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五月十一日,長陵衛(wèi)、獻陵衛(wèi)、景陵衛(wèi)出動官兵五千人,將天壽山腳下的壽陵團團圍住。隨著工部尚書趙榮的一聲令下,官兵們一擁而入,不但對地面建筑大肆破壞,連地下玄宮也沒有放過。
天壽山是大明皇陵所在地,壽陵玄宮內(nèi)還埋葬著剛剛被革去封號的前肅孝皇后杭氏。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讓現(xiàn)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鎮(zhèn)派人做出了掘墳毀陵這樣的事情?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報復弟弟景泰帝朱祁鈺。
英宗朱祁鎮(zhèn)與景泰帝朱祁鈺劇照
然而到了近一百七十年以后的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據(jù)說由于明光宗朱常洛在位僅僅一個月就駕崩,朝廷來不及為他挑選葬地,于是就將廢棄的壽陵稍作修葺,改成了光宗的慶陵。那么這個說法是真是假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慶陵的前生今世
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翊鈞駕崩,遺詔皇太子朱常洛即位。朝廷為其上謚號曰“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廟號“神宗”。
就在大臣們風風火火地對萬歷年間的“弊政”進行糾偏之時,新天子卻在八月二十八日召內(nèi)閣首輔方從哲等人進宮。皇帝一面指著皇長子朱由校,讓大臣們對他好好輔佐,一面又問及了壽宮(即陵寢)。看到方首輔還在絮叨神宗皇帝定陵進度一切正常,皇帝忍不住打斷他,說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 “是朕壽宮?!?/strong>
又語及壽宮,輔臣以皇考山陵工有次第對。則自指云: “是朕壽宮?!敝T臣言: “圣壽無疆,何遽及此?”上仍諭要緊者再?!睹鞴庾趯嶄浘戆恕?/p>
明光宗朱常洛劇照
慶陵的選址工作
九月初一日五更,三十九歲的皇帝朱常洛駕崩,由此成為了明朝歷史上著名的“一月天子”。按照慣例,今年的年號還是萬歷四十八年,第二年開始才改為泰昌元年。但是皇帝都沒熬到那一天就駕崩了,怎么辦?
大臣們一番商議,最終決定將萬歷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至除夕日十二月廿九日的這段時間紀為泰昌元年,此前的時間仍紀為萬歷四十八年,明年則稱天啟元年。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十月,朝廷為朱常洛上尊謚曰: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廟號“光宗”,簡稱“光宗貞皇帝”。
算上光宗,現(xiàn)在皇宮中已經(jīng)有了三具梓宮,分別為神宗、光宗以及四個月前去世的神宗孝端皇后王氏。連遭大喪,新繼位的明熹宗朱由校焦頭爛額之余,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把先帝葬在哪里?
當年壽陵被廢棄之后,民間一直將其稱為“景泰洼”??紤]到朝廷要操辦神宗和光宗這兩場國喪,故而很多人認為倉促之際,只能將景泰洼略作修葺改為光宗的陵寢。清朝乾隆年間官方編修的《欽定日下舊聞考》就持這樣的觀點。
光宗貞皇帝陵曰慶陵,在裕陵西南,俗傳為景泰洼是也。先是景泰中建為壽宮,英宗復辟,景皇帝葬西山之麓,陵基遂虛。光宗上賓既速,倉促不能擇地,乃用此為陵?!稓J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三十六》
明光宗朱常洛劇照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十一日,詹事府少詹事李騰芳升任禮部右侍郎,隨即奉旨主抓皇陵卜選。李騰芳,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進士,從其日后所著《相擇山陵疏》可知,他在天壽山連續(xù)考察了皇山嶺、潭峪嶺、祥子嶺等八處地點后,給出了自己的選擇: “皇山嶺”。
十月初十日,大學士劉一燝、禮部尚書孫如游奉旨對皇山嶺進行覆堪,回來以后極力稱贊此處“癸山丁向,至貴至尊”,是一塊“百靈呵護”的吉地。熹宗立即批準于此地修建陵寢,下旨擇日興工。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正月十九日,陵寢修建工程正式動工。到了閏二月,劉一燝再次上奏,指出陵寢內(nèi)有一座小山,應當仿照仁宗獻陵那樣把它保存下來, “不可剝削尺寸”,所以圖紙要進行修改。
然而慶陵的工程真的是命運多舛,到了三月份,原先確定的“吉壤”在開挖過程中挖到了堅硬的石頭,挖不下去了。為了避嫌,這次由另一位大學士韓爌出面覆堪,但結(jié)論也是此處就是“真穴”。于是乎慶陵施工隊繼續(xù)向下開挖,終于在石頭下面發(fā)現(xiàn)了“五色土”,這下子上上下下全都歡欣鼓舞起來。
上曰: “慶陵獲吉,慰朕孝思。營造規(guī)制已定,著即上緊興工。”—《明熹宗實錄卷八》
慶陵平面圖
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小結(jié),看看慶陵是不是和景泰洼有關(guān)系,個人認為兩者不是一回事,理由有三:
其一、雖然神宗和光宗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nèi)先后駕崩,兩場國喪看上去壓力巨大。但是神宗定陵早在萬歷十八年(公元1590年)便已經(jīng)竣工,朝廷只需按部就班發(fā)引入葬即可。
其二、明朝除了在位時間較長的皇帝生前為自己修了陵寢,如太祖孝陵、成祖長陵、世宗永陵和神宗定陵,其余帝陵都是在皇帝駕崩后再選址興工,光宗慶陵又有什么特殊之處呢?
