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記
北京的秋天無疑是美麗的,秋游十三陵:領(lǐng)略天壽山的層林盡染,感受皇家陵園的宏大氣勢,心情激動是自然的。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景區(qū)的明十三陵,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境內(nèi)燕山山麓的天壽山,建于1409~1645年,歷時230余年,先后修建了13座皇帝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監(jiān)墓。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位妃嬪、2位太監(jiān)。陵區(qū)總面積80余平方公里,是迄今為止中國乃至世界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一處皇家陵園,目前只開放了長陵、定陵、昭陵和神路。明代術(shù)士認為:這里是“風水”勝景,絕佳“吉壤”,萬年“壽域”。
十三陵距離明清兩代皇帝辦公、生活的故宮即紫禁城大約50公里,如果說紫禁城是皇帝的“陽宅”,那么十三陵就是皇帝的“陰宅”。古人認為:帝王的宮城為陽宅,陵寢為陰宅,陰、陽宅同屬一脈。紫禁城與十三陵遙相呼應(yīng)、對稱,天壽山與萬歲山(又叫景山)各為十三陵和紫禁城的靠山,陵前和城前均有水流潺潺,背山面水,實乃絕佳風水,所謂“舉九州之勢而建王都”由此可見一斑。
十三陵建設(shè)的初衷不外乎源于王朝統(tǒng)治者對厚葬之風的迷信,他們認為:真龍?zhí)熳蛹热灰膊粫L命百歲,但死后的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一樣,所以要將陽世的“威儀”帶到陰間去,繼續(xù)享受九鼎至尊。那么墓葬環(huán)境的選擇對皇帝而言顯然是件天大的事,按晉人郭璞在《葬書》中的觀點:理想墓葬環(huán)境應(yīng)以“生氣”為核心,以藏風得水為條件,以福蔭子孫為最終目的。明十三陵,后以天壽山為玄武,前有靈山為朱雀,左以蟒山為青龍,右有虎峪為白虎,陵前朝宗河的“生氣”被水口內(nèi)的平臺山和影山鎖住,藏風聚氣。十三陵的地下建筑為死者營建了生前擁有的宮室,而地面的廟堂建筑則與天壽山陵區(qū)的山川河流完美融合??梢姡魇旰妥辖钦窃陲L水和禮制指導下建造的中國最宏偉的建筑群,是集納了中國風水玄妙和魅力的群建筑。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享國276年,一共有16位皇帝,但為什么叫明十三陵而不是十六陵呢?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鐘山之陽,史稱“明孝陵”。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fā)兵南京,朱允炆倉惶不知所終,至今為大明懸案之一,所以沒有陵墓。第七位皇帝朱祈鈺,因其兄英宗皇帝在著名的“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刺所俘,一時宮中無主,在“國不可一日無君”的情景下,太后和大臣于謙等人推舉朱祁鈺即位,是為明代宗。按說,哥哥出征,弟弟監(jiān)國,叔叔輔政乃王朝常理。后英宗被放回,這段“宮中”事件就迅速演變成兄弟相殘的“奪門之變”,結(jié)果朱祁鈺暴斃身亡,明英宗復位后堅決否認朱祁鈺的皇帝身份,將其在天壽山區(qū)域內(nèi)修建的陵墓搗毀,而以“王”的身份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位帝中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帝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十三陵的祖陵——長陵,其主人明成祖朱棣,是十三陵的最初營造者,這位奪建文帝王冠的朱棣,是明朝一位非常重要的皇帝,可謂大明二號人物,屬于創(chuàng)業(yè)之君,他遷都北京,創(chuàng)天子守邊先河,修建故宮,構(gòu)筑皇陵,建造了十三陵的第一陵,但最先入葬的卻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朱棣死后明仁宗按照其遺詔,將朱棣與徐皇后合葬一起,稱長陵,帶有紀念碑的性質(zhì),在長陵四周,另有十二陵,都是朱棣的龍子龍孫及后嗣的陵墓。長陵的奢華程度大大超過其父朱元璋墓孝陵的規(guī)模和氣派,僅地下宮殿建設(shè)就歷時四年,施工精細,用料嚴格,地面上的主體設(shè)施施恩殿,工程浩繁,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所有木件全用金絲楠木,淡雅幽香,1米多直徑,10幾米高的60根金絲楠木大柱,承托著2300平米的重椽廡殿頂,舉世無雙,最粗的一根重椽金柱,高12.58米,底徑達到1.12米,為世間罕見佳木。