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過一個有趣的統(tǒng)計,地球總人口嘴的面積總和是8平方公里,我們每一次嘴的一張一合間,地球上就會出現(xiàn)8平方公里的空白點,白茫茫,光禿禿的一片,一切能被我們消化的東西都一掃而光。我們?yōu)槭裁匆阅??道理很簡單,我們身體賴以生存的所有能量,都來自飲食,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類、纖維、維生素……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生命的能量。
那么,藏象生命在我們的身體內部它“吃”什么呢?
天食人六氣
武俠小說中常有這樣的情節(jié):有一少年,家破人亡,苦大仇深,被仇人追殺著亡命深山老林之中。有一天,他饑寒交迫、奄奄一息之時,突然發(fā)現(xiàn)遠處的山崖上坐著一個老者,對著一輪紅日在呼吸吐吶。于是他學著老者的樣子,緩緩吐吶,只感覺有一股氣在身體游走,忘記了寒冷,也忘記了饑餓。山中無日月,數(shù)年匆匆而過,這個少年居然練就了絕世武功,于是下山報仇血恨,后來竟然當上了武林盟主。
其實這一情節(jié)并非完全出于小說家的編造,在中國文化中本來就有此一說?!短綇V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大戶人家的奴仆,在主人下葬之時居然喝醉了酒,在墓中沉沉睡去。其它人并不知道他在墓中,于是將大墓封上,將他活埋在墓中。過了一段時間,奴仆醒來,大吃了一驚,但此時哭天嗆地也已經晚了。幾天過去了,饑餓讓他像發(fā)了瘋一樣,啃咬著墓里的一切……就在他快要饑餓而死的時候,借著墓中長明燈最后一絲亮光,他前面發(fā)現(xiàn)有一群烏龜,正閉著眼、伸著脖子,大口大口地吸氣。于是他學著烏龜?shù)臉幼游鼩?,居然感覺不到饑餓。十幾年過去了,墓主人的老伴死了,家里人打開大墓合葬,居然發(fā)現(xiàn)這個人還活著。于是有人將他的經歷總結為“龜息之法”,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后來又發(fā)展成為“避谷食氣”之術。
如果我們再追根溯源,這套說法其實來自于中醫(yī)。中醫(yī)說:“地食人以五味,天食人以六氣”,看來我們真的能靠喝西北風活著,也就是說,在空氣中確實有某種東西,可以直接轉化為我們身體所需要的能量。然而經驗告訴我們,人類是不能靠喝西北風活著的,這中間肯定有某種誤差。
其實按照我們對中醫(yī)的理解,這個誤差是不存在的。人類的解剖生理系統(tǒng)不能靠喝西北風活著,這誰都知道,但人類的共生體——藏象系統(tǒng)卻就是靠“喝西北風”活著的,當然它吃的不是“風”,而是“精”。
“精”是中醫(yī)里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一個最說不清楚的概念,它歧義百出,讓人摸不著頭腦。有人曾經統(tǒng)計過,在一部《內經》中,關于“精”的具體含義就有13項之多。然而奇怪的是,現(xiàn)代人對“精”的本質的理解好象比較一致。
當代學者們認為,中醫(yī)里所說的精氣具有哲學含義,它是宇宙中運動著的“精微物質”,是構成萬物的最原始物質。故精是“精微物質”的說法幾乎成了一切中醫(yī)教課書的通行結論。但這此“精微物質”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人們一般都辟口不談。
我們對此類定義不感興趣,因為“精為宇宙的精微物質”的解釋,有點像循環(huán)概念,其實并沒有解釋什么,例如“精微”又是什么呢?“精微”是個形容詞,是形容某些東西的細小程度的,例如《靈樞·營衛(wèi)生會》“化其精微”,此“微”就是當形容詞來使用的。形容詞可以作為定義來用嗎?恐怕不能。再者說,物質是個極大的概念,宇宙萬物都是物質,所以把“精”定義為細小的物質能說明什么呢?有什么意義呢?這實際上是一種極不負責的定義方法,有點糊弄人。
那么“精”究竟是什么呢?
《管子·內業(yè)》中有一段話談到了精:“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谷,上為列星,流行于天地間……”、“精也者,氣之精也”也就是說“精”這種東西充斥整個宇宙,無處不在,它既可被物體沉積成為物的一部分,又可以象物理學中的粒子一樣穿行在宇宙中,但就是無法看到它,更別說抓住它。中國人的天文學真的很奇特,古人們居然可以看到遙遠宇宙天際中那些漂泊的粒子,而且這些粒子還可以進入人體,成為藏象系統(tǒng)最原始的能量。其實在中國古代凡是談到“精”的時候,都將其與宇宙相互聯(lián)系,這說明“精”原產于宇宙,而不是地球的物質。
什么是原始的能量呢?大家都知道“原材料”一詞的含義,比如說,糧食就是一種原材料,它既可以作為飲食給人提供能量,也可成為制藥、造酒及化工原料。石油也是一種原材料,它是燃料、電力、化學工業(yè)、制藥、食品等等的原料。
宇宙中漂泊的這些粒子,當它進入第二生理系統(tǒng)后,就變成了某種原料。而五藏既是貯藏車間,也是加工車間,在這里原始的宇宙之精被加工成對藏象系統(tǒng)有益的形式,比如說精可以轉化成氣——“精化氣”;精也可以變成血(赤精)——“精生血”;還可以變成津液等等。離開了這些原料,將意味著死亡。
天文學啟示
對人體如此重要的“精”究竟是什么呢?也許現(xiàn)代天文學的發(fā)展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首先我們想談一下學習中醫(yī)過程中的某種感受。大家在學習中醫(yī)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古代天文學,因為中醫(yī)是一門很奇特的醫(yī)學,中醫(yī)與宇宙空間的關系遠大于與地球表面的關系,在某種上我們可以將中醫(yī)稱為“天文醫(yī)學”。
西醫(yī)看人類生命,他是站在與我們平行的角度來觀察,即西醫(yī)對生命觀察的角度不會離開地球表面。而中醫(yī)看人類生命,卻是站在高高的外層空間,究竟有多高我們說不好,比如說,中醫(yī)五運六氣研究的就是河外星系統(tǒng)與人體五藏之間的關系,其中研究到室女星與五藏的關系。室女星座是個星系統(tǒng)團,中間大約包含了2500多個像銀河系統(tǒng)這樣大的星系,它距離銀河系有6000多萬光年。
空間的維度局限了我們對事物的看法,三維空間的生命一定比二維空間的生命更能了解生命的真義。人類迄今為止的所有知識都是站在三維空間里獲得的,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知識。想想看,如果我們能站在地球之外,太陽系之外,甚至銀河系之外,來看待人類的生命,我們的認識角度肯定會很不一樣。而中醫(yī)恰恰就是站在這樣一個高度來看待人類生命的。所以對中醫(yī)的理解決不能使用已經習慣的三維空間的思維,必須超越這個思維。
比如說,對于中醫(yī)“精”的理解,我們就不能使用平常的思維,必須站在宇宙的高度,將我們的目光投射到遙遠的宇宙空間去,因為《管子·內業(yè)》已經告訴了我們,精不源于地球的表面,而是源于遙遠的宇宙,“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谷,上為列星,流行于天地間……”這一觀點也正在被現(xiàn)代科學證實。
關于生命的起源問題,一直是科學界的一個謎,在地球表面找不到直接證據(jù)的情況下,研究人員將注意力轉到了宇宙。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天文研究人員就從宇宙光譜中發(fā)現(xiàn),宇宙中存在甲基和氰基等分子。這些分子的電磁輻射不在光學波段,而在厘米、毫米、亞毫米等波段,所以它們可以不受星際物質的吸收與阻擋的影響,而自由穿行于宇宙之中。
