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論治糖尿病

?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小便多

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小便多,久則身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等為主要特征的一類病證。

消渴病貫上中下,其中臟腑病位,上焦在肺,中焦在胃,下焦在腎。其病機(jī)上焦為火刑肺燥,中焦為胃受火爍,虛熱內(nèi)亢; 下焦則腎元虛耗,水火失調(diào)。消渴之名,首見《素問·奇病論》: “帝曰: 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 此五氣之濫也,名日脾癉……此肥美知所發(fā)也。此人必數(shù)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nèi)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zhuǎn)為消渴……” 認(rèn)為它是由 “脾癉”發(fā)展而來,對它的具體癥狀,經(jīng)文未曾明示,歷代醫(yī)家,也少有詮釋,但它說明消渴的病因?yàn)?“數(shù)食甘美而多肥”。

病機(jī)為內(nèi)熱中滿,轉(zhuǎn)為消渴。

我們所述的 “消渴病” 就是現(xiàn)代富貴病“糖尿病”,防治糖尿病早已成為世界人類矚目的一項(xiàng)重要課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患有糖尿病以后,其并發(fā)癥往往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健康,一旦病情控制不力,可使腦中風(fēng)、冠心病、下肢脈管炎截肢、尿毒癥等病發(fā)病率增加數(shù)倍。

中醫(yī)藥治療“消渴病” 已有2000年的豐富經(jīng)驗(yàn),創(chuàng)建了中醫(yī)藥治療 “消渴病” 的科學(xué)體系,為我們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經(jīng)驗(yàn)和科學(xué)理論體系。必須重視糖尿病與并發(fā)癥的防治,結(jié)合中醫(yī)整體觀的辨證論治思想,治療多種并發(fā)癥有著明顯優(yōu)勢。

醫(yī)案1 氣陰兩虛,瘀阻消渴

陳某,男,64歲。初診: 2003年3月29日。

【病史】 罹患消渴病13年,并有高血壓病、風(fēng)濕病、腎功能不全病史。尿素氮13.1mmol/L,肌酐168μmol/L。

服西藥優(yōu)降糖、降糖靈、美必達(dá)、二呷雙呱、消渴靈等。

1996年起注射胰島素,1998年做白內(nèi)障手術(shù),血糖始終不穩(wěn)定,住院治療。2002年眼底視網(wǎng)膜病變,2003年1月31日左眼底出血,視力左眼0,右眼0.4。兩次B超均提示玻璃體混濁,眼底出血。住院治療20余日,左眼視力仍0,空腹血糖23mmol/L,尿蛋白 (+++),尿糖 (+++),大量用胰島素,仍不能控制血糖,體重下降30多斤,3月29日來京求余診治。

【證候】 左眼咫尺不見五指,口渴多飲,尿濁如膏,乏力腰酸,身體消瘦,神疲倦怠,關(guān)節(jié)疼痛,足趾紫暗麻木。舌紅苔白膩,脈沉細(xì)尺弱。

【辨證】 氣陰兩虛,瘀血阻絡(luò)。

【立法】 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luò)。

【方藥】 淮山藥30g,生黃芪30g,蒼白術(shù)各15g,生地黃10g,山萸肉10g,地骨皮15g,天門冬10g,生石膏30g,知母10g,葛根15g,丹參15g,益母草15g,懷牛膝10g,薏苡仁30g,車前草10g,川萆薢10g,生甘草9g。

上方5劑,水煎服。

二診: 2003年4月4日。

服上方諸藥,1米以內(nèi)可分辨五指,口渴好轉(zhuǎn),尿頻腰酸亦有好轉(zhuǎn)。舌質(zhì)紅,苔白,脈沉細(xì)尺弱。繼宗前法進(jìn)退治之。

生黃芪30g,仙靈脾15g,黃精10g,玉竹10g,山萸肉10g,淮山藥30g,地骨皮30g,生地黃10g,天冬10g,麥冬10g,枸杞10g,懷牛膝10g,牛蒡子10g,生石膏10g,知母10g,黃連10g,黃芩10g,虎杖10g,桑葉10g,澤瀉10g,夏枯草10g,益母草30g,丹參30g,川芎6g,生甘草6g,蒼白術(shù)各10g。

上方7劑,水煎服。

三診: 2003年4月11日。

服上方中藥7天,低頭可看到地上磚縫,口渴已顯著好轉(zhuǎn)。囑外出時堅持服藥,節(jié)制飲食,以觀后效。4月20日返回遵義,繼續(xù)服藥。

四診: 2003年5月23日。

服上方諸藥,血壓正常,視力左眼已恢復(fù)到病前0.4,血糖餐后9.2mmol/L,尿糖 (±),尿酸偏高,腎功能正常。傳真處方如下:

生黃芪10g,仙靈脾10g,蒼術(shù)5g,白術(shù)10g,山萸肉3g,枸杞子5g,黃精10g,玉竹10g,生地黃10g,地骨皮10g,天門冬10g,麥門冬6g,懷牛膝5g,薏苡仁10g,生石膏10g,肥知母5g,牛蒡子6g,桑葉5g,黃連3g,黃芩6g,虎杖5g,板藍(lán)根6g,秦皮3g,夏枯草6g,益母草10g,丹參10g,川芎3g,澤瀉5g,炒麥芽10g,生甘草3g。

上方30劑,水煎服。每劑藥煎3次,每煎出200ml藥液,每日服2次,每次服150ml,1劑中藥服2天即可。

五診: 2003年7月26日來電。

服上方中藥,血糖正常,血壓正常,尿蛋白 (一),尿素氮9.27mmol/L,肌酐103.1μmol/L,尿酸亦正常,精神轉(zhuǎn)佳,因中藥非住院不予報銷,故停服中藥,只用胰島素,內(nèi)服消渴丸進(jìn)行治療。

六診: 2004年7月7日。

停服中藥1年,自覺身體每況愈下,7月3日到京時,出冷汗、嘔吐,自服藿香正氣膠囊,仍然全身不適,到醫(yī)院檢查為 “胰島素藥物反應(yīng)”,血壓169/92mmHg,空腹血糖14.2mmol/L,在醫(yī)院進(jìn)行輸液治療。7月4日血壓、心律如常,尿糖 (++),仍自注胰島素治療。7月6日尿糖(++++)、空腹血糖13.6mmol/L,出現(xiàn)嗜睡,頭暈,惡心,嘔吐,去北京某醫(yī)院急診觀察,出現(xiàn)尿酮體陽性,再次診為 “胰島素藥物反應(yīng)”,故求余診治。

