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小史(六)|五代遼宋金時期的酒令文化
文:枯木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經(jīng)歷隋唐全國統(tǒng)一三百余年之后,又進入一個割據(jù)鼎立時期。中原地區(qū)定都于開封和洛陽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五代政權(907年~960年)差不多十年一更迭;周邊地方割據(jù)十國(902年~979年)除北漢外,九國盡在南方,或偏安一隅,或相互征討,得以暫存。
960年后周諸將發(fā)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定都開封。宋朝開國后陸續(xù)征討地方政權,到979年北漢投降,基本上統(tǒng)一大部分中國,和北方政權遼國(907年~1125年)相互對峙。后來又出現(xiàn)西夏(1038年~1227年),相互鼎立。金朝(1115年-1234年)太祖完顏阿骨打1125年滅遼,1127年又發(fā)動”靖康之變”滅北宋。宋朝宋徽宗之子趙構在臨安(杭州)建立政權,是為南宋(1127年~1279年),于是出現(xiàn)南宋、金、西夏對峙局面。直到最后都被元朝統(tǒng)一。
(五代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不可否認,宋朝文化經(jīng)濟科技異常繁榮,歷史上一般都唐宋并稱。然而就政治局面來看,整體處于分割對立時期。因而,五代遼宋金時期,就整體而言處于歷史分割時期。不過,由于漢文化的先進性、優(yōu)越性以及歷史傳承的習慣性,各地政權都推崇漢文化,因此文化上又處于既有相互排斥又有相互借鑒,既有相互差異又有相互交融的階段。
一、五代遼宋金的酒政
(▲ 北宋 趙佶(宋徽宗)《文會圖》(局部))
就酒的管理而言,五代遼宋金時期,由于政權更迭,戰(zhàn)火不斷,耗資巨大,因而需要大量的財力來支撐。于是這個時期的政權,都延續(xù)了從中唐開始的榷酒制度,實行專營或者“特許經(jīng)營”的方法,以擴充財政。對于私自釀酒的行為都是嚴懲不貸,如《宋史·志·卷一百三十八·食貨下七》記載:“五代漢初,犯曲者并棄市;周,至五斤者死。建隆二年,以周法太峻,犯私曲至十五斤、以私酒入城至三斗者始處極刑,余論罪有差”。
而對于飲酒的限制,五代十國以及宋朝,基本上是不限制飲酒。如《宋史》記載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下詔:"民間有吉兇事酤酒,舊聽自便,毋抑配。”遼代也很少有禁止飲酒律令,而金代卻不但實行榷酒制度,而且限制飲酒。如《金史·本紀·卷四·熙宗》記載天會十三年(1135年)金熙宗繼位后,“庚午,即皇帝位。甲戌,詔中外。詔公私禁酒”,成效明顯?!督鹗贰け炯o·卷五·海陵王》記載,正隆五年(1160年)十二月,海陵王下詔再次禁酒:“戊辰,禁朝官飲酒,犯者死,三國人使燕飲者罪”。另外世宗、章宗、宣宗、哀宗朝都發(fā)布過禁酒令,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禁酒屢禁不止。
