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的育兒干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原創(chuàng)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輸入“授權”
01
最近看到了一條新聞視頻,視頻中兩位老人痛苦的哭訴著關于自己孩子的事情。
只因為母親35年前的一個沒有界限感的舉動,讓他們足足痛苦了大半生。
這兩位老人男方叫向貴成,女方叫李桂英。35年前,兩個人是一對傾心相愛的情侶,并且生下了一個男嬰。
孩子出生時體重6斤多,乖巧可愛。可是,當時18歲的李桂英和20出頭的向貴成僅僅享受了2天初為人父母的喜悅。
孩子出生的第3天,李桂英在病房休息,向貴成被醫(yī)生告知孩子因意外“夭折”。他當時不懂太多,只是悲痛欲絕的交了5塊錢的火化費。
但是身為孩子母親的李桂英怎么都不肯相信孩子死亡的事情,她幾個小時前還看到孩子健健康康的在保溫箱里睡覺,怎么會突然夭折呢?
她對孩子的死亡始終無法接受,她一直想討要說法,而向貴成卻覺得女方太過不可理喻。雙方感情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矛盾重重,分分合合。
35年過去,如今已經63歲的向貴成至今未婚且膝下無子。李桂英也沒有再嫁人再生育。
02
這件事雖然過去很久,但李桂英心里一直固執(zhí)的相信自己的孩子沒有死。
今年3月,她又“舊事重提”,托朋友從醫(yī)院調出當年生產男嬰時候的出生證存根,輾轉找到當年護工的女兒,求證護工生前有沒有說出過關于她孩子的什么事情。
結果護工女兒真的曝出了事情的真相,她的母親臨死之前確實有跟她說起過向貴成的孩子其實沒有死,只是被向貴成的母親“抱給別人了”。
得知真相的李桂英當場大哭,并且找到向貴成告訴他真相。兩位老人都已年過花甲,突然知道自己的孩子還活著,自然是悲喜交加。
如今兩位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自己被送人的孩子,看上一眼,說上一句“爸爸媽媽當年不是不要你”就滿足了。
可是時隔多年,知情人早已故去,老人手里又沒有一張孩子的照片,一件孩子的東西,尋找起來可謂是大海撈針。
整個新聞看下來,會讓人覺得除了心酸還是心酸。在35年前,李桂英只是個18歲的花樣少女,卻還是因為婆婆不喜歡她,想要拆散她的感情,而自作主張把孩子送人,讓她接連承受“孩子夭折”“戀人誤解”這樣的打擊。
兩個老人,都因為一個孩子,以及一個毫無界限感,強硬插手兒子兒媳人生的“母親”而搭上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03
其實在我們中國,家庭中缺乏界限感是一件特別普遍的事情。
從孩子應該穿幾件衣服到孩子應該吃多少飯,父母都要操心。從孩子應該什么時候作哪一科作業(yè)到孩子用零用錢究竟買了什么,父母都要了解。從孩子長大后的擇校、擇業(yè)以及擇偶,父母都要把關。
這種關系類似于一張網,把父母和孩子緊緊的綁在了一起。孩子的事就是父母的事,父母的決定就是孩子的決定,每件事每一個維度,無論大小,無論影響,父母都要全程參與。
這樣的關系好處顯而易見,人多力量大,父母畢竟閱歷豐富,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隨時監(jiān)管,幫助孩子少走不少彎路。
但這種關系的壞處也同樣明顯,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不可能時刻處在父母的庇護之下。父母的邊界感低,什么事情都想強勢的給出指示,讓孩子“聽話”,孩子只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叛逆反抗,逃離父母的控制,變成“白眼狼”。另一種就是默默忍受,成為毫無主見的“巨嬰”,永遠難以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大人。
無論孩子進行了哪一種選擇,都是以失去應有的快樂與幸福感為代價的。說沒有邊界感的家庭,養(yǎng)不出幸福的孩子,絲毫不夸張。
04
去年有部電視劇《歡樂頌》收視率非常高,很多人都說里面的劇情很真實,男主角小包總是百年不遇的好男人。
但理性的分析起來,小包總和他的母親都是界限感很低的人。如果不改變,安迪嫁過去還是難有幸福的家庭。
小包總的父母勾心斗角幾十年,夫妻感情淡漠不和,小包總的媽媽,幾乎把所有情感都轉移到兒子身上,始終把兒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處處干涉。