【證候】 頭暈?zāi)垦?,神疲嗜臥,腰酸膝軟,耳鳴如蟬,口干渴,尿黃。舌苔淡黃,脈沉細(xì)稍數(shù)。

【辨證】 肝腎不足,氣陰兩虛。

【立法】 補(bǔ)益肝腎,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

【方藥】 生地黃15g,玄參10g,麥冬10g,山萸肉10g,枸杞10g,黃精15g,玉竹10g,地骨皮10g,淮山藥30g,生黃芪30g,炒白術(shù)10g,黃連10g,黃芩10g,夏枯草10g,牛蒡子15g,薏苡仁30g。

上方7劑,水煎服。

七診: 2004年7月15日。

服上方諸藥,頭暈耳鳴已除,腰酸膝軟好轉(zhuǎn),已無乏力。舌苔黃白兼見,脈沉細(xì)稍數(shù),繼宗前方進(jìn)退。

紅參粉10g,西洋參粉10g,生黃芪30g,炒白術(shù)30g,太子參30g,仙靈脾30g,山萸肉30g,刺五加10g,黃精30g,玉竹30g,生地黃30g,枸杞30g,地骨皮30g,牛蒡子30g,生麥芽30g,薏苡仁30g,女貞子30g,丹參30g,夏枯草10g,紫草根10g。

上方6劑,以單味免煎中藥顆粒劑混勻,裝入0.5g膠囊,每次服10粒,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

囑嚴(yán)格控制主食量,忌服高糖食品,每日堅持散步,堅持服藥,停止胰島素與一切西藥。

八診: 2004年8月24日。

服上方,并停服一切西藥與胰島素后,空腹血糖維持在14~21mmol/L之間,但精神轉(zhuǎn)佳,無腰酸腿軟、頭暈、目眩諸癥。舌質(zhì)紅,苔白,脈沉細(xì)稍數(shù)。繼以健脾益腎補(bǔ)肺,生津止渴,清心解毒,養(yǎng)肝滋陰,活血通絡(luò)之法治之。

生黃芪15g,炒白術(shù)15g,山萸肉10g,仙靈脾10g,枸杞10g,生地黃10g,川黃連3g,黃芩10g,夏枯草10g,紫草根10g,白芍10g,地骨皮10g,牛蒡子10g,麥冬10g,天門冬10g,生石膏30g,知母10g,丹參10g,懷牛膝10g,生甘草6g。

上方水煎服,每日1劑,長期服用,回當(dāng)?shù)厝∷帯?/p>

囑堅持服藥,節(jié)制飲食,堅持散步。

九診: 2005年7月10日。

來電告之: 近1年來,未控制飲食。服藥期間一切檢查均正常,但停服湯藥改成散劑中藥,每次15g,日服3次,空腹血糖浮動在4~9mmol/L,腎功能及尿蛋白、血壓、視力均正常。

十診: 2006年1月來電。

服中藥散劑,每次15~20g,日服3次,至今尿糖、血糖均在正常值內(nèi),尿蛋白、腎功能正常,仍未控制飲食,但每天爬山2次,計3個小時,體健神旺,始終不覺乏力。

【按語】 本案系氣陰兩虛、瘀血阻絡(luò)之消渴病。西醫(yī)診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風(fēng)濕病、腎功能不全。多年服優(yōu)降糖、降糖靈、美必達(dá)、二甲雙呱諸藥。曾使用胰島并做白內(nèi)障手術(shù),至今已13年血糖仍不穩(wěn)定。2月前眼底出血,左眼視力0,右眼0.4,空腹血糖23.1mmol/L,體重下降30余斤,尿蛋白 (+++),尿糖 (+++),故來京求余診治。

方中淮山藥益氣養(yǎng)陰,補(bǔ)肺健脾,益腎止消渴,為君藥; 生地黃、山萸肉滋腎養(yǎng)陰為臣藥; 生黃芪、蒼白術(shù)益氣健脾,以滋生化之源,為輔助君臣之藥; 生石膏、知母、葛根清胃生津止渴,以增強(qiáng)益氣養(yǎng)陰之功; 益母草、懷牛膝、丹參三味合用益腎活血,化瘀通絡(luò); 車前子、川萆薢分清降濁,一味生甘草調(diào)和諸藥,扶正祛邪為佐使之藥。

全方合用,可奏氣陰雙補(bǔ),健運(yùn)中州,活血化瘀,分清降濁之功。二診服上方5劑后,在1米之內(nèi)可見五指,失明之眼已有轉(zhuǎn)機(jī)。繼以前方,增仙靈脾、黃精、玉竹、枸杞益腎填精,滋水明目; 黃連、黃芩、牛蒡子、桑葉、虎杖、澤瀉、夏枯草清熱抑火,生津止渴,清肝明目之品。三診服藥后7天,可以分辨地上磚縫,口渴明顯好轉(zhuǎn)。四診回遵義服藥月余,右眼視力已恢復(fù)到病前0.4,血糖餐后9.2mmol/L,尿糖 (+),尿酸仍偏高,腎功能及血壓正常,傳真原方略有加減,繼服水煎中藥。五診: 來電告之服上方中藥60余劑,血糖、尿糖、尿蛋白、血壓、尿酸均已正常,尿素氮9.27mmol/L,肌酐103.01μmol/L。六診停服中藥近1年以來使用胰島素與西藥降糖藥,來京檢查,病情有所反復(fù),血壓偏高,尿糖 (++),空腹血糖13.6mmol/L,求余診治。繼以益肝腎,養(yǎng)陰清熱,生津止渴中藥治療。

宗前方加用三參 (人參、西洋參、太子參) 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 丹參、紫草根活血化瘀,刺五加、生麥芽益氣導(dǎo)滯。七診服上方中藥7劑,諸癥悉減,減去三參、麥冬、黃連、黃芩、淮山藥。八診服上方中藥,停用胰島素與西藥,空腹血糖維持在14~21mmol/L左右,但精神轉(zhuǎn)佳,體力倍增,繼以前法變通回,當(dāng)?shù)胤?。九診來電告之,近1年來未控制飲食,空腹血糖在4~9mmol/L,腎功能、血壓、視力均正常,體健神旺,狀若常人。