關于這一時期的酒令文化,由于遼金西夏和此有關的記載資料甚少,大多都是記載酒禮,為漢文化的簡略版而已。因而我們只能就五代十國和宋代的大量史料去看看當時的酒令文化的變化。主要特點有:第一,傳統(tǒng)酒令投壺射覆等更加興盛,第二,分題分韻等雅令得以風行,第三,出現(xiàn)新的酒令形式,諸如九射格、彩選格、葉子戲、隱君子、猜枚等等。
二、宋代革新投壺酒令
1、酒令之投壺風靡各地
(司馬光《投壺新格》局部)
五代時期以至兩宋,酒令文化不但延續(xù)前代諸多酒令,而且使得傳統(tǒng)酒令更加具有娛樂性和普遍性。其中投壺是宋代最為風靡的酒令形式,無論朝堂官府,文武大臣,還是鄉(xiāng)村僻野,尋常巷陌,都是男女老少最為喜歡的娛樂方式。
諸如前蜀主王建淑妃花蕊夫人徐氏的《宮詞》有:“摴蒱冷澹學投壺,箭倚腰身約畫圖;盡對君王稱妙手,一人來射一人輸。”北宋錢惟演《無題》有:“香歇環(huán)沉無限猜,春陰濃淡畫簾開;有時盤馬看猶懶,盡日投壺笑未回?!毙旆e《夜宴仙》有:“不教偷藥姮娥到,卻放投壺玉女來”,《暴雨》有:“玉女投壺天大笑,千尋火炬當空照”等等,都是當時女子投壺的寫照。王安石《張氏靜居院》有:“問侯年幾何?矯矯八十馀” ,“問侯客何為?弦歌飲投壺”;魏野《贈岐賁推官》 :“婢閑猶畫卦,兒戲亦投壺”等,說明當時無論老幼都喜歡投壺游戲。
至于描寫軍旅投壺的詩詞,更是不勝枚舉。諸如司馬光《送鄭推官(戡)赴邠州》有:“草檄無留思,投壺不廢歡”;文彥博《駕經(jīng)略太尉相公移鎮(zhèn)太原》有:“將軍號令柳營傳,緩帶投壺自適然”; 蘇軾《送將官梁左藏赴莫州》有:“葛巾羽扇紅塵靜,投壺雅歌清燕開”;畢仲游《熙州蔣穎叔侍郎席上》有:“仗鉞出金門,投壺開玉帳”;劉敞《劉永年部署清燕堂》有:“帳下偏裨皆緩帶,軍中談笑亦投壺”;曾鞏《閱武堂》有:“柳間自詫投壺樂,桑下方安佩犢行”;楊時《安西聞捷》有:“玉帳投壺隨燕豆,坐看飛將縛驍戎”等等,都記錄了當時軍旅投壺風氣之盛。
2、投壺酒令變得兼具“樂”和“禮”性質
(宋代司馬光 《投壺新格》局部)
投壺在隋唐以前儀式繁瑣,進入五代宋初又過于注重勝負,因而宋人則在此基礎上予以改進,摒棄了過于繁瑣的禮儀,簡化和創(chuàng)新了投壺程式,增加了投壺名目,使得投壺“禮、樂”兼具?!端问贰に囄闹尽酚涊d當時有諸多和投壺相關的著作,如司馬光有《投壺新格》一卷,王趯《投壺禮格》二卷,卜恕《投壺新律》一卷,竇譝《飲戲助歡》三卷等等,不過大多佚失,其中《投壺新格》得以傳承。
司馬光對當時對投壺有悖于古禮而娛樂化的趨勢頗為不滿,于是在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創(chuàng)作《投壺新格》,對投壺 “更新定格,增損舊圖”,重新強調“投壺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為國,可以觀人”,還對投壺的名稱和計分規(guī)則,以“禮”的眼光,做了修改。并為投壺定了許多名目,比如第一支箭射中壺心,叫“有初”;第一第二支箭連續(xù)射中壺心叫“連中”;第一箭射中壺耳叫“貫耳”;非第一支箭射中壺心叫“散箭”;如果第一支箭射中壺耳,就叫“有初貫耳”等?!锻秹匦赂瘛穼Ξ敃r和后代影響最大,在明清兩代不斷被士大夫重刊,成為規(guī)式。
三、雅令在文士宴飲中得以風行
(南宋 馬遠 《西園雅集圖》(局部))
延續(xù)唐代雅令盛行,宋代將其擴張變化,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形式,諸如將前代的結社賦詩、鬮令等雅令演變成更加具有難度的拈題分韻、限題限韻等形式。
1、拈題分韻