她完全沒有把兒子當成一個成年人來看待,看著兒子跟安迪在一起,就肆意去調查安迪的隱私,并聽信謠言,直接認定安迪是不知廉恥的第三者。
她會堅決的對兒子說:“聽媽的話,一定要離開那個女人,你離開那個女人,你就幸福了,咱家就幸福了”
對安迪處處用心機玩手段,硬闖安迪的商務聚會,給安迪難堪。安迪固然高智商高收入,但家里有這樣的無邊界感的婆婆,婚后也必然會事事插手,件件干涉。
而小包總也并沒有好到哪里去,他有個沒有邊界感的母親,也有意無意中,受到了影響。
他并不會捍衛(wèi)自己的邊界。在母親蠻橫插手時,沒有辦法跟自己的母親有效溝通,只會撒嬌耍賴和稀泥,女友媽媽兩邊哄。并經常以“她是我媽媽”“我媽把我養(yǎng)大不容易”“我很愛你”為理由,希望安迪可以妥協(xié)退讓。
他并不尊重安迪的邊界。在沒有得到安迪同意的情況下,把安迪的身世告訴了自己的母親。在安迪弟弟被搶走的時候,又自作主張的把安迪弟弟綁起來救走,不顧及安迪的感受還認為自己做得特別對。
看起來這些只是小細節(jié),但生活就是由無數(shù)個小細節(jié)組成的。缺乏邊界感的父母,很容易養(yǎng)育出缺乏邊界感的孩子。而這個孩子長大后,又成為缺乏邊界感的成年人……周而復始,影響極其深遠。
05
真正良好的家庭關系,從來都不應該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而應該是平等的,有愛的,尊重彼此界限的關系。父母更應該主動的去引導孩子去維護自己的界限。
?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對越界行為保持警覺
曾看到一個新聞,一個10歲的女孩子在網吧上網,旁邊一個中年男子在10分鐘內,多次有抱孩子和撫摸孩子身體的動作。但孩子一直默不作聲。
事后孩子表達其實感到了不妥,但是她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侵犯,除了忍,她不知道該做什么。
這就是很明顯的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守護好自己的身體界限。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去干擾孩子們的真實感受。孩子哭了,直接命令孩子不許哭,或者急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哄好他。而不是去傾聽他的想法。在有些地區(qū),還會出現(xiàn)強行摟抱孩子,捏掐孩子的臉蛋,用胡子茬扎孩子,甚至假意摸男孩下體等逗弄孩子的方式,通常父母為了親朋好友間面子,會跟孩子解釋“某某叔叔/阿姨,這樣做是喜歡你”。
這時孩子得到的信息就變成了,我的感覺不重要,我必須要乖,聽話。別人捏我一下、抱我一下、推我一下,甚至打我一下,都是可以被接受的。而這對孩子的日后成長也是極為不利。
?教會孩子維護自己的物品界限
生活中常見到一種邊界感比較低的家庭,公公婆婆對兒子兒媳的房間推門就進,覺得兒子家就是自己家。成年人把孩子心愛的玩具隨手送人,覺得孩子的一切都是自己給買的,孩子無權反對。
這些都是明顯的越界行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和自己的權利意識。
你隨意拿走他的東西,隨意闖入他的臥室,如果他有被冒犯的感覺,就會逐漸在與你疏離,與你對抗。如果他沒有被冒犯的感覺,那么他就會模仿你,隨意去看朋友的手機,隨意坐在朋友的床上,隨意拿走別人的東西,最后會變成一個在人際交往中,很不受歡迎的人。
?家中每個成員同等重要,要教會孩子尊重別人的需要和界限
生活中也常見全家人都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孩子調皮,打了爺爺奶奶,明明很用力,爺爺奶奶裝作沒事,還對孩子笑。孩子專橫,搶占電視和所有好吃的東西,父母也都依著孩子。孩子儼然成了家里的一家之主,隨意就能讓父母長輩忙得團團轉。
孩子完全不懂得尊重別人的需要和與他人的界限,在這樣的家庭,他們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更難以學會尊重他人,以后走向社會,也會在人際關系上遇到各類難題。
古人說“兒孫自有兒孫?!保魏我粋€父母都希望孩子的人生幸福、快樂,但這種希望永遠無法通過強制和粗暴干預來達成,只能是潤物無聲的引導和溝通。一個界限感的家庭,才是讓孩子終身幸福的第一步。
〖親 愛 的 們,記 得 在 文 末 點 贊 哦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