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中的中藥世界(96)
特別說明,文中方藥僅供中醫(yī)醫(yī)師交流研究用,請勿自行使用。
經考古人員考證,漢代中藥一兩為15.625克,一錢匕=1.5~1.8克,一分=3.9~4.2克,我們實際運用時,可根據(jù)患者病情緩急輕重,按一兩=3~16克進行換算。水一升為200毫升,一合為20毫升。麥門冬一升為90克。半夏半升42克。
寫在前面的話
在經方醫(yī)學論及咳嗽、哮喘汗牛充棟的文獻中,《金匱要略》中的“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及“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是精華的兩章,這兩章都是談咳嗽的,但側重點各有不同。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篇論述的重點是咳嗽上氣,痰飲次之;而“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的重點是痰飲作祟,咳嗽次之。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篇的主方是“小青龍湯”,“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的主方是苓桂術甘湯,兩方變化無窮。
傳統(tǒng)上,有“急則小青龍,緩則苓桂術”之說,小青龍湯系列負責疾病發(fā)作期間的精確打擊,苓桂術系列則負責病情有所緩解后的精心調理。
今天要談的,就是“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中的一眾狙擊手們。
咳喘
這一章的主要內容:咳嗽上氣病
咳嗽上氣現(xiàn)稱之為“咳喘”,相當于現(xiàn)代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變異性咳嗽,支氣管哮喘,肺源性心臟病等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氣逆不降,氣喘抬肩呼吸。
當代中醫(yī)學著作常將兩者分而論之,但是在《金匱要略》中將其合而論之,因為它們的病機其實是一致的。在現(xiàn)代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哮喘發(fā)病早期階段,大約有5-6%是以持續(xù)性咳嗽為主要癥狀的,持續(xù)性咳嗽背后的病理機制——“持續(xù)氣道炎癥反應與氣道高反應性”——與典型的哮喘病的機制是一致的,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咳嗽上氣病,在沒有得到合理治療的情況下,后期,可能會轉變?yōu)椤胺勿簟焙汀胺伟b”。
在《金匱要略》中治療“咳嗽上氣”的方劑并不多,從中可以窺見經方治療咳嗽的基本思路,現(xiàn)將其整理如下:
麻黃:小青龍湯的主藥
之一:小青龍湯
對應的病機:寒飲蘊肺,肺的宣散肅降失調
可能的病因:內部:胃、腎之氣略有不足,胃中生飲,心下有水氣;外部:寒邪外束。
主癥:咳重于喘,胸腹部有脹滿感,唾液多,鼻涕多,痰多
治法:散寒解表,溫陽化飲
方藥:以麻黃、桂枝宣肺解表;半夏、芍藥、干姜祛除心下飲;炙甘草補胃氣、守胃氣。細辛鼓舞腎氣,五味子固攝腎氣。整個方子宣散>肅降;著力祛除痰飲;兼注意培護胃氣和腎氣。
射干:美而有效
之二:射干麻黃湯
對應的病機:寒飲在肺,肺失宣降
可能的病因:胃、腎之氣略有不足,胃中生飲,心下有水氣;胃飲上逆,寒痰阻肺,肺氣上逆的程度甚重。
主癥:咳而上逆,喉中水雞聲,肺失宣降。
治法:溫肺化飲,平喘止咳
方藥:整個方子的藥勢偏于肅降??疃ǎ涓?,紫菀止咳,下氣,化痰;細辛亦有溫中,下氣,破痰之效,同時能鼓舞腎氣;五味子有收斂一身氣陰之效;為防止五藥肅降,收斂太過,以大棗來守胃,再用麻黃宣肺,以使降中有升,肺氣自復。半夏,生姜針對病因,祛除寒飲。
這兒有治療哮喘的常用三個經典藥對:麻黃配射干,紫苑配款冬,干姜配細辛、五味子(其中干姜的量必須>五味子)。
如無外感,麻黃變炙麻黃;喘甚,加銀杏;發(fā)熱加黃芩,桑白皮;痰多加葶藶子,橘紅。
石膏:除煩解熱
之三:小青龍加石膏湯
對應的病機:寒飲挾熱,肺的宣散肅降失調
可能的病因:內部:胃、腎之氣略有不足,胃中生飲,心下有水氣;肺氣郁閉,且有肺熱。
主癥:咳重于喘,胸腹部有脹滿感,痰飲多,患者有煩躁感,燥熱感
治法:散寒解表,化飲清熱
方藥:小青龍湯+石膏少許以除煩解熱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之四:越婢加半夏湯
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五枚 甘草二兩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金匱要略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對應的病機:熱痰內蘊,肺失清肅
可能的病因:內部:胃、腎之氣略有不足,胃中生飲,心下有水氣;熱痰內蘊,肺失清肅。
外因:風熱外感
主癥:其人喘,目如脫,發(fā)熱,惡寒,少汗或無汗,口渴脈浮大或浮數(shù),舌苔薄黃。
治法:宣肺泄熱,降氣平喘
方藥:
同樣是治療劇烈哮喘的方子,射干麻黃湯所治偏于寒,而此方所治偏于熱。
其中麻黃宣肺解表,石膏清熱肅肺,甘草和中止咳,半夏、生姜祛除心下飲,大棗守胃補胃,同時預防石膏伐胃。
咳嗽重,加前胡;喘劇,加杏仁;扁桃體紅腫,加連翹,射干;發(fā)熱加黃芩;痰多胸悶加瓜蔞。
厚樸:燥濕除痰,下氣除滿
之五 :厚樸麻黃湯
對應的病機:熱痰阻肺,肺津有虧
主癥:咳嗽上氣,胸滿發(fā)熱,咽干,燥渴
治法:散寒化飲,滋補肺津
方藥:
此方肺熱不及越婢加半夏方證,但津液虧虛則勝之。故以小劑量石膏清肺熱,小麥一升以補肺津;麻黃宣肺;杏仁,厚樸肅降肺氣。半夏,干姜祛除胃中寒飲。細辛下氣,破痰,且鼓舞腎氣;五味子固攝腎氣,收斂氣陰。
以上五方。在同時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下,清肺熱,越婢加半夏湯最強;肅降之力,射干麻黃湯占優(yōu);宣散利水,小青龍湯為佳;止燥渴,滋肺津,厚樸麻黃湯正好。
這五個方,可以窺見經方診療的一些原則。
首先是深入事物本質,治病必須治本,這五個方,無論如何變化,都僅僅抓住了“心下有水氣,肺中有寒飲”,“胃腎之氣不足”的病因,重用半夏、芍藥、干姜,生姜等藥物祛除痰飲,同時重用甘草,生姜,大棗以培護胃氣。
然后是,抓主癥,分清主次緩急,患者以咳嗽,肺脹為主癥,則以宣散祛飲為先;患者以渴而上氣為主癥,則重用肅降之品;患者以喘咳發(fā)熱為主癥,則重用清熱肅肺的石膏;患者開始出現(xiàn)咽干燥渴,則略加滋補肺津之物。
再接著是,樹立整體觀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在調節(jié)肺氣的同時,不忘健脾,不忘固腎,根據(jù)患者各臟器虛實的不同,來整體調理,優(yōu)先調理偏離平和狀態(tài)最遠的臟腑。
提醒:使用中藥的時候,不要拒絕和排斥西醫(yī)的一些方法,西藥霧化療法對于咳嗽和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是一種副作用小,給藥部位準確,療效好的手段?,F(xiàn)在還沒有中藥霧化給藥劑型,但是這是一個值得開拓的方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