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Hónɡ Sī Xiàn
【別名】紅藍(lán)、山藍(lán)(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青紅線(《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山藍(lán)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dá)50厘米。莖多分枝,下部匍匐生根,節(jié)稍膨大,呈膝屈狀;嫩枝被柔毛。葉對生,闊卵形或卵形,長1.5~5厘米,寬1~4厘米,兩面被毛?;ㄗ霞t色,排成腋生或頂生聚傘花序,花序枝端有1對卵形葉狀苞片,內(nèi)有花3朵,通常僅1朵發(fā)育;花冠2唇形,下唇3裂。果棒狀,2室,成熟時縱裂,胎座不上升;種子4顆,扁球形?;ㄆ诙?。
【生境分布】多為栽培,亦有野生于山坡、荒地、路旁。分布我國南部。
【性味】《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味甘淡,性涼。
【功能主治】
?、佟稁X南采藥錄》:治痰火咳嗽,吐血。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肺熱,止咳。治咳嗽痰多,內(nèi)傷咳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
【摘錄】《*辭典》
紅絲線
別名:青絲線、山藍(lán)、紅蘭、四川草、肺癆草、紅菅草、青紅線、咳嗽草。
紅絲線為爵床科植物山藍(lán)的全草入藥。本草生于山坡、路旁,多為栽培。全年可采。分布我國南方各省區(qū)。
入藥部分:全草。
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其性味甘、淡、涼。具有清熱解毒、行氣止血之功效,民間多用于治療毒蛇咬傷、中暑、扁桃體炎、傷風(fēng)、氣喘、小兒驚風(fēng)、散瘀止血。用于肺結(jié)核咯血、肺炎、糖尿病;外用治跌打損傷腫痛。
功效與作用
性味:性微涼、味甘淡。
歸經(jīng):入肺經(jīng)。
【功能主治】
①《嶺南采藥錄》:"治痰火咳嗽,吐血。"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肺熱,止咳。治咳嗽痰多,內(nèi)傷咳血。"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
【注意】孕婦忌服。
【紅絲線藥理作用】
絲線草提取物(HSX)對胰島素抵抗脂肪肝大鼠具有調(diào)脂保肝作用,其作用可能與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有關(guān)。
紅絲線草提取物對高血壓并發(fā)高脂血癥模型大鼠調(diào)脂作用,其作用與提高血清LCAT活性、NO含量和總抗氧化能力有關(guān)。
紅絲線草提取物對腎性高血壓大鼠血壓和血液流變學(xué)的影響:紅絲線草能降低腎性高血壓大鼠的血壓、血液流變學(xué)指標(biāo)以及尿蛋白濃度和24h尿蛋白總量。
紅絲線草提取物對腎性高血壓大鼠血壓、一氧化氮(NO)和內(nèi)皮素的影響:紅絲線能降低腎性高血壓大鼠的血壓,升高一氧化氮合酶以及尿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O)濃度,降低血漿中內(nèi)皮素濃度。一氧化氮可影響肝細(xì)胞蛋白合成和能量代謝,與慢性肝病低蛋白血癥、低凝血因子及其他肝功能障礙有密切關(guān)系。
紅絲線的鎮(zhèn)咳祛痰和免疫作用:紅絲線提取物有明顯的祛痰作用和不同程度的止咳作用并有提高免疫的作用。
紅絲線草保肝護(hù)肝活性:
紅絲線草抑制D-半乳糖胺所致肝損傷所引起的轉(zhuǎn)氨酶升高的藥效活性部位。
單方驗(yàn)方
1、治內(nèi)傷咳血:紅絲線15g,紫萬年青10g,黃花倒水蓮、掌葉榕各15g,水煎服。
2、治肺熱咳嗽、內(nèi)傷咳血:紅絲線30-60克,水煎沖蜜服,每日1劑。
3、治咳血:紅絲線30克,鹽酸雞10克,水煎服。
4、治流感、麻疹:鮮紅絲線30-90克,水煎服。
5、治小兒驚風(fēng)、肝熱:鮮紅絲線15至20g,水煎,調(diào)冰糖服。
6、治跌打瘀腫:紅絲線60g,水煎服,或鮮品搗爛外敷。
7、治咽喉腫痛:鮮紅絲線30至60g,水煎服。
8、治癰、癤、疔:鮮紅絲線30至60g,水煎服,另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9、治外傷出血:紅絲線鮮葉搗爛,外敷傷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