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簡單的介紹了大德意志師在1944年的裝備情況和戰(zhàn)斗經歷,這一期我們來介紹另一支德軍王牌部隊—裝甲教導師。
裝甲教導師的出現,起源于古德里安和希特勒的一次談話。1943年末古德里安打算以裝甲兵學校的學員為基礎,組建一支裝甲樣板部隊。而希特勒也恰好喜歡組建這種“超級裝甲師”,于是雙方意見不謀而合,裝甲教導師也就因此而成立。
裝甲教導師最大的特點就是“車”多,畢竟是樣板部隊,機械化程度必須要高。不過這個“車”指的并不是卡車,而是sdkfz251半履帶車。
德軍sdkfz251半履帶車
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非??粗亍安教箙f同”??ㄜ囘@玩意雖然能夠實現部隊的快速調動,但其畢竟只是個交通工具,上不了前線。在戰(zhàn)場上步兵們依舊只能靠雙腿跟在坦克后邊跑,戰(zhàn)斗效率非常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德國搞出了半履帶裝甲車。
這種裝甲車不僅容量大,而且還帶有裝甲防護。不僅能夠用來運輸士兵,還可以伴隨坦克一起戰(zhàn)斗。
sdkfz251半履帶車除了運輸外,還被改進成多型特種車輛
然而德國在戰(zhàn)爭期間一共就生產了1.6萬輛半履帶裝甲車,想要大范圍裝甲部隊自然不現實。實際上每個裝甲師,只有偵察營和一個擲彈兵營裝備這種車,其他人仍舊是乘坐卡車。
到1944年,每個裝甲師半履帶車的裝備數量在100輛-300輛之間,不同的部隊待遇也不一樣。比如黨衛(wèi)軍骷髏師就是典型的后娘養(yǎng)的,坦克方面還好,但是在裝甲車上數量過百都困難。而同時期的國防軍第5裝甲師,則有300多輛半履帶車。裝備差異過大是德軍中一個很常見的現象,筆者通常將之分為四個等級(之后會詳細介紹)。
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期間,一支德軍裝甲縱隊
每輛半履帶車加上駕駛員和車長,總共能裝12個人。100輛履帶運輸車也就只能乘載1200人,而光是一個裝甲擲彈兵營就有800-1000人左右。因此德軍裝甲師中,一般只會有一個擲彈兵營配備裝甲運兵車,另外師屬偵察營也會裝備一小部分。
而裝甲教導師作為樣板部隊,裝備半履帶運兵車的數量達到了700輛!兩個擲彈兵團加上偵察營、通訊營等師屬單位全都是滿編的狀態(tài)。
130裝甲教導團2營的一輛四號坦克
在坦克方面教導師就稍微正常一點,古德里安起初預想的裝備400輛坦克,這個顯然只存在于幻想。(就連美軍都不敢這么搞...)
裝甲教導師和其他部隊一樣,有一個四號營和一個黑豹營。另外還有一個316虎式裝甲連,有5輛保時捷虎王和3輛虎式。
屬于裝甲教導師的保時捷虎王
在諾曼底戰(zhàn)役打響前,教導師共有99輛四號坦克、89輛黑豹、5輛虎王、3輛虎式。
除了130裝甲教導團外,該師的坦克殲擊營還裝備有31輛IV號坦克殲擊車和10輛三號突擊炮。整體實力非常的強大。
當然組建這種王牌部隊,是非常消耗資源的,尤其是前線的作戰(zhàn)部隊嚴重缺編的情況下,德國人的這種做法有種“自欺欺人”的意思。
諾曼底戰(zhàn)役時教導師的黑豹營還在整頓訓練中無法參戰(zhàn),因此只能借走了原本是第3裝甲師的黑豹營。
第3裝甲師麾下的第6裝甲團1營,在諾曼底戰(zhàn)役時配屬給了教導師
犧牲其他部隊來組建這樣一支王牌師,裝甲教導師能夠發(fā)揮出其該有的價值嗎?
這個答案并不好說,裝甲教導師在諾曼底戰(zhàn)役中給盟軍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但自身的損失也極其慘重。實際上像教導師這種機械化程度很高的部隊,不應該用于西線戰(zhàn)斗。在盟軍絕對的制空權面前,教導師毫無機動性可言,所有的行軍動態(tài)基本都被敵方掌握。最終被寄予厚望的教導師還是淪為了消耗品,沒能成為德軍的制勝法寶。
在西線戰(zhàn)斗的裝甲教導師
很多人認為東線才是適合教導師發(fā)揮的戰(zhàn)場,然而該師在西線戰(zhàn)斗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抵御盟軍希特勒頒布了51號元首令,不允許任何西線部隊隨意調動,曾在匈牙利戰(zhàn)斗過的教導師最終還是被調回了西線。
回歸戰(zhàn)斗,到1944年11月份,教導師基本上已經是沒什么戰(zhàn)斗能力了。12月份裝甲教導師重組,由于戰(zhàn)斗減員過于減重,兵員的素質也沒有了保障。坦克上也只有1個裝甲營了(四號和豹式混編),這時候的裝甲教導師已經是徒有其名,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最終該師在魯爾地區(qū)被圍,突圍無望后向美軍投降,不過那已經是1945年4月份的事了。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