以上說明,治療糖尿病人,其要在于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 治本以腎為主,兼顧他臟。祛邪之時不可忽略活血化瘀之品; 久病者必須守方用藥,靈活變通。治法則以調(diào)和陰陽以平為期,在此基礎(chǔ)上諸法隨證加減化裁。

醫(yī)案2 肝腎不足,絡(luò)阻消渴

王某,女,51歲。初診: 1986年4月16日。

【病史】 甲狀腺腫大,罹患消渴病10余年,合并周圍神經(jīng)痛,近8年以來使用胰島素,每天已用到64個單位,空腹血糖仍浮動在12~16mmol/L,尿糖 (++)~(+++)。西醫(yī)診為糖尿病性周圍神經(jīng)病變。求余診治。

【證候】 尿頻量多,目干耳鳴,面色萎黃,皮膚干燥,腰酸腿軟,四肢疼痛,屈伸不利,肢體麻木。舌質(zhì)暗,有瘀斑,苔少,脈沉澀。

【辨證】 肝腎不足,瘀血阻絡(luò)。

【立法】 補(bǔ)益肝腎,活血通絡(luò)。

【方藥】 熟地黃30g,山萸肉15g,淮山藥30g,白芍10g,黃精15g,玉竹15g,丹參30g,益母草15g,赤芍10g,薏苡仁30g,川芎6g,生甘草6g。

上方30劑,水煎服,每月1劑。

囑主食每日控制在250g以內(nèi),忌食肥甘厚味之品,每天散步。

二診: 1986年5月16日。

服上方,頭暈耳鳴好轉(zhuǎn),四肢疼痛減輕,唯口干思飲,神疲嗜臥,空腹血糖10.1mmml/L,尿糖 (+)。舌質(zhì)仍暗,苔白稍膩,脈沉弦緩尺弱。繼以滋腎養(yǎng)肝益脾,活血通絡(luò)法治之。

生熟地各15g,山萸肉20g,淮山藥30g,炒白芍10g,白術(shù)15g,黃精15g,玉竹10g,丹參30g,益母草15g,赤芍10g,川芎6g,生甘草6g。

上方30劑,水煎服。

三診: 1986年6月18日。

服上方諸藥,自覺精神轉(zhuǎn)佳,四肢疼痛顯著好轉(zhuǎn),經(jīng)查尿糖轉(zhuǎn)陰,空腹血糖8.6mmol/L,近日時有咳嗽,口干咽干。舌質(zhì)暗,苔白稍膩,脈沉弦緩尺弱。繼以前方加養(yǎng)陰清肺,止咳化痰之品。

南沙參10g,二冬各10g,地骨皮15g,牛蒡子15g,桔梗10g,桃杏仁各10g。

上方水煎服,繼服30劑。

四診: 1986年7月15日。

服上方中藥已3個月,咳嗽已平,前癥著減,經(jīng)查空腹血糖6.7mmol/L,尿糖轉(zhuǎn)陰。舌質(zhì)暗,苔白稍膩,脈沉弦細(xì)尺弱。繼宗前法進(jìn)退。

二地各10g,山藥30g,山萸肉10g,玉竹10g,白術(shù)10g,黃精10g,白芍10g,丹參10g,益母草10g,麥冬10g,赤芍10g,川芎6g,牛蒡子10g,地骨皮10g,生甘草6g。

繼服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五診: 1986年8月18日。

服上方諸藥,每次可步行3000 ~5000步,自覺身體狀況良好,經(jīng)查空腹血糖5.6mmol/L,尿糖陰性。舌暗,苔白稍膩,脈沉弦細(xì)尺弱。繼以前方再進(jìn)30劑。每日胰島素用量減少到48單位。

六診: 1986年9月20日。

服上方諸藥,經(jīng)查血糖維持在6.2mmol/L左右。舌暗苔白膩,脈沉弦細(xì)尺弱。

二地各30g,枸杞30g,山萸肉30g,山藥30g,生黃芪30g,太子參30g,炒白術(shù)30g,靈芝10g,麥冬30g,玉竹30g,黃精30g,地骨皮30g,牛蒡子30g,白芍30g,丹參30g,益母草30g,川芎12g,黃連10g,黃芩10g,生甘草9g。

上方7劑。共研細(xì)末,水泛為丸,每次服10g,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

七診: 1987年3月22日。

服上方水丸14劑,已半年之久,身體狀況良好,唯工作緊張時,四肢仍有疼痛感覺,經(jīng)查血糖6.3~7.2mmol/L之間。囑每日用胰島素量可降至36單位。舌質(zhì)暗,苔白稍膩,脈沉弦細(xì)尺弱。繼以前法治之。

淮山藥30g,山萸肉30g,熟地黃30g,枸杞30g,生黃芪30g,太子參30g,炒白術(shù)30g,玉竹30g,黃精30g,靈芝30g,麥冬30g,地骨皮30g,牛蒡子30g,白芍30g,丹參30g,益母草30g,川芎12g,紅花10g,莪術(shù)30g,水蛭9g,黃連10g,黃芩10g,僵蠶10g,生甘草9g。

上方7劑,同前法制成水丸,服法同前。

八診: 1987年8月14日。

服上方諸藥,復(fù)查血糖正常,四肢偶有疼痛。舌質(zhì)紅,苔白,脈沉弦細(xì)尺弱。囑: 每日胰島素量降至24單位。繼以前方治之。共10劑,制法、服法同前。

九診: 1988年1月24日。

服上方藥,精力旺盛,經(jīng)查血糖正常。囑每日胰島素用量減至12單位,繼服上方。

十診: 1999年4月24日。

間斷服上方中藥,每日用胰島素12單位,多次檢查血糖均正常,因退休在家,堅持在老年活動中心進(jìn)行游泳鍛煉,狀若常人。

【按語】 本案系肝腎不足、瘀血阻絡(luò)所致消渴病。西醫(yī)診為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jīng)痛、風(fēng)濕病。方中以淮山藥補(bǔ)腎、健脾、益肺止消渴,為君藥; 熟地、山萸肉、白芍補(bǔ)益肝腎止消渴為臣藥; 黃精、玉竹二藥合用可代人參、黃芪益氣養(yǎng)陰,不溫不燥,益脾肺腎三臟,止消渴; 丹參、益母草、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luò),使氣血通暢,氣陰得復(fù),為輔佐之藥; 薏苡仁、甘草二藥合用,健脾和胃,益肺清熱,滋化源,止消渴為使藥。全方合用,可奏益氣養(yǎng)陰,補(bǔ)肺健脾,益腎養(yǎng)肝,活血化瘀止消渴之功。二診服上方四臟得養(yǎng),氣脈通暢,頭暈耳鳴、四肢疼痛得以緩解,繼以前法治之。三診服上方諸癥減輕,唯陰虛咳嗽,故加用南沙參、二冬、桔梗、桃杏仁、地骨皮、牛蒡子等養(yǎng)陰清肺、生津止渴之品。四診服上方前后已3月有余,咳嗽已平,他癥均減,血糖接近正常,繼宗前法進(jìn)退。五診服上方諸藥,每天可步行數(shù)千步,血糖、尿糖均已正常。