1944年,荷蘭科學家范德胡斯特從理論上算出中性氫原子會輻射出21毫米譜線。1957年美國天文學家湯斯開列出了17種可能被觀測到的星際分子譜線的清單,此人由于在天文學上的貢獻,獲得了196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星際有機分子的發(fā)現(xiàn),被列為上個世紀四大天文學發(fā)現(xiàn)之一。在以后的年代里,天文學家從宇宙中觀測到的分子有:
1963年10月,首次在仙女座觀測到羥基分子光譜;
1968年,觀測到了氨分子、水分子的光譜;
1969年,又觀測到了星際甲醛的有機分子光譜;
1973年,又發(fā)現(xiàn)一種宇宙中廣泛存在的有機分子光譜…………
到1994年止,人類一共從宇宙中找到108種天文有機分子,此外還找到了50種由碳、氧、氫等元素組成的同位素,還有一些地球上沒有自然樣本的有機分子。
星際有機分子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星際生命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比如說,目前發(fā)現(xiàn)的星際分子幾乎都是由六種基本元素構成的:氫、氧、碳、氮、硅,這個排列表中的前五種如果加上磷,它們就成了構成地球各種生命的基礎資料。再比如說,甲醛分子在適當?shù)臈l件下可以轉變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則是生命物質的基本組成形式。由于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許多尚未辯識的有機分子,它們很可能會組合成多種生命形式。
其次,這一天文發(fā)現(xiàn)還說明,宇宙中到處都充斥著有機分子,它們是構成生命、維持生命的最基本元素。天文學研究表明,這些星際有機分子不能存在于高溫的星球中,它們只能存在于溫度較低的行星、暗物質、或者宇宙塵埃當中,甚至當恒星爆炸死亡之后,也可生成大量的有機分子。所以在星系與星際之間、恒星與恒星之間,它們的數(shù)量非常龐大。這些有機分子,它們隨塵?;驓怏w飄泊,極不穩(wěn)定,漫游在宇宙當中。
所以,我們提出“宇宙生命素”的假設。宇宙中飄泊不定的有機分子、或者類似有機分子的生命基本元素,都可稱為“宇宙生命素”。我們同時認為,中醫(yī)的精和氣,就是這些源于宇宙的“生命素”,它們也可能是像上面談到的有宇宙機分子,或者就是我們尚未認識的宇宙生命元素。由于生命的構成不同,所以對宇宙生命素的需要也不相同。人體藏象系統(tǒng)中的生命,它們可能來自與我們不同的地球環(huán)境,或者宇宙環(huán)境,所以它們需要這種生命素。
“宇宙生命素”以中國“氣”的形式,從四面八方到達地球,據(jù)中醫(yī)的確切記載,宇宙生命素經由五條通道掃過地球運行軌道,年年如此。所以我們推測,在長期的地球生命進化當中,地球生物很可能已經進化出某種接受、貯藏、轉化這些生命素的機能,否則就是資源的極大浪費。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宇宙生命素可以到達地球表面:
美國芝加哥的一位醫(yī)生,名叫威格爾斯沃思,他曾經在阿肯色作過一次實驗。他用鋁做成幾個盒子,并在這些盒子中裝上同樣的土壤,然后將一些盒子放到漆黑的酒窖中的通風管下,并用幾根分開的銅絲與外面陽光下的金屬相聯(lián),而另一些盒子則未與任何導體相聯(lián),同樣也放到漆黑的酒窖中。然后威格爾斯沃思在兩組盒子內種下同樣的稻種,結果,用銅絲與外面相聯(lián)的盒子中的稻種都發(fā)芽了,而另外一組盒子則沒有發(fā)芽,種子很快就爛掉了。
1971年10月,美國電子工程師喬治·勞倫斯在一處半沙漠地帶作實驗,想證明植物也可以通過電子來獲得營養(yǎng),他所使用的儀器與測謊儀為類似,不用與植物聯(lián)接就能夠捕捉到生命的信號。正在實驗休息時,突然儀器接收到了生命的信號,可是此時的儀器并沒有對準任何生命,而是指向天空,信號延續(xù)了一個半小時。這說明生命的信號來自天空。
1972年4月,勞倫斯帶著改進后的儀器,來到了莫哈維沙漠的中部,這里30平方公里的范圍都被火山熔巖覆蓋,寸草不生。勞倫斯挑了一個23英尺高的火山山包,將儀器對準了大熊星座,他要證實上一次的實驗。不久,他再一次聽到生命的信號從空中傳來。
這種“宇宙生命素”,極像我們正在談到的精,它“下生五谷,上為列星,流行于天地間”。所以我們對精的定義是這樣的:中醫(yī)之“精”就是被人體吸納的宇宙生命素,它是人體藏象系統(tǒng)——第二生理系統(tǒng)的原始能量形式。
中醫(yī)的難懂,除了指導思想以外,最讓人頭痛的是它的概念。中醫(yī)里的許多概念都是相互交錯、互相含蓋,一詞多義。有人曾經統(tǒng)計過,中醫(yī)理論名詞的多義率高達15·8%左右,而現(xiàn)代科學允許的概念的多義率只有0·3%。如此一來,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都是望文生義。
中醫(yī)里有“精”這個概念,但同時也有“氣”這個概念。這兩個概念在某種情況含義相互交錯,但在某種情況下又完全同義。
在初次接觸中醫(yī)時,人們往往容易將中醫(yī)的氣理解為空氣,其實這是錯誤的。中醫(yī)的氣指的是“宇宙之精”,而不是平常意義下的空氣,但“宇宙之精”又確確實實夾雜在空氣當中。所以我們只好這樣來理解:凡是人呼吸的都是空氣,凡是藏象生命需要的都是宇宙之精。中醫(yī)里談到的氣,絕大部分都屬于后一種。
上一節(jié)我們提出了一個新概念:氣就是宇宙精氣,它是一切生命之源,故稱宇宙生命素。它飄蕩在我們人體之外,充斥在整個宇宙之中。氣又可分為二大類,人體內之氣與人體外之氣,而人體以外的氣又可分為天之氣、地之氣兩種。
天之氣
讓我們將天之“氣”想象成風吧!
當我們站在曠野中時,風從四面八方吹來,時大時小,輕拂著我們的臉龐,掀動著我們的衣角。我們能感覺到風中的濕氣,也能體會到風中的溫暖,更能觸摸到風的壓力。突然,風變了,陣陣蕭殺之氣挾風而來,寒冷刺骨。
隨著對風的認識,我們知道了更多關于風的故事:看天氣預報時,得知有一股冷空氣正在南下,屏幕上就會有一個箭頭,指示冷空氣南下的路徑,標識著風的走向。這說明風有走向,也有通道;春暖花開之際,我們到野地踏青,原本微風習習,突然平地會出現(xiàn)一股旋風,劈頭蓋臉卷來,搞得人滿身灰土,老人們稱它為賊風,因為它來的詭秘;預報說明天午后有五級大風,可清早起床出門就遇到七級大風,說明風來有遲早、風來有大小……
讓我們保留住關于風的知識,來研究一下人體外之氣。
風是空氣的波動,空氣無所不在。宇宙的精氣也跟空氣一樣,充斥在整個宇宙中,當宇宙精氣波動時,就稱之為氣,此為天之氣。氣與風一樣,也有通道、遲早、大小之分,還有風寒暑濕燥火熱等特性。
盡管宇宙精氣無所不在,充斥整個宇宙。但影響我們地球的宇宙精氣則是可數(shù)的,它們形成五條通道,每年掃過地球的公轉軌道,進而影響我們人類的生老病死。這五條通道是:蒼天之氣、~(左黃右今)天之氣、丹天之氣、玄天之氣、素天之氣。《內經·五運行大論》中對這五種氣有專門的論述:
“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于牛女戊分;黃(左黃右今)天之氣,經于心尾已分;蒼天之氣,經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于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于張翼婁胃。所謂戊已分者,奎璧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span>
