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搶分寶典 藥名相近藥物功效歸納對比(二) ②麻黃根——斂肺止汗 ①牛黃——息風(fēng)止痙、化痰開竅、清熱解毒 ②雄黃——解毒、殺蟲 ③硫黃——解毒殺蟲止癢、補火助陽通便 ①菊花——疏散風(fēng)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②野菊花——清熱解毒 ①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guān)節(jié) ②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③豬苓——利水滲濕 ①赤芍——清熱涼血止血 ,活血祛瘀止痛,清瀉肝火 ②白芍——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 ①獨活——祛風(fēng)濕,止痛,解表 ②羌活——祛風(fēng)解表散寒,勝濕止痛 ①蒼術(shù)——燥濕健脾,祛風(fēng)散寒,明目 ②白術(shù)——益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①胡椒——溫中散寒止痛,下氣行滯消痰,開胃進食 ②花椒——溫中散寒止痛,燥濕殺蟲止癢,止嘔,止瀉 ①木香——行氣止痛,疏利肝膽,健脾消食,醒脾開胃 ②青木香——行氣止痛,解毒消腫,燥濕辟穢 ①麥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脹,疏肝解郁 ②稻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 ①小薊——涼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癰,利尿通淋 ②大薊——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 ①膽南星——清熱化痰,息風(fēng)定驚 ②天南星——燥濕化痰 ,祛風(fēng)解痙,散結(jié)消腫止痛 ①川貝母——清熱化痰 ,潤肺止咳,散結(jié)消腫 ②浙貝母——清熱化痰,降泄肺氣,解毒散結(jié)消癰 ①熟地黃——補血養(yǎng)陰,填精益髓,止血 ②生地黃——清熱涼血止血 ,養(yǎng)陰生津 ,滋陰降火 ①麥冬——清補肺胃心陰,生津止渴,除煩安神,利咽,潤腸通便 ②天冬——清補肺胃腎陰,生津 ,潤腸通便 重點用量歸納 1 牛黃——入丸散0.15~0.35g 2 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0.3~0.6g 3 麝香——入丸散0.03~0.1g 4 蟾酥——入丸散0.015~0.03g 5 硫黃——入丸散1.5~3g 6 雄黃——入丸散 0.05~0.1g 7 白礬——入丸散0.6~1.5g 8 蛇床子——煎服3~10g 9 巴豆霜——入丸散0.1~0.3g 10 輕粉——內(nèi)服每次0.1~0.2g, 1日1~2次,多入丸劑或裝膠囊服 11 砒石一一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12 硼砂——入丸散1.5~3g 13 朱砂——入丸散 0.1~0.5g 14 細(xì)辛——煎服1~3g;散劑每次0.5~1g 15 馬錢子——炮制后入丸散,0.3~0.6g 16 人參——煎服3~9g,挽救虛脫15~30g 17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內(nèi)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18 甘遂——入丸散0.5~1.5g,醋制 19 檳榔——煎服3~10g;驅(qū)絳蟲、姜片蟲30~60g 20 牽牛子——煎服3~9g;入丸散1.5~3g 21 沉香——煎服1~5g 22 雷丸一一入丸散15~21g 23 榧子——煎服9~15g 24 血竭——入丸散1~2g 25 斑蝥——入丸散0.03~0.06g
編輯:芩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