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頤(1033年-1107年),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北宋洛陽伊川(今屬河南省)人, 北宋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歷官汝州團練推官、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與其胞兄程顥共創(chuàng)“洛學”,人稱“二程”,為理學奠定了基礎,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疇“天理”。后追封洛國公,配祀孔廟。程顥(1032年-1085年),字伯淳,號明道。世稱
[2]朱熹(
[3]牟宗三(1909-1995),字離中,山東棲霞人。中國現(xiàn)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現(xiàn)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3]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生于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終年八十二歲。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tǒng)”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span>史記·孔子世家》記子思年六十二(當為八十二之誤),而不詳其生卒年。按子思之父孔鯉,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當跟孔子的年代相當。子思在儒家學派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并由此對宋代理學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又被追封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為“述圣”。
[5]李翱(772~841年),字習之,唐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人,一說為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李翱是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4)進士,曾歷
[5] 楊朱,先秦哲學家,戰(zhàn)國時期魏國(今河南開封市)人,字子居,反對儒墨,尤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他的見解散見于《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
[7]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嘗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tài),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缎绿茣?span lang="EN-US">·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