我們根據(jù)這段文字描制一張圖,圖中的圓圈就是地球繞行太陽的公轉軌道,圓圈之外排列的就是周天二十八宿:
地球軌道外宇宙精氣通道圖
也許大家對中國古代的二十八宿不太清楚,無法理解這個圖的真實含義,我們將它與目前天文學的星座作一個對比,可能有助于大家理解:
丹天之氣:牛女——奎璧(雙魚座——金牛座)
黃天之氣:心尾——角軫(摩羯、寶瓶座——人馬座)
素天之氣:亢氐——畢昴(人馬座——巨蟹座)
蒼天之氣:柳鬼——危室(室女座——金牛座)
玄天之氣:張翼——婁胃(天蝎座——雙子座)
上述的這些星星,有的屬于銀河系,有的則為銀河系之外的星系,稱為河外星系,有的則是以星系團的面貌出現(xiàn),例如室女座星系團就屬于河外星系,它距離銀河系大約6000多萬光年,擁有2500多個星系,每一個星系都有銀河系這么大。
宇宙精氣不但影響著我們,同樣也影響著宇宙中的所有生命,它是一切生命共有的生命之源。如果宇宙中存在高級生命的話,盡管它與我們的生命結構可能極不相同,但他們同我們一樣也從宇宙精氣中獲得生命,從這個角度說,宇宙中的一切生命都是同根生的親兄弟。
上述五個宇宙精氣通道,當它們掃過地球時,就受到地球軌道的角度、周長、軌道波動幅度、地球周邊星球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它的來量、大小、遲早都有區(qū)別。這種區(qū)別對宇宙而言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對我們人類而言則具有決定性意義,它會影響我們的生老病死,“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敝嗅t(yī)將人體之外的天之氣稱為陽氣,“陽者,天氣也”。
為了研究宇宙精氣對人體的影響,中醫(yī)學中專門設置了一個專題,那就是“五運六氣”。五運研究的是地球軌道的變動情況,它包括歲運、主運、客運;六氣研究的是宇宙精氣的變動情況,它包括主氣、客氣、歲氣、司天之氣、在泉之氣。這部分內容我們在以后的章節(jié)中要詳細講。
凡事都是辯證的,比如象股市,發(fā)財轉運靠的是股市,但虧本跳樓也是因為股市。人活著是因為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但食物同樣可以使人患各種疾病,人體半數(shù)以上的疾病都與吃有關。宇宙精氣對人也一樣,必須辯證的來看。
人體手三陽、足三陽六條陽經對應天之六氣,經絡將天之氣轉化為人體所需的能量,故中醫(yī)講“天食人以五氣”。但天之氣對人體也有傷害,比如說,應該來的時候它沒有來,應該早來的時候來得晚,應該來的少時來得多,等等,都可以對人體造成傷害。即使天之氣來的正常,但由于人體五藏、經絡的變動、盛衰情況不同,天之氣也會傷害到人體。
所以,中醫(yī)在分析病因時分為陰病和陽病二種。陰病因是與形體解剖系統(tǒng)有關聯(lián)的疾病,它源自人的體內;陽病因則起源于宇宙精氣對人體的影響,它源自人的體外。
在中醫(yī)學的天文背景中,除了考慮遙遠宇宙星系之外,地球周邊的天體也被格外注意。原因有二:
第一、宇宙中的任何物體,不論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都可以吸取、截留、保存、再釋放宇宙精氣。地球周邊的星球雖然并不大,但對人類而言已經巨大無比了,所以在它們釋放截留的宇宙精氣時,對人類的影響還是巨大的。其中有兩個天體對人類的影響最大,一個是離我們最近的天體——月亮,一個是離我們最近、最大的恒星——太陽。這兩個天體釋放出來的宇宙精氣,中醫(yī)稱為日月精華?!端貑栠z篇·剌法論》中記載小金丹的服法中就說:“每日東望,吸日華氣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氣以咽之?!?/span>
第二、在宇宙中,最基本的力量為引力,一切星球都要受引力的支配。宇宙精氣既然是宇宙中的某種物質,它也會受到星球間引力的影響。地球周邊的星球,由于運行周期各不相同,它們引力的復合作用,從兩個方面來影響地球:一是影響地球軌道的波動幅度,使地球在通過五條宇宙精氣通道時角度不同;二是影響宇宙精氣的走向,地球周邊行星引力的作用可以使宇宙精氣徑行的路徑發(fā)生偏差,故而中醫(yī)說“不及與太過而上應五星”。
地之氣
天之氣源自宇宙天際,地之氣則源自地球的本身。地之氣又可分為地球之氣,地表物之氣二種。
宇宙精氣飄蕩在天際,一切物體及生命都可以將其截留、保存、再釋放出來。地球在宇宙中是個很普通的小行星,對宇宙、星系而言,它可以小到忽略不計的程度。但在幾十億年的運行過程中,地球吸取截獲了大量的宇宙精氣,在它緩慢的釋放過程中,對地球表面的所有生命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中醫(yī)將地球再釋放出來的宇宙精氣稱之為“地氣”、“大氣”,因為“大氣”從下向上散發(fā),故曰“大氣舉之”。
所以地球表面一切生命的過程,不但要受到宇宙精氣的影響,也會受到地球“大氣”的影響,例如中醫(yī)在討論地表植物“成熟有多少”時就明確地說:“地氣制也,非天不生,地不長也?!?/span>
地球散發(fā)被截留的宇宙精氣,受地球在軌道中的位置影響巨大,地球在軌道中的不同位置,標志著不同的季節(jié),每年地氣始于子,“正月、二月……地氣始發(fā);三月、四月……地氣定發(fā);五月、六月……地氣高;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九月、十月……地氣始閉;十一月、十二月……地氣合。”
地之氣的另一組成部分是地表物之氣。
地球表面生長的動物、植物、礦物、水、地球大氣等,同樣可以吸取、截留、保存宇宙精氣。所不同的是,當宇宙精氣處于流動狀態(tài)時,被稱為“氣”,當宇宙精氣被截留、保存時,則被稱為“精”,精是氣的一種狀態(tài)。我們人類有一種特殊的功能,即能夠從地表物中提取出它們所截留的微弱宇宙精氣,轉化成人體藏象系統(tǒng)——第二生理系統(tǒng)所需要的能量,這就是中藥的理論源泉,天下之物皆可為藥。
好啦!人體之外的氣就講到這里,我們將其歸納一下:
中藥能治病,這全世界人都知道;但為什么中藥能治?卻全世界人都不知道。
《黃帝內經》及后來歷代的《本草》當中,都沒有中藥的藥理說明。后來在幾千年中,許多人都想重建中藥的藥理學,但都沒有成功。章太炎先生就曾無奈地說:“夫醫(yī)者以愈病為職,不貴其明于理,而貴其施于事。不責其言有物,而責其治有效也。茍治之有效,安問其筌與蹄為?”章先生的意思是說,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只要中藥能治病,就用不著去管它為什么能治病的道理。
中藥醫(yī)誰?
最近幾十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主張中醫(yī)現(xiàn)代化的先生們,受西醫(yī)藥理學的啟發(fā),在大規(guī)模研究中藥的化學成分,希望能在幾十味中藥的方劑中找出能夠治病的化學組合。據(jù)說有的大學還搞了一套中藥指紋技術,還得了什么國家發(fā)明獎。但這些先生們沒有搞清楚一個問題:中藥到底在治誰的?。?/span>
我們在以上的章節(jié)中,論述了一個重要的論點:人類是個共生體,在我們解剖生理系統(tǒng)之外,還存在著另外一種生命系統(tǒng)——藏象生命系統(tǒng)。這兩個生命系統(tǒng)的本質根本不同,而且都有發(fā)生疾病的可能。這樣一來,我們在治療疾病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疾病的根本在哪一個系統(tǒng)中,然后才能談治療疾病。
