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徐志摩與林徽因:此情可待成追憶

倫敦相戀

  第一章 一個人呆在倫敦的寓所里

  1921年初夏,林徽因伴隨父親來到了歐洲。

  兩個多月的海上行程,萬噸客輪如一葉扁舟,行駛在浩瀚的印度洋上,仿佛永遠也到不了岸。浪濤日夜不息地拍打著船舷,徽因一直有一種眩暈的在夢中的感覺。

  按照出訪計劃,林長民帶著徽因游歷了法國、意大利、瑞士、德國、比利時的一些城市。

  一處處文化名勝,一個個博物館,還有工業(yè)革命后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一家家工廠、報館,林長民都帶著女兒一一走過。16歲的徽因原本對工廠報館這些地方?jīng)]太大興趣,但林長民卻認為,恰恰是這些地方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資本主義的生產(chǎn)方式和經(jīng)營方式,可以給中國社會今后的改良做參考,故“不可不觀”。

  游覽之外,林長民更多的時間要用于各種應(yīng)酬。他要出席“國際聯(lián)盟協(xié)會”的會議,要與各國各地的有關(guān)人士晤面,他應(yīng)邀去一些地方作演講,還要接待許多慕名前來拜望他的當?shù)亓魧W(xué)生和華人社團的成員。當他忙于這些事情的時候,常常顧不上徽因。徽因有許多時間一個人呆在倫敦的寓所里。

  徽因的感受是復(fù)雜的。她敞開心靈攝取吸收來自這個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識,紛至沓來的駁雜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時,遠離故國,遠離同齡伙伴的她又時常感到深深的孤獨和無所適從。

  一個人的時候,她更多是偎在壁爐旁,一本接一本地閱讀英文版的書刊。此時,她才對北京培華女子中學(xué)謹嚴的學(xué)風心懷感激。來到英國后,她沒有怎么費力就能夠自如地與人交流和用英語閱讀。

  女房東是一位建筑師,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寫生、作畫。她最愛去的地方是劍橋一帶,那里有畫不完的各種建筑和景致?;找蚰弥槐緯?,隨她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麗莊嚴,皇家學(xué)院散發(fā)著寧靜、幽雅的氣息,“三一學(xué)院”圖書樓上,拜倫雕像風神瀟灑地凝視著遙遠的天際。

  在與女房東的交談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師與蓋房子的人的區(qū)別,懂得了建筑與藝術(shù)密不可分。以這樣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國內(nèi)國外看過的廟宇和殿堂,果然就對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從這時起,徽因萌生出了對未來事業(yè)的朦朧愿望。

  1921年9 月,徽因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倫敦ST.Mary 'sCollege(圣瑪利學(xué)院)學(xué)習。

  1921年的11月16日,從早上到下午一直是霧蒙蒙的天氣,一個叫徐志摩的年輕人來拜訪林長民。

  徐志摩新近才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xué)轉(zhuǎn)學(xué)到倫敦。和他一塊兒來的張奚若是倫敦大學(xué)政治經(jīng)濟學(xué)院的留學(xué)生。

  第二章 沒想到他從此會闖入自己的生活

  人生有許多事情讓人不可思議。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遭遇許多人,有的人幾十年朝夕相對,卻形同陌路、相知甚少;有的人不經(jīng)意間相識相遇,卻猶如前世今生,萌生出終生不渝的情誼。

  當父親和這兩個年輕人親熱地寒暄、交談時,徽因照例是端上茶點,在一旁聽他們說話。她沒有想到,這個膚色白皙、戴一副圓眼鏡的青年,從此會闖入自己的生活。

  徐志摩見到林長民,很快就成了相見恨晚、無話不談的朋友。他驚訝林長民“清奇的相貌,清奇的談吐”。

  隨著與林長民交往的深入,徐志摩和徽因也熟了起來。他發(fā)現(xiàn),這個梳著兩條垂到肩膀的細細辮子、像個不諳世事的中學(xué)生模樣的小姑娘,不僅長得俊秀可愛,而且是個可以對話的朋友。他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了林長民,林長民不無驕傲地說:“做一個有天才的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求做到友誼的了解。”

  徐志摩發(fā)現(xiàn)徽因讀書很多,他們常常談及一些作家作品。這些談話讓他興奮。他感到,徽因的可愛不僅在她的外貌,更在她活潑跳躍的思維,明澈清新的識見。她對文藝作品的理解和悟性超出了她的年齡。

