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
本品為鼠李科植物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棗樹的成熟果實。鮮嫩時黃色,成熟后紫紅色。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chǎn),主產(chǎn)于河北、河南、山東、陜西、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
甘,溫。
功用
1.補益脾胃:用于脾胃氣虛所致飲食減少,倦怠乏力,久瀉。
2.養(yǎng)血安神:用于血虛萎黃,神志不安,婦人臟躁(無故悲傷、坐臥不安、心煩不寐、神志恍惚),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3.緩和藥性:用于緩解峻烈藥物的毒副作用,使正氣不受傷,并能調(diào)和各藥的寒熱偏性。
4.調(diào)和營衛(wèi):與生姜同用,可以助胃氣發(fā)汗,又可防出汗多傷營,還能調(diào)補脾胃,升發(fā)脾胃升騰之氣,增加食欲,促進藥力吸收,提高滋補力。
食療方
1.血小板減少癥、過敏性紫癜:大棗20g,花生衣10g,加適量水燉服。
2.過敏性紫癜、病后體虛:紅棗10~30g,兔肉150~200g,以砂鍋煮,隔水蒸熟,調(diào)味服用。
3.血清膽固醇增高:大棗20g,鮮芹菜根10節(jié),洗凈搗爛水煎服,或加水燉服亦可。
4.氣血虧虛、疲乏無力:大棗20g,糯米30g,加適量白糖煮粥食用。亦可以大棗10枚,蒸軟去核后,加人參3g,同蒸至爛熟,搗勻為丸,分1-2次服用。
5.血虛心悸、思慮過度、煩躁不安:紅棗20-40g,羊心1只,洗凈切塊,加適量水燉湯,同食鹽調(diào)味食用。
6.血虛心悸、陰虛盜汗、腎虛腰痛、須發(fā)早白、脾虛水腫:大棗50g,桂圓肉15g,烏豆50g,加水1500mL煮至10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
7.神經(jīng)衰弱、精神恍惚、心悸健忘、失眠、視力減退、腎虛遺尿、尿后余瀝、夜多小便、肺結核及其他消耗性疾?。?/span>南棗20g,枸杞子30g,雞蛋2只,同煮,雞蛋熟后,去殼取蛋,再煮片刻,吃蛋飲湯,每日或隔日1次,連用3次。
8.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黑棗、玫瑰花適量,棗去核,裝入玫瑰花、放碗內(nèi)蓋好,隔水蒸服,每次吃棗5枚,每日3次。
9.脾胃虛弱、老人年弱乏力、血虛萎黃、神志不安:大棗10-20枚,山藥15g,煎湯常服。
10.反胃嘔吐:大棗1枚去核,斑蝥1只入棗肉,煨熟去蝥,空腹食棗(注:斑簽有毒,須注意。本方可用治食道癌、胃癌、腸癌)。
11.婦女臟躁及更年期易出汗、心神不定、情緒不易控制:大棗50g,浮小麥30g,甘草10g,水煎服。
12.氣虛自汗:大棗30g,黑豆60g,黃芪30g,水煎,每日1劑。
13.浮腫:紅棗500g,大戟(布包)500g,加水共煮,去棗核、大戟,將棗焙干,研末,每次10g,每日3次,孕婦忌用。
14.小兒鵝口瘡:大棗去核,內(nèi)塞入與棗核大小的明礬,置火上烤成炭,存性(防暴火成炭末),研細末備用,先用茶水清洗口腔,再將此藥吹入或撒布于口腔病變處,每日3次,此法亦用于濕疹。
15.食椒后閉氣:食大棗可解。
16.盜汗:大棗10枚,烏梅10枚,水煎服。
17.腫瘤放療、化療而致骨髓抑制的不良反應:
①頭暈目眩、身倦乏力、面黃無華、唇甲淡白、身有低熱、易于傷風感冒,或見皮膚有出血性紫癜、齒衄、便血等,以白細胞下降為主者:大棗12枚,薏苡仁60g,赤小豆30g,煮粥吃。
②以紅細胞及血色素下降為主者:大棗10枚,龍眼肉15g,枸杞子15g,入糯米60g,煮粥吃。
③以血小板下降為主者:紅棗15g,生羊脛骨2根,糯米60g,煮粥吃;或者以紅棗15枚,花生米30g,赤小豆30g,薏苡仁30g,煮粥吃。
--
醫(yī)學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看病就醫(yī),請到專業(yè)機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