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講教育信息】
一. 教學(xué)內(nèi)容:
3.2.3 直線與平面的夾角
3.2.4 二面角及其度量
3.2.5 距離
二. 教學(xué)目的
1、理解斜線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義,體會夾角定義的唯一性、合理性;會求直線與平面的夾角.
2、掌握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義,會找一些簡單圖形中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掌握求二面角大小的基本方法與步驟.
3、理解圖形F1與圖形F2的距離的概念;掌握點線距、線線距、線面距、面面距的概念,會解一些簡單的與距離有關(guān)的問題.
三. 教學(xué)重點、難點
◆重點:
(1)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或夾角)及其求法;
(2)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義;
(3)點線距、線線距、線面距、面面距的概念;點到平面距離的求法.
◆難點:
(1)二面角大小的求法.
(2)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求解;公式的靈活運(yùn)用.
四. 知識分析
3.2.3直線與平面的夾角
1、提出問題:
(1)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有哪些?(l,或l//α,或l(l⊥α))
(2)當(dāng)直線與平面斜交時,“傾斜程度”該如何衡量?(此時,對線面角的提出有了強(qiáng)烈的要求)
(3)線面角的大小怎樣度量?
方案:轉(zhuǎn)化為合適的線線角.
【探究】已知平面γ及它的一條斜線l,斜足為O,則過O在平面γ內(nèi)的直線m與l所夾的角是否不變?
先觀察:肯定變化
再論證:在l上取一點P,作PQ⊥γ于Q,過Q作QM⊥m于M,連接PM,易知PM⊥m.如圖記l與m所成的角(即∠POM)為β,記l與它在平面γ上的射影OQ所成的角為θ,∠QOM=α在OM上取單位向量,則
這說明,由于θ為定角,所以β隨α而變化:
當(dāng)α=0°時,取得最大值,從而β取最小值θ;
當(dāng)α=90°時,取得最小值,從而β取最大值90°;
【結(jié)論】
斜線和它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所成的角,是斜線和這個平面內(nèi)所有直線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2、定義:斜線和它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的夾角叫做斜線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線和平面的夾角).
注:(1)數(shù)學(xué)思想——轉(zhuǎn)化:線面角→面面角
(2)關(guān)鍵:找射影
【練習(xí)】
(1)在棱長都為1的正三棱錐S-ABC中,側(cè)棱SA與底面ABC所成的角是________.
(2)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
①BC1與平面AB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②BD1與平面AB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③CC1與平面BC1D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④BC1與平面A1BCD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⑤BD1與平面BC1D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3)已知空間內(nèi)一點O出發(fā)的三條射線OA、OB、OC兩兩夾角為60°,試求OA與平面BOC所成的角的大小.
3.2.4二面角及其度量
1、二面角的概念及記法
定義:從一條直線出發(fā)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叫做二面角.
說明:對二面角概念的理解,可類比與平面幾何中角的定義.射線——半平面,頂點——棱.
2、二面角的平面角
定義: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點O,在兩半平面內(nèi)分別作射線OA⊥l,OB⊥l,則∠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來度量.我們約定,二面角的范圍[0°,180°].
【探討】嘗試用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
如圖所示,分別在二面角的面α、β內(nèi),并且沿α,β延伸的方向,作向量n1⊥l,n2⊥l,則我們可以用向量n1與n2的夾角來度量這個二面角.
如圖,設(shè)m1⊥α,m2⊥β,則角<m1,m2>與該二面角相等或互補(bǔ).
3、求二面角平面角的方法
(1)定義法
實例:過空間一點O出發(fā)的三條射線OA、OB、OC,兩兩夾角60°,試求二面角B-OA-C的大小.
分析:如圖,在射線OA上取點P,使OP=1,過P作PM⊥OA,交OB于M,作PN⊥OA,交OC于N,連接MN.則顯然∠MPN為所求二面角的一個平面角.
利用已知條件可以迅速求出OM=ON=MN=2,PM=PN=.利用余弦定理,就可以求出∠MPN的大小為.
(2)三垂線定理
實例:如圖,已知直角Rt△ABC,∠ACB=90°,PB⊥平面ABC,試求二面角B-PA-C的大?。?/span>
分析:由已知,得:平面PAB⊥平面ABC,為了找此二面角的一個平面角,我們可先過C作CM⊥AB,這樣CM⊥平面PAB,然后,過M作MN⊥PA于N,連接CN.根據(jù)三垂線定理,得:CN⊥PA,于是∠MNC就是所求二面角的一個平面角.(想一想,還可以怎么做?)
