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靶向藥物遞送到癌細胞的方法。這一發(fā)現是基于使用間充質干細胞和由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微膠囊。研究結果發(fā)表在《生物材料科學》雜志上。在未來,這一發(fā)現可能會在不損害健康組織的情況下,獲得更精確的腫瘤對抗方法。
不同類型的組織,包括脂肪、肌肉、軟骨和骨骼,都來自間充質干細胞(MSC)。此外,這些細胞可以遷移到腫瘤并與之發(fā)生反應。其原因是趨化因子——腫瘤積極釋放的蛋白質樣物質。趨化因子吸引表面有特定受體的細胞,這些細胞的遷移與趨化因子濃度的增長是一致的。MSC表面的CXCR4受體與SDF-1趨化因子發(fā)生反應,使細胞向腫瘤靠近。
基于活細胞的藥物傳遞系統的開發(fā)是生物醫(yī)學領域的一個熱點問題。這一策略為使用能夠與腫瘤發(fā)生反應的細胞培養(yǎng)物提供了可能。MSC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潛在藥物傳遞平臺之一,因為它們相對容易獲得并在實驗室中生長。
這項新技術允許人們攜帶不同的生物活性物質,包括抗癌藥物。該小組選擇長春新堿作為樣本藥物,因為它影響不同類型的生長,并在化療中被積極使用。將長春新堿放入由高分子化合物和金納米棒制成的特殊微膠囊中。膠囊通過吞噬作用進入間充質干細胞,然后用紅外光照射細胞,紅外光穿透組織而不損傷細胞。結果,膠囊中的金粒子吸收了大量的能量并被加熱。高溫破壞了聚合物結構,藥物被釋放到MSC中。部分長春新堿殘留在細胞內,另一部分進入細胞間隙影響腫瘤。
亞微米級和微米級聚合膠囊的合成新技術為不同的生物活性物質提供了包裝。在此基礎上,可以開發(fā)出各種各樣的抗腫瘤物質的傳遞平臺,可以創(chuàng)造出適用于現代醫(yī)學不同領域的藥物。長期以來,紅外光被廣泛應用,只要正確設置照射參數,紅外光幾乎是無害的。
靶向給藥通過減少對健康細胞的負面影響,有助于減少化療的毒副作用。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