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人(Germanic)早在羅馬帝國時期,與凱爾特人(古代英格蘭群島的原住民)、斯拉夫人(東歐的部落)一起被羅馬人并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也是現(xiàn)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
已知最早使用“日耳曼人”這個詞的是希臘人波希多尼,羅馬人塔西佗說凱爾特人稱萊茵河以東的民族為“日耳曼人”,羅馬獨裁官尤里烏斯·凱撒也在《高盧戰(zhàn)記》中提到日耳曼人。 地圖藍色為萊茵河,東邊系其所說的日耳曼人居住的地區(qū)。
現(xiàn)今瑞典南部境內(nèi)、挪威西部境內(nèi)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被認為是日耳曼人的故鄉(xiāng),后部分向歐洲南部遷徙,于羅馬帝國時期南遷至德國北部并分裂為多個部落,并趕走了居住在阿爾卑斯山北部廣大平原上的凱爾特人。 地圖黃色部分為日耳曼人的活動范圍,也可以看出日耳曼人和古代的維京人有著血統(tǒng)聯(lián)系。
羅馬帝國時期,羅馬人一直想統(tǒng)治這些地區(qū),而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日耳曼民族部落同企圖征服此地的羅馬帝國不斷發(fā)生沖突。
記得《角斗士》電影中開場羅馬軍團與日耳曼民族的那場戰(zhàn)斗。
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條頓堡森林之戰(zhàn)中戰(zhàn)勝了當(dāng)時強盛的羅馬帝國。在這次戰(zhàn)役中,日耳曼部落伏擊并消滅了三個羅馬軍團(大約兩萬人的部隊)。此后,羅馬人再也沒有真正嘗試過把它們帝國的東部邊界推進過萊茵河。
自407年開始的一段時期中,各萊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過萊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國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區(qū)建立了一系列王國。476年,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下層人民聯(lián)合,推翻了顯赫的羅馬帝國。
5世紀末,延續(xù)了幾個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溫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輝煌時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國幾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國和德國的絕大部分地區(qū),稱為查理曼帝國。 查理曼大帝也就是撲克牌上的紅桃K。
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國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的疆域按照凡爾登條約分成三部分,西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左岸的西法蘭克王國就成為后來法國的基礎(chǔ);而東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右岸操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成為后來的德意志王國的基礎(chǔ),成為未來的神圣羅馬帝國,也是今天德國的雛形;中間的部分成為了后來法德爭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當(dāng)選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建立了薩克森王朝,正式創(chuàng)立德意志國家。薩克森王國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蘭、德國西部、瑞士和奧地利。嚴格意義上的德意志歷史的就此開始。
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薩克森王朝的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962~973在位),成為羅馬的監(jiān)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tǒng)治者。
從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神圣羅馬帝國。 再說到德語,共同標(biāo)準(zhǔn)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馬丁·路德的圣經(jīng)翻譯。德語是1億多人使用的母語。它最初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盧森堡、意大利南提洛爾,比利時的一小部分地區(qū),部分波蘭地區(qū)和部分法國阿爾薩斯地區(qū)內(nèi)使用。另外,在德國的前殖民地內(nèi),例如納米比亞擁有大量的說德語的人口,在東歐的一些國家中,仍有少量的說德語的少數(shù)民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