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晨八時,我們從雙流縣薰風塔出發(fā),坐上膠皮車,順道川滇公路南行,沿途經(jīng)過的村落市鎮(zhèn)都不繁盛。十時五分到花園場,雙流縣和新津兩縣在此分界,這個場子就是新津東部的第一道門戶。場名的來源,傳說是蜀王曾種花于此。但是蜀有前后之分,蜀王也不止一人,不知道這位種花的究竟是誰,這正和牧馬山牧馬的蜀王,一樣的令人難以明白。從雙流縣過來,這段公路老是靠著牧馬山的西邊走。
新津境內(nèi),五分之二是山,五分之一是江,就生產(chǎn)來說,自然不如雙流縣了,然而卻因水道的湊集成為交通的樞紐。我們沿途見有一件比成都好的事,就是婦女的勞動分子相當多。拉車的,推車的,擔物的,大都是婦女,她們真能吃苦耐勞。
西南的交通,抗戰(zhàn)以來算是突飛猛進了,可是我們還覺得不夠。譬如從雙流縣到新津城,相距不過五十華里,然而八時三刻動身,途中又沒有耽延,差不多費了四點鐘工夫方才達到。最麻煩的要算是渡河。新津的東南郊,正當金馬河(岷江的第三支流)、西河(文井江的下流)、南河(一名赤水)五水的交會點。
王勃詩所謂: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相傳這里就是五津所在。舊時建有長一里半的漢安橋,夏秋水漲,總易毀壞,年年修理,人民每以為苦,后來干脆把它廢掉了?,F(xiàn)在這個渡口只搭了一座浮橋,每年四五月間將它拆去,到八九月間水落時又搭起來,所以一年之中有五個月必須舟渡。我們隆冬過此,固然有橋可行,只是橋的寬度不能通過膠皮車,所帶的行李只有雇個女工背起走。她們想多得錢,雖然東西過重,也搶著勉強走,不肯讓同伴分背。這樣一來,走兩三里路也就免不了數(shù)次的休息。走到一座小石橋,旁峙見“宋太子少保張商英故里”的石碑,我們才知道,神宗時薦王安石為相的御史張?zhí)朴?,哲宗時攻擊元祐黨人不遺余力、徽宗時拜相的他的老弟商英,就是這地方的人物。他弟兄倆不僅在政治上有相當?shù)牡匚?,就是在學術上也有不可埋沒的成就。[五代]后蜀時,有個以詩出名,與前蜀歐陽彬先后輝映,自號皂江漁翁的張立,據(jù)說就是他們的祖先,更可見他們是書香世第。前行不到半里路,經(jīng)過兩條不算熱鬧的街道,便進了東門,落宿良裕旅館。
卸裝之后,出游全城。城作長方形,從東門到西門約兩里路,南門到北門不過半里許。現(xiàn)在的城址是隋開皇初移治的,城墻是乾隆年間建筑的。至于它的前身,《華陽國志》所載“元光四年,益州刺史任安城武陽”的武陽縣城,已在東南岸相距五里的地方了。聽說這遺址還存留一部分。城西北有民眾教育館一所,也由孔廟改設,規(guī)格設備遠遜雙流縣,民教館的斜對面有個縣立女子師范學院,我們繞道東門,循南河岸沿東走時,又看見縣立中學和私立中華女子中學校。三個中等學校,女的竟占其二。后聞人言,“此地的中學生,男子只一二百人,女子卻有四五百”。從表面看來,好象男孩子不肯讀書;事實上并不如此,乃因新津離成都近,多半到成都升學去了,我們出游時,正逢星期六下午,所以滿城走來走去的大都是穿著制服的女學生。
新津縣城關比雙流縣小,可是就它的形勢說,岷江、西河、南河前后環(huán)繞,天社、修覺諸峰峙于前,鶴鳴接于右,牧馬環(huán)衛(wèi)于左,很富于“襟山帶川”雄壯之觀。將來敘昆鐵路筑成,川滇、川康兩大公路干線通車以后,川滇康藏間貨物的運輸,客商的往來,肩摩款湊,新津就可躍而居于商業(yè)中心的地位。假若本地人不愿放棄未來的利益,即當前從今埋頭苦干,教育方面也應適應環(huán)境的需要,從速造就專門人才,好擔負起開發(fā)的責任。
