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在瀏覽資訊時,偶然看到脫口秀演員楊笠吐槽關于“男生的迷之自信”,看完視頻,一下就引發(fā)了我的共鳴。
說實話,其實不只是男生會迷之自信,女生也會有。
怎么說呢?
就拿接下來我們要聊的話題來講吧,很多人在說話的時候喜歡夸夸其談,即便聽起來很假,但他仍自我感覺良好。
這樣的人總以為自己什么都盡在掌握,卻不知道是在欺騙自己罷了,總是高估自己,也就成我們所說的迷之自信。
“迷之自信”是一種無知的行為,群處不知閉嘴,獨處不知守心。這種行為在今天的社會中闖蕩,往往是最危險的。
孔夫子說過:“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淺水是喧嘩的,深水是沉默的。一個只懂得談論自己的人是浮躁的,學會傾聽他人才是安穩(wěn)的。
劉安在《淮南子》一書中也寫道:“言不茍出,行不茍為,擇善而后從事焉。”
人的一生很長,要學的東西很多。說話做事,要謹慎思考,慎重抉擇,以最大的同理心,感受理解他人的情緒,避免“無腦行為”。
我們常說“世間事,在人”,而做人的最高境界其實就一句話:
“群處知閉嘴,獨處守內(nèi)心”。
想成事,就得先學會做一個安靜的人,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要懂得群處知閉嘴,獨處守內(nèi)心。
“外由內(nèi)生”,內(nèi)外兼修,方得風清“器”正,深學篤行,定可有所作為。
《左傳》里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晉國有個大夫名叫陽處父,此人儀表堂堂,特別喜歡高談闊論。
有一次,陽處父出使衛(wèi)國,回來時途徑寧邑,寧邑的寧嬴見陽處父長得舉止不凡,當即決定要去投奔他,可沒過幾天就回來了。
妻子問他怎么回事,他解釋道:“陽處父這個人喜歡吹噓,這就像一棵樹雖長得好看,可就是不結(jié)果實,你想想看像這種華而不實的人,別人一定都怨恨他,積怨多了,我再跟隨必定會受到連累的?!?/span>
果然,一年后,陽處父就因得罪人而被殺了。
可見,一個只談虛擬,不談實際的人不僅遭人厭惡,而且容易引來意外之禍。
謹言慎行,沉默反思,才能讓自己少些煩惱。
柳永,這個被評為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他本來有機會在官場上干出自己的一番事業(yè),實現(xiàn)自己的偉大抱負。
可誰能想到,他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傳進了皇帝耳中,最后換得落魄的結(jié)局,一身才華終不得施展。
這能怪誰呢?
說到底,還是他自己未能守住嘴,惹的禍。
如果柳永面對生活中的是非糾紛,能懂得群處守嘴,禍從口出的道理,也不至于斷送自己的大好前程,落得個“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的凄涼。
回到現(xiàn)實,不得不說的是,現(xiàn)在的人心都太浮躁了:
有的,每每有一丁點的功勞就大肆宣揚,俗不可耐;
有的,一句話就將別人逼到絕境,讓人尷尬,無言以對;
有的,遇到一點事就喧喧擾擾,有一點不滿就恨不得讓身邊的人都不得安寧;
更有甚者,如同“杠精”,不論別人說什么,對與不對,他都要杠上兩句,以彰顯自己學識淵博。
《簡愛》說:“你的高明之處不在于談論你自己,而在于傾聽別人談論自己?!?/p>
真正的強者都懂得在群處時懂得閉嘴,獨處時知道修心,而這種只顧自己夸夸其談,并不懂得傾聽的人,最掉價。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沉默卻是靈魂與靈魂的對話,想要運用好語言,就得先學會沉默,遇事不決不如沉默。
“說話是銀,沉默是金”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生活中,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不應該說話,反而要沉默地聽別人講,沉默地反思自己,沉默的思考別人所說的。
當然,與人相處時,我們誰都無法做到完美,但一定要做到寧缺勿濫,話太多,會透底,話太煩,會沒人聽。
人生在世,愿你我領悟世間哲理,訥言敏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