(宋代 《夜宴圖》)
這是唐代鬮令的延續(xù),拈題是各人自認或拈鬮定題目,分韻是在限定的韻部中自認或拈定詩韻。拈題分韻的規(guī)矩是作成諸位共飲,作不成罰酒。關于這類題材,當時類似詩詞頗多,諸如五代至宋大臣學者徐鉉有《中書相公溪亭閑宴依韻》、《送周味道秀才東歸見別依韻》,北宋詩人楊億有《諸公于石氏東齋宴鄭工部,分韻得愁、秋、浮》,蘇頌有《即席分韻,送李才元學士守臨邛》,蘇軾有《臺頭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分韻得憶字人字,兼寄孫巨源二首》等等,數(shù)量繁多,為宋代宴飲詩詞之濫觴。
2、定題賦詩
(北宋 趙佶(宋徽宗)《聽琴圖》(局部))
定題賦詩就是在酒席上隨機出題(酒令),諸如要求說出人物、器物、詩句、韻律等等,涉及到三教九流古今文化,以此來飲酒取樂。我們略舉幾例。
1)歐陽修應對
據(jù)宋代邢居實撰著的筆記《拊掌錄》記載,歐陽公(歐陽修)與人行令,各作詩兩句,須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持刀哄寡婦,下海劫人船”。一云:“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歐云:“酒粘衫袖重,花壓帽檐偏”?;騿栔?,答云:“當此時徒以上罪亦做了”。歐陽修應對的酒令似乎沒有犯罪內容,不過卻因酒醉,可能犯任何罪,因而非常詼諧有趣。
2)中藥、人物、詩句各一押韻
宋仁宗年間竇蘋撰著的《酒譜·酒令》記載一很有趣的酒令,要求中藥、人物、詩句各一,必須押韻。
一曰:“山上采黃芩,下山逢著老翁吟。老翁吟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唐杜甫《春望》詩)。
一曰:“上山采交藤,下山逢著醉胡僧。醉胡僧云:'何年飲著聞聲酒,直到而今醉不醒’”(唐胡僧詩)。
一曰:“山上采烏頭,下山逢著少年游。少年游云’:'霞鞍金口騮,豹袖紫貂裘’(唐鄭錫 《邯鄲少年行》詩)。又云:碾茶曹子建,開匣木懸虛。”
3) 因酒令被殺
(五代 周文矩 《重屏會棋圖》)
《全五代詩》記載,南唐開國皇帝烈祖李昪一次和大臣飲酒,大雪紛飛,要求雪景和古人名巧合者為酒令。李昪先說:“雪下紛紛,便是白起(戰(zhàn)國名將)”。宰相宋齊丘說:“著履過街,必須雍齒(漢代將領,反對輕視劉邦,卻被封什邡侯)”。幕僚徐融反對李昪,于是諷刺說:“詰朝日出,爭奈蕭何(漢功臣)”。
李昪素蓄異志,欲吞并江南,便以白起示意,宰相認為會折兵損將(雍齒),徐融更狠,以蕭何諷刺,說日出后,雪就消散了,無可奈何,意思必敗。這讓李昪大怒,“以竹籠收融投入江中”??蓱z因酒令被殺,徐融也是千古第一人吧。
3、文字令
(五代 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圖》(局部))
文字令,就是文字游戲,要求出令拆字、合字或諧音等,以此取樂?!毒谱V·酒令》記載一則酒令:“鋤麑觸槐,死作木邊之鬼。豫讓吞炭,終為山下之灰?!本褪前选盎薄焙汀疤俊狈珠_作賦對句。另外南宋吳文英有首著名詩詞《唐多令·惜別》,其中首句為:”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也是巧妙地把愁字分開,大概是酒令的發(fā)展吧。
另外上文所舉例,唐末前蜀大臣馮涓和司空王鍇飲酒,王鍇出令:“一字三呼,兩物相似”。鍇令曰:“樂樂樂,冷淘似馎饦”。涓譏諷曰:“己已巳,驢糞似馬屎”,于是合座大笑。也是這類文字酒令。