其三、此前肅孝皇后都已經(jīng)葬入了壽陵地宮,如果慶陵是在原先的景泰洼上施工,開挖玄宮的時候又怎么會挖到石頭?
綜合以上原因,慶陵和景泰洼之間的聯(lián)系大概率只有一種可能性:二者之間確實距離很近,甚至不排除壽陵的部分區(qū)域還被劃在了慶陵的陵園范圍之內(nèi),但也僅此而已。慶陵是慶陵,景泰洼是景泰洼,不是一回事。
慶陵俯瞰圖
一帝三后的慶陵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七月二十九日,慶陵玄宮合龍門。八月二十七日,光宗貞皇帝梓宮發(fā)引,并于九月初四日入葬慶陵。同時發(fā)引的還有孝和皇太后梓宮,還有遷葬而來的孝元貞皇后梓宮。到了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十二月,孝純皇后梓宮遷葬慶陵。這就有些令人奇怪了,明光宗怎么會有這么多皇后呢?
孝元貞皇后郭氏
郭氏,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郭維城次女,萬歷三十年(公元1602年)被冊為皇太子妃。萬歷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五月,郭氏生下皇太子長女懷淑公主朱徽娟。
可惜郭氏此后再無子嗣,并于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去世。直到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試圖刺殺皇太子的“梃擊案”發(fā)生之后,為了平息輿論,神宗下詔追謚郭氏為“恭靖皇太子妃”,并在當年十二月將其葬入墳園。
孝元貞皇后郭氏畫像
熹宗即位后,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十一月為嫡母郭氏上尊謚曰: “孝元昭懿哲惠莊仁合天弼圣貞皇后”,簡稱“孝元貞皇后”,與光宗合葬慶陵,神主祔享太廟。郭氏雖然沒有當過一天皇后,但她是光宗原配,所以可以系帝謚“貞”字并且升祔太廟。
孝和皇太后王氏
王氏,順天府大興縣人,先為皇太子選侍,后進封才人。王氏共為朱常洛生下兩個兒子:長子熹宗朱由校、次子簡懷王朱由?。
萬歷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三月二十四日,王才人去世。因其是皇長孫生母,神宗特旨其喪葬禮儀都按照恭靖皇太子妃郭氏例行。
熹宗即位后,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十一月為生母王氏上尊謚曰: “孝和恭獻溫穆徽慈諧天鞠圣皇太后”,簡稱“孝和皇太后”。自英宗周貴妃以后,歷代庶出大明皇帝的生母都可以與先帝合葬,王氏也不例外。
明光宗慶陵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八月二十七日,孝和皇太后與光宗的梓宮同日發(fā)引并葬入慶陵。不過由于嫡庶有別,王氏的神主只能奉安于紫禁城中的奉先殿,沒有資格祔享太廟。
孝純皇太后劉氏
劉氏,順天府宛平縣人,早年以淑女身份被選入太子東宮。萬歷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十二月,劉氏為朱常洛生下第五子朱由檢。因其并不得太子歡心,故而劉氏后來莫名其妙去世,普遍被認為和太子有關(guān)。又因為此事發(fā)生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有很大可能是太子在“梃擊案”遷怒于劉氏,致其死亡。
已,失光宗意,被譴,薨。光宗中悔,恐神宗知之,戒掖庭勿言,葬于西山?!睹魇肪硪话偈摹ち袀鞯诙?/p>
熹宗即位后,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九月,冊封唯一在世的弟弟朱由檢為信王。當年十二月,又追封信王生母劉氏為賢妃,謚曰“貞靖”。
明光宗慶陵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熹宗朱由校駕崩,因其無嗣,故而由皇弟信王朱由檢入繼大統(tǒng)。就在即位后的第二天,朱由檢就命禮部討論貞靖賢妃的地位問題。當年九月,劉氏被追尊為“孝純淵靜慈順肅恭毗天鐘圣皇太后”,簡稱“孝純皇太后”。十二月,崇禎帝下旨將孝純皇太后梓宮遷葬慶陵。
結(jié)語:在建造之初,慶陵玄宮內(nèi)的棺床尺寸便是按照安放一帝二后的規(guī)格來進行設(shè)計。然而等到孝純皇太后遷葬慶陵之時,發(fā)現(xiàn)棺床大小恰好可以容納一帝三后,令內(nèi)外官員都吃驚不已。看來天數(shù)使然,明朝就是要終結(jié)在朱由檢的手上。
慶陵的占地面積約為27600平方米,寶城前的兩進院落被一座小山隔開,正如仁宗獻陵一般。也正因為如此,其“水繞山纏”的排水方式在十三陵中獨具一格,既不破壞風水,又使得陵園景觀更加優(yōu)美。由于年代久遠,目前慶陵之中神功圣德碑亭、祾恩門、祾恩殿和左右配殿都已不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