金絲楠木自古是皇家文化符號的象征,被稱為皇家木,是我國特有的極其珍貴木材,是最理想、最珍貴、最高級的建筑用材,其中品質(zhì)最好的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貴州等地,生長極其緩慢,成為棟梁之材至少要生長200年以上。在交通還不發(fā)達的明朝,光這些木料由南方向北京運輸就難度極大,耗資巨大。大殿黃瓦紅墻,燦若云錦,歷經(jīng)600余年,至今仍金碧輝煌,攝人心魄,雄偉壯觀,即便紫禁城的太和殿比之亦顯狹小。朱棣以后的明皇帝們,自然承繼了朱棣的遺產(chǎn):紫禁城和金鑾殿,不只模擬其生,而且模擬其死,一概大興土木,不惜勞民傷財,耗費民脂民膏,繼續(xù)大肆圈地,修建豪奢陵墓,恨不能將人世間的所有黃金美玉、綾羅綢緞等稀世珍寶帶走。
遙想當年秦始皇修驪山墓,殺工匠滅口,因此所有的機密唯獨緘口不語的兵馬俑知道。在十三陵昭陵一側(cè),有新月城——俗稱“啞巴院”,相傳玄宮封門以后,設(shè)計師和裝修工全部被關(guān)在這里服藥成啞巴,百辭莫辨,所幸留了性命,但遺憾的是大明天子們可能沒有想到此舉對防備盜墓毫無效果。
看來,大明的創(chuàng)業(yè)之君朱元璋也罷,朱棣也罷,在位時不但把繼位的太子選好,而且將死后入葬的一切后事也安排妥當;不但在世時享盡天下的榮華富貴,還想著死后也能像活著時一樣,繼續(xù)朕即天下,統(tǒng)領(lǐng)陰間一切,子子孫孫延續(xù)萬年:朱棣為第一陵,后任皇帝為第二陵,直至萬陵。就像秦始皇當年設(shè)定的王朝體制一樣:朕為始皇帝,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傳承,即使死了也不能丟了軍權(quán),這才有了威風赫赫的兵馬俑地下軍團。沒想到隔了一千多年以后的朱元璋、朱棣們,仍然強烈地認同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生死觀,皇帝死后絕不能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簡單入葬,仍然要享受天子至尊:普天下最宏大的葬禮、最宏偉的陵寢,子子孫孫無窮盡焉!
然而歷史往往愛和這些九五之尊的天子們開玩笑,似乎并不買他們的帳,而且表現(xiàn)出驚人相似的一幕幕活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為了能夠登上皇帝寶座,一口氣殺死了二十多個兄弟姐妹,而且還設(shè)計逼死了長兄扶蘇,踏著兄弟姐妹被殺的血路成為秦二世,他繼位后比秦始皇的統(tǒng)治更為殘暴,更加專橫,更加為所欲為,致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后來陳勝吳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只短短三年時間秦二世竟被趙高的親信閻樂威逼,含淚自殺而死,年僅24歲,還真是個小伙子的年齡,就以這樣不忍卒看的殘忍方式自絕于他的子民,這個滿打滿算只有17年的秦王朝只經(jīng)歷了兩世就灰飛煙滅了,這是秦始皇萬萬沒想到的,他龐大的地下軍團怎么也不會沖到地上來搭救秦始皇嘔心瀝血創(chuàng)建的帝國大廈傾覆之厄運,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對皇帝也照樣適用。
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帝——第16帝崇禎皇帝,雖有匡扶社稷之心,卻無挽狂瀾之力,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日,為了避免皇室受辱,他想親手斬殺自己16歲的女兒長平公主,結(jié)果心慌意亂,一劍下去只斬斷了女兒的一條臂膀,看著女兒在血泊中翻滾哀號,崇禎帝嘆道:“誰讓你生在帝王之家?”其實這句話崇禎帝也可捫心自問?;实圩龅竭@個份上,可見崇禎帝當時的心情真是懊悔至極:當初還不如不做這個皇帝,但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世上永遠沒有后悔藥。當他又得知最信任的太監(jiān)曹化淳已經(jīng)打開彰義門,投向李自成懷抱時,他最后一絲僥幸徹底幻滅了,等待他的只有在紫禁城的靠山——景山上吊死了,終年35歲??磥懋斈瓯伙L水師和朱棣皇上看好的紫禁城的靠山景山在關(guān)鍵時刻也靠不住,崇禎帝的幾個兒子則化裝成平民孩子逃出皇宮后下落不明,至此大明王朝就算徹底垮臺了,至于后來的南明王朝只是形式上的明朝罷了,已無實際意義了。
有人說:崇禎帝非亡國之君,亡國的是他的臣。事實果真如此嗎?