  徽因的表達能力極強,她的北京話略帶一點兒福建方音,而她的英語則是地道的牛津音,發(fā)音吐字有音樂感,聽上去舒服極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徐志摩發(fā)現(xiàn)自己來林寓不僅僅是為了找林長民,而是想見到徽因,想和徽因說話。

  冬天的倫敦雨霧連綿,陰霾潮濕,林長民又外出了。圣誕節(jié)、新年緊挨著,徽因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徐志摩撐著一把濕漉漉的雨傘來到林宅,帶著他一貫溫雅真誠的笑容,還帶來了無窮盡的有趣的話題。

  起居室里,壁爐的火明亮地跳躍著,這是房間里最暖和的地方。壁爐兩側(cè)一邊一把舒服的搖椅,椅子上搭著蘇格蘭方格圖案的毯子。平時,林長民總是在這里看書看報,與來訪的客人聊天。

  徐志摩和徽因坐在壁爐前,從倫敦冬季討厭的雨霧談起,談到英國詩歌中對英國景物的描寫。徐志摩告訴徽因,他最喜歡的詩人是拜倫、雪萊、華茲華斯和濟慈。他問徽因讀沒讀過濟慈的《夜鶯頌》,徽因立即用英語背誦了起來:“……這神妙的歌者,決不是一只平凡的鳥;他一定是樹林里美麗的女神……”

  他們的談話從一個話題跳到另一個話題,忘記了窗外綿綿的陰雨,忘記了壁爐的火苗在漸漸弱下去。

  徐志摩告訴徽因,自己出國的初衷是為了學(xué)習外國的先進技術(shù)手段,走實業(yè)救國的路子。原以為振興實業(yè)就是多開工廠,可出國以后,他已經(jīng)改變了看法。他現(xiàn)在看見煙囪就感到厭惡,他同情那些在大工業(yè)機器轟鳴聲中輾轉(zhuǎn)掙扎著求生活的勞工。因此,他如今信奉新文藝,對政治有興趣。

  第三章 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而漫長的冬日

  林徽因不懂政治。她的心靈世界里,更多的是文學(xué)和藝術(shù),是書中所描寫的生活。她弄不大清楚,英國的工黨和保守黨有什么區(qū)別;她更是不明白,父親和徐志摩所關(guān)心的政治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現(xiàn)實生活。

  徽因越是不明白,徐志摩越想對她講清楚自己的政治見解。他認為從東方到西方,英國的現(xiàn)代民主政治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他說,德國人太機械,法國人太任性,美國人太淺陋,只有英國人堪稱是現(xiàn)代的政治民族。

  他認為,英國人是自由的,但不是激烈的;是保守的,但不是頑固的。

  盡管徽因?qū)Σ煌h及其政治主張沒有太大興趣,但她仍然被徐志摩的講述所打動。

  打動林徽因的不僅僅是他奔放熱情、洋洋灑灑的語言,而且還有從他的話語中流露出來的近乎于癡的執(zhí)著態(tài)度,那是一種“孩子似的天真”。

  1921年的冬天,倫敦多雨霧而陰冷,徐志摩在林家溫暖的壁爐前,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而漫長的冬日。

  春天來臨了,倫敦的春天美好得令人陶醉。

  春深了,徐志摩已深深地被林徽因所吸引。他自己也說不清楚,怎么會在感情上如此迷戀這個姑娘。

  他喜歡徽因淡淡春山般的雙眉,他喜歡徽因盈盈秋水般的眼睛,他喜歡徽因臉頰上那一對時隱時現(xiàn)的笑渦,他更喜歡和徽因無拘無束地談心?;找蚩侦`的藝術(shù)感覺和她的見解談吐,常常激發(fā)出他思維的靈感和火花。

  最讓他心旌搖曳的是暮春時節(jié)和徽因結(jié)伴在劍橋漫步。

  他們順著蜿蜒的小河向前走,小河的上游是拜倫潭———當年拜倫常在這里游玩。小河上下游的分界處有一座小水壩,湍急的水流在陽光下閃著碎銀的光亮,柔軟的水草慵懶地輕拂著水面,叢密的灌木根須在河畔的水流里伸展。靜謐的小徑上,濃蔭密布碧草如茵,一輛牛奶車響著清脆的鈴聲消失在小路的盡頭。綠蔭里,古老的石壁長滿青苔,嬌艷的薔薇靜靜地開放;厚厚的落葉堆積在樹林中,縷縷光線像簇簇金箭般斜射進去。黃昏時分,夕陽的光輝籠罩四野,遠處教堂的鐘聲一聲聲撞入人的心里……