囑每日胰島素用量可減少到48單位。六診服上諸藥在減少胰島素的情況下,血糖可維持在6.2mmol/L,繼以前方,加用生黃芪、太子參、靈芝、白芍益氣養(yǎng)陰之品,加用川黃連、黃芩清心熱,去三焦之火,以生津止渴,改服水丸緩圖根治。七診精神形體良好。唯工作緊張勞累后仍感四肢疼痛,血糖浮動在6.3~7.2mmol/L左右,囑每日胰島素用量可減至36單位,繼服上方,加用水蛭、莪術(shù)、紅花活血化瘀之劑,使氣脈暢通; 一味僵蠶清熱平肝,化痰通絡(luò),散結(jié)止痛,津液得復(fù)。八診服上方,血糖正常,四肢疼痛顯著好轉(zhuǎn)。囑每日胰島素可減至24單位,以后可減至12單位,繼服上方,以觀后效。十診服用中藥3年有余,胰島素用量減至每日12單位,因退休在家,每周2次去老年活動中心進(jìn)行游泳鍛煉,狀若常人。

醫(yī)案3 腎陰虛耗,久熱消渴

鄭某,男,56歲。初診: 1998年4月13日。

【病史】 罹患消渴病已10年,中度脂肪肝,有糖尿病家族史 (父母、兄長均患糖尿病),嗜酒不吸煙,喜食肥甘,曾間斷服西藥與中藥,但病情未能控制。近因左足趾黑紫麻木,左小腿潰破,不愈合已年余。西醫(yī)診為 “糖尿病性肢端壞疽”,必要時進(jìn)行截肢,故求余診治。

【證候】 嗜酒體胖,過食肥甘,面紅耳赤,善饑口渴,思飲尿多,左小腿慢性潰瘍,左足趾紫黑麻木,血糖空腹查23.4mmol/L,尿糖 (++++)。苔黃厚膩,脈弦滑稍數(shù),尺脈按之不足。

【辨證】 腎陰虛耗,嗜酒積熱,血脈瘀阻。

【立法】 清熱解毒,活血通脈。

【方藥】 方1.內(nèi)服方: 生地黃30g,懷牛膝30g,玄參15g,麥冬15g,天花粉10g,金銀花30g,連翹15g,川黃連10g,黃芩10g,夏枯草30g,紫草根15g,丹參30g,丹皮10g,桃仁10g,赤芍10g,生麥芽30g,生甘草9g。

上方30劑,水煎服。每劑藥煎3次,1、2煎早晚服,3煎藥每晚浴足10~15分鐘。

囑忌酒及肥甘辛辣食品并禁忌房事。

方2.外用藥: 大黃粉50g,黃連粉50g,松花粉50g。

將上3味藥混勻,每日外敷藥粉于潰破處。

二診: 1998年5月15日。

服上方諸藥,下肢潰破處3日愈合,服30劑中藥則下肢趾呈淡紅色,血糖空腹11.6mmol/L,尿糖 (+)。舌苔淡黃稍膩,脈弦滑稍數(shù),尺脈稍弱。其邪熱著減,正氣漸復(fù),仍以前方進(jìn)退。

生地黃15g,懷牛膝15g,玄參10g,麥冬10g,天門冬10g,天花粉10g,金銀花15g,連翹10g,紫草根10g,丹參10g,丹皮10g,桃仁10g,赤芍10g,生麥芽10g,生甘草6g。上方30劑,仍水煎,1、2煎藥口服,3煎藥浴足。

禁忌同前。

三診: 1998年6月16日。

服上方諸藥,尿糖轉(zhuǎn)陰,血糖5.4mmol/L,下肢趾已呈紅色,無其他不適。舌紅,苔白稍膩,脈弦滑尺稍弱,擬以前法治之。

生地黃30g,懷牛膝30g,玄參30g,女貞子30g,淮山藥30g,山萸肉30g,麥冬30g,天門冬20g,地骨皮20g,白術(shù)30g,蒼術(shù)10g,薏苡仁30g,黃連10g,黃芩10g,生黃芪30g,玉竹30g,黃精30g,丹參30g,益母草30g,白芍30g,生甘草6g。

上方10劑,共研細(xì)末,水泛為丸,每次服15g,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

囑禁忌酒、肥甘辛辣食品,遠(yuǎn)房幃,低脂肪、低鹽飲食,每日主食控制在250g以內(nèi),適當(dāng)散步,每日3000~5000步。

2005年2月間斷服中藥,病情穩(wěn)定。

【按語】 本案系腎陰暗耗、嗜酒積熱、血脈瘀阻所致消渴病。西醫(yī)診為糖尿病性肢端壞疽。方中 (內(nèi)服方) 生地黃益腎滋陰,生津止渴為君藥; 牛膝、玄參滋腎陰引藥下行,止消渴為臣藥; 麥冬、天冬、天花粉養(yǎng)肺陰止消渴,以滋化生之源; 銀花、連翹、黃連、黃芩、夏枯草、紫草六藥合用,清熱解毒,消癰止痛,為輔佐之藥; 丹參、丹皮、桃仁、赤芍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luò),消癰止痛; 生麥芽、生甘草導(dǎo)滯和胃,止消渴,為使藥。全方合用,可達(dá)益腎滋陰,清熱解毒,消癰止痛,活血通脈,止消渴之功。外用方中大黃、黃連、松花粉三藥合用,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破瘀消癰,收斂瘡口,止消渴。二診服上方瘡口愈合.他癥均減,繼以前方治之。用第3煎藥液浴足,可促使氣血通暢,化瘀止痛,清熱止消渴。三診以后,間斷服中藥,病情穩(wěn)定無截肢之慮。