翻檢史料,我們可以看到,大明王朝其實是一個很奇葩的王朝:奇葩一,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使朝中無重臣,大臣們誰也管不了誰,誰也不服誰。自秦朝創(chuàng)立“三公九卿”以來,宰相制度一直延續(xù)了上千年,利大于弊。朝中無相,發(fā)展到最后導致宦官專權(quán)、黨爭激烈這兩大怪胎,如東林黨與宦官魏忠賢權(quán)力之爭,就使明朝元氣大傷。
奇葩二,奇葩皇帝多,如草根逆襲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由于他出身社會底層,受盡元朝貪官污吏的各種欺壓,所以他最痛恨官員腐敗,頒布了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反貪法令:貪污60兩以上銀子者,殺!明初的一兩銀子,按當年的米價折算,相當于現(xiàn)今人民幣600元左右。由此推算,在明代官員貪污相當于4萬元左右人民幣財物,便會被處以極刑。這還不解恨,朱皇上還施行了對貪官污吏比那“千刀萬剮”的凌遲處死更殘酷的“剝皮”刑法,把貪贓官吏活生生地剝下皮,再在人皮中填滿亂草,用針線縫合成人形,懸掛在各級官衙內(nèi)外“示眾”,讓每天上下班的官員見之心驚膽戰(zhàn),不敢再貪贓枉法。這種嚴刑峻法的反貪措施,在當時的確起到了一定震懾作用,但物極必反,由于無反貪的體制約束,朱元璋死后,“剝皮法”雖被保留了下來,但已主要不用于反貪了,而是被東西廠的特務(wù)機構(gòu)掌握,用于以反貪名義的政治清洗了,貪贓之風一代比一代更嚴重。愛好修仙的嘉靖帝,他上朝不穿龍袍,改穿道袍,下班后醉心煉丹,無心理會朝政。還有史上最宅的萬歷皇帝,他10歲即位,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帝,起初還重用張居中等能臣,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實行“一條鞭法”,出現(xiàn)了“萬歷中興”的局面,但萬歷14年后,他沉迷酒色,厭煩朝政,身居內(nèi)宮28年不上朝,不見朝臣,不理朝政,也不出宮門,簡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再就是被皇帝身份耽誤的天才木匠——天啟皇帝,由于天啟皇帝剛一生下生母就被養(yǎng)母害死,養(yǎng)母也不喜歡天啟,從小天啟是被奶媽客氏帶大的,客氏不識字,沒事就給他木頭疙瘩玩,天啟自幼也沒讀什么書,基本上是個文盲皇帝,他的老爹朱常洛只做了29天皇帝就掛了,史稱“一月天子”,所以也沒時間培養(yǎng)他,但天啟皇帝受奶媽客氏影響,木匠活做得出奇的好,木工手藝天賦異常,他常常醉心木工活,什么刀鋸斧鑿、拋光雕刻、彩繪刷漆,樣樣高超,如他曾把紫禁城的幾個宮殿親自作了翻修,據(jù)說折疊床就是他發(fā)明的?;鹿傥褐屹t匯報工作時專找天啟皇帝做木工活正酣時,天啟嫌他打擾,就說:“你看著辦”,所以才導致魏忠賢一步步專權(quán),把持朝政。