因此,首先必須明確:中醫(yī)并不是以人類解剖生理系統(tǒng)為核心的醫(yī)學,它是以我們的共生體——藏象系統(tǒng)為核心的醫(yī)學。因此,中醫(yī)的醫(yī)理、病理、藥理、中藥方劑等,都是針對藏象生命體而設立的。相反,西醫(yī)學主要針對人類的解剖肉體,故它的藥理與中醫(yī)從理論與實踐上看都是完全不同,因為我們的解剖肉體能與化學物質發(fā)生作用,從而達到化學藥物治病的目的。
既然在中醫(yī)的理論下,絕大多數(shù)疾病其根源在藏象系統(tǒng),那么中藥現(xiàn)代化的先生們,要想使自己的事業(yè)發(fā)揚光大,就必須首先證明:藏象系統(tǒng)與我們的解剖肉體一樣,可以對化學物質做出反映。但至少到今天,我們還沒有看到這樣的證明。
幾千年的中醫(yī)實踐也在證明著:中藥與解剖肉體并無直接關系。比如說,根據(jù)西藥學的原理,只有那些具有生物活性指標的化學成分才有治療的功能,才可以被人體接受??蓪嶋H上,許多中藥并不具有生物活性指標,但它恰好可以治療疾病。這只能說明,中藥本身并不是針對解剖肉體的,它是針對人體中的另外一種東西,即針對藏象生命體。
此外,中藥里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說,指的是中藥配伍上的禁忌,但這種禁忌在現(xiàn)代科學上找不到任何證據(jù)。例如,中藥有甘草不能配甘遂之說,但在用兔子做的活體實驗中,并未發(fā)現(xiàn)此種配伍對兔子有任何不良反映,心跳、體溫、瞳孔、胃腸均屬正常。據(jù)藥典說,如果一付藥中有了半夏、貝母,那么就不能再配烏頭,但目前的活體實驗中,同樣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不良反映。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推論:中藥“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原則,并不是針對解剖肉體的,而是針對藏象生命體的。違反了這個原則,雖然不能傷害到解剖器官,但卻可以嚴重傷害藏象系統(tǒng)。
同樣,中藥里有許多藥物都明確標明有毒性,《本草綱目》中標有毒性的藥大約占了70%左右,例如,“三白草……甘、辛、寒,有小毒”,“陸商……辛、平,有毒”,“射罔……苦,有大毒”,如瓜蒂有毒,具有強烈的摧吐作用,多則傷身。實驗證明,有毒的藥物都會對解剖肉體有不良作用,所以許多國家在不斷限制中藥的進入,比如美國就禁止含有馬兜鈴的中藥進入美國市場,中國也禁止關木通入藥。
中國人能認識到有些中藥有毒,而且明確標注在藥典中,那么為什么又要使用這些有毒的中藥呢?我們只能這樣解釋:對解剖形體有毒的中藥,可能恰好對藏象系統(tǒng)有利,在利害之間,聰明的中國祖先做了一個聰明的選擇。因為藏象系統(tǒng)的疾病是根本,而解剖形體的疾病只是表癥,為了保車只好丟卒,這是一種極為高明的辯證法。
萬物皆為藥
中藥的原理,必須從藏象“食氣”這個角度理解。
我們以上說到,藏象系統(tǒng)的能量來源,就是那些飄蕩在宇宙空間中的生命素。這些生命素大至可分為五種類型,通過五條氣道到達地球,藏象生命可以將其轉化為陽氣、陰氣、赤精(血)、津液、精這五種能量形式。但這些精氣還只是“原精”,不能直接被藏象系統(tǒng)吸納。只有經過加工過的精氣,才能最終轉化為藏象系統(tǒng)的能量。
當五種宇宙之精在掃過地球之時,自然會被地球的動植物、水、無機物等截留、貯存,這種截留不是有意的截留,而是無意之中的收獲,因為目前還無法證明地球上的動植物需要這些宇宙之精。由于動植物的種類各不相同,它們截獲的宇宙之精也各不相同。如果我們將“宇宙生命素”比喻成七彩的陽光,由不同光譜組成,那么不同物種吸取、沉積的“宇宙生命素”的成分就不同,有些物體可能吸取藍光,有些物體則可能吸取紅光……但更多的則是吸收混合光,將幾種宇宙之精混合吸納。如此一來,恰好證明了中醫(yī)的一個觀點:世界萬物均為藥,藥食本同源,因為這些物體中都包含著宇宙之精。
中藥為什么可以治???因為中藥里有藏象系統(tǒng)所需要的宇宙之精,而且經過藥材的截留,這些宇宙之精不是“原精”,而是被“粗加工過的精”。因此,中藥的治病機理與西藥有著本質的不同,西藥是以化學分子的形式作用于解剖器官中的疾病,而中醫(yī)則是以宇宙之“精”的形式作用于藏象生命系統(tǒng)。
我們來進一步分析中藥的大致組成。由于中藥載體各不相同,也由于生長的地點、高下、季節(jié)的不同,因此使中藥具備了多種容易被藏象系統(tǒng)利用的成分。
有些中藥所截留的宇宙之精,很容易轉變成藏象系統(tǒng)的氣,例如黃芪、人參之類的中藥,有很好的補氣作用;有些則可直接轉變成比較純正的原材料——廣義上的精,比如黃精、地黃之類;有的可以舒通經絡,如通草;有的可以扶陽、通陽,如桂枝;有的可以直接轉化為津液,如麥冬……。
其實人體的疾病是由兩套生命系統(tǒng)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說,當藏象系統(tǒng)的太陽經感受風寒之后,解剖系統(tǒng)就會出現(xiàn)頭頸強痛、怕冷、脾胃不和等等癥狀;當藏象系統(tǒng)的陽明經出現(xiàn)陰陽失衡后,解剖形體就會出現(xiàn)便秘、口渴、腹?jié)M脹痛,甚至胡言亂語、神志不清等癥狀。中藥在用藥時考慮的不僅僅是藏象生命,也考慮到了解剖形體。因此中藥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針對解剖形體的中藥。這類中藥很可能是憑借化學成分在起作用,它直接針對解剖器官,其作用的原則與西醫(yī)類似。例如,承氣湯中的大黃、芒硝,它們直接的作用是軟堅潤燥,泄下實熱,此類藥物還有麻子仁丸方中的麻子仁,六味地黃中的澤瀉等。但這類藥物在中藥組方中并不多。另一類是針對藏象系統(tǒng)的中藥,此類中藥占了絕大部分,應該說它才是中藥的主流。
下面我們對中藥的藥效作一個合理的推測:
1、新鮮中藥比干中藥效力更強。根據(jù)中醫(yī)的理論,水體是截獲宇宙之精的最好載體,所以風水學上講,氣遇水而聚,遇風而散。當中藥失去水分之后,相當部分的宇宙之精也隨之流失,其效力也大打折扣。古人所使用的中藥大多數(shù)都是鮮藥,故療效顯著。而我們今天使用的中藥,幾乎都是經過加工、干燥的藥材。因此,我們應該在中藥的原產地提純中藥汁液,而不是加工易于貯藏的中藥。
根據(jù)這一原則,地表水體更新緩慢地區(qū)的藥材,比地表水體更新快的地區(qū)的藥材更具藥力,在同類藥材中,北方的藥材要優(yōu)于南方。在同效藥材中,陸生動植物藥材要優(yōu)于水生動植物藥材。
2、在同效中藥里,多年生中藥比當年生中藥更有效力,這是因為多年生中藥有更多截獲宇宙之精的機會,“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因為草本植物的生長期遠不如無機物。因此,我們應該對現(xiàn)有中藥進行篩選,盡量選用那么同效的多年生品種,然后規(guī)模化生產,并在當?shù)靥峒儭?/span>
3、動物所截留的宇宙精氣比植物要少得多,其中動物的肉類里截留的精氣最少,角質、骨質、甲殼中的精氣比肉中多得多。堅硬的部分比柔軟的部分截留的精氣多,所以植物的根、果、皮比葉更具有藥用價值。
4、高原地區(qū)的藥材比平原優(yōu)越,這是因為,高原地區(qū)的大氣環(huán)流變化小,而平原尤其是近海地區(qū)的大氣環(huán)流變化劇烈,宇宙之精到達地面的機會相對少一些。
我們總是有許多的無奈:銀行里有堆積如山的錢,可惜不是我們的;大街上總能看見許多絕色美人,可惜嫁給了別人;奧運會上有人百米速度只需9秒,但那是別人而不是我們??粗鴿M桌子的美味佳肴,可自己毫無胃口。好東西如果拿不到自己手中,終歸無用。
宇宙中充滿了宇宙生命素,但如果它們到不了藏象系統(tǒng)中,也終歸是無用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宇宙精氣轉變?yōu)椴叵笙到y(tǒng)所需要的能量呢?
