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光明,亦復(fù)何求!
——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劉向軍
祖籍浙江紹興,生于安徽歙縣,原名陶文濬,后更名陶知行,又更名陶行知,從1891年10月18日出生至1946年7月25日逝世,在他短短55年的生命歷程中,他把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yè)。
“人民教育家?!边@是新中國開國領(lǐng)袖毛澤東對他的評價。
“萬世師表?!边@是新中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對他的禮贊。
“大哉陶子,陶子陶子。陶子以前,一無陶子。陶子以后,無數(shù)陶子。”這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對他的謳歌。
陶行知,這位少年時聰慧過人、青年時學業(yè)優(yōu)異、成年后學貫中西的江南才子,在人生的后半程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生的教育家,我們可以用他所景仰的心學大師、中國文化中的圣人王陽明的兩句話來評價他:“此心光明,亦復(fù)何求!”
一、厚積薄發(fā),學貫中西——陶行知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礎(chǔ)
作為一代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非憑空產(chǎn)生。他的教育思想既源于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哺育,又源于歐美發(fā)達國家先進教育理念的滋養(yǎng),更源于他本人立足中國社會現(xiàn)實對教育的傾心實踐與大膽創(chuàng)新。
1.孔孟儒學思想的影響
生活在清末民初的中國,陶行知自然地接受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學思想不但影響了陶行知的道德品質(zhì),而且深刻影響了他的教育主張。
縱觀陶行知的一生,我們不難看出,在他的身上彰顯著孔夫子的博大情懷,噴薄著孟夫子的浩然正氣。陶行知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倡導和引領(lǐng)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終身教育、民主教育、科學教育、鄉(xiāng)村教育、示范教育,創(chuàng)造教育。他涉足了教育的各個方面,而且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愛滿天下,樂育英才”的儒學情懷,我們看到的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浩然骨氣,我們看到的是“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的社會擔當。這種崇高的思想境界,正是中國2000多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儒學境界。
正因為陶行知有這樣的思想境界,因此,他才能夠拋棄高官厚祿,到極其貧窮的南京郊區(qū)創(chuàng)辦曉莊師范學校,并把為中國培養(yǎng)100萬師范人才作為自己的教育夢想。也正是因為他有這樣執(zhí)著的奉獻精神,雖然他被國民黨列為繼李公仆、聞一多之后的第3個暗殺對象,他卻能夠堅持理想,毫不退縮,并自嘲地稱自己是“黑榜探花”?!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以天下為己任的精髓是他生命的底色。
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孔孟所倡導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啟發(fā)點撥、重視德育、鼓勵質(zhì)疑理念,在陶行知的教學主張中都有鮮明的體現(xiàn)。
2.教會學校博愛思想的影響
陶行知雖然生活在普通家庭中,但是因為他的父母都是教會信徒,因此,少兒時代的陶行知得以在教會學校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教會學校里,陶行知不僅接受了現(xiàn)代西方教育的初步熏陶,同時也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受到了基督文化的影響。雖然陶行知本人后來并沒有成為基督徒,但是毋庸置疑,少兒時代所受到宗教文化下的愛的熏陶,對他后來義無反顧地推行平民教育,深入民間,身體力行,歷盡艱辛,百折不撓,一定有積極的影響。我們有理由相信,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愛滿天下”兼具了中西方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
3.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影響
陶行知無疑是王陽明的信徒。他之所以把自己的名字由陶文濬改為陶知行,正是因為他對王陽明先生的崇敬。“知行合一”,這是理學大師王陽明先生的哲學主張,也是他的教育主張。王陽明在他的一生中踐行了自己的主張,數(shù)百年來他的思想主張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知識分子,他自己也被稱為中國兩個半圣人中的一位圣人。
陶行知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對王陽明“知行合一”的主張?zhí)岢隽俗约盒碌囊庖?。在王陽明那里,“知”和“行”是二而一的存在,真正的“知”就表現(xiàn)于“行”,真正的“行”一定體現(xiàn)為“知”;反之,那就不能叫做真正的“知”,也不能叫做真正的“行”:“合一”二字是其關(guān)鍵。但是,在陶行知看來,對于普通人來說,“行”是更重要的。他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更注重“行”也就是“做”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因此他提出了“教學做合一”。更因此把自己的名字由“陶知行”改成了“陶行知”。
4.約翰·杜威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
陶行知當年前往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約翰·杜威學習教育學。杜威是20世紀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大師、教育心理學大師,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陶行知、陳鶴琴、胡適這些校友。就基礎(chǔ)教育而言,陶行知無疑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最堅定而務(wù)實的傳播者、踐行者、改造者。
二、教育立人,教育立國——陶行知的教育家國觀
既有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又擁有那個時代西方發(fā)達國家最先進的教育理念,面對的則是積貧積弱、文盲遍地的舊中國,于是,陶行知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氣度提出了他鮮明的教育家國觀。
1.教育可以立人
