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秘方
癌癥
1 中醫(yī)治療腫瘤的總則和藥物 2 癌癥治療基本方劑 3 外用消瘤膏 4 各類癌癥對癥方劑
--白血病 --膀胱癌癥方劑 --腸癌 --肺癌、喉癌 --肝癌 --腦部癌癥
--乳腺癌、淋巴癌 --食道癌癥 --胃癌 --胰腺癌方劑 --子宮癌
腦血栓 中風(fēng) 乙肝 失眠 頸椎痛 三叉神精痛 頭痛 風(fēng)濕 毒龍丹 黑神丸
中醫(yī)治療腫瘤的總則和方藥
腫瘤治療的臨床表現(xiàn)符合祖國醫(yī)學(xué)中關(guān)于"癥"、"結(jié)"、"巖"的記載,認(rèn)為病由痰凝、氣滯、血瘀、熱毒所致,治療上采取辨癥與辨病相結(jié)合,消除病灶與調(diào)整體質(zhì)相結(jié)合的原則。"堅者削之,結(jié)者散之,留者攻之,滯者導(dǎo)之,熱者寒之,損者益之"。治療上采取清熱解毒、通氣化痰,軟堅消結(jié),活血祛瘀,培補氣血等法。民間常采用治療"惡疽"、"毒瘡"的藥物和"以毒攻毒"的方法治療腫瘤,取得較高的療效。
【方一】
毛冬青(水火藥)39~90g 虎杖15~30g 鬼羽箭9~15~30g 鹿銜草15~30g
穿破石15~60g 石見穿15~30g 僵蠶3~9g 全蟲3~9g 露蜂房9~15g
九香蟲3~9g 急性子9~15g 金剛蟲(蜣螂)9~15g 草河車9~15g
水蛭3~9g 蚤休9~12g 墓頭回9~30g 敗醬15~21g
花蕊石15~30g 赤石脂15~30g 白芨15~30g
【方二】
地榆15~30g 公英15~21g 野菊花15~21g 土木蟞6~9g 元胡6~9g
雞骨香15~21g 乳香 6~9g 沒藥6~9g 土茯苓30~60g 留行子9~12g
海藻6~9g 海帶6~9g 夏枯草15~21g 天花粉9~15~30g 金銀花30g
炙鱉甲15~30g 大小薊9~21g 威靈仙9~15g 木通9~16g
拔栔(金剛藤)12~21g 梭羅子(天師栗)15~21g 白花蛇舌草30~60g
半支蓮30~60g 半邊蓮 30~60g
癌癥治療基本方劑
氣貴和順 血貴流通 扶正祛邪 治癌****扶正:補先天、后天之脾腎,增強免疫功能。祛邪:清熱解毒,輔以攻毒、活血,必要時加止痛藥、止血藥。
引藥:上部頭面加白芷 胸喉加桔梗 胸前加白芍 脊背加羌活 下部加牛膝
基本方劑:
黃芪 15g 黨參15g 白術(shù)9g 茯苓15~30g 豬苓15~30g 生薏米30g厚補15g 女貞子21g 丹參21g 赤芍21g 鬼羽箭15g 鹿銜草15g
外用消瘤膏:蜈蚣10g 全蝎10g 蟾酥10g 兒茶10g乳香5g沒藥5g 紅花5g 冰片5g 黃升5g
上藥共研為粉末,以凡士林為膏,涂于患處或涂于相應(yīng)的穴位上,可達(dá)到止痛、消瘤的功效。
白血病:黃芪15 g 黨參 15g 白術(shù)9g 茯苓15g 豬苓15g 厚補15g 丹參21g 赤芍21g 女貞子21g 杞子15g 鬼羽箭15g 毛冬青30g 鹿銜草15g 拔栔15g 金銀花30g 公英15g 當(dāng)歸15g 熟地15g黃精21g
膀胱癌癥方劑:黃芪15 g 黨參 15g 白術(shù)9g 茯苓15g 豬苓15g 厚補15g 生薏米30g 丹參21g 赤芍21g 女貞子21g 杞子15g鬼羽箭15g 鹿銜草15g 毛冬青30g 車前子21g 懷牛膝21g 木通15g黃柏9g 土茯苓30g 黃精21g 芋肉21g
腸癌:黃芪15 g 黨參 15g 白術(shù)9g 茯苓15g 豬苓15g 厚補15g 生薏米30g 丹參21g 赤芍21g 女貞子21g 杞子15g 鬼羽箭15g 鹿銜草15g 懷牛膝21g 復(fù)花15g 生赭石21g 莪術(shù)15g 土木蟞6g黑地榆15g 槐角15g 瓜蔞21g
肺癌、喉癌:黃芪15 g 沙參 15g 白術(shù)9g 茯苓15g 豬苓15g 厚補15g 生薏米30g 丹參21g 赤芍21g 女貞子21g 杞子15g鬼羽箭15g 毛冬青30g 鹿銜草15g 天花粉15g 桔梗15g 二冬 各15g百部15g 瓜蔞21g 冬瓜子21g 南瓜子21g 牛蒡子15g 金果欖15g
肝癌 :黃芪15 g 黨參 15g 白術(shù)9g 茯苓15g 豬苓15g 厚補15g 生薏米30g 丹參21g 赤芍21g 女貞子21g 杞子15g鬼羽箭15g 毛冬青30g 鹿銜草15g 柴胡9g 郁金21g 僵蠶6g全蟲6g 石見穿21g 梭羅子15g 瓜蔞21g
腦部癌癥 黃芪15 g 黨參 15g 白術(shù)9g 茯苓15g 豬苓15g 厚補15g 生薏米30g 丹參21g 赤芍21g 女貞子21g 杞子15g鬼羽箭15g 毛冬青30g 鹿銜草15g 土茯苓60g 全蟲6g 蒼耳草21g白芷6g 蔓荊子12g 瓜蔞15g 膽星12g
