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奠定中醫(yī)學理論基礎的經(jīng)典著作是《黃帝內(nèi)經(jīng)》
2、中醫(yī)理論體系形成的時期是先秦秦漢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稱為“養(yǎng)陰派”的是朱丹溪
4、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5、中醫(yī)學“證”的概念是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
6、以晝夜分陰陽,前半夜為陰中之陰
7、以下可用陰陽互相轉(zhuǎn)化來解釋的是 重陰必陽
8、“動極者鎮(zhèn)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說明了陰陽之間關系是 陰陽對立制約
9、“陰在內(nèi),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闭f明了陰陽之間的關系是 陰陽互根互用
10、腎病及肝在五行學說中屬于 母病及子
11、根據(jù)情志相勝法,大怒時可用哪種情志去制約 悲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學說中屬于 相侮
13、下列屬于母子關系的是火與土
14、用甘味藥治療肺氣虛,其理論依據(jù)是 五行相生
15、以下可用陰陽互相互根來解釋的是陰損及陽
16、“陰中求陽”是根據(jù)陰陽之間何種關系提出的治法 互根互用
17、五行中木的“所不勝”是 金
18、肝病傳脾在五行學說中屬于 乘
19、“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是根據(jù)陰陽之間何種關系提出的治法 對立制約
20、“五臟分陰陽,則肺的陰陽屬性是 陽中之陰
21、因心火旺而導致目赤易怒者, 為 子病及母 22、屬于陽的味是 辛、甘、淡
23、五色中屬于木的是 青
24、以下治法中,哪個以五行相克規(guī)律為依據(jù)的 佐金平木法
25、“吐下之余,定無完氣”的生理學基礎為 津能載氣
26、下列哪一項是“奪血者無汗”的理論依據(jù) 失血傷津
27、下列哪一臟腑與津液生成沒有直接的關系 肝
28、下列哪一項是根于腎的氣 元氣
29、臨床出現(xiàn)自汗、多尿、出血、遺精等癥,是氣的哪一部分功能減退的表現(xiàn) 固攝作用 30、脾虛可致下列哪一項血行異常 出血
31、氣隨汗脫的理論基礎是 津能載氣
32、唾與何臟關系最密切 腎
33、有“主津”作用的是 大腸
34、“以升為健”的臟是 肺
35、心在液為 汗
36、“氣之根”是指下列哪一臟 腎
37、具有惡濕特點的臟腑是 脾
38、以下哪一項不屬心血不足的癥狀 煩躁不安
39、“決瀆之官”是指 三焦
40、“中正之官”是指 膽
41、與齒的病機關系最為密切的是 腎精的盈虧
42、稱為“真陽”的是 腎陽
43、能使肺的呼吸保持一定深度的臟是 腎
44、小兒發(fā)育遲緩,骨骼不堅的主要病機是 腎精虧虛
45、脾與腎主要是什么關系 先天、后天相互資助促進
46、“乙癸同源”可歸屬于 腎肝關系
47、氣機升降之“樞”是指哪一對升降關系 脾主升,胃主降
48、“水火既濟”是屬 心腎關系
49、腎開竅于 二陰
50、區(qū)分五臟、六腑、奇恒之腑三類的最主要依據(jù)是 功能特點的不同
51、“髓?!笔侵?腦
52、以下不屬于奇恒之腑的是 筋
53、 有藏泄互用關系的兩臟是 肝與腎
54、被稱為“血?!钡氖?肝
55、泌別清濁是下列哪一臟腑的功能 小腸
56、陰陽互損最易發(fā)生在哪一臟 腎
57、“筋之余”是指 爪
58、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關系密切的兩臟是 心與肝
59、下列不屬于督脈循行部位的是哪一項 季肋
60、十二經(jīng)脈中,手足同名陽經(jīng)交接于 頭面部
61、下列哪一項是膀胱經(jīng)在下肢的循行部位 外側(cè)后緣
62、“過陰器”的經(jīng)脈是 足厥陰經(jīng)
63、被稱為“陰脈之?!钡慕?jīng)脈是 任脈
64、十二經(jīng)脈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經(jīng)脈,自內(nèi)(腹中線)向外的順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項 足少陰、足陽明、足太陰、足厥陰