3.2.5距離
【求距離的注意事項】
(1)求空間各種距離時,要緊緊抓住線線、點面、線面、面面之間距離的轉(zhuǎn)化,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點面距.
(2)求距離和求角一樣,都要按照一作二證三計算的步驟進(jìn)行,不可忽視第二步的證明.
(3)求距離時,要注意四點:
①合理選點:當(dāng)線面平行時,選端點中點、交點.當(dāng)用體積法求點面距時,選高線長容易確定的頂點.
②點點距離等于向量的模長,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探求向量坐標(biāo),繼而求出模長、思路更加清晰,學(xué)生更易掌握.
③異面直線的距離注意考綱要求,不要擴(kuò)張.
④注意立體幾何與代數(shù)內(nèi)容的結(jié)合點,如幾何背景下的函數(shù)最值問題,幾何問題代數(shù)化的向量方法等等.
【典型例題】
例1. 正方體ABCD-A1B1C1D1中,如圖所示,E,F分別是棱AA1、AB的中點,求EF和平面ACC1A1所成角的大?。?/span>
解析:解法1:過F作FG⊥AC于點G,連結(jié)EG,
∵平面⊥平面ABCD且交線為AC
∴FG⊥平面,
EG為EF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
∴∠GEF即為EF與平面所成的角
設(shè)正方體棱長為1,則
又RtΔAGF中,∠GAF=
∴
∴RtΔEGF中,
∴∠GEF=
解法2:∵E、F分別是、AB的中點
∴
∴所求即為與平面所成角
設(shè)AC和中點為,則
由平面平面ABCD得
∴∠即為所求.
設(shè)正方體棱長為1,
RtΔ中,
∴
解法3:建立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正方體棱長為2,則E(2,0,1),F(2,1,0)
作FG⊥AC于G,由解法1知,∠GEF即為所求.
∵RtΔAGF中,∠GAF
∴
∴G(,,0),(,,-1),(0,1,-1)
∴
∴
∴EF與平面所成角為.
點評:此題考查直線和平面所成角,其中,利用定義找射影是基本方法,確定斜線在平面內(nèi)射影的一般步驟:先找直線上不同斜足的一點(通常是已知的相關(guān)點)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再將其與斜足連結(jié),即得.
例2.(2004,江蘇卷)在棱長為4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O是正方形A1B1C1D1的中心,點P在棱CC1上,且CC1=4CP.
(1)求直線AP與平面BCC1B1所成的角的大?。ńY(jié)果用反三角函數(shù)值表示);
(2)設(shè)O點在平面D1AP上的射影是H,求證:D1H⊥AP;
(3)求點P到平面ABD1的距離.
解析:(1)∵AB⊥平面,
∴AP與平面所成的角就是∠APB.
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坐標(biāo)原點為D.
∵
.
.
∵,
.
∴直線AP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2)連結(jié),由(1)(0,0,4),O(2,2,4).
∴(2,2,0),.
∴.
∵平面的斜線在這個平面內(nèi)的射影是,
∴.
(3)連結(jié),在平面中,過點P作PQ⊥BC1于點Q.
∵AB⊥平面,.
∴PQ⊥AB
∴PQ⊥平面.
∴PQ就是點P到平面的距離.
在RtΔ中,∠C1QP=90°,
∠PC1Q=45°,PC1=3,∴,
即點P到平面ABD1的距離為.
例3. 如圖,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錐S—ABCD中,∠ABC=90°,SA⊥面ABCD,SA=AB=BC=1,.求面SCD與面SAB所成角的二面角θ的正切值.
解析:以A為原點,AD,AB,AS分別為x,y,z軸建立直角坐標(biāo)系,依題意有
S(0,0,1),C(1,1,0),D(,0,0),
設(shè)(x,y,z)是面SCD的一法向量,
則
.
解得n=(2,-1,1),
因為=(,0,0)是面SAB的一法向量,
所以,.
例4. 如圖,底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C=,,D為上的點,且,求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因為∠C=,所以AC⊥BC,又直三棱柱,于是以C為原點,建立如圖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則A(0,3,0),B1(3,0,3),D(0,0,2),
所以(0,-3,2),=(3,-3,3)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1,λ,μ),
則 即
所以 所以=(1,-2,-3).
而平面的法向量即為=(0,3,0),
所以
∴所求二面角大小為
【模擬試題】
1. 正方體中,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A. B. C. D.
