以加味涼膈散治療風溫挾濕的中耳炎,以升降散與銀翹散、麻杏石甘湯、小柴胡湯等相合使用,分別治療急性扁桃體炎、肺炎、咽炎、膽道感染等熱病,皆取得滿意療效。
張××,女,19歲,慢性中耳炎急性發(fā)作三天,體溫39.5℃,汗出不暢,耳痛目赤,頭痛甚,惡心煩躁,便閉,曾服土霉素未效,脈滑,舌質(zhì)紅,苔黃膩。時值初春,風溫挾濕,表里壅閉。擬涼膈泄熱,升清降濁,表里雙解,用加味涼膈散。
大黃9克、僵蠶9克、蟬衣4.5克、姜黃6克、蒲公英15克、芒硝(烊化)6克、薄荷4.5克、黃芩9克、梔子6克、生甘草4.5克、連翹9克、黃連6克、竹葉6克,一劑。
藥后便解,汗暢,耳痛大減,體溫漸降,繼服三劑,體溫恢復正常,后調(diào)理而愈。
按:患者因化膿性中耳炎見高燒不退。從脈證分析癥屬風溫夾濕,表里壅閉。楊氏云:“風溫……每以溫病十五方,視其輕重而施之屢效?!蔽疫x用加味涼膈散治之,果獲良效。
沈×x,男,6歲,高熱,體溫39°~40℃,咽喉疼痛,充血紅腫,扁桃體Ⅱ°腫大,咳嗽輕微,有時惡心,血檢白血球4400,胸透(一),起病即用青霉素及阿司匹林等,仍高熱不退,咽痛甚,病已三日,汗出不暢,時覺微寒,病后納呆,大便數(shù)日未行,目赤面紅,口渴微煩,舌質(zhì)紅稍絳,苔黃少津,脈滑數(shù)。風溫上受,表里郁閉,宜疏風泄熱,表里雙解。
銀花6克、連翹6克、荊芥4.5克、薄荷3克、豆豉9克、桔梗4.5克、蘆根15克、牛蒡子4.5克、竹葉6克、蟬衣3克、僵蠶6克、酒制大黃4.5克、姜黃3克、射干6克,二劑。
藥后便解,全身有微汗,咽痛明顯減輕,飲食增加,體溫降到37℃左右,后用竹葉石膏湯加減調(diào)理而愈。
按:楊氏云:“咽喉腫痛不利之證……升降散尤為對癥之藥。”蒲師認為“四時溫病之中亦偶有兼穢濁雜感者,治療須與溫疫相參?!迸R床遇有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等屬溫邪上受而有表里郁閉,且里熱較重者,我常用銀翹散合升降散,方中僵蠶、蟬衣輕浮升陽,散風清熱,助銀翹散透邪;姜黃、大黃通腑降濁,宣通氣血,協(xié)銀翹散疏閉解毒;上焦火盛,宜用酒制大黃,療效較好。
趙×x,男,5歲,起病音啞,咽痛,咳嗽加重而見喘,已有三天。兩肺呼吸音粗,有細小水泡音。頭痛汗出不暢,手涼,體溫38.5°~39℃,咽部充血,白血球15000,中性81%,淋巴19%,胸透結(jié)果符合支氣管肺炎。大便二日未行,舌紅,苔薄黃膩少津,脈浮滑數(shù)。肺與大腸相表里,腑氣宜通,擬宣肺透邪,兼瀉里熱。
麻黃4.5克、杏仁6克、生石膏20克、甘草3克、桔梗4.5克、蟬衣3克、酒大黃2克、僵蠶6克、姜黃3克、豆豉6克、蔥白3寸,三劑。
藥后全身汗暢,大便已通,咳嗽減輕,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后調(diào)理肺胃而愈。
按:本例肺炎,風溫上受,肺熱熾盛,表氣尚郁,腑氣不通。麻杏石甘湯合升降散、蔥豉湯,透邪清泄之力尤良,我常采用,療效較滿意。
李×x,女,25歲,發(fā)燒四十六天,體溫37.5°~38.5℃,在邯鄲市×院查肝功能正常,肥達氏反應(一),胸透及胸片未見異常,小便化驗(一),尿培養(yǎng)(一),白血球化驗常偏高,疑診為膽道感染、慢性咽炎,曾應用磺胺及多種抗菌素治療,體溫只能降至37.5℃,刻診詢知往來寒熱,納少,神疲,右脅及胃脘脹滿,惡心,口苦,咽痛且干,但無盜汗及五心煩熱,而大便偏干;望其面黃形瘦,咽部充血,舌質(zhì)略紅,苔黃微膩少津;切脈弦數(shù)微滑。乃邪郁不達,表里三焦不和,宜和解宣泄,方用小柴胡湯合升降散加味。
柴胡9克、黃芩6克、赤芍9克、太子參9克、法半夏9克、生姜3片、生甘草6克、酒制大黃9克、蟬衣6克、姜蠶9克、片姜黃6克、連翹12克。
藥后寒熱漸退,脅脹咽痛消失,惡心即止,納食增加,大便略稀;連服七劑體溫恢復正常,原方去酒大黃、赤芍,續(xù)服三劑,調(diào)治而愈。
按:楊氏云:“溫病伏邪內(nèi)郁,往來寒熱,多屬結(jié)熱在里,陰陽不和,……如升降散乃此證妙藥也?!北纠鶃砗疅?,右脅脹滿,納少惡心,取用小柴胡湯和解表里;往來寒熱,咽痛且干,大便千燥,用升降散升清透邪解表,降濁逐穢清里,此亦為我常用之合方,效果較好。不用增損大柴胡湯,其一里熱不甚,其二有偏虛之情。
由上可見,楊氏十五方對溫疫及四時熱病確有較好的療效,尤其是升降散與銀翹散、麻杏石甘湯、小柴胡湯等方的配合使用,臨床療效更為顯著,為進一步繼承發(fā)揚蒲師有關溫疫的學術思想,靈活運用楊氏溫疫十五方打開了思路。
摘自江蘇中醫(yī)雜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