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作文里,我說過,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熟記,不必按照順序來記憶。
為什么我會這么說,如果真的按照寫文章時的順序來記憶,很容易搞混亂,也就是說我記下這個知識點后,但在默寫時卻忘了,下面就無法寫了,因為緊張等因素啊。
在我念四年級時,英語老師要求每個同學都要背英語某個詞的語法,好像是什么can的用法之類的吧,當時我就是按照老師寫在黑板上的1234點要求強行背下來。
在我們班里有個男同學,他背誦時,卻跳過了老師寫的順序。當時我當場指出他跳背了,還有幾處 出小錯。那時的我心態(tài)不免得意洋洋的,本以為老師會表揚我。
可老師那時卻噓住了我,專心致志地看著那個同學背完后,還在大家面前說那個同學真的懂了,以后考試不會出錯,說他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的。
果然老師說的沒錯,考試時,他考試碰到這類題不再出錯,而我自己靠死記硬背卻慘不忍睹。
這件事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教訓,那就是千萬不要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前提下熟記。
在上一篇中,我講的十六個句型怎么熟記,很可惜我沒有講完就匆匆結(jié)束了,理由是文章太長了,長達兩千余字,這是一個原因;另一面是我怕講得太多,會給閱讀這篇作文的朋友造成記憶混亂。
上文
在上一篇中,我們知道了平(仄)起入韻或不入韻的一二句型(五言/七言、絕句/律詩都一樣)。
入韻呢,也就是首句句末是平聲。不入韻呢,首句句末是仄聲。除了這個,其他句型一樣。不必死記。有規(guī)律的。
五言絕句平起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黃色字體標注,入韻平聲)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綠色字體表示規(guī)律,不變的)
五言平起不入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不入韻仄聲)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看到?jīng)]有,除了入韻與不入韻外的首句,其他句型是一致的。這個規(guī)律不必記,知道這么一回事就行了。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平起式是這樣,那么仄起式呢——也是一樣的,無非是仄聲起頭,碰到入韻式句型,也就是首句末字是平聲。
道理是一樣的。
那么在接下來下面的句型呢,三、四、五、六、七、八句型要怎么記呢(以七言為例)。
現(xiàn)在,我們就用七言絕句做個引頭,明白了這個,什么五言、七言,絕句,律詩都一樣,這就叫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朋友們準備好了嗎,那就來了。
七言絕句平起式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二對應)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四對應)
那么第三句是怎么得出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不入韻的句型,一、三句的句末是仄聲,也就是不入韻(黃色字體)。如果入韻呢,變成了只有首句入韻平聲,其他一切不變。這里的不變指的是二、四句末是平聲。還有第三句句末是仄聲(第二遍了)。
律詩也是同樣的,除了入韻首句末字平聲外,三、五、七句末字都是仄聲,二、四、六、八都是平聲。(這些都是小知識點,很容易記住的,第三遍了)
現(xiàn)在,我們拿五律平(仄)起式入韻來舉例,我們就可以寫成了:
平起式(入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黃色字體是不變的)
(如首句不入韻,則為:平平平仄仄)
仄起式(入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不入韻:則為仄仄平平仄)
看到?jīng)],平起式也好,仄起式也罷,二三四五六七八句末字都一樣, 關鍵在入韻與否,也就是 首句。(重復記憶)
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
上一篇中,我們講解了第一、二句式的理解。
所以,我們接下來是如何找到并記下三四、五六、七八句型的規(guī)律。
其實很簡單,既然一二句對應,那么三四,五六、七八句型也應該各自互相對應。
事實也正是如此!
我們接下來要講的為什么在一、二句后,為什么第三句和第二句開頭一模一樣。
龍榆生《詞學十講》第二講內(nèi)容
從上面的例子里,我們看到,不管是平起式還是仄起式,第三句開頭都和第二句開頭一模一樣, 以此類推,第五與第四,第七與第六。
而且我們還知道了三五七句式末字是仄聲,四六八句尾也是平聲。又因為平平仄仄對應。
所以我們可以確定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開頭與末字。
至于中間的字,以后有時間會詳細講解。
仔細看
如果知道了三五七句,那么四六八句也就知道了,因為他們互相對應的,很有規(guī)律。
現(xiàn)在我們拿五言仄起式入韻句來驗證:
仄起式入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看到了沒,二三句開頭黃色表示)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五句開頭用紫色表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六七句開頭是用下橫線標出)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紅色字體與綠色代表常態(tài),標準下)
看到了這里,也許有朋友會疑問,為什么三七句里,中間有一個平字:平平平仄仄,為什么不是平平仄仄仄。
要理解這點,我們要回到龍榆生先生的《詞學十講》里,他說:
我簡單復述下:五言每句的第一字,七言每句的第一、第三兩字,一般是可以自由變化的。五言句的第三、第四兩字,七言句的第五、第六兩字,也可以平仄互換,如原該用“平仄仄”(上面第三句),也可以改成“仄平仄”。
但如果這樣做了,第四句就要變了,“平仄平”緊跟第三句對應。(這句我加的,自己理解。)
其實這里面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復雜,我一時半會兒也難于解釋,限于水平不夠,自己又沒理解透,暫時就這么去解釋吧。有興趣的朋友去了解或已經(jīng)明白了這個的朋友,不妨告知我一下。
另外,還得說明一下,為什么第三句開頭要跟第二句開頭一模一樣,而不是跟第一句開頭。
因為這是使旋律協(xié)和,不至于過于單調(diào)。并且,在這里,我透露出一個知識點,有些句末一般都是用疊韻字。
什么是疊韻?在第一篇我已經(jīng)講過了,我再復述一篇。疊韻就是兩個字的韻母和聲調(diào)一致。如象“逍遙、猖狂、綢繆、優(yōu)游、蹉跎、逡[qūn]巡、彷徨、徘徊”等等。
------------------------------------------------------------------------------------------------
解釋了這么多,朋友們看明白了么。
不理解的話,有時間我從頭開始再講一次,梳理一遍。因為我覺得看書即便以為懂了,但一下筆卻發(fā)現(xiàn)不懂的地方還有很多。以后我打算每看一本書,就整理筆記出來,這樣看書才有效果,但前提是我得愿意花時間為自己認為的經(jīng)典著作寫筆記??!
話不多說,回到正題。
理解了的朋友呢,就要到下一步了,當我們看到了一個平起式的句式時(一般會有絕句律詩這類的的五言、七言近體詩標示),基本上就能寫出了那個近體詩的規(guī)律來。
按照我說的方法,知道他是七律平起式不入韻:
首先腦子里就想到,平聲起頭,一三五句末是仄聲,二四六八平聲入韻;反之,七律平起式入韻:平聲起頭,首句句末入韻字平聲,其他不變(三五仄聲、二四六八平聲入韻)。
不管是絕句也好,律詩也罷,五言、七言之類的,統(tǒng)統(tǒng)都沒問題。
再三說明,前提是理解并熟記了我之前說了那幾個知識點,記住這十六個句型簡單得很。
看完了這個,朋友們是不是就覺得很簡單啊。
我的講解基本上沒有什么深奧理論的東西,只要您看懂什么是入韻式,平起或仄起,平仄相對這幾個名詞,剩下的靠理解就成了,不必死記硬背。
下一期,我們會講疊韻字為什么在詩歌里常見到,除了押韻,朗朗上口的原因,還有什么其他因素 嗎?
一起努力
完成于2020、10、20晚上十點
整理并修改于晚上23:13。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