4、繞口令
繞口令為酒令中的語言游戲,上文說過,據(jù)說是隋代賀若弼所創(chuàng)?!毒谱V·酒令》記載了宋代一個更長的繞口令:“夏禹見雨下,使李牧送木履與蕭何,蕭何道何消。田單定墾田,使貢禹送禹貢與李徳,李德云得履。”
5、小結
從以上可以看出,在宋代酒令文化中,雅令在文人間非常流行,并且形式多樣,變化莫測,很受文士歡迎。以至于到后來逐漸演變成小令散曲等語言形式。
四、宋代出現(xiàn)新的酒令形式
五代以至兩宋,酒令大發(fā)展,人們在宴飲之余,不斷創(chuàng)新,因而出現(xiàn)了不少新的酒令形式,諸如九射格、葉子戲、彩選格、癮君子、猜枚等等,下面我們簡單介紹。
1、九射格
南宋宗室趙與旹(shí)撰著《賓退錄》記載了不少歷史軼事,其中《賓退錄·卷四》記載了文學家歐陽修創(chuàng)制的《九射格》酒令。九射格,由射禮和投壺綜合而來,由酒籌、矢和“標靶”組成。“標靶”大致為在一木板上畫出九格,每格寫一個動物,“熊當中,虎居上,鹿居下,雕、雉、猿居右,雁、兔、魚居左”。然后準備寫著同樣動物的酒籌若干,一般是每樣3籌,也就是27籌,依據(jù)人多少設置預射的動物數(shù)量。然后抽籌,抽到“熊”則用矢射中間的熊,抽到其他動物則射其他動物。依次進行,射中在座賓客都飲,射不中罰酒?!顿e退錄》猜測,《醉翁亭記》所云“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恐或謂此。
2、葉子戲
葉子戲是一種古老的中國紙牌博戲,類似于升官圖,兼用骰子擲玩,最早出現(xiàn)于漢代(一說唐代),被認為是撲克、字牌和麻將的鼻祖。正式記載為唐代,唐小說家蘇鶚在《同昌公主傳》中對葉子戲的描述:“韋氏諸宗,好為葉子戲”(筆者未查到原文)。宋《歸田錄》卷二:“葉子格者,自唐中世以后有之…… 唐世士人宴聚,盛行葉子格,五代、國初猶然,后漸廢不傳。”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雜錄》:“唐太宗問一行世數(shù)。禪師制葉子格進之。'葉子’言二十世李也。當時士大夫宴集皆為之。”
葉子戲的玩法是依次抓牌,大可以捉小,牌未出時反扣為暗牌,不讓他人看見;出葉子后一律仰放,由斗者從明牌去推算未出之牌,以施競技,和撲克牌的打法相差無幾。到了北宋,文學家楊大年做了改進,“取葉子彩名紅鶴,別演為鶴格”。到了明代演變成“馬吊”紙牌。大約在13世紀傳入歐洲。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演變,融合了中外各國的紙牌游戲,才逐漸形成了今天國際公認的紙牌模式——撲克牌。
3、彩選格
彩選唐宋時博戲,玩法用骰子擲彩,依彩大小,進選官職,故名“彩選”或“升官圖”。相傳唐李郃所創(chuàng)制,意在諷刺“任官失序,而廉恥路斷”,“言其無實,惟彩勝而已”。宋劉蒙叟、陳堯佐曾有所損益,但大抵取法李郃。后趙明遠、尹洙仿照李郃的升官圖作彩選格。
具體方法是把京外文武大小官位寫在紙上,另用骰子擲之,依點數(shù)彩色以定升降;一為贓,二、三、五為功,四為德,六為才,遇一降罰,遇四超遷,二、三、五、六亦升轉。
4、最早的“殺手游戲”——隱君子酒令
(南宋 馬和之 《孝經(jīng)圖》局部)
