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個位于太平洋上狹長島國,土地資源比較緊張。雖然如此,在1879年日本卻破天荒的想要將兩座珍貴的群島割給清朝,但令人疑惑的是,清朝外交名臣李鴻章卻果斷拒絕了日本的提議。面對日本拱手相送的土地李鴻章為何會選擇拒絕?這兩座島嶼如今又變成了什么樣子?
日本的領土面積約為37.8萬平方公里,除了北海道、本州、四國以及九州這四座主島,日本實際管轄下的土地還包括四大島周圍6800多個星羅棋布的小島嶼,這些島嶼從東北向西南,一直延伸到我國臺灣省的東部。在古代日本的領土面積并不是現(xiàn)在這樣,在這些島嶼上分布著很多不同的勢力。
根據近代考古研究發(fā)現(xiàn),在3萬-10萬年前開始就有古人類在日本諸島上活動。在日本的神話故事中,1萬多年前日本進入繩文時代,繩紋時代持續(xù)了很久,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繩文時代結束,這一時期在“渡來人”的影響下,日本諸島上的文明得到了質的發(fā)展,進入了彌生時代。
在古代日本被稱為“倭國”,在日語中“倭”跟“大和”發(fā)音一樣,因此“倭”也可以指代日本,后來在元明天皇時期“大和”才正式代替了“倭”。日本曾經是我國的藩屬國,因此在我國很多的古籍中都有對“倭國”的記載。
“渡來人”是古倭國人對外來者的稱呼,因為種種原因,我國、朝鮮等國家的人曾向日本移民過。渡來人的文明程度要高于當時的倭國,他們帶去了大量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對當地發(fā)展和日本文化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唐朝時期日本曾頻繁向我國學習,將學到的知識用于本國建設,讓日本能夠快速發(fā)展起來。而我國古代藩屬國眾多,它們定期向宗主國納貢,以此來接受宗主國的保護,并可以順利的從宗主國這里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文化,是一種互利共贏的關系。
曾經在日本與我國之間還有一個叫做琉球的國家,史稱琉球王國。琉球王國位于琉球群島上,這是一片延綿1000多公里,總面積3611平方公里的群島。琉球王國位于東南亞地區(qū)的交通樞紐上,對外貿易非常的發(fā)達,曾被譽為“萬國津梁”。
琉球群島上曾經有三個國家,名字分別叫做山北、中山、山南。琉球諸國將明朝視為宗主國,與明王朝確立了藩屬關系,在我國古籍《明實錄》中也有關于琉球諸國的記載。公元1429年琉球諸國統(tǒng)一成為琉球王國,與我國藩屬關系不變,一直持續(xù)到了琉球王國滅亡。
日本與琉球作為鄰國,隨著日本的國力逐漸強盛,它開始走上了擴張領土的道路。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王國,將領樺山久高率軍擊敗琉球軍,琉球國王尚寧被俘,被迫簽訂《擬十五條》,從此拉開了日本對琉球的統(tǒng)治。彼時的琉球王國還是明朝的藩屬國,這也造成了獨特的“一國兩屬”狀態(tài)。
我國古代的藩屬關系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盡量避免插手藩屬國內務,是一個種較為平等和平的關系,甚至有藩屬國曾想要并入宗主國稱臣,但最后也被拒絕。一些比較小的藩屬國雖然會向宗主國進貢,但反過來卻接受了宗主國數倍的饋贈,可以說是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
但日本與琉球王國的關系卻不同,日本最終的目的是將琉球納入到自己的勢力范圍。為此日本曾多次向琉球施壓,要求其進行“改革”,并擅自對琉球進行封鎖,例如封鎖港口,限制琉球的與他國交流,讓琉球王國廢棄中國年號,進行日式改革等等,以此來逼迫其就范。
面對來自日本的壓力,琉球王國也想要奮力反抗,并尋求清政府的幫助。為防止琉球問題變得復雜,1879年日本單方面改琉球為沖繩縣,以此來銷毀琉球王國存在了歷史,不久之后琉球王病逝,琉球王國也隨之滅亡。
逃亡出來的琉球人也希望清政府能夠與日本進行交涉,但彼時的清朝對日本已經沒有了絕對的優(yōu)勢,為了提高談判的成功率,李鴻章想到了借助美國人的辦法,邀請了當時的美國前總統(tǒng)格蘭特出面調解。1879年7月3日,李鴻章與格蘭特一起前往日本,格蘭特認為日本吞并琉球的行為侵犯了清朝的海上權益,而實際上日本的行為也有損美國的利益。經過交涉,在1880年3月日本向清政府提交了一份“分島改約”的提案。
按照這份提案的內容,琉球諸島將會被劃分成兩部分,其中比較肥沃的北部以及中部島嶼日本勢在必得,因此屬于日本一方。而南部的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則割讓給中國,但需要附加一些條件。宮古島是宮古列島的主島,面積158.6平方公里。八重山群島位于宮古群島西面,面積10多平方公里。
這份分島的提案對琉球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因此他們極力反對這份提案,琉球大臣甚至自刎以示決心。最終清政府拒簽《琉球條約》,琉球問題也只能暫時擱淺。
對于琉球問題李鴻章也深陷兩難,清政府中有支持馬上同意琉球分島的,但也有人認為就這樣分島非常草率,日后必成大患。
最終李鴻章認為目前清朝的國力并不足以應對來自各國的壓力,不能對日本采取強硬的態(tài)度,但也不能就此接受日本的諸多要求,因此李鴻章只能左右逢源,想要等待事態(tài)發(fā)展,或拖到將來有能力再解決琉球問題。
因為國力有限,李鴻章只能采用拖延的辦法,想要等待時機,但最終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讓清政府徹底失去了談判的能力,琉球問題也就沒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