在愚昧落后的土地上不能開出自由幸福之花,在一個文盲遍地的國度里不能夠?qū)崿F(xiàn)科學與民主。學貫中西的陶行知對此有刻骨清醒的認識。陶行知先生創(chuàng)辦曉莊師范學校的直接目的就是想通過培養(yǎng)一批批的教師來讓普通大眾擺脫文盲的困境。立人從教育開始,教育從識字開始。
陶行知說:“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彼f:“教師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他又說:“小學教師之好壞,簡直可以影響到國家的存亡和世運之治亂?!币粋€人就是一個家,無數(shù)的家就是一個國,家國同構(gòu),不可等閑,這就是陶行知先生對平民教育的崇高定位。
2.教育可以立國
改變一個個平民,就在改變一個個家庭,就在改變一個國家。這是陶行知對教育至高的認識,也是陶行知自覺肩負的時代使命。
陶行知說:“教育是立國之本?!彼€說:“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國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辦的教育,為人民自己幸福而辦的教育。”顯然,在陶行知那里,他的教育觀念直接與一個民主、自由、科學的國家觀念相關(guān)聯(lián)。
在20世紀上半葉戰(zhàn)亂頻仍的舊中國,蘇區(qū)的毛澤東和國統(tǒng)區(qū)的陶行知共同成為那個時代教育的先驅(qū)。
三、活的教育,活的人才——陶行知先生的教學論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理論家,更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實踐家。他辦學校,當老師,做校長,編教材,搞教學,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陶行知先生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教學論體系。
1.本體論: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边@是陶行知最重要、最核心的教育教學主張。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教學本體論思想。
“生活即教育”,這是對教育的一個嶄新定義。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在生活中實施,生活服務(wù)教育,教育指導生活。教育不能和生活相隔,更不能和生活相對,而要與生活相融,更要與生活相助。對于普羅大眾來說,這樣的教育本體論極具人間煙火味。
2.場域論: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校”,這是陶行知對學校的嶄新定義。什么是學校?學校不是獨立于社會之外的存在,而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如此,社會本身就是廣闊的學校。學校的大門不能與社會生活相隔絕,相反,學校要辦在社會里,社會要走進學校中。
3.方法論: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學方法論。這一主張脫胎于“知行合一”而有新的發(fā)展。在這里,陶先生對教學也下了嶄新的定義。什么是好的教學?“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陶行知先生特別強調(diào)了“做”的重要性。他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在這里,像王陽明先生一樣,陶行知先生強調(diào)的是“一件事”,即“合一”!真正的“教”就是“做”,真正的“學”就是“做”,真正的“做”就是“教”與“學”,“教學做”這是三位一體的存在。
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學做合一”教學論,是對中國傳統(tǒng)教學中所存在的“填鴨式教學”,也就是我們今天仍在反對的“滿堂灌”教學的批判。他說:“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填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fā)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他又說:“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lián)盟,結(jié)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 ?!彼€說:“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碧招兄壬磸?fù)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做”,直觀的就是手腦并用。
“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碧招兄壬L趣幽默的“三子論”,既突出了“做”的基礎(chǔ)性、原生性地位,也強調(diào)了只有通過“做”才可能積累真正的知識,帶來真正的創(chuàng)造。
“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工勝天工,只有每事問。”陶行知先生的《每事問》,道出了“做”的關(guān)鍵:問!只有好問、善問,才能實現(xiàn)“手腦雙全”。
4.目的論: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力的活的人才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三論,其根本的目的是通過活的教育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活的人才。
陶行知先生說:“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弊寣W生自己去學,讓學生主動去學,這才是活的教育,也才是活的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能夠做,做到最高境界就是創(chuàng)造。只知學而不知做就不是真的教育。有行動之勇敢,才有真正的收獲?!彼终f:“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他還說:“讓學生走上創(chuàng)造之路,手腦并用,勞力上勞心,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雙手,三解放頭腦,四解放嘴,五解放空間,六解放時間?!碧招兄壬隽诉@樣的創(chuàng)造教育的暢想:“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p>
“創(chuàng)造”,在陶行知的教育目的論中,這是他的核心詞、關(guān)鍵詞。想想看,這是20世紀上半葉陶行知先生的主張,放在我們的當下仍是振聾發(fā)聵,毫不過時!甚至我們要說,我們比陶行知那個時代更加需要創(chuàng)新教育,更加需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我們的教育改革搞了幾十年,與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育愈行愈遠,我們不是在解放學生,而是在不斷約束學生;我們不是在鼓勵學生“做”,甚至都不是在鼓勵學生“學”,而僅僅剩下了老師的“教”?!敖虒W做”不再“合一”,而只剩下了“教”這個惟一!
