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 I2 l3 a. a( S7 r) f
7 V4 D6 ~+ P" ?8 F* n6 M" h
名是每個人的代號。姓氏是公共的,名是個人的。歷朝歷代的命名習慣,反映了一定時期內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由于人們所屬的民族、社會、歷史、宗教信仰、道德傳統(tǒng)及文化修養(yǎng)的不同,其命名習慣也很不相同。, e }" H1 v- z r
2 V, `& Q: Z& _. r
“名”的產生也是在氏族社會時期,同時也是人的個體意識逐漸覺醒的必然結果?!墩f文》對名這樣解釋:“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為,黃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認識,各以代號稱。這便是名的由來。這多少有些傳說意味。人們發(fā)現(xiàn)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漸通行起來,使得人皆有名,并對命“名”講究起來。實際上,名的出現(xiàn)是私有制經濟出現(xiàn)后的必然產物。古時天下為公,一個部落一個名號,黃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 m3 k$ ]1 \% h
據(jù)《周禮》“婚生三月而加名”,嬰兒出生三個月后由父親取名,我們現(xiàn)在所看見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當時的習慣,崇尚以天干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來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如太乙,成湯(天乙),太丁,盤庚,帝辛(紂)外丙、仲壬、太甲……武?。ūP庚曾孫)。陳夢家《殷商卜辭綜述》認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后對命名有所講究。春秋魯桓公六年(705)魯桓公問命名應遵守的禮節(jié)時,大夫申 提出“信”“義”“象”“假”“類”五條(“五則”)。到戰(zhàn)國時,很多貴族通過占卜來給自己的兒子命名,如屈原(皇攬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隨著儒學的興起,對起名的講究越來越復雜,成書于戰(zhàn)國年間的《周禮》中對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條之外,還規(guī)定了“六不”。即(1)不以國(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隱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幣。& Y9 X& L4 J* o) m/ ^: O
% j+ p% a& U; E4 O5 ?: S& A
秦漢以后,隨著封建專制的加強,在命名方面除了對“五類”、“六不”同樣講究外,還對一些寓含王霸意義的字眼如龍、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 Y7 o2 |1 e% m- Y% _* C/ B: @
魏晉以后,一代代的學風、思潮、單從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1 C! G7 K& T! L
如魏晉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學盛行,起名講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獻之,孫靜之、楨之。畫家顧愷之,將軍劉牢之,科學家祖沖之,史學家裴松之,文學家顏延之,楊銜之等。! S1 x7 w) [; l* V2 V
0 n1 }+ d+ c% I9 }9 L2 O2 K4 f, W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時髦。一時間,僧佑、僧護、僧智、梵童、摩訶之名比比皆是。據(jù)正史載,南北朝帶僧字的名有122人,曇者39人,佛者24人。
2 ^+ e9 T: s9 t6 s ]$ E
唐宋時,道熾一時,僧也極紅。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時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兒名 (土),孫名鉅、鉤、鑒、鐸(金),曾孫名淵、泠、潛、濟、浚、澄(水),剛好是五行一個循環(huán)。4 Q, V- z! F( E) E7 [/ U- s
9 |5 l8 ~% K8 Y- p1 k
周秦兩漢單名多于雙名。/ ~1 |0 l% F( k' ~
有些雙名也是單名,如晉介之推,虞宮之奇,鄭燭之武,佚之狐,之為虛字,不算。還有一個“不”字,韓申不害,楚蕭不疑,趙國趙不倦,漢代程不識,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S$ Q& ^4 ?: z3 }( c. \& P
另外,漢人取名:(1)尚英武,雄渾勁健。像勝、武、勇、超、猛、固、彪、舉等這很常用。
7 N, \( t& u* A2 a9 Q% s+ _, }8 K
(2)見賢思齊、追慕圣人。如張禹,趙禹、鄧禹、陶湯、張湯、趙湯、周昌、王昌、張堯、黃舜等就體現(xiàn)這一特色。
?。?)求長生長壽。如萬年、延壽、壽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名常見。2 l1 ?" k( ?) e5 l1 \ U! n
王莽時,“令中國不得有二名”,《春秋》“譏二名”,《公羊傳》:“二名非禮也”,可能單名多于雙名的原因。西漢15帝,二人復名;東漢13帝全單名。
8 f- A3 i$ \! w" o1 }4 r
西漢至東晉,54帝,4個復名,單名94%,東漢以后,尤其兩晉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時間佛名盛行:金剛、力士、文殊、目連、藥王、般若、三寶隨處可見,以帶佛氣。僧、佛、摩、梵、曇,直取佛名也很多。8 Y9 a3 w; j8 r1 z( N, b0 N# y
唐宋后,取復名多起來,皇帝除外,因單名易于避諱。
* X# i C. B" ], A2 v U% a, l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 S$ G2 k- s0 a
五代時,因《尚書·太甲上》有“旁求俊彥”《偽孔傳》有“美士曰彥”。故而,據(jù)正史載,五代共有87人以“彥”字命名。元代人以取蒙文名為時尚。
+ }8 ]% F3 ~- f% f. P1 S
元末,張士誠原名九四,“士誠”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還不知,典出《孟子》:“士,誠小人也”之句。( S# e" M6 ~' V' E l
& T0 f$ t! W( m6 e5 R
