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認真讀了史蒂芬·柯維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收獲頗多。這是一本不厚的書,我卻花了不短的時間。如果僅從書名和封面看,這是一本很平常的書,而且很可能會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書。而讀完之后,我到覺得取名為“成功人生的七個秘訣”也許更為貼切??赡苁俏鞣饺烁觿諏?,不若國人那樣故弄玄虛。
他從兩個層面講人生的成功,第一個層面是個人的成功,即個人從依賴走向獨立;第二個層面是公眾的成功,即從獨立走向互賴。
從依賴走向獨立,強調三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
積極主動是改變自我的開端,可以使人擺脫環(huán)境對你的心理束縛,從而導致人生過程變成一個總是被動地應付的危險。人生的一切積極變化,總是從主動積極地面對自我、管理自我開始。
以終為始是幫助人找到人生意義的最好方法。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我們去追問人生,而在于我們如何去規(guī)劃人生。人生格局的真正改變,在于自我對人生目標的明確。而在一個浮躁的社會,有多少目標是真正關切人的內心的精神需要?以終為始的方法無疑是一個很好的人生定位器。沒有目標,就不可能有方向。有了目標,才會發(fā)自心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找到人生目標,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不再是原來的自己。
要事第一是一種自我管理方法。什么是重要,對目標有幫助的才是重要的。而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應付生活中的繁雜事物,習慣了“做著”,很少關注他們與目標有沒有關系或者什么關系。這讓南轅北轍或緣木求魚的故事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斷上演。其中推薦了一個周計劃表,是相當有可操作性的。關注和維護此表現(xiàn)在已成了我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
從獨立走向互賴,強調三個習慣:雙贏思維、知己知彼、統(tǒng)合綜效。
雙贏思維是與人合作的目標。我更喜歡用“共贏”這個詞。世界不象人心那樣狹隘,別人的所得,不一定就是自己的損失。單打獨斗式的成功在社會越來越不是常態(tài),相反,團隊的成功才是現(xiàn)代社會成功的常態(tài)。只有共贏,團隊的合作才有基礎,這樣的合作才可能長久。通過幫助別人成功來成就自己,是一種共贏的模式。
知己知彼就是要了解自己和別人的關切。與中國文化中的“忠恕”暗合。即要忠于自己的內心和原則,又要關注他的人目標和原則。只有理解才能共贏,只有溝通,才能理解。
統(tǒng)合綜效就是中國的“中庸平衡”。中庸平衡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大智慧。就是在照顧多方關切的基礎上,達成共贏目標的途徑。
最后講的是持續(xù)改進,也就是與時俱進的自覺地自我完善,強調在身體、精神、心智、社會情感等方面的自我修養(yǎng)。
七個習慣中,除以終為始是關于理想與使命之外,其余六個習慣均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修身范疇。其中貫穿了三個基本理念:一是緊扣目標,二是重在行動,三是尊重與民主。關于個人的成功,首先在于要有明確目標,以避免成為無頭的蒼蠅。實現(xiàn)目標首先在于思維的轉變,而其關鍵則在于行動,行動不是盲動,而是須臾不離目標的行動。
公眾成功的目標在于共贏,達到共贏的最佳最穩(wěn)定的途徑則是民主,團隊的目標、計劃、執(zhí)行、評價、獎懲,每一個過程都需要民主的思想,團隊的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只是責任不同,每個人的智慧、勞動、利益、原則都應該得到尊重。在團隊中,自覺自制的力量非常大的,而強制的力量則是非常蒼白。通過民主的方式和方法,可以發(fā)掘成員的自制(即團隊成員的自我管理,自制是一種自尊的表現(xiàn)),順利達到團隊的目標。在國內,我們把這種團隊民主的結果常常叫做“團結”,而我們對團結基本停留在口頭上,或者是成員對權威或上級的無條件犧牲(自我的原則、利益、精神追求),而對團結的基礎卻關注甚少,史蒂芬同志在這本書里給了我們一個較好的注解。
縱觀全書,以講述以效能為目標的七個習慣為脈絡,但其間也觸及并強調了價值觀、個人品德、人生的終極意義等深層次的問題。在我看來,這正是本書沒有淪落為一般舍本逐末的自我管理或勵志書籍的可貴之處。這本書的主要思想,在傳統(tǒng)國學的經(jīng)典中,往往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思想根源,如忠恕的達仁之道,又如修齊治平的指引。這在對本書的吸取的同時,不禁由衷嘆服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感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修養(yǎng)不足。
如果要說本書有何什么不足,則是在論述人生成功之道的系統(tǒng)性上。七個習慣雖然是成就成功的重要秘訣,但在從核心價值觀、人生目標、再到修身、修學、儲能的體系上,則欠系統(tǒng)性。不過由于篇幅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時這也符合書名的內涵。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