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shù) 2500+ / 閱讀需要 7 min
編輯部有個實習生小陳,平時看起來是個超酷超冷靜的姑娘,做事干凈利落,執(zhí)行力也超強。唯一的問題就是常年面無表情,你永遠看不出她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她給自己的評價是“不被情感左右,拿得起放得下,還總能理性思考,看到事情積極一面,專注于有意義的工作學習?!?/strong>
聽起來可以說是非常成熟了。
但小陳又說,這種極度理性的思考方式,似乎也讓自己失去了感受喜怒哀樂的能力。她其實內(nèi)心也經(jīng)歷過嚴重的崩潰,并判斷自己處于一種“情感隔離”的狀態(tài)。
在解釋情感隔離之前,我們不妨先來聽她講述一下自己內(nèi)心崩潰的經(jīng)歷,以及長長長長長長長的自我探索過程:
1.
從去年3月開始,我的生活里很多重大事件接踵而至,防不勝防。
查資料、規(guī)劃畢業(yè)去向、備考、準備材料、升學,每一個步驟都需要集中精力,保證在下一個Deadline到來之前做到充足準備。
就在一場重要考試開始前,我接到媽媽的一個電話。她沉默了很久,跟我說外婆肺癌住院。我聽著電話里的哭聲,經(jīng)歷了5秒短暫的大腦空白,下一個念頭就是:外婆生病了,那媽媽和外公肯定很傷心,這時候我應該怎么安慰家里人?怎樣才能分擔媽媽和外公的負擔?
放下電話,我坐在地上,我感覺現(xiàn)在我應該很悲傷,應該大哭一場,但我卻很平靜。我站了起來,趁空閑時間去看了幾本喪失心理學的書,去上了課,想著從里面再多學一點,更好幫助家里人。
可惜,生活總有更糟的情節(jié)在后面。沒過多久,家里又發(fā)生了重大變故,而且在之后的幾個月里,每一天都越來越糟。我一邊繼續(xù)準備升學,一邊不斷安慰開導家人,幫忙處理一些事情。家里人擔心影響我升學,我卻覺得自己狀態(tài)良好,效率很高,完全OK。
實際上,每次我聽家里人傾訴,握著手彼此擁抱安慰的時候,我都在想:事情已經(jīng)這樣了,別再想這么多了。再重新開始,有所行動做些實事就是好的。
我堅信這一點。大部分時間里,只要我全身心投入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中,我就能獲得忘我的興奮和快樂。除此之外,我會刻意放空大腦,總能找到一片空白的平靜。
學心理的過程,讓我知道自己這是一種「情感隔離」(Isolation of Affect)的心理防御機制:將情感和觀念分開,做到對事情只有觀念,卻沒有情感。面對重大事件,防御焦慮、悲傷等情緒時,這樣能防止陷入痛苦焦慮的漩渦,保持心理平衡和穩(wěn)定。
隔離之后,即使你能從意識層面感受到事件的發(fā)生,知道自己此時應該產(chǎn)生某種情緒,但實際上不會感知到這種情緒的真實存在。當談到“分手”、“親人離世”這種話題時,仍能保持一種置身事外的冷靜方式,好像主角并不是自己。
這樣的好處是很明顯的,你幾乎不會被嚴重的難過、悲傷、焦慮等情緒傷害。類似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劃清過去和現(xiàn)在的分界,隔離過往經(jīng)歷,我就永遠是個新的自我。
2.
雖然情感隔離看似有著如此良好的自我保護效果,但我依然陷入了情緒崩潰。
確實,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狀態(tài)良好,每天都能專注于解決困難和完成挑戰(zhàn)。家里人一起努力下,危機慢慢過去,我升學也取得了超出想象的好成績。
但問題在于——
在所有人都向我祝賀升學上的成功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做不到和大家一起開心。我知道我應該感到高興,但實際上是完全沒有。我沒辦法回應親人和朋友的情緒,不斷驅(qū)動自己調(diào)動歡樂情緒也讓我非常煩躁。
我打開郵箱,給幫助過我的人寫一封封感謝信:“你簡直不能想象我有多開心...”
但事實上,我好像一點都不開心。我也沒有辦法想象自己有多開心,我面對的除了我做過什么和要做什么的事實外,是一片空白,毫無實感。
我想也許是因為這成績很一般,所以才沒感到特別開心。我開始猜測和我一起升學的人都是一樣,只是虛假向外傳達自己的喜悅,不過這點想法也沒給我多大安慰。
之后,除了在讀書看劇這種能讓人忘記自我意識和現(xiàn)實的時間里,我能感受到滿意和興奮,其余時間我都陷入了煩躁和疲憊。我不斷讀下一本書,看下一本漫畫,刷下一部劇或者盡力放空自己的大腦。我知道只要不意識到自己就可以獲得快樂,便急迫地用不相關的知識和別人的故事填充空白的大腦。
漸漸地我明白,我已經(jīng)進入一種“過度情感隔離”的狀態(tài),而“過度情感隔離”作為一種防御帶來的最大問題是,我無法選擇性地只隔離一種情緒,保留其他情緒。
3.
長期隔離所有情緒和感受,消失的不只是焦慮、悲傷和痛苦,還有快樂、愉悅和意義感。
當習慣于把所有經(jīng)歷處理為事實性的信息,生活體驗便縮簡成單薄統(tǒng)一的符號。我可以朦朦朧朧知道這個符號的事實含義和社會意義,從而了解到它會帶來什么情緒感受,但感受不到自己真實獨特的體驗和想法。
多項研究顯示:雖然使用情感隔離的人更少表現(xiàn)出抑郁的狀況,他們對個人體驗和信息(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的處理都更為匆忙、膚淺和抽象。(Baumrister&Cairns, 1992).
相比之下,表現(xiàn)出抑郁情緒的人則會更為全面完整處理信息(同樣不管好壞),他們的回憶會有更多的細節(jié)。(Edwards & Weary, 1993)
情感隔離也只能做到將情緒隔離在意識之外,并不意味著真正消滅了消極情緒的存在。即使防御機制能減少消極情緒的感知,負面感受帶來的軀體化癥狀仍然存在,比如血壓升高、皮膚狀態(tài)惡化。而長期的情感壓抑,也有可能引起生理性疼痛或其他疾病的出現(xiàn)。(Barger & Tiebout, 1989)
這也有可能是為什么我在一個月后大病一場。沒什么前期癥狀的,我突然在一天晚上發(fā)了高燒。
這些疼痛和疾病是難以描述的,經(jīng)過身體檢查也找不到生理性病因。無法溢于言表的焦慮、悲傷等感情,只能通過身體器官表現(xiàn)出來。
屏蔽掉情緒信號后,也導致了我自身意識和身體的失聯(lián)。
當時我一個人躺在旅店的床上,身上疼得實在沒辦法睡著。我翻來覆去,等著天亮了就去買藥。
又餓又暈又疼,我開始努力從過去幾個月回憶里找點樂子。一片空白,高燒讓我大腦完全短路,我最后忍不住哭了。說實在,我都想不起來上一次哭是什么時候了。這應該是我心理狀態(tài)最低谷的時候。
神奇的是,從那天晚上我意識到自己心情難受之后,我終于開始接受現(xiàn)狀,也感覺好了起來。
我開始更主動辨認和理解自己的情緒。當我發(fā)現(xiàn)對什么事情有了感觸,我會記在日記里面。即使是不開心、難受,也讓我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痕跡和自己的存在。
所以,面對難以抵擋的情緒,大膽地發(fā)泄出來也許總能是更好的選擇之一。
Allie ? 撰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