本縣人口并不繁庶,其原因乃是三百年前遭的兵災太慘酷了。當清順治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八月,張獻忠陷成都,掠祟慶州后,便入新津,不分老少男女,一概屠殺,當時全縣居民十余萬眾,幸免于難的不過數(shù)姓而已。后來張獻忠托名開科取士,招集許多青年書生,又被一網(wǎng)打盡,連這僅存的幾家也完了。他又燒毀典籍,一切文件都無存了。遇著這樣的浩劫以后,天府之土的新津,百里之內(nèi)竟至曠無人煙。后來慢慢的募民開墾,招集流亡,鄰省兩湖兩廣一帶才遷來許多人民。又經(jīng)三百年來休養(yǎng)生息,最近丁口方增至十五萬以上。就市面看,也較雙流縣差。聽說新津的商務,在抗戰(zhàn)前以棉花和棉紗為最,當鋪和銀號次之,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鹽、米、油又次之。但花紗都在江西、湖北兩省商人手里,商、銀號的大權(quán)又歸陜西人包辦,鹽是鄰縣邛崍人的專利,只有米和油的利益,本地人得與嘉定人共享。其它尋常日用品,僅能自給自足,無利益可言。所以新津的經(jīng)濟,實在是入超的。要想彌補這個漏洞,唯有提倡實業(yè),從基本上促進生產(chǎn)。試看本地的木柴業(yè)如此茂盛,只要好好地培植森林,一面砍伐,一面添栽,使輸出不致間斷,天生的藥材又這般豐富,只要人工種植改良,也可以增加生產(chǎn),這都是無盡的利源。又瓜子亦為本地的特產(chǎn),若能用心選擇種子,好生栽種,外面人容易進來,工商業(yè)必然操在他們的掌握之中,本地人的生活恐將漸漸地陷入枯萎了。
二十二日早,我們到縣政府,適值縣中高級職員們將游九蓮山觀音寺,船已雇好,我們就做了不速之客。南門緊臨南河,九蓮山在南河的西面,所以便由南河下船西行。十時十分上船。水淺船大,坐的人又多,船底與河中石子摩擦而過,走得慢極了。舟子兩人在前撐篙,一人在后撐篙兼掌著舵,還有兩人則背著纖在岸山走。他們這樣的努力,兩個鐘頭才走了十五里路。據(jù)說頭秋水漲時,只要一點鐘就到了。
十二時到商隆場上岸,步行登山,沿途有不少小規(guī)格的漢墓石槨隨處可見。約行四里到觀音寺,寺在九蓮山蓮心之下,峰巒環(huán)抱,形勢佳勝。觀音寺的來歷,據(jù)當?shù)貍髡f是張商英舍宅所建(按孝宗淳熙一共十六年,第八年即公元1181年為辛丑。辛亥則為光宗紹熙三年,即公元1191年。兩者相差十年。不知是否明代人將紹熙誤作淳熙,或?qū)⑿脸笳`作辛亥?若此寺確修于淳熙辛丑年,那么是甲子錯了;要么確修于辛亥年的話,是年號錯了),考張商英死于宣和三年即1121年,則造此寺時他已死五十年了。這寺當初落成時,是一個極大的廟子??上гв诒蕖5矫鞔腥~,又由和尚們興建起來,清代再加幾次培修,才成十重殿宇,與舊址相較,已經(jīng)縮小了大半。中間一殿還保存明成化以來的壁畫,莊嚴肅穆,因系膠漆所繪,不易剝蝕。諸殿佛像也各極其妙,顏色凝湛,想來明代遺跡必然存留不少。寺系女尼掌管,漸歸荒廢,倘再不加修理,數(shù)十年以后,這些有價值的藝術恐有同歸于盡的危險。
游了一處觀音寺,回來天就黑了。這因一來日子太短,二則冬船往來太慢,三則新津的標準鐘比成都遲一小時,因此一切人事也隨著遲延。今天早晨我們的表上已過八點,可是點心鋪子還剛升火。我們要吃點心,走來走去找不到,到茶館中卻已座滿了人。即此一端,便看出新津人生活的悠閑。新津的出產(chǎn)是這樣富,未來的地位又這等重要,如果全縣人民能認清未來的使命,大家都把精神振作起來。將來的興盛真是不可限量。