醫(yī)案4 腎水虧耗,燥熱消渴

劉某,男,34歲。初診: 2004年12月11日。

【病史】 有高血壓、高脂血癥、中度脂肪肝病史近2年。經(jīng)查糖耐量偏高,未曾服用中、西藥物。平素嗜酒貪杯,喜食肥甘厚味及油炸食品。查空腹血糖18.6mmol/L,尿糖 (+++),故求余診治。

【證候】 體胖面紅,頭暈?zāi)垦?,善饑多食,口渴多飲,尿多,時有神疲乏力,腰酸膝軟,大便黏滯。舌紅,苔黃膩,脈沉實(shí)有力。

【辨證】 腎水虧耗,燥熱傷陰。

【立法】 滋養(yǎng)腎水,清熱養(yǎng)陰。

【方藥】 生地黃30g,玄參10g,枸杞10g,懷牛膝15g,女貞子10g,山萸肉10g,地骨皮15g,牛蒡子15g,肥知母15g,麥冬10g,天門冬10g,黃芩10g,黃連10g,白術(shù)10g,澤瀉10g。

上方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囑遠(yuǎn)房幃,多散步,忌煙酒及肥甘食品。

二診: 2005年1月12日。

服上方諸藥,空腹血糖降至8.7mmol/L,尿糖已轉(zhuǎn)陰,三多諸證好轉(zhuǎn)。舌苔黃稍膩,脈沉實(shí)稍數(shù),尺脈弱。繼宗前方進(jìn)退。

西洋參3g (先煎) 生地黃15g,玄參10g,枸杞10g,懷牛膝10g,山萸肉10g,黃精10g,玉竹10g,牛蒡子10g,地骨皮10g,川黃連10g,黃芩10g,丹參10g,丹皮10g,澤瀉10g。繼服30劑,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同上。

三診: 2005年2月14日

服上方,血糖、尿糖均已正常,唯腰酸膝軟尚存。舌質(zhì)紅,苔淡黃,脈緩尺仍弱。繼宗前法進(jìn)退。

仙靈脾30g,紅參10g,熟地黃30g,枸杞30g,懷牛膝30g,山萸肉30g,淮山藥30g,炒白術(shù)30g,黃精30g,玉竹30g,生黃芪30g,夏枯草30g,丹參30g,益母草30g,麥冬30g,天冬20g,白芍15g,生甘草6g。

上方15劑,以單味免煎中藥顆粒劑混勻,裝入0.5g膠囊,每次服12粒,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

禁忌同上。

四診: 2005年5月16日。

服上方膠囊劑,血糖、尿糖均正常,血脂、血壓均如常人,脂肪肝亦消失。前方再進(jìn),每次10粒膠囊,日服3次,以觀后效。

五診: 2006年3月24日。

間斷服上方藥至今,血糖、尿糖均正常。

【按語】 本案系腎水虧耗,燥熱傷陰所致消渴病。西醫(yī)診糖尿病。方中生地黃滋腎水而祛燥熱,止消渴為君藥;玄參入肺腎,可清無根浮游之火,入腎可生津止渴,山萸肉補(bǔ)腎水則火自降,溫其水則火自安,有斂水生津止渴之功; 枸杞子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女貞子可強(qiáng)腎陰止消渴;懷牛膝益腎引藥下行,五藥合用,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為臣藥; 地骨皮、牛蒡子、知母、二冬養(yǎng)陰清熱,生津止渴;黃芩、黃連清心瀉三焦之熱,止消渴為輔佐之藥; 白術(shù)健脾益氣以滋生化之源,澤瀉清肺氣可滋水上之源,水充則消渴自止,二藥合用,益氣滋水為使藥。全方合用,益腎滋水,清熱瀉火,養(yǎng)陰生津止渴。二診服上方諸藥,精神轉(zhuǎn)佳,尿糖轉(zhuǎn)陰,餐前血糖顯著下降,繼宗前方。三診服上方30劑,血糖、尿糖均已正常。四診改服膠囊劑,緩圖鞏固前功。五診間斷服中藥2年余,血糖、尿糖均正常,狀若常人。

醫(yī)案5 肝腎不足,脾虛消渴

楊某,女,28歲。初診: 2005年8月16日。

【病史】 罹患消渴病已5年,曾服西藥,但病情不穩(wěn)定。2002年結(jié)婚至今未育。經(jīng)查空腹血糖16.5mmol/L,尿糖 (+++),求余診治。

【證候】 眼瞼及下肢浮腫,婚后3年,同居未孕,善饑多食,口渴但不欲飲,體胖尿少,月經(jīng)衍期,腰酸疼痛。

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沉細(xì)滑尺弱。

【辨證】 肝腎不足,脾失健運(yùn),沖任失調(diào)。

【立法】 補(bǔ)益肝腎,健運(yùn)中州,調(diào)和沖任。

【方藥】 生熟地各20g,懷牛膝30g,山萸肉30g,淮山藥30g,當(dāng)歸30g,白芍30g,太子參30g,炒白術(shù)30g,茯苓30g,生黃芪30g,木防己30g,益母草30g,丹參30g,澤瀉30g,車前子30g。

上方3劑,以單味免煎中藥顆粒劑混勻,裝入0.5g膠囊,每次服10粒,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

囑忌肥甘,遠(yuǎn)房幃,多散步,低鹽、低脂肪飲食。

二診: 2005年9月16日。

服上方諸藥,眼瞼及下肢水腫已消,經(jīng)血按時來潮,食欲減少,空腹血糖9.6mmol/L,尿糖 (+)。舌淡紅,苔白膩,脈沉細(xì)尺脈稍弱。繼宗前方進(jìn)退。

二地各20g,山萸肉30g,白芍30g,太子參30g,白術(shù)30g,茯苓30g,生黃芪30g,薏苡仁30g,益母草30g,丹參20g,車前子20g,澤瀉20g,黃精10g,玉竹10g,仙靈脾10g,麥冬10g,天門冬10g,生麥芽10g。

上方3劑,仍以單味免煎中藥顆粒膠囊劑。服法、禁忌同前。

三診: 2005年10月18日。

服上方藥,經(jīng)血如常,血糖、尿糖已正常。舌紅,苔淡黃稍膩,脈沉弦,尺脈稍弱繼宗前法進(jìn)退。

仙靈脾30g,巴戟天30g,菟絲子30g,熟地黃30g,山萸肉30g,白芍30g,當(dāng)歸30g,炒白術(shù)30g,茯苓30g,生黃芪30g,薏苡仁30g,香附30g,益母草30g,丹參30g,黃精30g,玉竹30g,生麥芽30g,生甘草9g。

