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很多人容易感冒咳嗽,而且咳嗽的時間比較長,可謂是反反復復,久治不愈。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如果通過艾灸療法,調理久治不愈的咳嗽??人跃弥尾挥詈帽M快開始艾灸。
咳嗽分為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無論外感還是內傷,都是由于病邪侵犯于肺而致咳嗽,這是因為肺主氣,為五臟之華蓋,肺又開竅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之邪,而肺又為嬌臟,不耐邪侵,邪侵則肺氣不清,失于肅降,引起咳嗽。本文著重介紹的是由于氣候突變或調攝失宜引起的外感咳嗽。
很多人咳嗽雖然看起來不輕不重,但是持續(xù)的時間較長,就算是吃藥也不能徹底治愈,于是只能一拖再拖,這可是個不明智的選擇。因為咳嗽久治不愈,有可能會發(fā)展成為慢性支氣管炎,到那時可就麻煩了。艾灸調理久治不愈的咳嗽,中府穴是必灸之穴。
中府穴是肺經的墓穴。即肺經經脈的氣血物質由中府穴募集并傳輸肺經,可以說是肺經的一個重要中轉站,更何況它又位于咳嗽的病灶、肺部,若是咳嗽久治不愈,該穴首當其沖。再者,肺俞穴和中府穴相配,在中醫(yī)稱為俞募穴配穴法,可以讓單獨的止咳效果大大加強,具有更強的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咳嗽,也就是我現(xiàn)在大多數人得的咳嗽。
咳嗽長久治療而得不到緩解,很大程度上是病氣瘀在了氣管或肺部,我們用艾灸可以消炎,可以活血化瘀,可以疏通經絡,當我們使用艾灸后等于給我們的臟腑一個強大的支撐,那么隨之而來的是咳嗽慢慢的好轉。
艾灸作為傳統(tǒng)中醫(yī),幾千年來的民族瑰寶,具有食物或者藥物沒有的溫通之力,當我們艾灸肺部的局部穴位時,其純陽之力可以穿透皮膚進入肺部病灶產生作用,激發(fā)肺部自愈機能運轉。若配合肺經穴位艾灸,還可以讓肺有宣有降,氣道暢通,加速排出肺中堵塞和於堵,起到絕佳的清肺作用,并對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大有益處。
使用艾灸調理咳嗽,主要通過對癥以下幾個穴位:大椎穴、肺俞穴、天突穴、中府穴、尺澤穴、太淵穴和列缺穴。下面灸哥給大家介紹一下每個穴位的位置與功效。
1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jié)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大椎穴歸屬督脈,艾灸此穴有養(yǎng)生保健、延年益壽等作用。
2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二指寬)處,在身柱穴旁一寸半的地方,正好是在第三胸椎下面旁開一寸半,也就是第三胸椎和肩胛骨之間。肺俞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艾灸此穴有止痰,治療咳嗽氣喘、吐血、支氣管炎、皮膚瘙癢等作用。
3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人體頸部,當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天突穴歸屬任脈,艾灸此穴有緩解治療咳嗽、哮喘、失音、嘔吐、呃逆、等作用。
4中府穴
中府穴位于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6寸。(中府穴位于腋下上方一寸或者將上臂外展平舉,肩關節(jié)部即可呈現(xiàn)出兩個凹窩,前面一個凹窩中即為本穴) 。中府穴歸屬手太陰肺經。艾灸此穴有緩解胸滿、氣喘、扁桃體炎、咳嗽、支氣管炎等作用。
5尺澤穴、太淵穴和列缺穴
尺澤穴、太淵穴和列缺穴是手太陰肺經絡穴,肺的元氣所發(fā)之處,是人體中氣的大補穴位,所以,刺激太淵穴可以有效地因肺的元氣不足所引起的咳嗽、氣喘、乏力,講話有氣無力等各種肺部病癥。
以上穴位,每天每個穴位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分鐘左右,每周休息一天。有見好轉后,可以減少為一周3至4次,每次每穴10分鐘左右。平時注意保暖并進行適量的運動。穴位的艾灸順序應自上而下,自內而外,如果有時間,最后可艾灸足部涌泉穴,避免上火。灸哥希望所有久治不愈的咳嗽患者早日康復!
艾灸期間不應著風受涼,保持平和情緒。飯飽酒后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后毛孔舒張,故半小時內不宜洗澡,避免寒氣趁虛而入。艾灸一向講究循序漸進,無論是養(yǎng)生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堅持。如果沒有艾灸條件,可以每日按揉相應的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中醫(yī)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們國人共同去挖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