二十三日午前十一時,我們渡江登修覺山,山上有修覺寺,大殿供鐵鑄南岳大帝一尊,高丈余,但不載鑄像年月,傳說與玉皇觀的東岳大帝像同為唐代所鑄。新津十二景:“修覺詩碑”為其一,碑上刻的是杜工部和陸放翁的詩。唐明皇幸蜀,也曾駐驛,寺前有遺址,一據(jù)說就是蘇東坡讀書處,今名“東坡亭”。寺石巖間刻“修覺山”三個大字,字徑三尺許,半已剝落。“修”字但存在其中,“覺”已模糊,唯“山”字大體尚完好,相傳唐明皇駐驛時所寫,或說唐僖宗幸蜀時書,但都沒有確實證據(jù),而其筆法大似東坡,因此也有東坡所寫的說法。唐代建筑的雙塔,排在寺門的左右,放翁過修覺山所書的:白塔映朱閣,間見青林間兩句,已經(jīng)將它描寫在內(nèi)了。右塔側(cè)有二井,相距數(shù)尺,泉水通流。聽說春夏汲東井,秋冬汲西井,則所得甘冽異常,反之則否,呼為“靈泉”。左巖下又有一泉出自石凹,歲月久了,變成一池,雖天旱不竭,它的特效是能治愈皮膚上所生的瘡瘠等,這比寺前的靈泉更靈了。
玉皇觀就在修覺寺的右上方,里面的塑像最整齊。所塑十二真人像,竟有文殊、普賢二真人在內(nèi),這可見封神演義的影響。作封神演義的陸西星,因他寫的商末故事,而那時釋迦尚未出世,所以把佛菩薩們一起拉到道教里來而改稱為真人,哪知此書傳到四川,道士們就真照著塑起像來,這是在別地所沒有看到的。觀中俯臨成嘉路和岷江的一面,建有玉皇樓,此樓有“新津游覽第一”之稱。憑欄遠眺,景色絕勝,遠山近水,豁人心目,夏天于此避署,定饒雅趣。
下修覺山,上木魚山,這里有不少的漢墓。漢人作墓正和河南陜西人住的窯洞一般,鑿山成室,又作套間,或向旁開,或向上下開,真有“連闥洞房”之觀。我們下去的兩個墓,是早給人發(fā)掘過的,里邊已空無所有。然而對當時作墓的制度就明白了不少。一進墓門就是墓道,現(xiàn)在的墓中靈床是正對墓道的,但漢墓則不然,靈床卻在墓道之旁,正同住人的房間一樣,床鋪是搭在一邊的。一墓之中分作數(shù)室,即每一死者占據(jù)一室??偠灾?,生人如何住家,死人也如何住家而已。新津的山是土包石的,所以漢墓全是石室。當時的工程真?zhèn)ゴ?,石匠的本領也不小,在一塊大石頭里,居然劈出這許多房間來。聽說去年此地又發(fā)現(xiàn)犍為郡太守某君之墓,但我們沒有找到。將來要是新搜到一大室漢墓,最好是打通之后,一些不改原樣,洞口裝上鐵門以免盜竊,而將鑰匙放在公共機關,有參觀人到來,才開鎖進去,好讓訪古的人看到墓中的全部規(guī)制。若像現(xiàn)在這樣,發(fā)掘一個就散失一個,那倒不如任其長埋的好了。我們披荊尋墓,身上足上帶了不少的棘刺。有的墓很淺,一俯視即見石槨,那大概是中等人家的;有的墓洞口太狹,鉆不進去,那是發(fā)現(xiàn)之后給當?shù)厝颂钊模恢劣谝郎綆r所作之墓而內(nèi)分數(shù)室的,那是非富貴人家辦不到。進洞之時,須點火把,洞內(nèi)雖黑暗,還不至于窒息,因為各室之間都有通氣洞,像月洞窗一般。大概在建筑的時候,工人們鑿以透氣的。
離了木魚山,到龍巖寺有萬歷石碑。寺外有二巨石,依形稱為石鼓、石鑼。
又到天社山,那是一所極有歷史的老君廟。據(jù)碑上說是漢唐以來就有的,明末毀了一次。民國十二年又被火毀,二十年重修,造得非常嵬巍莊嚴。上八卦亭,經(jīng)石欄上面刻著六十四卦及十二生肖等。
觀中也有十二真人像與玉皇觀同。寺右有二洞,一名“觀音”,一名“老君”。老君洞是天然的石洞,觀音洞實即一漢墓,洞內(nèi)右邊尚存靈床的格式。在兩洞之間還有一洞,已經(jīng)填塞,道士說:“此洞北通青城,南通峨眉,長七百余里,為怕人探險喪生,所以塞了”。這洞是否真通青城、峨眉,固不必論,但總是一個很深的洞,總有人進去而出不來的。
下午三點,到朝陽洞,洞在南河南岸,新近開鑿,無甚可觀,附近漢墓不少,漢磚遍地。
渡河回城,已經(jīng)下午四時,是夜大雨,深怕明天到不了邛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