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很多人都在抨擊郵政的預定制度,其實這個制度已經過了34年,對于中國集郵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可是到了當代,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提高,似乎已經不再適應。30年前出國的人很少,而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有機會邁出國門,看看其他國家是如何賣郵票的,大家驚奇的發(fā)現(xiàn),很多國家郵票都是零售的,大部分國家沒有預定,十幾年前發(fā)行的郵票也可以在郵局面值買到。似乎這點在中國大陸是不可能做到的。
紀特郵票從誕生起在我國就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國家外交、創(chuàng)匯密不可分。五六十年代的老紀特郵票很大一部分賣給了國外,國內雖然也有需求,但那時集郵人口很少,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且大套票面值太高,通常一套6枚以上套票都會有1-2枚高值郵票,面值能上一元,這對于普通工薪來說是一個沉重負擔,雖然那時沒有預定,但需求量有限,在郵局零售也比較容易買到,甚至幾年前的郵票也可以輕易買到,某些票還可在寄信窗口買到,情形就像目前的國外一樣。這樣的狀況持續(xù)到八十年代初。
80年代隨著文革結束集郵事業(yè)復蘇,很多老紀特和文革票開始受到大家重視,第一次遭到惡炒。由幾毛錢面值迅速漲到幾塊甚至幾十上百。
巨大的獲利空間使得80年代初集郵人口迅猛增長,并且以年輕人為主,不像現(xiàn)在都是老頭老太。1983年很多新郵已經出現(xiàn)了排隊不易購買的現(xiàn)象,于是為了方便群眾購買郵票,郵政開辦了紀特郵票預定業(yè)務。
1984年在全國正式鋪開,也是從這一年起郵票發(fā)行量有了大幅度上漲。隨著預定量的增加,郵票發(fā)行量也在上漲,到了1989年全國預定量已經超過800萬套,而紀特郵票發(fā)行量則超過2000萬。
預定制度方便了很多上班族方便買郵票,也使得郵政能夠及時的根據市場需求量對郵票發(fā)行量做出調整。
如果取消了預定制度會怎樣?假設真按照六個月內無限量供應,包括大小版,而之后銷毀的制度嚴格實行,那發(fā)行量該是多少呢?郵政怎么能在沒有預定數(shù)量的前提下準確的預測出市場需求量呢。
六個月內如果某個熱門題材票需求量高就無限量印刷,但當供應量到了一定程度,市場上出現(xiàn)深幅度打折或是價格不上漲的情況,馬上就沒人買了,多印出的郵票賣給誰。當然可以在寄信窗口銷售,郵政無疑是虧本的,寧愿銷毀,也不愿寄信用掉,這是郵政最怕出現(xiàn)的狀況。
六個月一到,可能5000萬套都會被銷毀,這也是損失啊。就像現(xiàn)在的紀念幣,幾乎就是無限量供應,最后因為沒 升值,多少量都被棄兌。紀念幣好賴還有銀行兜底,郵局可不會面值回收。
如果量供應的略少一點,造成貨源緊張又會導致價格上漲,價格越漲人們越買,就好像33.6萬的PP,就因為量少了一點,每次都得搶購。市場價高了,郵局內部人員也會積極的參與進來,截留什么的又來了,普通人還想買到嗎?只要有利參與的人就會增加,無論什么時代都是如此,但只要是虧本的,人員又會馬上減少。1997年大潮的時候官方統(tǒng)計有1700萬集郵者,現(xiàn)在恐怕連100萬都沒有了。
郵票預定對于普通集郵者來說是個好事,起碼保證能夠面值購買到全部郵票。倘若真取消了預定,結果會變成什么樣子還真是不好說。
但有一點,全國各行各業(yè)都是無利不起早,郵政也是如此,但凡有一點利潤就會有人參與進來,結果就真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了。
所以說預定制度雖然已經實行了30多年,有其局限性,但以現(xiàn)在的情況來看,還是具有存在的必要性的,別取消為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