2. 正四面體ABCD,E、F分別為AC、AD中點,則ΔBEF在面ADC上的射影是( )
3. 平行六面體中,六個面都是菱形,則在平面上的射影是Δ的( )
A. 重心 B. 外心 C. 內(nèi)心 D. 垂心
4. 一直線與兩個互相垂直的平面所成的角分別為α、β,則( )
A. B.
C. D.
5. 一直線l,與平面α斜交成θ角,那么直線l與平面α內(nèi)所有直線所成的角中,最小角和最大角分別是( )
A. 0, B. θ, C. 不能確定 D. 以上都不對
6. 已知在ΔABC中,AB=9,AC=15,∠BAC,平面ABC外一點P到三個頂點的距離都是14,那么點P到面ABC的距離為( )
A. 49 B. C. D. 7
7. 線段AB夾在直二面角內(nèi),,,AB與α、β所成的角分別為θ、,那么為( )
A. B. C. D.
8. 平面α內(nèi)的∠MON=60°,PO是平面α的斜線段,PO=3,且PO與∠MON的兩邊都成45°的角,則點P到α的距離為( )
A. B. C. D.
9. E是正方形ABCD的邊AB的中點,將ΔADE和ΔBCE沿DE、CE向上折起,使A、B重合于點P,則二面角D—PE—C的大小為( )
A. 45° B. 60° C. 90° D. 大于90°
10. 在棱長為1的正方形中,平面與平面的距離為( )
A. B. C. D.
11. 在三棱錐P—ABC中,若PA=PB=PC,則點P在面ABC內(nèi)的射影是ΔABC的__________.
12. 長方體中,,AB=2a,則對角線與平面ABC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__________.
13. ΔABC的三個頂點A、B、C到平面α的距離分別為2cm,3cm,4cm,且它們在α的同側(cè),則ΔABC的重心到平面α的距離為__________.
14. 已知RtΔABC的直角頂點C在平面α內(nèi),斜邊AB//α,AB,AC、BC分別和平面α成45°和30°角,則AB到平面α的距離為__________.
15. 在正四邊體A—BCD中,E、F分別為AD、BC中點.
(1)求AF與CE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CE與面BCD所成的角.
16. 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求直線與側(cè)面所成的角.
17. 已知正方體的棱長為a,M為中點,O為的中點.
(1)求證:MO為與的公垂線段,并求OM長;
(2)求證:與面所成的角.
(3)求證:;
(4)求證:平面//平面,并求這兩個平面的距離.
18. 如圖:多面體由底面為ABCD的長方體被截面AEFG所截而得,AB=4,BC=1,BE=3,CF=4,建立如圖坐標(biāo)系.
(1)求與點G的坐標(biāo);
(2)求異面直線EF與AD所成的角;
(3)求截面AEFG與底面ABCD所成的銳二面角的正切值.
【試題答案】
1~10 C A D D A D D A B C
11. 外心
12.
13. 4
14. 2
15. 證明:(1)AB=AC=AD=a
設(shè),,
,
,
,
∴,
∴AF與CE夾角為.
(2)AO為正四面體的高,
,(EH為過BCD作的垂線段)
∠ECH為EC與面BCD所成的角,
,
∴CE與面BCD所成的角為
16. 取中點D,
∵Δ是正Δ,∴
∵是直棱柱
∴
連結(jié)AD.
∴∠DAB1是所求的角,,,
∴∠DAB,∴∠
17. (1)建立如圖坐標(biāo),A1(a,0,0),A(a,0,a),B1(a,a,0),D(0,0,a),O(,,),M(a,0,),
,OM⊥AA1.
,OM⊥BD.
.
(2),
∴B1D與面AB1成角為
(3)B1D⊥A1C1,B1D⊥A1B,
∴B1D⊥面A1BC1.
(4),,
∴面.
∵,
∴的法向量,
(-a,-a,a),
∴面距離.
18. 解析:由題圖可知A(1,0,0,),B(1,4,0),E(1,4,3),F(0,4,4),
∴(-1,0,1).
設(shè)G(0,0,z),因為平面ADG//平面BCFE,且截面AEFG截平面ADG和平面BCFE分別于AG、EF,所以AC//EF,同理可得AE//FG.
∴四邊形AEFG是平行四邊形.
∴ ∴(-1,0,1)=(-1,0,z),.
∴G(0,0,1).
(2)=(-1,0,0),∵,,
,
∴.
∴
即AD與EF所成的角為45°
(3)=(1,4,3)-(1,0,0)=(0,4,3),
..
,∴
S平行四邊形AEFG=.
由射影面積,設(shè)平面AEFG與平面ABCD成θ°角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