上方5劑,繼以單味免煎中藥顆粒膠囊劑,服法同前。

2006年1月電告: 已身孕2個月,血糖、尿糖均正常。

【按語】 本案系肝腎不足、脾失健運(yùn)、沖任失調(diào)所致消渴病合并不孕癥。西醫(yī)診斷糖尿病、不孕癥。方中二地益腎填精,養(yǎng)血止消渴,為君藥; 淮山藥、懷牛膝、山萸肉益氣滋陰,引藥下行止消渴,為臣藥; 當(dāng)歸、白芍養(yǎng)血益肝止消渴; 太子參、白術(shù)、茯苓、生黃芪益氣健脾,以滋生化之源,為輔助之藥; 木防己、澤瀉、益母草、丹參、車前子利水消腫,活血調(diào)經(jīng),為佐使之藥。全方合用,可補(bǔ)益肝腎,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益氣健脾,利水消腫。二診服上方月余,水腫已消,經(jīng)血來潮,血糖、尿糖有所下降,繼宗前方,防己易薏苡仁,加用仙靈脾、黃精、玉竹、二冬、麥芽益腎滋陰、導(dǎo)滯止消渴之品。三診服上方,血糖經(jīng)血如常,繼宗前方進(jìn)退。前后服中藥3月有余,后來電告知已有身孕而血糖正常。

醫(yī)案6 臟腑衰敗,腎濁消渴

霍某,男,83歲。初診: 1999年7月11日。

【病史】 高血壓、冠心病、腎動脈硬化性腎病、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多年,空腹血糖17.6mmol/L,尿糖(+++),血尿素氮28.7mmol/L,肌酐645.40μmol/L,(香港某院檢查),長期應(yīng)用西藥,病情未能控制,故來京求余診治。

【證候】 眼瞼及下肢浮腫,視物不清,耳鳴耳聾,動作遲緩,尿中有脂液,呈混濁狀態(tài),大便黏滯,面色晦暗。

舌質(zhì)暗,苔白腐稍膩,脈弦,尺脈弱。

【辨證】 元?dú)獯笏?,肝腎不足,脾失健運(yùn),氣血失和。

【立法】 大補(bǔ)元?dú)猓棠I養(yǎng)肝,健運(yùn)中州,益氣和血。

【方藥】 西洋參粉30g,紅參15g,生黃芪30g,炒白術(shù)30g,冬蟲夏草粉30g,西紅花粉30g,丹參30g,懷牛膝30g,淮山藥30g,茯苓30g,枸杞30g,山萸肉30g,白芍30g,當(dāng)歸30g,熟地黃30g,黃精30g,玉竹30g,益母草30g,熟大黃30g,生蒲黃30g,澤瀉30g,車前子30g,麥冬30g,冬蟲夏草30g。

上方7劑,用單味免煎中藥顆粒劑,將4味藥粉與顆粒劑混勻,裝入0.5g膠囊,每次服10粒,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

二診: 1999年11月20日。

服上方4月余,精神轉(zhuǎn)佳,腫勢著減,血壓平穩(wěn),空腹血糖降至6.7mmol/L,尿糖轉(zhuǎn)陰,尿素氮下降至16.8mmol/L,肌酐下降至429.4μmol/L。舌質(zhì)暗,苔白膩,脈弦,略有和緩,尺脈仍弱。繼宗前方進(jìn)退。

西洋參粉30g,冬蟲夏草粉30g,紅參15g,西紅花粉30g,生黃芪30g,炒白術(shù)30g,淮山藥30g,茯苓30g,山萸肉30g,熟地黃30g,枸杞子30g,當(dāng)歸30g,白芍30g,黃精30g,玉竹30g,麥冬30g,懷牛膝30g,益母草30g,丹參30g,生蒲黃30g,熟大黃30g,車前子30g,澤瀉30g。

上方5劑,仍以單味免煎中藥顆粒劑與四藥粉混勻,裝入0.5g膠囊,每次10粒,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

三診: 2001年2月18日。

服上方3個月,水腫全消,尿素氮11.6mmol/L,肌酐364.4μmol/L,血糖、尿糖均已正常。舌質(zhì)暗,苔白稍膩,脈弦緩尺弱。繼宗前法進(jìn)退。

西洋參30g,冬蟲夏草粉30g,西紅花粉10g,生黃芪30g,炒白術(shù)30g,茯苓30g,淮山藥30g,山萸肉30g,熟地黃30g,枸杞子30g,黃精30g,玉竹30g,麥冬30g,懷牛膝30g,生蒲黃30g,天門冬30g,女貞子30g,生甘草3g

上方5劑,繼以單味免煎中藥顆粒劑與藥粉劑混勻,裝入0.5g膠囊,每次5粒,日服3次,以觀后效。

2002年2月中旬電告: 血糖一直平穩(wěn)。

【按語】 本案系元?dú)獯笏ァ⒏文I不足、脾失健運(yùn)、氣血失和所致消渴合并水腫。西醫(yī)診為糖尿病合并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性腎病。方中西洋參、紅參、生黃芪、白術(shù)四藥大補(bǔ)真元,消腫止渴,為君藥; 冬蟲夏草、淮山藥、山萸肉益腎補(bǔ)肺,健脾消腫止渴,為臣藥;枸杞子、白芍、當(dāng)歸、熟地黃補(bǔ)益肝腎,養(yǎng)血填精止消渴,黃精、玉竹、麥冬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西紅花、丹參、懷牛膝、益母草、生蒲黃活血化瘀,便血行水運(yùn),水運(yùn)腫消,共為輔佐之藥; 炒白術(shù)、茯苓、澤瀉、車前子、熟大黃健脾利水,消腫化濁止消渴,為使藥。全方合用,可大補(bǔ)元?dú)猓棠I養(yǎng)肝,健脾利水化濁,活血化瘀,消腫止渴。