精之源
好啦!讓我們來看藏象生命體如何“吃”東西吧。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概念,什么叫“后天之精”?凡是藏象生命體通過解剖形體,從人類飲食、呼吸中提取出來的“精”都叫后天之精,這是藏象系統(tǒng)能量的重要來源。這種原材料從兩個渠道進行藏象系統(tǒng):
第一個來源是脾胃。人類每天都需要飲食,而藏象系統(tǒng)中的脾胃可以從人類飲食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原始能量——精,這在《內經》中有大量的記載(記?。哼@里的脾胃并不是指解剖系統(tǒng)的脾胃,而是指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
《奇病論》曰:“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為之行其精氣?!?/span>
《玉璣真藏論》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兩焦……”
《經脈別論》曰:“飲入于胃,游益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肺朝百脈,輸精氣于皮毛?!?、“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
《陰陽應象大論》曰:“形食味,化生精?!?/span>
《營衛(wèi)生會》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氣者,泌糟粕,化其精微……”
…………。
現(xiàn)在許多人將中醫(yī)之“精”理解為可知的種種營養(yǎng)成分,比如說脂肪、蛋白、維生素等等,這是錯誤的。精就是“宇宙生命素”,我們目前還不知道它的化學成分,甚至它是否可以分解為化學成分也不清楚,但我們知道它源于遙遠的星空。
為什么飲食中會有“精”呢?宇宙精氣從五條氣道掃過地球,地球表面的所有物質都可以將是截留、貯存,植物、動物、水、甚至巖石都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特性截留不同的宇宙精氣。當我們人類將飲食吃進去以后,藏象中的脾就會從這些飲食中將截留的宇宙精氣提取出來,供藏象系統(tǒng)之用。
大家從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這樣一個問題:藏象脾化精與解剖生理系統(tǒng)消化、吸收營養(yǎng)不是一回事。
大家知道,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包括胃、大腸、小腸,而主要的營養(yǎng)吸收系統(tǒng)在大小腸,胃的主要功能不是吸收,而是分解食物。人類的消化系統(tǒng)從飲食當中提取的有用物質很多,像水、脂肪、各種微量元素、糖、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等,以供肉體生理系統(tǒng)所用??墒菑纳衔闹校覀兛梢悦黠@感覺到,脾藏從飲食中提取的能量與這些都不同。脾取飲食之精,不從大小腸入手,而從胃入手,這說明兩者所取不相同。由此我們這樣來推測:
飲食入于胃,更多地保持了食物的原始狀態(tài)(因為尚未經過充分消化),而脾藏所取很可能是食物中更加自然的“精華”部分,而不是消化后的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食物中的自然精華,大約就是我們假設的“宇宙生命素”,它被脾藏提取,轉化成第二生理系統(tǒng)所需要的能量??梢姡酥嬍秤卸茫阂皇瞧⒉貜奈钢酗嬍钞斨刑崛〕觥熬?,以供藏象系統(tǒng)——第二生理系統(tǒng)之用,這叫取上游之水,灌藏象良田;二是胃、大腸、小腸從飲食中提取出脂肪、糖、維生素等供人類肉體生理系統(tǒng)之用。
有一個證據(jù)可以證明“精”與已知的飲食營養(yǎng)不同。中醫(yī)有一個觀點“人生十歲,五藏始定”,也就是說在“十歲”之前,藏象系統(tǒng)并不從飲食中化生“精”。如果精就是我們通常認為的營養(yǎng)成分,那么人體解剖生理系統(tǒng)早在“十歲”前就因缺少營養(yǎng)而死亡了。
古印度《五十奧義書·商枳略奧義書》中也談到了類似中醫(yī)氣化的問題,它說:“上氣流行腹中者,分化納于腹中水分、食物,而別出菁華?!贝恕拜既A”其實就是中醫(yī)里講的精,它也同樣出自食物、水分。
精是藏象系統(tǒng)的原始能量,難道它不能成為解剖系統(tǒng)(即第一生理系統(tǒng))的能量形式嗎?這涉及到生命體的不同構成。在我們地球上,不同的生命體有不同的需要,所以獵豹就是肉食動物,而羚羊則是草食動物。再說得深刻一些,地球上的動物(包括人),都是碳原子的產物,如果有一種生命屬于其它原子構成,比如說硅原子,那么他的需要肯定與我們不同。我們不清楚體內藏象系統(tǒng)的本質,但它肯定與我們生理解剖系統(tǒng)不同,所以它的需求也不同。宇宙之精只能被藏象系統(tǒng)所用,而不能被解剖系統(tǒng)利用。
脾化精的另一個證明是氣功。早期的氣功練習者當有了氣感之后,可以明顯感覺到氣與飲食的關系。如果此時練習者正在節(jié)食減肥,那么過一段時間,會感覺到身體上的氣感在減退,原本較粗的氣行線,會變得細弱起來,原先氣可以到達的部位變得遙不可及。這是因為氣的一部分是由后天之精轉化來的,當飲食減少,后天之精必然短缺,不能化生足量的經氣,氣也就相應地變弱了。但如果堅持練習下去,在飲食不變的情況下,氣感還會變強,而且越來越強,其原因就是我們的下一個問題。
第二個來源是肺。我們說宇宙之精散布在空氣當中,當肺進行呼吸時,藏象系統(tǒng)也會從空氣中提取宇宙之精,這是中醫(yī)后天之精的另一個重要來源。當然,《內經》中的后天之精的概念中并沒有涉及肺的這一功能,但這是一個合理的推論,因為在《六節(jié)藏象論》中曾明確寫道:“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span>
肺從空氣中提取的宇宙之精,進入藏象系統(tǒng)后與來自脾胃的宇宙之精合化,最后形成了“宗氣”或者叫“大氣”。這種氣是藏象系統(tǒng)的根本推動力,是促使藏象系統(tǒng)運行的激發(fā)力量,如果肺氣虛弱,則宗氣生成不足,就會出現(xiàn)少氣不足以息,語言低微,身倦乏力,脈沉微等現(xiàn)象。
中醫(yī)將脾胃從地表物(飲食、藥石)中化生的精以及從肺呼吸中化生的精統(tǒng)稱為“陰精”,而將經絡直接從空間吸取的精稱為“陽精”,其實都是一個東西。中醫(yī)認為藏象系統(tǒng)采集陰精和陽精與地形、氣候有很大的關系,因而直接影響人的壽命長短。
《素問·五政常大論》言:“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右熱而左溫,其故何也?歧伯曰: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大小之異也。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于下,故左熱而右溫;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又涼。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帝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span>
這段話講的是地形高下,氣候溫涼與人體壽命的關系。它的結論是,地勢平坦、氣候炎熱地區(qū)的人壽命短,而地勢較高、氣候寒冷地區(qū)的人壽命長。這個結論與目前的研究正好吻合,1986年,國際自然醫(yī)學會在全世界確定了四個長壽地區(qū):巴基斯坦的洪薩、前蘇聯(lián)的格魯吉亞、南美洲的厄瓜多爾、中國的新疆。這些地區(qū)要么緯度偏高,要么地處山區(qū)。
對于這段話的理解,人們爭論不休,我們也來湊個熱鬧。我們認為,理解這話段要從宇宙精氣運行與地球截留兩個方面考慮。
中國的東南方基本上是平原,地勢平坦,緯度較低,氣候炎熱。在這個地理環(huán)境下,大氣環(huán)流變動劇烈,熱氣從地表向空中升騰。當宇宙之精經過這種地區(qū)的時候,在大氣的推動下,往往從高空掃過,不容易在地表形成富積,因而地表物截留宇宙之精的機會就減少了許多,故而風水稱氣遇風則散。另一方面,由于東南氣候濕潤、溫度較高,人類可食性植物的生長期相對要短,這也影響了對宇宙精氣的截留。更重要的是,由于熱氣從地表向空中升騰,宇宙之精很難下降到地表,人體經絡采集精氣的機會相對減少。這諸多的原因,造成了當?shù)厝藟勖^短。