  六年前,徐志摩還在杭州一中讀高中。當時的政界、金融界名流張幼儀之兄到浙江省的名校視察。他在視察中看到了徐志摩的國文考卷,嘉許贊賞之余,回去即托人向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求親,以其小妹張幼儀相許配。張幼儀乃大家閨秀,其兩位兄長均為政界要人,徐申如欣然允諾了這門親事。
  兩人結(jié)婚時徐志摩18歲,張幼儀16歲。

  徐志摩來英國后,張幼儀帶著他們的兒子阿歡也來到英國伴讀。就在這時期,徐志摩愛上了林徽因。

  彷徨

  徐志摩的感情來得迅疾而強烈。他認為,他對林徽因的愛是他性靈覺醒的結(jié)果,他對林徽因的追求是對愛與美及自由追求的最高體現(xiàn);他大膽地表達這種情感是出于道德的勇敢,合乎人道的精神、新時代的精神。所以,他要結(jié)束與張幼儀無愛的婚姻,以獲得自己的真愛。

  他在寫給張幼儀要求離婚的信中說:“……真生命必自奮斗自求得來!……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在徐志摩看來,解除了這種沒有愛情的婚姻關(guān)系,就解除了痛苦。假如沒有這種勇氣,怎么能談得上改良社會,造福人類。他決心“勇決智斷”,去爭取自己真正的戀愛,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生命。

  面對徐志摩熱烈而率真的感情追求,林徽因不知所措了。

  剛和徐志摩認識時,林徽因只是把他當作父親的朋友。張奚若當初是和徐志摩一同到林寓拜訪林長民的,他后來回憶說,林徽因當時梳著兩條小辮子,差一點把他和徐志摩叫作叔叔。后來隨著交往的深入,林徽因?qū)π熘灸σ伯a(chǎn)生了感情,盡管這種感情與徐志摩對她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她愛徐志摩廣博的見識,獨立的見解,奔放的性情,坦蕩率真的為人。盡管徐志摩長她8 歲,在年齡上是她的兄長,可在內(nèi)心里她又視他為一個具有赤子之心的、孩子般的“真人”。她感激徐志摩為她打開了心靈的空間、生活的空間,她的精神在這種交流中得到了舒展和升華。她承認,她喜歡和徐志摩在一起,除了父親之外,她從來沒有和任何異性說過這么多話。

  畢竟林徽因只有16歲,所有的感情體驗,包括慌亂的眩暈、喜悅、害怕、羞澀、疑慮、擔憂,對她來說都是第一次。她還不太區(qū)分得清,在她對徐志摩的感情里,有多少是友情,多少是異性間的傾慕。也許,本來這種種情感都是互相糾纏在一起的。用林徽因的終身好友費慰梅的話來說:“她是被徐志摩的性格、他的追求和他對她的熱烈感情所迷住了……對他打開她的眼界和喚起她新的向往充滿感激。”“在多年以后聽她談到徐志摩,我注意到她的記憶總是和文學(xué)大師們聯(lián)系在一起———雪萊、濟慈、拜倫、曼斯菲爾德、弗吉尼亞。沃爾夫以及其他人。在我看來,在他的摯愛中他可能承擔了教師和指導(dǎo)者的角色,把她導(dǎo)入英國詩歌和戲劇的世界,以及那些把他自己也同時迷住的新的美、新的理想、新的感受?!?

  最初的慌亂過去后,林徽因沉靜了下來。面對自己的心靈,面對自己真實的向往,幻象消退了,愿望清晰了,她沮喪地對自己說:這怎么可能呢?

  她難過地反省著自己:當初,正是清楚地知道徐志摩是有家室的人,才可能跟他無顧忌地交往,自己怎么可能去做破壞別人家庭的事情?

  保持著朋友間真誠而純潔的情誼

  這時的徐志摩主意已定,他在給任公的回信中坦陳自己就是要不畏“庸俗之嫉之”,反其道而行之:

  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兇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xiàn)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此,夫豈得至而然哉?