亡國之君崇禎帝的執(zhí)政能力、行事風格、性格愛好也夠奇葩,他自己生活簡樸,龍袍都打著補丁,口口聲聲稱愛民,但口惠而實不至,當時中原、西北一帶連續(xù)7年氣候反常,持續(xù)大旱,到處蝗災(zāi),餓殍遍野,疫疾大起,國庫明明充盈,但他卻既不賑災(zāi),也不拿國庫錢修水利,還變本加厲征收賦稅。用人上疑心太重,善惡不分,陰狠手辣,大開殺戒,從錯殺袁崇煥開始,數(shù)位能臣良將被莫名其妙殺死,17年換了50位首輔大臣,無故殺死2位。喜怒哀樂無常,用現(xiàn)在話說有點“神經(jīng)質(zhì)”,可因一句話就開殺戒。又好面子,眼看李自成、皇太極要打進北京,群臣都勸遷都南京,以圖再舉,他明明心中也是這么想的,卻當朝嚴詞呵斥,從而坐失機遇。還剛愎自用,經(jīng)常自我感覺良好,可謂志大才疏,是位政治品性和性格都不見得怎么好的皇帝,皇太極說:“崇禎帝是宮中癡兒”、“皇城中的傻小子”,郭沫若先生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說:“其實崇禎這位皇帝是很有問題的。他仿佛是很想有為,然而他的辦法始終是沿著錯誤的路徑走。除去了魏忠賢和客氏,是他最光輝的時刻。但一轉(zhuǎn)眼間依賴宦官,對于軍國大事的處理,樞要人物的升降,時常是朝三暮四,輕信妄斷。”由于崇禎帝的“太難伺候”,致使朝臣暮氣深重,報喜不報憂,朝野上下,粉飾太平,黨羽之間明爭暗斗,欺上瞞下,士大夫不知廉恥,官員腐敗創(chuàng)歷朝之最,社會貧富懸殊極度嚴重,土地大量兼并,人吃人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盜賊土匪猖獗,老百姓對明王朝已不抱任何希望,狼煙四起。盡管崇禎帝在位17年,吸取了前帝荒廢朝政的教訓,即使有病也堅持上朝,的確沒睡過一天安穩(wěn)覺,但終因個人能力、品性原因,積重難返,他的運氣也實在太差:此時,雄踞東北、擁有鐵騎百萬,富有雄才大略的滿清統(tǒng)治者皇太極正虎視眈眈大明王朝。李自成、高迎祥等人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登高一呼,一呼百應(yīng),從西安打到北京,一路幾乎如履平地,如入無人之境。此情此景,明王朝不亡才成怪事了!可見,王朝專制國家往往把它的國運系于皇帝一人身上,由皇帝一人主宰,那么這個國家自然是相當危險的,最后最遭殃的還是老百姓。
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時是絕對沒想到大明會在經(jīng)歷了16帝后就土崩瓦解了,與傳說中劉伯溫給朱氏王朝的氣數(shù)估算“遇順即止”倒是驚人吻合,這里的“順”后人理解為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朝”。強勢專權(quán)的朱棣在他建皇陵時也沒想到只埋了13個皇上這明王朝說沒就沒了。想想崇禎帝吊死在景山時的悲凄、淚砍女兒時的慘烈,金錢、權(quán)力、金鑾殿還那么值得留戀嗎?還那么值得飛蛾撲火般地去搶奪嗎?
有哲人說:“華盛頓的偉大,不在于他的進取,而在于他的退讓;不在于他的功成,而在于他的身退;不在于他的掌權(quán),而在于他的交權(quán)?!彼麨樽杂闪粝碌氖锹窐?,而不是墓碑。老百姓說:“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明十三陵至今仍不失宏偉,不失皇家氣魄,可惜的是只埋了13位皇帝。
作者簡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