中國的西北部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屬于高原和山區(qū),地形復雜,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大氣環(huán)流變動平緩。當宇宙精氣掃過這些地區(qū)的時候,極容易降至地表面,形成富積,故而這一帶地區(qū)動物、植物、無機物、水中累積的宇宙精氣要遠遠大于東南地區(qū),當這些物質變?yōu)轱嬍尺M入人體以后,脾胃提取宇宙之精的功率就高得多。另一方面,西北部地區(qū)地勢較高,宇宙精氣可以直接達到地面,人體經絡就更容易從空間直接采集。生活在這類地區(qū)的人,壽命也就相對長一些。
其實宇宙精氣與地勢、氣候的關系,不但可以影響人們的壽命,它也可以影響人們的精神世界。以建筑為例,東南方的建筑在審美上偏重的是細膩、精巧,不論是造形還是提花樓刻,樣樣都是精品,蘇州的園林小橋流水配上纖細的太湖石,總給人小家碧玉的感覺。西北方的建筑審美則偏重豪放、粗獷,建筑物與配套家俱上也很少有像東南方那樣精美的圖案。
南北的兩種風格差異,其實根源在于心智的差異,而心智的差異則來源于對精的獲取差異。東南方由于地形、氣候的特點,人體的藏象系統(tǒng)獲得后天之精的機會相對較弱,點點滴都是寶貝,需要細嚼慢品。這種生理上的特點,影響了人們的心智,從而產生了細膩、精致的文化追求趨勢。而西北方的人,由于藏象系統(tǒng)獲得后天之精的機會相對較多,不會對藏象系統(tǒng)產生過重的負擔,從而形成了豪放、粗獷的性格。
精之化
脾胃與肺化生來的精在體內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首先是藏精。精的最大特征是藏(貯藏),脾藏所化精,貯藏于五藏中,《靈樞·本神》曰:“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薄端貑枴そ饏T真言論》曰:“東方青色……藏精于肝……南方赤色……藏精于心……中央黃色……藏精于脾……西方白色……藏精于肺……北方黑色……藏精于腎……”五藏就像是五個容器、五個錢罐、五個大庫房,將精藏于其中,當需要時,再拿出來將它變成各種東西。
但不能將“藏精”理解絕對化,五臟藏精一說,并不能將其理解為藏而不流,此藏字應該理解為蓄。比如說,腎就象是一個水庫,來水都存于庫中,但庫中水也灌溉周圍土地,當灌溉有余,則水還流向庫中。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原始的精不可流動,只能貯藏。但精轉化為其它能量時卻是可以流動的。比如電力只能存于金屬導線中,它不可脫離金屬導線滿世界亂跑,但當它轉化為機械動能的時候,比如說電力車的動力,它就可以滿世界亂跑了。精也是一樣,它只能存身于五藏中,當它轉變?yōu)槠渌芰炕蛘呶镔|時,就可以脫離五藏容器變成運動態(tài)。比如說,它進入經絡后就可以變成氣,在全身川流不息,故曰“精化氣”;而當它變成血的時候,也可以涓涓流行于全身,故曰“精生血”。
由誰來使精發(fā)生變化呢?由五藏。五藏不但像五個大倉庫,而且它也是五個生產車間,而產生的原料就是已經貯藏的精,產品則各不相同,可能是血,也可能是氣,還可能是津液。這五個車間并不是同時開工,而是像值勤一樣,輪換著開工生產。春天的時候肝值勤,負責生產整個藏象系統(tǒng)所需要的物質,既生產經氣,也生產血和津液。夏天的時候心當值,長夏的時候脾當值,秋天的時候肺當值,冬天的時候則腎當班。比如血就可生于多個部位:
《靈樞·決氣》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毖谥薪?/span>
《靈樞·邪客》曰:“營氣者……化而為血?!毖跔I氣。
《靈樞·營衛(wèi)生會》曰:“此所受氣者……上注于肺脈,乃化為血。”血生于心肺。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曰:“肝者……其充在筋,以生血氣?!毖诟?。
后天之精轉化的氣存于五藏的,稱為五藏之氣,行于經絡者稱為經絡之氣。經絡之氣又分為營氣、衛(wèi)氣,營氣行于脈內,一日夜五十周;衛(wèi)氣行于脈外,一日夜也是五十周。當十二經絡充滿時,其氣又可溢向奇經八脈。
但氣與精畢竟不同,精藏而氣行;氣行經絡,精藏五藏。氣的最大特點是運動,每時每刻都穿行于經絡、五藏間,片刻不能停滯,一停留則為病。這個特點恰恰是精沒有的。精的最大特點則是藏,它由脾生成后就藏于五藏間,當它進入經絡時,就變化成氣的形態(tài)。所以我們可以這樣來概括:停于五藏者,謂之精,藏者為精;行于經絡及五藏者,謂之氣,行者為氣。
《內經》在人體各部位上都使用氣概念,不但五藏、六腑有氣,皮骨毛發(fā)都有氣,看似很混亂,其實有章可循。人體第二生理系統(tǒng)由無數(shù)經脈、絡脈將全身串聯(lián)為一個整體。由于氣在經絡中運行,經行至何處,何處受氣,行于六腑,則六腑受氣,行于皮毛,則皮毛受氣。所以全身之氣,分則無數(shù),合則為一。
我們之所以將精稱為第二生理系統(tǒng)的原始能量,而不是終極能量,因為精它是可變的,它是許多生理功能產生的基礎。如果誰對這點還不了解,那么你就將精想象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電力吧。電是工業(yè)社會的基礎能源,也可稱為原始能量。當它流入我們家庭,可以點亮燈,從而轉變成光能;當它流入熱水器后,又能變成熱能;當它進入電冰箱時,則可轉化為冷能;當它進入工廠后,則可變成更多種類的動力。
關于精的形態(tài),《內經》中并沒有明確說明,但總觀經文,“精”應該是液體形態(tài),腎主水,也主藏精,可見精與水形態(tài)相同,或者說精只可以在液態(tài)中存在;“汗者,精氣也”、“精生血”,都可證精為液體形態(tài),它與血、津、汗、液同態(tài)。
精不但可以生化氣血、津液,它還是五藏神安定的基礎。在這個意義下,我們可以將精理解為某種膠合劑,它將兩套生理系統(tǒng)結合在一起,組成藏象系統(tǒng)。所以精失就會導致五藏神位移,“魂魄飛揚,意志恍亂,智慮去身”;精傷則虛,“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精并則影響五藏神,“五精所并,精氣并于心則喜……虛而相并者也”所謂的“并”就是有余,精有余則傷氣,氣傷則情志亂。“精脫者,耳聾”
原料是為生產準備的,只要開工生產,就會有原料的消耗。精是藏象系統(tǒng)能量的原材料,藏象系統(tǒng)在運行中不斷在消耗著這些材料。我們以臨床上的具體病例,來說明之:
例如,當太陽經被病邪侵入時,藏象系統(tǒng)中的陽氣就奮力將邪病驅逐,此時人就會發(fā)熱。陽氣蒸騰著經絡中的陰氣(營氣),使其轉變?yōu)榻蛞汗鼟吨⌒芭懦鲶w外,這是就汗。如果我們用麻黃、桂枝一類的藥發(fā)汗太過,太陽經中的陰氣就必然減少,為了平衡,陽明中的陰氣就得過來補充,當補充過猛,胃中就會感到氣上逆,發(fā)生嘔吐。如果發(fā)汗太多,其它經絡補充不足,太陽經中陽氣就會自行脹膨,以彌補陰氣缺少的空缺,此時就會出現(xiàn)心煩而熱,胸口悶塞。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陰氣就被消耗掉了。
此外久病、勞逸過度都會導致精的大量消耗,但最大的消耗在人類情志變化和生殖過程。中醫(yī)特別注意人類情志對身體的影響。中醫(yī)認為,七情六欲對藏象系統(tǒng)的傷害遠大于解剖生理系統(tǒng)的有形疾病,所以在中醫(yī)陰病因中,最主要的就是強調了情志對疾病的關系。情志過激,首先是傷氣,而氣為精所化,本質則是傷精?!翱謶植唤鈩t傷精”、“暴樂暴苦,始樂后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悲傷痛哭一場后,常常感到萎靡不振,懶言少語,精神恍惚,這就是傷了氣,以致氣虛神疲。
生殖是精的另外一個耗散大戶。構成生殖之精的,主要是先天之精,但也有一部是由精化成氣(精化氣),再由氣凝聚而成的精(氣化精)。這種精是相當貴寶的,如果在生殖過程中不被消耗掉,這種后天之精最終可以轉化為先天之精,增長人類的壽命。但許多人不知珍惜,反而任意浪費這些寶貴的精,甚至還透支使用,致使先天之精越來越虛,不但會縮短壽命,還會帶來其它疾病。
我們說,藏象生命體是寄生于我們身體內的另一類高級生命。其實這個觀點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十分明確的記載,可是歷來厚古薄今的先生們就是不肯相信,或者說不敢相信,尤其在今天的社會里,更是無人敢信。
那么,在人的生命過程中藏象是何時出現(xiàn)的呢?