二診服上方諸藥,水腫著減,血糖、血壓下降,腎功能好轉(zhuǎn),守上方以膠囊劑,緩圖正復(fù)邪除,前方再進(jìn),以觀后效。三診服上方藥3月余水腫全退,腎功能有所恢復(fù),血糖、尿糖均已正常。上方減冬蟲夏草、紅參、當(dāng)歸、白芍、麥冬、益母草、丹參、熟大黃、車前子、澤瀉,求以平為期,緩圖根治。間斷服藥年余,來電告之血糖、尿糖均已正常。

醫(yī)案7 氣陰兩虛,熱郁消渴

鄭某,男,64歲。初診: 2004年6月4日。

【病史】 罹患高血壓、冠心病、心律不齊30余年,多年檢查糖耐量低,經(jīng)常出現(xiàn)低血糖癥。近日經(jīng)住院檢查空腹血糖19.6mmol/L,尿糖(++++),不愿意服西藥,故求余診治。

【證候】 善饑多食,口渴多飲,心煩急躁,口干目澀,大便秘結(jié),尿黃赤,神疲乏力。舌質(zhì)稍暗,苔白膩,脈沉弦尺稍弱。

【辨證】 氣陰兩虛,水不布津,熱傷三焦。

【立法】 益氣養(yǎng)陰,滋水化源,清三焦熱。

【方藥】 生黃芪30g,淮山藥30g,蒼白術(shù)各20g,二地各20g,玄參30g,二冬各20g,牛蒡子30g,地骨皮30g,枸杞30g,玉竹30g,黃精30g,丹皮10g,黃芩10g,川黃連10g,知母30g,懷牛膝30g,丹參30g,生甘草3g

上方5劑,以單味免煎中藥顆粒劑混勻,裝入0.5g膠囊,每次服10粒,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

囑控制食量,低脂、低鹽飲食,禁忌肥甘食品。

二診: 2004年7月10日。

服上方月余,大便通暢,尿稍黃,仍口干,空腹血糖12.6mmol/L,尿糖(++)。舌紅苔淡黃,脈濡稍數(shù),尺部仍弱。繼宗前法治之。

西洋參粉10g,太子參30g,麥冬30g,天門冬30g,生地黃30g,熟地黃10g,牛蒡子30g,地骨皮30g,枸杞子30g,山萸肉30g,玉竹30g,黃精30g,炒白術(shù)30g.蒼術(shù)10g,懷牛膝30g,川黃連10g,黃芩30g,丹參30g,生石膏60g,肥知母30g,生甘草6g。

上方5劑,仍服顆粒膠囊劑,服法同上。

三診: 2004年8月12日。

服上方月余,空腹血糖8.7mmol/L,尿糖轉(zhuǎn)陰,口干渴好轉(zhuǎn),二便調(diào)。舌紅苔淡黃,脈濡尺仍弱。繼宗前方加減治之。

太子參30g,生黃芪30g,炒白術(shù)30g,麥冬30g,天冬30g,懷牛膝30g,枸杞30g,黃精30g,生地黃30g,熟地黃10g,山萸肉30g,淮山藥30g,玉竹30g,丹參30g,黃芩10g,川黃連10g,炒梔子10g,肥知母10g,生麥芽30g,生甘草6g。

上方10劑,劑型與服法同上。

四診: 2004年10月14日。

服上方2月余,空腹血糖正常。尿糖(-),精神轉(zhuǎn)佳,體力倍增。舌紅,苔淡黃,脈弦尺弱。繼服上方10劑,劑型與服法同上。

五診: 2004年12月16日。

近月余,每日飯店吃飯,應(yīng)酬過多,夜間12點(diǎn)以后才睡,自覺精力不足,經(jīng)查空腹血糖8.7mmol/L。繼宗前法進(jìn)退。

山萸肉30g,生地黃30g,淮山藥30g,紅參粉10g,枸杞子30g,熟地黃20g,白芍30g,西洋參10g,黃精30g,玉竹30g,炒白術(shù)30g,蒼術(shù)10g,川黃連10g,黃芩10g,紫草根10g,夏枯草10g,地骨皮30g,牛蒡子30g,懷牛膝30g,丹參30g

上方10劑,劑型與服法同前。

六診: 2005年2月18日。

服上方,血糖、尿糖均已正常。囑繼服前方中藥。節(jié)制食量,低鹽、低脂飲食,堅持散步,保持平常心態(tài),定期檢查。

七診: 2006年2月28日。

間斷服上方中藥顆粒劑,空腹血糖控制在5.4~8.7mmol/L之間。

【按語】 本案系氣陰兩虛、水不布精、熱傷三焦所致消渴。西醫(yī)診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冠心病、心律不齊。方中生黃芪、淮山藥、蒼白術(shù)補(bǔ)中益氣止消渴,為君藥; 二地、玄參、二冬滋陰益肺腎,滋水化源,為臣藥; 牛蒡子、地骨皮、枸杞子、玉竹、黃精、丹皮養(yǎng)陰清熱,生津止渴;黃連、黃芩、知母清心瀉火,生津止渴,為輔佐藥; 懷牛膝、丹參、生甘草活血化瘀,引藥下行,清熱和胃,為使藥; 全方合用,可補(bǔ)中益氣,養(yǎng)陰清熱,健運(yùn)中州,滋水化源,生津止渴。二診服上方月余,諸癥悉減,繼宗前法,加用西洋參、太子參、生石膏等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之藥。

三診服上方諸藥,尿糖轉(zhuǎn)陰,口干渴緩解,二便調(diào),熱勢大減,繼以前方去西洋參加黃芪。四診服上方2月余,血糖、尿糖均已正常,形神俱增,守方再進(jìn)。五診因外出應(yīng)酬,飲食不節(jié),起居無常,血糖有上浮趨勢,繼宗前法治之。六、七診間斷服用中藥膠囊劑,餐前血糖控制在5.4~8.7mmol/L。

醫(yī)案8 胃腸燥熱,津傷消渴

趙某,男,45歲。初診: 2006年4月4日。

【病史】 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病史多年。近1年來罹患糖尿病,近日查空腹血糖21.6mmol/L,尿糖 (++++)。經(jīng)人介紹,求余診治。

【證候】 體胖善饑,口渴多飲,多食多尿,面色紫紅,大量飲酒,每日約半斤,大便干燥。舌苔黃厚膩,脈實(shí)有力。

【辨證】 胃腸燥熱,津液耗傷。

【立法】 清熱潤燥,生津增液。

【方藥】 川黃連10g,黃芩10g,熟大黃6g,蓮子心10g,夏枯草10g,牛蒡子30g,地骨皮30g,生地黃10g,麥冬15g,西洋參(單煎) 10g,天冬10g,枸杞10g,山萸肉10g,淮山藥10g,生黃芪15g,白術(shù)15g,蒼術(shù)10g,生麥芽30g,白芍15g,生甘草3g。