如今不少人喜歡玩“殺手游戲”,主要考量口才和分析判斷能力的游戲,不少人以為是西方傳過來的MBA課程訓練。事實不然,真正的起源是宋代,這在《賓退錄·卷四》中有詳細記載和玩法,和如今的“殺手游戲”幾乎類同,只是名稱不同,在宋代叫“搜尋隱君子”,是酒令的一種形式,為北宋理學家陳襄創(chuàng)作(陳襄(1017~1080)字述古,因居古靈,故號古靈先生)。
《賓退錄·卷四》原文記載:“古靈陳述古亦嘗作酒令,每用紙?zhí)?,其一書司舉,其二書秘閣,其三書隱君子,其余書士。令在座默探之,得司舉則司貢舉,得秘閣則助司舉搜尋隱君子進于朝,搜不得則司舉并秘閣自受罰酒。后復增置新格,聘使、館主各一員,若搜出隱君子,則此二人伴飲。二人直候隱君子出,即時自陳,不待尋問。隱君子未出之前,即不得先言。違此二條,各倍罰酒?!保ㄗ⒃疲浩甘?,蓋賞其能聘賢之義;館主,兼取其館伴之義。)
“唐有昭文館學士,時人號為館主。又云:秘閣雖同搜訪隱君子,或司舉不用其言,亦不得爭權;或偶失之,即不得以司舉不用己言而辭同罰也。然則倍罰。司舉、秘閣既探得,即各明言之,不待人發(fā)問;如違,先罰一觴。司舉、秘閣止得三搜,客滿二十人則五搜。余人探得帖子,并默然;若妄宣傳,罰巨觴,別行令?!?/p>
具體玩法大致為:先書寫紙鬮,上書官職有“司舉”、“秘閣”、“隱君子”、“聘使”、“館主”和很多“士”等,然后抓鬮。由司舉和秘閣進行言語判斷,每輪次只能猜3次,超過20人則可以猜5次,然后結束這一輪次。猜對了隱君子和聘使、館主飲酒;猜不對司舉和秘閣飲酒;在隱君子猜出以前,聘使和館主不得說話,否則罰酒。拿到“士”的人保持靜默,如果隨意引導司舉或秘閣,罰酒重新開始下一輪次。諸位看一下,是否和當今的“殺手游戲”非常相近?
5、擊鼓傳花
上文介紹過,擊鼓傳花是唐玄宗“羯鼓催花”轉變而來,宋代孫宗鑒撰著的《東皋雜錄》記載唐人詩句:城投擊鼓傳花枝,席上搏拳握松子” ,然而筆者未查到該詩詞。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擊鼓傳花在宋代比較流行,如下詩詞記錄這一游戲:
《卜算子》
【宋】佚名
我有一枝花,斟我些兒酒。
唯愿花心似我心,歲歲長相守。
滿滿泛金杯,重把花來嗅。
不愿花枝在我旁,付與他人手。
6、猜枚
猜枚和猜拳不同,猜拳是始于唐代的手勢令,后來又叫豁拳、搳拳、拇戰(zhàn)、揞拳、劃拳等,是合二為一計算總數(shù)的玩法。而猜枚則是由“藏鉤”而來,是在手中藏了棋子、松子、蓮子、瓜子等,讓別人猜奇偶、數(shù)目或顏色,猜中者為勝,不中者罰飲。宋《東皋雜錄》記錄唐人詩有:“城投擊鼓傳花枝,席上搏拳握松子”,就是猜枚(松子)酒令游戲。
五、結語
以上就是關于五代遼宋金時期酒令文化的簡單介紹,我們看到,這一時期不但延續(xù)了前代所有的酒令,而且比隋唐時期酒令更加繁多,花樣翻新,并且出現(xiàn)(或盛行)更多的酒令,諸如九射格、葉子戲、彩選格、搜尋癮君子、猜枚等等,使得酒令文化更加繁榮。其中“搜尋隱君子”酒令,雅然為樂,富有情趣,然隱于古籍,今人不知,特此搜尋,以饗讀者。限于篇幅,關于元明清酒令文化,我們下文再談。
(未完待續(xù))
2022/03/09榆木齋
主要參考資料:
《舊五代史》北宋宋太祖詔令編纂
《新五代史》北宋 歐陽修編撰
《投壺新格》北宋司馬光撰著
《酒譜》北宋竇蘋撰著
《賓退錄》南宋趙與旹撰著
《東皋雜錄》宋孫宗鑒撰著
《宋史》元代脫脫主持修撰
《遼史》元代脫脫主持修撰
《金史》元代脫脫主持修撰
《說郛》明代陶宗儀編撰
《全五代詩》清代李調元編撰
《全唐詩》清代彭定求等編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