乳腺癌、淋巴癌: 黃芪15 g 沙參 15g 黨參15g 白術(shù)9g 茯苓15g 豬苓15g 厚補15g 生薏米30g 丹參21g 赤芍21g 女貞子21g 杞子15g鬼羽箭15g 毛冬青30g 鹿銜草15g 柴胡17g 瓜蔞皮30g 夏枯草21g生牡蠣30g 青皮15g 鹿角片15g 香附21g 膽星15g 瓜絡(luò)30g
食道癌癥 黃芪15 g 黨參 15g 白術(shù)9g 茯苓15g 豬苓15g 厚補15g 生薏米30g 丹參21g 赤芍21g 女貞子21g 杞子15g鬼羽箭15g 鹿銜草15g 急性子15g 威靈仙21g 穿破石21g 海藻21g牡蠣21g 蜣螂15g 全蟲6g 瓜蔞15g
胃癌 黃芪15 g 黨參 15g 白術(shù)9g 茯苓15g 豬苓15g 厚補15g 生薏米30g 丹參21g 赤芍21g 女貞子21g 杞子15g鬼羽箭15g 毛冬青30g 鹿銜草15g 露蜂房15g 九香蟲9g刺猬皮15g 梭羅子15g 雞內(nèi)金9g 瓜蔞皮15~30g 劉寄奴15g
胰腺癌方劑 黃芪15 g 黨參 15g 白術(shù)9g 茯苓15g 豬苓15g 厚補15g 生薏米30g 丹參21g 赤芍21g 女貞子21g 杞子15g鬼羽箭15g 虎杖15g 鹿銜草15g 茵陳15g 炒梔子7g 大黃9g龍膽7g 穿破石21g 香附15g
腦血栓偏癱 總方:紅花15~25g (后下) 地龍25~40g 葛根30~50g
加減法:血壓偏高、頭痛目眩:加 石決明40g 夏枯草30g血壓偏低、頭昏眼花:加 紅參5g 菟絲子25g口眼歪斜:加 白附子10g 全蟲2g言語蹇澀:加 山羊角50g 膽南星5g氣血不足:加 生黃芪50~100g 當(dāng)歸20~40g肢體麻木:加 雞血藤15~25g 鉤藤15~25g手足拘急:加 桂枝15g 牛膝25g手足浮腫:加 益母草50g陰虛內(nèi)熱:加 元參40g 生地30g
血脂偏高:加 何首烏40g 山楂50~100g
十天一療程,中間休息3天,再繼續(xù)下一療程。本方有活血化瘀、擴(kuò)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加血流量以及調(diào)節(jié)機體新陳代謝的作用。
中風(fēng)后遺癥 中風(fēng)一年以上未愈者為后遺癥。生黃芪150g 全當(dāng)歸25g 桃仁25g 川紅花15g 地龍15g杜仲25g 川弓10g 生地35g 土鱉蟲15g 牛膝25g赤芍15g 甘草10g 田七粉8g(分3次服)煎服早晚各1次,早午晚各服1次田七粉。本方對中風(fēng)后肌肉萎縮、手腳無力亦有效。
失眠 法半夏10g 夏枯草10g 生地12g 炒白芍12g 女貞子10g 旱蓮草10g生牡蠣30g 夜交藤30g一日一劑,睡前半小時服頭煎,夜間醒后服第二煎(若夜間不醒次晨服之)。
頸椎病 葛根30g 全蝎2g 蜈蚣2g 烏蛇15g 赤芍15g 川弓15g 自然銅15g穿山甲15g 木瓜15g 鹿銜草30g 黑木耳12g 甘草6g一日一劑,水煎服。
頸部僵直、活動受限、上肢有刀割樣疼痛及觸電樣串麻或頭部轉(zhuǎn)動則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視物不清,甚則仆倒等癥,用之特效。
三叉神經(jīng)痛 白附子15g 制南星15g 僵蠶12g 天麻12g 川弓30g 白芷10g 羌活12g辛夷12g 全蝎9g 蜈蚣2g 川烏9g 草烏9g 天麻15g 荊芥12g防風(fēng)12g 細(xì)辛9g
外感風(fēng)熱:加 銀花12g 葛根15g 生石膏30g一日一劑,水煎,分3次服。10劑為一療程,一般服3~5劑即可顯效或痊愈
頑固性頭痛
川弓30g 赤芍12g 白芍12g 生地12g 當(dāng)歸12g 紅花12g 細(xì)辛3g首烏15g 甘草10g
前額眉骨痛:加 天麻12g兩側(cè)痛: 加 蔓荊子15g 菊花12g顛頂痛: 加 蒿本12g
后頭痛: 加 獨活12g 羌活12g氣血兩虛:加 黨參15g 麥冬15g 黃芪20g痰瘀相兼:加 陳皮12g久年不愈:加 蜈蚣3~5g 全蝎3~6g 羚羊角5~8g水煎分兩次服。痊愈率70%,總有效率98%。
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坐骨神經(jīng)痛、腰痛:獨活9g 杜仲9g 秦蘇9g 防風(fēng)9g 牛膝9g 白芍9g桑寄生18g 人參12g 當(dāng)歸12g 茯苓12g 川弓6g 甘草6g熟地15g 細(xì)草3g 肉桂15g
一日一劑,以酒為引,一般一劑見效,3~5劑即可治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