宋以后,尤其明清,字輩譜命名法最盛行。至今,從農村族譜中可看出這一現(xiàn)象。其字當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貴、昭慶、德祥、龍鳳、昌盛等。 明清以族譜命名為特征,影響很大。
; G2 J8 l* B% Z' h; k2 F
1744年,乾隆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個字為:) M) k7 j# B! x7 e* e- |& h
% m* M' z+ H4 e+ b# A) a
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5 \/ J. o3 E4 |( |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 Y+ }) y o( T
令德垂維佑欽紹念顯揚5 I* x% T$ R M5 o$ X/ `7 F
2 y+ j2 p' [7 c( y! i, N
1920年,孔令貼又在這30個字后續(xù)了二十個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Z$ X* V- F% |; }" w4 s4 `' `
清滿貴族則喜歡用安、福、永、泰、保全、常榮、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4 w% F- Z2 a# D8 r& w
而民間命名習慣約有以下數(shù)種:/ D: G" t3 f% s# h2 E0 k0 s. n0 n
?、俟?jié)令法:以生時節(jié)令,花卉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實、秋雨、秋艷、冬曉、冬梅、臘梅等。( q7 {0 z) Y# s
8 R' R& v, t+ |$ S4 n
②地名法:紀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滬生、渝生、杭寧。+ {% k& k/ l( o: l2 z
③盼子盼財法:如來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來寶、來發(fā)。 w; Q- S! N& b* c
?、軇游锓ǎ喊⑴!⑹?、小魚、小狗、小龍、阿龍、小駿(馬)、小鳳、鳳兒。( s, @8 O9 s+ Z1 {8 `- B: t
?、蒹w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護身符的重量)。5 b# G8 N: l7 Z
?、扌宰兎ǎ号斈叙B(yǎng),亞男、冠男、家駿、家雄;男當女養(yǎng),新妹、寶姬、秋月等。# _% U z) [2 u. Q
( q0 O; B/ c" d1 y8 y* N( L
?、吲判蟹ǎ捍笈?、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根大、根亮(兩)、根山(三);張益(一)張耳(二)張山散(三)等。
⑧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孫五代。
?、峋C合的,如潤土(節(jié)令加五行)。
民國年間尚洋名:瑪麗、海倫、彼德、約翰、湯姆很多。# V. h8 P( U8 M3 W! K6 v
& y2 a5 A% {+ y. q9 g* b5 B* |/ T, s
文革間尚紅、建、衛(wèi)、忠、青等字。9 w/ l& X0 \9 J- E4 [, }& ]9 |& V
現(xiàn)在的趨向:朦朧、洋名、多字名。, n# _# ~6 k4 V' p% ]6 f; [* L4 F+ d
古代的女子有姓無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對外則稱某某氏。" I$ I$ A2 w0 }4 d3 t" J+ A: n
& [) Q. [" y; \+ ~
四、字# N! v4 E1 w9 j4 S F3 ?- g3 R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r$ @* ~3 n! m a W# @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據(jù)有以下幾種:
, ?" I3 r" G" d/ H4 R
①同義反復。如屈原名平,字原,廣平為原??鬃訉W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顏回字子淵,諸葛亮字孔明,陶淵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屬此類。/ X4 T; k! n1 P5 j5 |
) m( {2 @* p3 D- {& G
?、诜戳x相對。晉大夫趙衰(減少意)字子馀(增多)。曾點(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績字無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趙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連義推想。趙云字子龍(云從龍);晁補之,字無咎;蘇軾,字子瞻(《左傳僖28年》:“君馮軾而觀之”);岳飛字鵬舉。
8 X* y& D, C+ v% M2 y7 k
從以上三類可以看出,字與名有密切關系,字往往是名的補充或解釋,這叫“名字相應”,互為表里,故字又稱作“表字”。這三種是主要的,另外還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況一般也歸入字的范圍。
$ ]3 ?9 e2 [7 ]) S* x! ~
命字方面與命名同樣,有著時代氣息,一個總的趨向是美詞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顯。& U+ T# M+ f' k1 c& x7 Z& `
, q; Z' I8 K$ V$ C( c4 X; {2 K: F
唐宋以后,由于理學加強,一些繁文褥節(jié)越來越多,讀書人之間在稱呼上也大做文章,稱字,是為了表尊敬,但時間長了之后,漸感稱字還不夠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號。& q2 j0 g i& E$ n1 n8 e( O
五、號
0 z5 k, X8 J- M
號也叫別稱、別字、別號?!吨芏Y·春官·大?!罚骸疤枮樽鹌涿婪Q焉”。名、字是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后來,才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 a/ J- c$ s4 W
. E: t8 G1 f4 E4 N- L7 D
號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時期還不流行,葛洪、陶潛有號,當時多數(shù)人沒有。到唐宋間才特別盛行起來,原因有二:1、倫理道德加強,2、文學發(fā)達,文人講究文雅。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圍擴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來??v觀古人命號特點,我們也可以概括為幾條。3 l+ s2 [( m. o/ d
自號一般都有寓意在內。/ @8 b1 f5 D5 S& q- w. ?