  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922年2 月張幼儀在柏林生下了次子德生(又名彼得)。3 月,徐志摩和張幼儀在柏林由吳經(jīng)熊、金岳霖作證,正式離婚。

  1922年8 月,徐志摩回國。林徽因跟隨父親回國后,又繼續(xù)進培華女子學(xué)校學(xué)習。

  許多年過去了,徽因在徐志摩乘飛機遇難的悲痛中給胡適寫過一封信,信里談到自己對徐志摩的感情。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林徽因真實的心跡:

  我的教育是舊的,我變不出什么新的人來,我只要“對得起”人———爹娘、丈夫(一個愛我的人,待我極好的人)、兒子、家族等等,后來更要對得起另一個愛我的人,我自己有時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為難……

  這幾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實上太不可能。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也就是我愛我現(xiàn)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確證。志摩也承認過這話。

  十六七歲的林徽因在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時,聽從了理性的召喚,她理性的選擇使自己的人生沉靜而完滿。她鄭重地珍藏起了徐志摩的情感,對這份美好的情感她永遠報以深情的凝視。

  在以后的歲月里,林徽因始終與徐志摩保持著朋友間真誠而純潔的情誼,她對徐志摩感情的理解和尊重,使她永遠擁有徐志摩的敬重和摯愛。

  林徽因回國了,徐志摩在思念、戀愛、失望和希望中輾轉(zhuǎn)。他開始寫詩了。星月的光輝讓他感動得落淚,泠的溪水讓他體會到寂寞,薄霜滿地的樹林讓他倍覺傷感,強烈的無處可宣泄的各種意念燃燒著他,詩行鋪滿了一頁頁稿紙。

  人們都說,徐志摩的《偶然》,是寫給林徽因的一首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是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在北京,情人不愿受干擾

  1921年10月林徽因隨父回國。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國,在南方稍事盤桓,12月初來到北京。

  志摩所以匆匆回國,肯定是知道林徽因許配給梁思成了。他離開倫敦回國,原意還要回來的,這從他的名詩《康橋再見吧》中可以看得出來。“設(shè)如我星明有福,素愿竟酬,/則來春花香時節(jié),當復(fù)西航,/重來此地,再撿起詩針詩線,/繡我理想生命的鮮花,實現(xiàn)/年來夢境纏繞的銷魂蹤跡,/散香柔韻節(jié),增媚河上風流?!?

  莫非說一起來倫敦留學(xué),是徽因給志摩的許諾?

  然而一到北京,他就知道事情不是那簡單的了。先是梁啟超給他來了一封長信(梁在上海),勸他“義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于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殆茫然如捕風,然先已予多人以無量之苦痛”。這話雖是替張家說的,又何嘗不是他自己的親身感受,畢竟是他的兒子將要娶徽因為妻啊。

  梁還感嘆:“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若爾爾者!”

  如果梁啟超不打算娶徽因作自己的兒媳,毫無疑問,這些話都是擲地作金石之聲的醒世良言,任誰聽了都會感激涕零,迷途知返,然而一加上這個背景,這些話就顯得蒼白無力,甚至讓人覺得可憐兮兮了。

  縱然是老師,徐志摩也不會買這個帳,他會怎樣回答,也就不難想象了?!拔覍⒂诿CH撕V性L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等于說那么咱們就較量一下吧。

  這封信幾乎是他到北京的當天收到的。這時還沒有見上林徽因,待見過林徽因,他就沒有這么大的自信了。林在培華中學(xué)讀書,自然是不好去找的。林家住在景山后街一處稱作雪池的院子里。那兒是能去的,可是徽因常常不在。她與梁思成的戀愛關(guān)系已相當穩(wěn)固了,余暇時間兩個人常在一起談情說愛。

  有一個小故事,頗能說明志摩的執(zhí)著與尷尬。

  梁啟超是松坡圖書館的館長。松坡圖書館有兩處院子,一處在西單附近的石虎胡同七號,一處在北海公園里的快雪堂??煅┨檬且惶幱撵o高雅院落,星期天不對外開放,梁思成因關(guān)系特殊備有鑰匙可以自由出入,便約了林徽因來此相聚。徐志摩找林徽因也會找到這兒。他是梁啟超的弟子,又是林長民的朋友,就是梁思成在,來找林徽因也不能說有什么不對。去的次數(shù)多了,自然引起梁思成的反感,梁便在門上貼一紙條,大書:

  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干擾)。

  志摩見了,只得怏怏而去。(梁實秋《賽珍珠與徐志摩》)

  就算一種惡作劇吧,怕也不是梁思成背著林徽因?qū)懙陌伞?