“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边@正是陶行知的教育目的。
5.教師觀:好的先生是教學生學
好的教育需要好的老師,理想的教育需要有一批有教育理想的人投入其中。陶行知先生對好的教師有自己的標準。
陶行知先生說:“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換句話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边@強調(diào)的是教師的模范作用。有人批評我們當下的教育是一群不讀書的人在教學生拼命讀書。對照陶行知先生的教導,每個教師都應(yīng)反躬自省。
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薄跋壬呢熑尾辉诮蹋谟诮虒W,而在于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lián)絡(luò),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lián)絡(luò)起來?!碧招兄壬倪@一教學主張,正是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也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自主學習”。
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边@是民主課堂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教育目的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一個教師如果對兒童眼中的世界、對兒童內(nèi)心的思想情感沒有足夠的尊重,就不可能培養(yǎng)真正有創(chuàng)造力的活的人才。
陶行知先生說:“那些高談闊論,妄自尊大,不屑與三百六十行為伍的都不是真教師?!边@是陶行知先生對教師修養(yǎng)和教師品德的要求。略有小知以為多知,甚至不知以為知,驕傲自滿,不思進取,脫離實踐,盲目清高,鄙薄普通勞動者,這樣的教師不能稱得上為人師表,也不可能培養(yǎng)真善美的活人。
6.德育觀:培養(yǎng)品德高尚的人
和古今中外所有的偉大的教育家一樣,陶行知先生高度重視德育。
他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薄扒Ы倘f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薄罢妗?,這是陶行知先生對德育的一字概括。只有真,才可能善,才可能美。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真實的人,一個真誠的人,一個真情的人。這樣的人才是活的人,這樣的人才可能有創(chuàng)造力,而這樣的教育才是活的教育,這樣的教學才是活的教學,這樣的教師才是活的教師。
陶行知先生說:“先生不應(yīng)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yīng)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苯虒W生學做人,這是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無論是現(xiàn)代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所說的“教育性教學”,還是我們今天所大力倡導的“立德樹人”,表達的是同樣的教育主張和追求。
而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師自己必須身正為范。陶行知先生說:“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yǎng)到不愧為人師表的地步!”身教勝于言教,無言之教乃是大教。
陶行知先生當年為師生編寫了一首《自立歌》:“吃自己的飯,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大先生的這首小詩,今天也依然可以作為中國當代師生的座右銘。
四、愛的教育,活的實踐——陶行知先生教學二三事
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陶行知先生始終戰(zhàn)斗在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線。在和老師、學生的交往中,他留下了許多生動的典型案例,值得我們學習反思。
1.四顆糖
陶行知在重慶育才學校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他看見一位高個子男生拿著石塊在追打別的學生,他就厲聲呵止了這位學生,并讓他一會兒去自己的辦公室。
過了一會兒,陶行知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他看到那個男同學已經(jīng)惴惴不安地站在他的辦公室等著他,準備挨校長的批評訓斥。