+ Y6 R' q, Q) @" k9 \, j# \; N$ y
1、或以居住地環(huán)境自號:如陶潛,自號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蓮鄉(xiāng),故自號青蓮居士。蘇軾,自號東坡居士。陸游,號龜堂。辛棄疾號稱稼軒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號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號天池釣叟,明神宗朱翊自號禹齋。乾隆晚年自號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咸豐(奕 )自號且樂道人。
! t3 f: m3 |. S9 B! T8 G* `
2、或以旨趣抱負自號:杜甫,自號少陵野老,“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歐陽修晚年的自號。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金心農自號出家庵粥飯僧,都體現(xiàn)了個人的旨趣。
3、有些人還以生辰年齡、文學意境、形貌特征,甚至驚人之語自號。# i$ `' c' G0 ?. f" S* O& I8 D+ w
- z' m( T0 Z( a* {5 M6 p
辛棄疾自號六十一上人,趙孟頫甲寅年生,自號甲寅人;元鄭元右,自號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號祝枝指生,后在民間演變成祝支山。朱 尊,自號夕陽芳草村落,唐寅自號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樹丕,自號活埋庵道人。
別人贈號主要有三種情況: f: D% U9 p% y$ m/ T9 E0 j
1、以其軼事特征為號。如李白,人稱謫仙人。宋代賀鑄因寫了“一川煙柳、梅子黃時雨”的好詞句,人稱賀梅子。張先因寫了“云破月來花弄影”,“浮萍斷處見山影”,“隔墻送過秋千影”三句帶“影”字的好詩,人稱“張三影”。類似例子再如:8 n, i H) g8 g8 b
山抹微云秦學士——秦觀“滿庭芳”詞“山抹微云,天連衰草”
露花倒影柳屯田——柳永,《破陣子》詞中有“露花倒影”句。
張孤雁——張炎《解連環(huán)·孤雁》
紅杏尚書——宋祁(工部尚書)《木蘭花》“綠楊煙外曉春寒,紅杏枝頭春意鬧”。; X4 M' Z; @& N- V& R7 D
現(xiàn)當代作家的筆名、藝名也可算入號的范疇,有的是自號,有的是贈號。; o. f z \% p" N
郭沫若(筆名)原名開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筆名(自號),而非原名。
藝號(贈號):
# l; ?: }. D$ j! l1 D6 H$ j w
張英杰——蓋叫天,牛俊國——牛得草,荀慧生——白牡丹,李慧敏——白玉霜,毛稚黃——毛三瘦。# C8 {' u, v4 M, m: \
) l t9 ]* F+ E: y+ J" |% S7 p* f. x
2、以官職、任所或出生地為號。王安石稱王臨川;杜工部(杜甫),賈長沙(賈誼);王右軍(王羲之);湯顯祖稱湯臨川;康有為,廣東南海人,稱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稱孔北海;顧炎武,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人稱顧亭林。清代民謠“宰相合肥天下瘦”說的是李鴻章(合肥人),“司農常熟世間蕪”說的是翁同和為常熟人,時任戶部尚書。
3、以封爵、謚號為號
% T- G3 c+ h8 j# f* G- G
諸葛亮封武鄉(xiāng)侯,人稱武侯;司馬光,封溫國公,岳飛,謚號武穆。
9 p/ h( l$ G9 E
宋以后,文人之間大多以號相稱,以至造成眾號行世,他們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況。蘇軾一生有14類38個名號,魯迅先生一生(1881—1936)57歲,共用過140多個名號(主要是筆名)。
$ Y7 `. g E ~- F; i
魯迅原名周樟樹,字豫才,改名樹人。1898年,第一次用筆名,戛劍生、樹人。1818年,《狂人日記》發(fā)表時,始用魯迅筆名。三十年代后更多,最多的為1933年26個和1934年41個。這兩年也是他的創(chuàng)作高峰,作品最多的時期。
由于號可自取和贈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變性。以至許多文人,有很多別號,多的可達幾十個,上百個,“別號太多,反成攪亂”(鄭板橋集題畫。靳秋四索畫),所以近代以后,尤其建國以來,文人用號之風大減,不少人發(fā)表作品不用筆名,就用真名。少數(shù)文人存有別號,多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如魯迅曾自號書齋,綠林書室,且介亭;王力自號龍蟲并雕齋;姚雪垠,無止境齋;葉圣陶未厭居,俞平柏古槐書屋,此可謂遺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