常先身生
中醫(yī)在這點上說得十分明確:藏象生命在人類形體生命尚未產生之前,它就已經存在。請看以下這段資料:
《靈樞·決氣》說:“兩神相博,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
《靈樞·經脈》又說:“人始生,先成精”
《靈樞·本神》:“故生之來謂之精”
從上面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以上資料其實是在論述兩種生命的出現(xiàn),一種是人類的肉體生命,一種是我們不知道的生命體,資料中稱之為“精”。這兩種生命的出現(xiàn)有先有后。
當人類男女交合,卵子與精子結合的瞬間,一個新的人類肉體生命就誕生了。但此時,我們還沒有肉體組織,我們是以遺傳密碼的形式存在著,也就是說,我們還沒有身體。然而,就在卵子受精的瞬間,藏象生命體卻已經產生。有證據(jù)說,當卵子受精的瞬間,當細胞一分為二的時候,任督二脈就出現(xiàn)了。而且它一經產生,就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有五藏,也有經絡。它的經絡系統(tǒng),尤其是手三陽、足三陽六條經絡,從出現(xiàn)的瞬間已經開始工作,不斷地從宇宙當中吸取著宇宙之精,來維持著藏象生命體的能量需求。所以藏象生命體的成形時間要早于人類肉體,故曰“常先身生”。
這里涉及到一個最不易回答的問題,那就是藏象生命是怎么來的?它與人類的生殖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認為,藏象生命是種活著的共生體,它也有自己出現(xiàn)、成長、衰亡的過程,因此它也要繁殖,也要子子孫孫延續(xù)下去。但它的繁殖是有性繁殖還是無性繁殖,這一點我們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它與人類共生,因此在繁殖機會上二者也是同步的,當人類的卵子受精的一瞬時(兩神相博),藏象生命也同時誕生。甚至存在另一種可能,人類的繁殖成功率完全受控于藏象生命。
藏象生命體雖然成形要早于人類肉體,但其生理的成熟期卻比人類要晚。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動物,包括人類在內,出生之時,解剖五臟系統(tǒng)除了腎以外,心、肺、肝、脾的功能基本建全,否則這些生物就不能生存下來。但藏象生命的生理系統(tǒng)的成熟期,卻比我們人類要長。請看以下這條資料:
《靈樞·天年》說:“人生十歲,五臟(藏)始定。血氣已和,榮衛(wèi)已通,五臟(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边@條記載與人類解剖生理系統(tǒng)的實際情況明顯不符。
本條資料說“人生十歲,五藏始定”,并將此作為“乃成為人”的標準,而它的具體指標是“血氣已和,榮衛(wèi)已通,五臟(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換句話說,在“五藏始定”之前,我們人類是不完整的,或者說是分裂的,兩套生命系統(tǒng)沒有結合在一起。此時的人類沒有心中無神,體內無魂,乃是一個純純粹粹的人類。
“五藏始定”標志著兩套生命系統(tǒng)正式結合,這種結合有兩種意義:第一、標志著藏象生命體開始從人類飲食中提取精氣,后天之精進入藏象系統(tǒng),故而“血氣已和,榮衛(wèi)已通”;第二、標志著藏象生命體開始接管、控制人類的精神世界,故而“神氣舍心,魂魄畢具”。只有到此時,我們才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
在這里,中醫(yī)將藏象五藏與人類解剖五臟,無形中做了一個對比,而對比的標準則是系統(tǒng)能夠正常、自主地工作。如果我們把“常先身生”的精的出現(xiàn),看成是藏象生命誕生的時間,那么,“人生十歲,五藏始定”就可以看成是藏象生命生理系統(tǒng)成熟的時間,到了這個時候,藏象生命才可以從人類的脾胃當中提取必要的能量,才能稱得上是一個自主的生命體。也就是說,藏象生命的生理系統(tǒng),它誕生比我們早,但成熟期比我們人類要長得多。自然界有這樣一個規(guī)律,越高等的動物,其成熟期越長,相反,越低等的動物其成熟期越短。
為什么藏象生命要等到“人生十歲”才開始利用解剖生理系統(tǒng)呢?這只能是推測。一方面,“人生十歲”之前,藏象生命系統(tǒng)本身還沒有最終成熟,不能有效利用解剖生理系統(tǒng)提取宇宙之精;另一方面,這階段是小兒身體快速發(fā)展的時間,人體的一切解剖生理器官,都在為這一任務加緊工作,沒有能力兼顧藏象生命體的需要。
因此,所謂的“先天之精”,其實就是藏象生命系統(tǒng)通過經絡獲得的宇宙生命素,它在“后天之精”出現(xiàn)以前就存在,故稱為“先天之精”。實際上,當我們成熟之后,即可以向藏象系統(tǒng)提供后天之精時,經絡系統(tǒng)也一直在不斷獲取宇宙之精,但此時卻不稱“先天之精”。
陽氣之源
陰陽是一種分類的方法,中醫(yī)里幾乎將所有可分的東西都分成陰與陽二類。這種分類法的根源就在于人體存在兩個生理系統(tǒng)的事實。氣按照一定的原則,也可分陰陽,意思則包括三個層面:
1、天之氣為陽,地之氣則為陰。
2、源于經絡直接吸取的氣為陽,而源于后天之精化生的氣為陰。
3、主要用于維護藏象系統(tǒng)的氣為陽,而主要用于維護兩套生命結合的氣為陰。
其實這兩類分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先天之精源于藏象系統(tǒng),是維護藏象系統(tǒng)自身運行的能量,而藏象系統(tǒng)很可能來自于遙遠的宇宙深處,故先天陽氣與宇宙精氣是相同的。后天之精則來自于二次加工,它與地球二次散發(fā)的宇宙精氣等同,所以它們同為陰氣。
對于陰陽之氣的作用我們應該如何來認識呢?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這些貨幣就如同經絡中流動的氣一樣,推動經濟的發(fā)展。如果在戰(zhàn)爭中,一個國家占領了另一個國家,占領國絕不會自己出錢養(yǎng)著被占領國的人民。那么怎么辦呢?首先,占領國要從被占領國掠奪財富,其次被占領國必須在占領國的指導下發(fā)展經濟,自己養(yǎng)活自己。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日本占領了中國,但日本絕不會用日元來養(yǎng)活中國人,所以它在中國發(fā)行了偽幣,來解決被占領國的經濟問題,同時解決占領者本身的經濟問題,這就是“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策略”。
陽氣是一種貨幣,它養(yǎng)活著藏象系統(tǒng)自己。但是,當藏象系統(tǒng)必須與人類解剖肉體共生時,它絕對不會用自己的陽氣來解決共生體的能量問題,也不想為這種寄居生活埋單。于是它進化出一種策略,從人類的飲食中提取陰氣,就如同日本當時發(fā)行的偽幣一樣。
一方面,藏象系統(tǒng)從陰氣中獲得利益,比如說,陰氣有脾胃和肺兩個來源,其中肺由于直接呼吸空氣,直接接觸宇宙之精,故而肺氣中的一部分,就通過手太陰經轉達化為了陽氣,被掠奪走了。《陰陽清濁》曰:“肺之濁氣,下注于經(手太陽),內積于海?!?/span>
另一方面,它又用陰氣來解決寄居生活中必須支出的費用,比如控制肉體必須支出的種種消耗,例如津液、血、汗等等的消耗,這就如同占領軍要支出行政費、安全費、建設費、發(fā)展費等等一樣。
所以中醫(yī)里陰氣和陽氣的作用和來源根本不同,陽氣是維系統(tǒng)藏象系統(tǒng)自身的基礎能量,它如何被制造、如何運行?其實我們并不知道;陰氣是維系兩個生命系統(tǒng)共生關系的基本能量,它是由藏象系統(tǒng)從人類飲食中被提取出來的。中醫(yī)里討論、利用更多地是陰氣,而不是陽氣,因為陰氣與解剖形體的關系更大、更直接。
當然為了維護共生關系,陽氣也不能一毛不撥。
首先,它是共生系統(tǒng)的領導者、指揮者。如果我們將五藏比喻成五個加工廠,那么陽氣就是總工程師,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如何流通等等問題,都要由陽氣來決定。
其次,它是藏象系統(tǒng)自身的保衛(wèi)者,也可以將它看成是藏象系統(tǒng)的免疫力??v觀整個中醫(yī)學,其實我們更多的疾病出在陰上,而不是出在陽上,當未經加工,或者加工不當?shù)挠钪婢珰膺M入藏象系統(tǒng),即為疾病。如果病邪一但侵入藏象系統(tǒng),此時解剖肉體的免疫力不起關鍵作用,只有陽氣可以奮起驅逐病邪。
再者,它是藏象系統(tǒng)精神的截體。藏象系統(tǒng)是一個活著的高級智慧生命,而中醫(yī)所說的陽氣,就如同它的神經一樣,負截著藏象的精神潛流。這股精神的潛流,就是支配共生關系的中樞。