陶行知先生笑瞇瞇地拿出一顆糖遞給那個男生,他說:這顆糖是獎給你的,因為你很守時,比我到得早。
那個男生接過那顆糖,很是困惑。
接著,陶行知先生拿出了第二顆糖遞給那個男生:這一顆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制止你的時候,你停了下來,對我很尊重。
那個男生接過第二顆糖,更加不安。
接著,陶行知先生掏出了第三塊糖遞給那個男生:這一顆糖也是獎給你的,剛才我去調(diào)查了一下,你打那個男生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你這是伸張正義。
那個男生接過這第三顆糖忍不住哭了起來:校長你批評我吧,我知道自己做錯了,同學即使犯錯,我也不該用石塊去打他。
這時,陶行知掏出第四顆糖遞給那個男生:這顆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你知錯就改,我的糖塊沒有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jié)束了。
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故事,廣為流傳,感人至深,耐人尋味,啟人智慧。
如果一個教師不是懷有愛心,就不會對學生持有尊重;如果一個教師沒有耐心,就不會去細致調(diào)查;如果一個教師缺乏智慧,就不會這樣舉重若輕,游刃有余。
2.一只雞
有一年,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做演講。演講開始了,陶行知先生提了一只木箱子走上講臺。打開箱子,他拎出了一只大公雞,然后把大公雞放在了講桌上,聽講的師生都莫名其妙。
只見陶行知先生從口袋里掏出了一把米放在講桌上,他按著大公雞的頭讓大公雞吃,大公雞死活也不吃米。然后,他又掰著大公雞的嘴往嘴里塞米,大公雞還是不吃米。于是,陶行知先生往后退了幾步,那大公雞卻自己低下頭急匆匆的吃起米來。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會心的笑聲。
陶行知先生通過生動直觀的案例,揭示了“填鴨式教學”和“自主式教學”的根本不同:前者扼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后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這個故事的深刻意義還在于它給我們這樣的啟示:每個學生天生就有自主學習的本能,教師其實不必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什么深刻的教育,恰恰相反,只要不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扼殺就可以了。
3.一塊表
有一次,鄰居家的太太帶著一包紙憂心忡忡地來到陶陶行知家里。她打開那包紙對陶先生說:陶先生,我家的小兒子太不懂事了,把我剛買來的鐘表拆得七零八落,我狠狠地批評了他。他年齡這么小就敢亂拆東西,長大了還不把房子給拆了!
陶行知先生聽后嘆息著對她說:哎呀,你這是要毀掉一位愛迪生呀!
那位太太很是不解。于是,陶行知先生跟著鄰居家的太太來到她的家里。
陶先生抱起那個小男孩,親切地問他:為什么要把鐘表拆開呀?
小男孩看了看旁邊怒氣未消的媽媽,小聲回答回答:我聽到鐘表里邊有“滴答”聲,就想找一找聲音是怎么發(fā)出來的。
陶先生笑著說:走,我?guī)愕浇稚系男薇淼昕匆豢窗伞?/p>
陶先生帶著那個小男孩在鐘表店里看修表修師傅如何修表,整整看了一個小時,小男孩弄明白了鐘表發(fā)出“滴答”聲的原因。臨走的時候,陶先生又花了一塊錢買了一塊舊的鐘表送給了那個小男孩,讓他回家自己拆開看。
最后,陶先生告訴那個小男孩:以后再想拆什么東西的時候,先告訴大人一聲,好不好?
小男孩開心地答應(yīng)了。
這是一則家庭教育里如何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故事。面對孩子,父母常常忘了自己也曾經(jīng)是孩子,不能站在孩子的視角來看待身邊的世界,常常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能多一點愛心、耐心和童心,那么,我們的家庭一定會成為更好的課堂,父母也能夠成為孩子第一任好老師。
作為一名教師,即便我們不了解陶行知的生平事跡,不了解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僅僅了解和領(lǐng)悟他上面的三則教育案例,對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大有裨益。
縱觀陶淵明先生的一生,立功、立德、立言,他當?shù)闷稹按笙壬钡姆Q謂,他當?shù)闷稹叭嗣窠逃摇钡馁澝?,他當?shù)闷稹叭f世師表”的頌揚。
現(xiàn)實有作為,歷史有地位,這是一個教師的崇高境界,陶行知先生實現(xiàn)了。
“陶子以后,無數(shù)陶子?!钡高@能夠成為真的現(xiàn)實。
“此心光明,亦復(fù)何求!”陶行知先生永遠是中國教師的一面旗幟、一面鏡子。
2022.12.1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