  1924年四五月間,泰戈爾訪華期間,給了徐林接觸的機會,一起接待進出會場,又一起演出英文戲劇,又恢復(fù)了昔日的情感。5月20日,泰戈爾一行離開北京去太原,徐志摩陪同前往。車站上,送行的人很多,林徽因也在里面。車快開動了,徐志摩正在寫一封給林徽因的信,尚未寫完,車已蠕動,徐志摩要沖過去遞給車下的林徽因,泰戈爾的秘書恩厚之見他太傷感,一把搶了過來替他藏起。后來志摩再沒提起此事,恩厚之就把此保存起來帶回英國。直到70年代,梁錫華去訪問,讓梁看了原件。信里寫的是:

  我真不知道我要說的是什么話,我已經(jīng)好幾次提起筆來想寫,但是每次總是寫不成篇。這兩日我的頭腦只是昏沉沉的,開著眼閉著眼都只見大前晚模糊的凄清的月色,照著我們不愿意的車輛,遲遲地向荒野里退縮。離別!怎么的能叫人相信?我想著了就要發(fā)瘋,這么多的絲,誰能割得斷?我的眼前又黑了!

  從這封信上,可以看出,大前天晚上,他倆是在一起的。就是這次會面,林徽因向志摩攤了牌,說她馬上就要隨梁思成去美國留學(xué)了,她不可能做他的妻子,他們必須“離別”。

  林徽因到了美國后,才咀嚼出志摩對她的真情的滋味而倍加珍惜。在1927年3月15日給胡適的那封信中,她說:“請你告訴志摩我這三年來寂寞受夠了,失望也遇多了,現(xiàn)在倒能在寂寞和失望中得著自慰和滿足。告訴他我絕對的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諒我從前的種種不了解。但是路遠隔膜誤會是所不免的,他也該原諒我?!?

  這是當事人對過去幾年間他們之間關(guān)系的最好的概括。

  1928年8月林徽因回國,與梁思成一起受聘為東北大學(xué)教授。1931年初,徐志摩聞知林病重,曾專程去沈陽看望。這年春季開學(xué)后,志摩來到北平任北大教授,林徽因病重回到北京療養(yǎng),兩人的接觸又多了,加之志摩與小曼感情不睦,兩人的又時常走動,頗有舊情復(fù)萌的趨勢。對這一段的感情,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兒子梁從誡的看法是:

  我一直替徐想,他在1931年飛機墜毀中失事身亡,對他來說是件好事,若多活幾年對他來說更是個悲劇,和陸小曼肯定過不下去。若同陸離婚,徐從感情上肯定要回到林這里,將來就攪不清楚,大家都將會很難辦的。

  林也很心疼他,不忍心傷害他,徐又陷得很深。因而我一直覺得,徐的生命突然結(jié)束,也算是上天的安排。

  當晚輩的說這樣的話,實在太不應(yīng)該了。為了自己的家聲,竟說他人燒死是好事,不像個有文化的人說的話。這是《人間四月天》播出后,梁從誡先生回答《文藝報》記者時說的。登在本年5月6日該報四版上。不看這些話,我還不知道1931年在北平,徐林感情已發(fā)展到這樣危險的地步。

  八寶箱事件發(fā)生后,對與徐志摩的情感,林徽因就一點也不隱諱了。1932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給胡適的信中說:

  我永是“我”,被詩人恭維了也不會增美增能,有過一段不幸的曲折的舊歷史也沒有什么可羞慚……我覺得這樁事人事方面看來真不幸,從精神方面看來這樁事或為造成志摩成為詩人的原因,而也給我不少人格上知識上磨煉修養(yǎng)的幫助。志摩inaway(從某方面)不悔他有這么一段痛苦的歷史,我覺得我的一生至少沒有太墮入凡俗的滿足也不是一件什么壞事。志摩警醒了我,他變成一種Stiamulant(激勵)在我生命中,或恨,或怒,或Happy(幸運)或Sorry(遺憾),或難過,或苦痛,我也不悔的,我也不Proud(得意的)我自己的倔強,我也不慚愧。