上方40劑,水煎服。

囑忌肥甘厚味、醇酒、煎炸食物。遠(yuǎn)房幃,多散步,不過度勞累。

2006年5月14日,服上方中藥1個月,精神轉(zhuǎn)佳,體力倍增,經(jīng)查空腹血糖4.5mmol/L,尿糖轉(zhuǎn)陰,效不更方,繼服前方,以觀后效。

【按語】 本案系胃腸燥熱、津液耗傷所致消渴。西醫(yī)診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方中川黃連、黃芩、熟大黃、蓮子心清心瀉火,通腑潤燥,止消渴,為君藥; 西洋參、生地黃、二冬、牛蒡子、地骨皮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潤燥為臣藥; 夏枯草、枸杞、山萸肉、淮山藥清肝熱養(yǎng)腎陰,益氣生津,止渴潤燥; 生黃芪、白術(shù)、蒼術(shù)、生麥芽益氣健脾導(dǎo)滯,以滋化源,為輔佐藥; 白芍、生甘草斂肝陰,清胃熱,生津止渴。全方合用,可奏清熱瀉火、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之功。二診服上方40劑中藥,體力倍增,血糖降至4.5mmol/L,尿糖正常,繼服前方以觀后效。

醫(yī)案9 肝腎不足,熱郁消渴

王某,女,45歲。初診: 1998年12月10日。

【病史】 罹患消渴病已3年,合并高血壓、脂肪肝、視網(wǎng)膜病變、椎管動脈硬化、神經(jīng)性頭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介紹,求余診治。近查空腹血糖13.1mmol/L,尿糖 (+)

【證候】 體胖多食,口渴引飲,口干目澀,心煩急躁,頭暈?zāi)垦#曃锊磺?,夜寐夢多,?jīng)期前后無定期,二便調(diào)。舌紅,苔白膩,脈弦細(xì)尺弱。

【辨證】 氣陰兩虛,肝腎不足,熱郁經(jīng)脈,氣血失和。

【立法】 益腎養(yǎng)陰,養(yǎng)血填精,清熱活絡(luò),調(diào)和氣血。

【方藥】 生地黃30g,麥冬30g,天冬30g,枸杞30g,地骨皮30g,當(dāng)歸30g,白芍30g,制首烏30g,女貞子30g,仙靈脾30g,川黃連30g,黃芩20g,草決明30g,杭菊花30g,全蝎10g,天麻20g,木瓜30g,羌活30g,威靈仙30g,桃仁30g,紅花30g,丹參30g,益母草30g,川芎12g,生甘草9g。

上方3劑,以單味免煎中藥顆粒劑混勻,裝入0.5g膠囊,每次服10粒,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

囑忌肥甘,少厚味,多散步。

二診: 1999年3月18日。

服上方3月余,血糖、尿糖已正常。頭暈?zāi)垦o@著好轉(zhuǎn),唯血壓仍在140/90mmHg以上。舌質(zhì)暗,苔白膩,脈弦細(xì)尺弱。繼以前方加炒萊菔子30g,熟大黃10g,澤瀉30g,山楂片30g,葛根30g。上方3劑,劑型與服法同前。

三診: 1999年7月16日。

服上方3月余,血糖、血壓均正常,脂肪肝已除,月經(jīng)已正常,精神轉(zhuǎn)佳。某次外出忘記服藥數(shù)日,且過食香蕉等含糖分高水果,此后檢查血糖、尿糖仍正常。為鞏固療效,前方減大黃,易生麥芽30g,繼服3劑顆粒劑,每次服5粒膠囊,日服3次,以圖穩(wěn)定病情。

【按語】 本案系氣陰兩虛、肝腎不足、熱郁經(jīng)脈、氣血失和所致消渴病。西醫(yī)診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視網(wǎng)膜病變、椎管動脈硬化、脂肪肝等病。方中以淮山藥、生地黃、二冬、枸杞、地骨皮益腎滋陰,潤肺生津止渴,止眩暈,為君藥; 當(dāng)歸、白芍、制首烏、女貞子、仙靈脾補(bǔ)益肝腎,止消渴,為臣藥; 黃連、黃芩、草決明、菊花四藥合用,清心瀉熱,安神定志,清肝瀉火,明目止消渴; 全蝎、天麻、木瓜、威靈仙、丹參、益母草、川芎活血化瘀,調(diào)和氣血,為輔佐藥; 一味生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合用,益氣養(yǎng)陰,補(bǔ)益肝腎,清熱瀉火,調(diào)和氣血。二診服上方3月余,血、尿糖均已正常,諸癥好轉(zhuǎn)。三診服上方藥3月余,血糖、血壓均已正常,繼以前方緩圖根治。

【按語】 每年11月14日為 “世界糖尿病日”,防治消渴病早已成為世界人類矚目的一項(xiàng)重要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罹患糖尿病以后,一旦不能控制病情的發(fā)展,可使腦中風(fēng)、冠心病的發(fā)病幾率增加3倍,下肢截肢的發(fā)病幾率增加10倍,尿毒癥的發(fā)病幾率增加17倍,雙目失明的發(fā)病幾率增加25倍。作為醫(yī)者必須重視糖尿病與并發(fā)癥的防治。所舉9例消渴病人均為有合并癥者,其中合并“腎功能不全” 者2例; 肢端壞疽1例; 周圍神經(jīng)痛者1例; 一眼失明者1例; 高血壓者6例; 冠心病1例; 腎動脈硬化者1例; 椎管動脈硬化1例; 脂肪肝4例; 西醫(yī)盡管早已有胰島素與多種降糖藥物問世,但仍無法根治,中醫(yī)藥治療消渴病,特別是治療多種合并病者至今仍有明顯的優(yōu)勢,是西藥所不能代替的。

中醫(yī)藥治療消渴病已積累了2000年的豐富經(jīng)驗(yàn),創(chuàng)建了治療消渴病的科學(xué)理論,為現(xiàn)代中醫(yī)藥人員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經(jīng)驗(yàn)和科學(xué)的理論體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朱文元治療消渴驗(yàn)案四則
一種主治糖尿病的中藥組合物.pdf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