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風(fēng)寒感冒
主證: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周身酸楚,鼻塞聲重,咳嗽,咯痰清稀。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辛溫散表,宣肺散寒。
選方:蔥豉湯(《肘后備急方》)或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
藥物:蔥豉湯:蔥白3~5根、淡豆豉10g。溫服湯劑后被蓋身體,微使汗出。
荊防敗毒散:荊芥9g、防風(fēng)9g、茯苓10g、甘草5g、枳殼10g、柴胡9g、前胡10g、羌活5g、獨(dú)活5g、川芎5g、薄荷3g、生姜2片。
蔥豉湯為辛溫解表輕劑,有發(fā)表散寒,宣通衛(wèi)陽之功,適用于感冒初起之輕癥。荊防敗毒散辛溫解表作用較強(qiáng),適用于感冒風(fēng)寒較重,癥狀較嚴(yán)重,患者邪氣盛正氣尚未大虛者。
加減:患者氣血虛可酌加黨參、當(dāng)歸;咳嗽痰多者加半夏、蘇葉、杏仁、陳皮;惡寒重,頭身或關(guān)節(jié)酸痛劇烈者去薄荷加麻黃(或麻絨)、桂枝;咳喘重者加蘇子、白芥子、厚樸;痰多胸疼者加瓜蔞、枳殼、郁金。
2
風(fēng)熱感冒
主證:發(fā)熱,惡風(fēng),微汗出而熱不退,頭痛,咽喉癢痛,口干,咳嗽痰稠。舌尖紅,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
治法:辛涼解表,清肺透熱。
選方:桑菊飲或銀翹散(《溫病條辨》)。
藥物:桑菊飲:桑葉10g、菊花10g、杏仁10g、薄荷3g、桔梗10g、連翹10g、蘆根30g、甘草5g。
銀翹散:銀花10g、連翹10g、淡竹葉8g、淡豆豉10g、桔梗10g、薄荷3g、牛蒡子10g、荊芥8g、蘆根30g、甘草5g。
桑菊飲適合于風(fēng)熱感冒之輕證。銀翹散適合于風(fēng)熱感冒熱象較重患者。
加減:熱甚而口渴飲冷,脈滑大者加梔子、黃芩、石膏;熱毒重有咽喉腫痛,發(fā)熱者去荊芥、淡豆豉,加板藍(lán)根、蒲公英、紫花地??;若兼見咽干,干咳無痰,加沙參、白芍、玉竹;若有咽干舌燥,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脈細(xì)而數(shù)者去桔梗、薄荷,加沙參、麥冬、花粉。
3
暑濕感冒
主證:發(fā)熱、惡風(fēng),汗出,頭昏,倦怠乏力,心煩胸悶,身形拘急,尿黃。舌紅,舌苔白膩,脈洪大。如兼見頭重如裹,惡心,胸悶,納呆。舌苔白膩或黃膩,則為暑邪夾濕之象。
治法:祛暑利濕。
選方:新加香薷飲(《溫病條辨》)。
藥物:香薷10g、扁豆15g、厚樸9g、連翹10g、銀花10g。
加減:熱盛心煩加黃連、竹葉、滑石、甘草;濕盛者去銀花、連翹,加藿香、紫蘇、蒼術(shù)、神曲。年高氣虛者加黨參、黃芪、白術(shù);四肢厥逆,脈沉細(xì)者加人參、熟附片、桂枝。
4
秋燥感冒
主證:秋燥有涼燥、濕燥之分。發(fā)熱、惡寒、無汗、鼻塞聲重、口干、鼻干、咳嗽少痰,脈細(xì)者為涼燥;發(fā)熱、汗出、口舌干燥、干咳無痰,脈細(xì)數(shù)者為溫燥。
治法:宣肺解表,止咳化痰。
選方:杏蘇散、桑杏湯(《溫病條辨》)。
杏蘇散:杏仁10g、蘇葉10g、陳皮8g、前胡10g、枳殼10g、桔梗10g、半夏10g、茯苓10g、甘草5g、大棗1枚、生姜2片。
桑杏湯:桑葉10g、杏仁10g、淡豆豉10g、梔子10g、淅貝10g、沙參15g、梨皮10g。
杏蘇散有宣肺化痰止咳作用,用于涼燥之證。桑杏湯有清肺化痰止咳及潤燥生津作用,用于溫燥之證。
加減:涼燥證若惡寒甚,無汗者可酌加荊芥、防風(fēng)以散寒解表。溫燥證若津液傷較甚者酌加麥冬、玉竹滋陰養(yǎng)肺;熱重者加石膏、知母清肺泄熱;痰中夾血配白茅根清熱止血。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氣候變化,謹(jǐn)防感冒,對于感冒最好不要進(jìn)行拖延政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