  有戀情嗎?肯定有?!耙欢尾恍业那鄣呐f歷史”,肯定不是單純的友誼。感嘆這樁事“人事方面看來真不幸”,等于是感嘆有情人沒有成了眷屬。

  多深?夠深的了。是造成志摩成為詩人的原因,也是給她人格上知識上磨煉修養(yǎng)的幫助。志摩已變成一種激勵在她的生命中,使她變成倔強,她絕不因此而慚愧。對于一個有丈夫有孩子的女人來說,還能讓她說什么,怎么說?

  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有那個回音。

  始終伴隨在泰戈爾身邊

  
1924年4 月,北京迎來了印度詩哲泰戈爾。

  泰戈爾是梁啟超、蔡元培以北京講學(xué)社的名義邀請來華訪問的。

  講學(xué)社委托徐志摩負責泰戈爾訪華期間的接待和陪同,并擔任翻譯;王統(tǒng)照負責泰戈爾在各地演講的記錄和編輯。

  新月社成員用英語趕排了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

  4 月23日,泰戈爾乘坐的火車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抵達北京前門車站。梁啟超、蔡元培、胡適、梁漱溟、辜鴻銘、熊希齡、蔣夢麟等前往車站迎接。

  泰戈爾在北京的時間里,日程安排得很滿。他出席了社會各界的歡迎會和座談會,到北大、清華、燕京等幾所大學(xué)作了演講,拜會了末代皇帝溥儀。林徽因始終伴隨在泰戈爾身邊,參加了所有這些活動。

  5 月8 日是泰戈爾的64歲壽辰,北京的一些文化人為他舉辦了祝壽會。

  祝壽會的壓軸戲,是觀看新月社同仁用英語演出泰戈爾的劇作《齊德拉》。劇中,林徽因飾公主齊德拉,張歆海飾王子阿順那,徐志摩飾愛神瑪達那,林長民飾春神伐森塔,梁思成擔任舞臺布景設(shè)計。演出開始前,林徽因在幕布前扮一古裝少女戀望新月的造型,雕塑般地呈示出演出團體———新月社。

  演出結(jié)束后,泰戈爾走上舞臺。他身穿樸素的灰色印度布袍,雪白的頭發(fā),雪白的胡須,深深的眼睛一掃連日的倦意。他慈愛地擁著林徽因的肩膀贊美道:“馬尼浦王的女兒,你的美麗和智慧不是借來的。是愛神早已給你的饋贈,不只是讓你擁有一天、一年,而是伴隨你終生,你因此而放射出光輝。”

  5 月20日夜,泰戈爾離開北京前往太原,然后赴香港經(jīng)日本回國。徐志摩一路隨行陪同。林徽因、梁思成和許多人一起到車站送行。

  徽因和思成赴美留學(xué)的一切手續(xù)都已辦好,不日即將起程。望著車窗外婷婷的徽因,徐志摩百感交集。這一次的離別將是真正的離別。在接待泰戈爾的這些天里,他有許多機會和徽因在一起。他們籌辦各種活動,出席各種集會,一同排練,一同演出。在一起時,志摩只覺得忙碌而愉悅,分別在即,他才強烈地意識到,自己仍深愛著徽因。從英國回到北京后,得知徽因和思成相愛的消息,他曾感到深深的痛苦和失落。也曾想繼續(xù)追求下去,但徽因的態(tài)度阻止了他。事已如此,他只能以英國式的紳士風度接受現(xiàn)實。但這些日子的朝夕相處,使他壓抑在心底的感情又熾烈地燃燒起來。他向窗外望去,窗外送行的人們在一聲聲道著珍重,徽因近在咫尺,徽因又遠在天涯,他只覺得五內(nèi)俱焚,直到胡適一聲低低的呼喚:“志摩,你怎么哭了?”他才意識到自己早已淚流滿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徐志摩與林徽因:終是沒有未來的愛戀
淺讀《林徽因傳》(一)
徐志摩生命中的三個女人
林徽因為什么不嫁給徐志摩?
徐志摩與他生命中三個女人的情感故事 徐志摩和他的三個女人
徐志摩、陸小曼的婚禮現(xiàn)場有多尷尬!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