正如我們的生命有始有終一樣,藏象生命它也有始終點,當藏象生命系統(tǒng)的經絡不能吸取宇宙之精而化生陽氣時,或者人類行為導致陽氣過度消耗之時,藏象生命也就走向了它的終點。也就是說,陽氣也有消耗。
藏象生命體寄居于人類肉體中,不是它愿意過這種寄居的生活,而是宇宙環(huán)境迫使它不得不如此。因為隨著宇宙的膨脹,宇宙之精已經變得稀薄起來,光憑經絡是不能夠獲得足夠的能量的,它必須開辟第二能量來源,在正常工作之外找個兼職,賺點外快,補貼補貼家用,所以它選擇了寄居。
由此可見,陽氣是極為寶貴的,因為我們大部分陽氣都來自藏象生命體的經絡系統(tǒng),只有一小部分是由后天之精轉化而來的。而且,藏象生命體本身也有一個衰老的周期,大約以128年作為一個生命周期,隨著它自身的衰老,經絡吸取宇宙精氣的能力會越來越弱。
雖然人們一生都在耗散陽氣,但耗散的速率是可變的。在人體初孕到嬰兒的一段時期內,由于后天之精不到位(后天之精的大部分只能從飲食中化?。蛘哒f來量不足,人體第二生理系統(tǒng)主要靠先天之精——陽氣來維護,它的耗散量就會相對大一些。正如一對羽毛球雙打運動員,如果一個較弱,另一個就要付出更多的能量。
什么時候后天之精可以完全到位?因人而異?!秲冉洝氛f:“人生十歲,五藏始定”但這是一個最高的限數(shù),而不是一個確定的標準數(shù)。即每個人“五藏始定”的年歲均不同,但相差最大不過9年,有的人1歲定五藏,有的人9歲才能定五藏,但相隔最多不超過10年。等人的“五藏始定”之后,脾藏才能化出足額的后天之精。后天之精到位之后,陽氣的耗散速率就相對變緩,形成一個理論上的固定速率。
陽氣是生命的根本,它決定人類壽命的長短,決定人體的衰老程度,決定著身體的健康程度,原則上最好不要耗散這些寶貴的陽氣。但藏象生命作為寄居者,它又必須為這種寄居生活付出代價——陽氣的消耗,根據(jù)中醫(yī)的理論,其中陽氣最主要的消耗大戶就是生殖。
陽氣的作用,除了維持藏象生命體自身的運行、傳導精神之外,它最主要的作用是主管生殖,中醫(yī)將其稱為“天葵”。女子14歲天葵至,生育能力成熟,男子16歲天葵至,故能有子。所以一個人性欲過強,房事過度,就大量在耗散這種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過度耗散的結果就是身體的衰老。
英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如果女性的生殖年齡被推遲,或者生育胎數(shù)減少,那么她們的壽命將會高出平均值。現(xiàn)代科學也證明,性活動與衰老有密切的關系。1985年,美國曾經進行過一次統(tǒng)計,男嬰預期平均壽命比女嬰少7年,類似的差別也見于別的國家。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衰老呢?動物學的實驗告訴我們,這是因為雄性為生殖負出的代價更大,這種代價不但是體力、智力方面的,更可怕的是生命的代價。例如,求愛的雄性舞蛛會很快衰老,有些人認為它們是被雌蛛吃掉了,其實不然,它們一般死于衰老,在求愛過后迅速衰老而死亡,而雌舞蛛?yún)s能活幾十年,與更多的年輕雄性交配。一般來講,如果在性成熟開始前閹割雄性動物,它們的壽命都會出奇地長,可達原來的2倍。
由于藏象系統(tǒng)在人“五藏始定”之后,需要先天與后天之精的同時維護,因而,當解剖生理系統(tǒng)或者藏象系統(tǒng)因為疾病的原故,不能提供充足的后天之精時,先天之精就要投入更多的能量來維持系統(tǒng)的平衡,這也會加速了先天之精的耗散率。所以在中醫(yī)所有脈象中,最主要的脈有三個,即神、根、氣,神為心脈,根為腎脈,氣則為脾脈。無論再嚴重的疾病,如果脾脈充盈有力,則意味著后天之精的供給源源不斷,藏象系統(tǒng)有充足的能量戰(zhàn)勝疾病。如果脾脈無力或者極不正常,那意味著藏象系統(tǒng)將得不到后天之精,疾病會向不好的方面發(fā)展。正是根據(jù)這個原理,歷史上有一些學派專門強調脾胃的重要性。
陽氣不能藥補
中國的道教很有意思,它是宗教,但也是科學,它的整體理論其實就是建立在人體科學的基礎之上,所以讀著道藏,總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比如說,世界上的其它宗教都在研究“人死了以后該怎么辦?”,唯獨道教卻在拼命研究“我如何才能不死?”為了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道教認為只要能做到“補腦還陽”,就可以“長生久視”。
其實道家關于人類生命的看法,也源出于中醫(yī)。因為在中醫(yī)看來,決定人類本質并不是解剖肉體,而是藏象系統(tǒng)。而在藏象系統(tǒng)中,最寶貴的就是陽氣。如此一來,許多人都認為,如果我們能不斷地用藥物補充陽氣,那么一定可以活得更長久、更健康。
關于陽氣能否后天補償?shù)膯栴},我們與傳統(tǒng)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傳統(tǒng)研究者認為,陽氣可以從后天之精中得到補償,即可以作加法。我們認為,先天之精在普通的情況下是不能后天補償?shù)?,它只能作減法。同樣的道理,人體內藏象系統(tǒng)的陽氣也是不能后天補充的,因為陽氣是由先天之精轉化而來的。這就如同人民幣與美元一樣,中國人是不能制造美元的。
有人說在中醫(yī)的藥方中有許多都是補陽氣的,例如李東垣的“保元湯”、張仲景的“金匱腎氣丸”,都有補陽氣的功能,怎么能說陽氣不可后天補助呢?
其實仔細看這些方子的藥物組成,絕大部分是屬于補陰氣的藥物,我們以“金匱益腎丸”為例,此方雖然名為補腎陽,但它的主藥熟地黃、山萸肉都是補益腎陰統(tǒng)攝精氣的,山藥、茯芩則健脾滲濕,澤瀉則瀉腎中水邪,丹皮清肝膽相火,唯有桂枝補命門真火。但在其他許多組方里,桂枝一藥它有通陽的作用,而很少有補陽的作用。
再比如說附子一藥,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的功效,在許多藥方中都有此藥,如桂枝附子湯、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等。研究這些藥方,其實附子并沒有直接補陽氣的作用,但有回陽、助陽、溫陽、通陽的功能。如果有人認為桂枝、附子一類藥真的能補元陽,那就太傻了。
因此,我們依然堅持一般情況下陽氣不可后天補助,更不能用藥物來補助。那么通常我們所說的補陽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們上面說到,藏象中的陰陽之氣是平衡,那一方太多太少,都屬于不正常狀態(tài),都會產生疾病現(xiàn)象。但作為一個有自主的生命系統(tǒng),它又有很強的自我調節(jié)功能。當陰氣長期供給不足的情況下,陽氣就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當然消耗也會更大。因此,從系統(tǒng)的角度講,當我們補陰氣時,就會自然減少陽氣的消耗。所以“補陽”實際意味著陽氣支出恢復正常,而不能看作陽氣從1增加到了2,中醫(yī)的“補陽”只有在這個意義下才能說得通。
再者,陽氣與陰氣有完全不同的生理功能,二者之間絕不能相互轉化。
由經絡系統(tǒng)化生的陽氣不但后天不能補,其實也不用補,因為在人的生命過程中,我們并不缺少陽氣,而是缺少由后天之精化生的陰氣。
許多醫(yī)生從實踐中總結出來,人體實際上是“陽有余而陰不足”,我們生病、衰老的根源恰恰是因為陰氣不足所至,而不是因為陽氣的虧虛。例如,老年人的脈象一般比較宏大,為什么呢?因為人的衰老始于脾胃,我們的脾不能化生更多的宇宙之精,導致藏象系統(tǒng)中陰氣產生不足,陽氣就會要接替陰氣的工作,年歲越大,脾精越不足,故而脈宏。
這正好符合我們的推論。因為按照藏象的設計,經絡和陽氣可以穩(wěn)定工作至人的天年(120多歲),而我們許多人都活不到這個年歲。所以陽氣根本就不用后天補助,一般情況下源于陽氣的疾病并非缺少了陽氣,而是發(fā)生陽氣不通、潛伏、不振等現(xiàn)象,所以中醫(yī)用藥中更多的不是補陽,而是升陽、通陽、助陽等等。
以上說的是在一般意義下先天之精、陽氣不可后天補助。那么是否還有特殊的情況可以補助先天之精呢?這個在中醫(yī)理論中沒有明確的論述,但人們從中醫(yī)理論中推導出的結論卻是肯定的,并將其付諸實踐,那就是氣功。
中醫(yī)在講精和氣的相互關系時,曾經講到“精化氣”,并且用了大量的文字來說明這一點,但中醫(yī)還講到氣也可轉化成精“氣化精”。如果前者是正化,那么后者則為反化。氣功練習者認為,當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后天之氣就可以凝聚成精,此種精當為先天之精,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先天之精作加法。但這種程度一般人難以達到,所以他們的感受也不具有普遍性,也沒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