65、頭痛位于兩側(cè)者,多關乎哪一經(jīng) 少陽經(jīng)
66、主胞胎的奇經(jīng)是 任脈
67、下列經(jīng)脈中有表里關系的是 太陰與陽明
68、下列哪一種病邪致病,可表現(xiàn)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濕邪
69、導致“氣消”的情志因素是 悲
70、與病邪“從化”最為密切的因素是 體質(zhì)差異
71、尿頻尿急,排尿灼痛多由下列何種病因病機所致 濕熱下注
72、燥邪最易侵犯 肺
73、大怒對氣機的主要影響是 氣上
74、陽虛與哪種物質(zhì)的衰少關系最為密切 氣
75、可使人體“氣和志達,營衛(wèi)通利”的情志活動是 喜
76、下列哪一項是火、燥、暑的共同致病特點 傷津
77、外邪中最易導致動搖癥狀的是 風邪
78、勞神過度容易損傷哪兩臟 心脾
79、疾病發(fā)生與否主要取決于 正邪斗爭勝負
80、易擾心神的邪氣是 暑邪、熱邪
81、風邪易襲陽位,故下列哪一癥狀一般不會出現(xiàn) 下肢浮腫
82、牙齦腫痛紅赤,口臭,多屬于 胃火上沖
83、致病后易引起病程纏綿的外邪是 濕邪
84、瘀血所致疼痛的特點是 刺痛
85、癘氣最突出的致病特點是 傳染性強
86、七情損傷,首先損傷的臟是 心
87、一經(jīng)病證未罷,又見他經(jīng)病證的發(fā)病類型是 并病
88、人體各種病變的最基本病機是 陰陽失調(diào)
89、下列哪一種不屬于氣機失調(diào) 氣虛
90、陰盛格陽屬于 真寒假熱證
91、使病勢處于遷延狀態(tài)的邪正盛衰變化是 正虛邪戀
92、形成虛證的病機是 正虛邪未盛
93、“大實有羸狀”其疾病本質(zhì)屬 真實假虛
94、“至虛有盛侯”,其疾病的表現(xiàn)是 虛象為真,實象為假
95、下列哪一項是陰偏盛所形成的證候 實寒證
96、陽偏衰,一般以哪些臟為主 脾腎
97、寒因寒用,適用于下列哪一病證 真熱假寒證
98、邪實致病有通泄癥狀,應采用下列哪一種治法 通因通用
99、屬于從治的是 以通治通
100、用寒遠寒,用熱遠熱屬于 因時制宜
101、中醫(y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有 整體觀念、辨證論治
102、氣的主要運動形式有 升、降、出、入
103、《尚書·洪范》中所說:“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104、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105、根據(jù)五行相生規(guī)律制定的治療原則有 實則泄其子、虛者補其母
106、藥物五味中 辛、甘、淡屬陽;酸、苦、咸屬陰。
107、氣的主要生理功能:推動、溫煦、固攝、防御、氣化、營養(yǎng)
108、后天之氣來源于:肺吸入的清氣、脾化生的水谷之精氣
109、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貯藏膽汁、排泄膽汁、主決斷
110、十二經(jīng)絡的名稱,一般都由 陰或陽、手或足、臟或腑組成。
111、督脈、沖脈、任脈“一源三岐”。
112、濕邪的性質(zhì)和治病特點是 濕為陰邪,易阻滯氣機,損傷陽氣;濕性重濁;濕性粘滯;濕性趨下,易襲陰位。
113、內(nèi)傷七情主要通過影響臟腑氣機,導致氣血紊亂而發(fā)病。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
114、氣血功能失調(diào)導致淤血形成的途徑有 氣滯血瘀、氣虛血瘀、血寒致瘀、血熱成瘀4種
115、六淫致病總的特點是 外感性、季節(jié)性、地區(qū)性、相兼性、轉(zhuǎn)化性
116、基本病機包括 邪正盛衰、陰陽失調(diào)、氣血失調(diào)、津液代謝失常等。
117、氣的失常包括 氣閉、氣滯、氣逆、氣陷、氣虛、氣脫
118、血的失常包括 血虛、血瘀、血熱、血寒
119、反治除了寒因寒用外,還包括 熱因熱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三個方法。
120、三因制宜是指 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