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圈法則是由國際知名演說家 西蒙斯涅克總結出的一種思維模式,它把思考和認識問題畫成三個圈:最外面的圈層是 What 層,也就是做什么,指的是事情的表象;中間的圈層是 How 層面,也就是怎么做,是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方法;最里邊的圈層是 Why 層面,就是為什么做一件事。黃金圈法則的思考順序是“從內(nèi)向外”,也就是按 Why—How—What 的順序思考。
絕大多數(shù)人的思考、行動和交流的方式,都是在最外面的 What 圈層,也就是從做什么的圈層開始,基本很少去思考,我什么要去做這件事情。例如:我要去上班教小朋友畫畫(what)——我要學習職場方法論升職(how)——我要掙(why),最后你成了一個打工人。
而利用黃金圈法則的人,會這樣思考:我為什么要上班呢?—因為我要掙錢?—那上班是掙錢的唯一方法嗎?—不是?!俏铱梢酝ㄟ^什么方式賺錢呢?——教別人畫畫——計劃去開一個畫畫培訓班(以上為以why為出發(fā)點的思考過程)——如何開一個成功的畫畫培訓班——線下開店/線上開個xxx號給大家分享畫畫視頻(how的過程)——執(zhí)行(what),最后你成了老板。
黃金圈法則可以作為結構化思維的訓練方式,當我們遇到陌生的議題的時候,不妨我們問問看:為什么這個問題存在、它的前世今生是怎么樣的;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具體做什么。脫離結構化思維的議題,我們隨處可以找到這樣的例子:老板總是給你"畫餅",告訴你為什么你要努力奮斗;經(jīng)理總是問你的數(shù)據(jù)是怎么來的;你總是在解決具體問題,在社會分工、人際關系、學科建設等等領域,我們總能看到黃金圈法則的身影。
如果老板告訴你怎么做事,那他很難成為合格的老板;經(jīng)理如果總在做事,他也很難成為合格的經(jīng)理;你總是在暗暗指導公司戰(zhàn)略,你就很難成為好員工。你如果要給老板提交一個方案,當然你可以只給他看你的最終結果,但你必須把你為什么這么干、你背后的方法論想得非常清楚,不然一旦他問:為什么你的方案是對的時候,你沒有原因、沒有方法論,一場痛徹心扉的批評是少不了的。
朋友問你應不應該和女朋友分手,你只能從Why入手幫他分析原因,你或許還可以告訴他如何找到自省的方法,但如果你試圖幫助他回答:分或者不分,你們的關系就走遠了。
基于黃金圈法則思考問題、基于黃金圈法則解決問題,通常你的思考會更完整,很難出錯。
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不同的人生。
利用黃金圈法則,制定執(zhí)行計劃
在這個層面,也就是黃金圈法則最基本的運用,那么就是:定目標——找方法——去執(zhí)行。
例如:你最近想要學習英語,那么你第一件事不是馬上拿起單詞書開始背單詞,或者去報名英語學習課程(這是what層面)。首先,你應該想清楚“我什么想要學英語?” ,比如我想通過雅思考試,那么相應的你就要計劃去學習雅思考試的相關語法 單詞,但若你只是希望自己能夠正常與人用英語對話,那么其實你只需要掌握基本的語法和詞匯,你的訓練方式就不一樣了。我們的義務教育之所以學了幾十年卻還是啞巴英語,正是因為我們一直在學,卻沒有弄清楚我們?yōu)槭裁匆獙W。
真理:不管是人生還是工作,從“為什么出發(fā)”,用 “由內(nèi)向外”的方式去思考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