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習慣
物無美惡 過則為禍
e啟讀《傳世家訓》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陬^上說說都會說,但是在做的時候,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能為孩子的將來打好基礎(chǔ)鋪好路,都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吃苦受委屈。
家長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大多數(shù)孩子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很多孩子經(jīng)不起風雨、受不了打擊,進而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
孩子們越來越?jīng)]有自由、沒有快樂,家長的負擔更是越來越重,傳統(tǒng)觀念中那些“人多力量大”、“養(yǎng)兒防老”等觀念也被逐漸摒棄,很多人對生育產(chǎn)生了恐慌。
據(jù)查,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得一直比較穩(wěn)定。2011年,全國各地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2013年,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人口增長略有反彈回升;2015年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后,2016年出現(xiàn)了最近一次的增長小高峰,之后就是逐年下降,即使在2021年三孩政策出臺之后,也未能止住下降的趨勢,直到2022年首次出現(xiàn)了負增長。
身邊很多朋友反饋,不是不想生,而是養(yǎng)不起。
現(xiàn)在孩子真的這么難養(yǎng)嗎?
不拉仇恨,現(xiàn)在怎么做咱不多說,先看看康熙年間的張英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至子孫之累尤多矣!少小則有疾病之慮,稍長則有功名之慮,浮奢不善治家之慮,納交匪類之慮。”
自古及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在那個時候,人們對于養(yǎng)育子孫也是感到負累特別多。小的時候怕孩子長不大,長大了又怕他們活不好。
不管孩子長多大,一離開自己的視線,很多父母就會有各種擔心,吃的好不好?住得好不好?工作好不好?辦事順不順利?交的朋友好不好?
即使兒子功成名就,不讓父母擔心了,很多父母又會“由子而孫,展轉(zhuǎn)無窮,更無底止”,為孫輩操心,子子孫孫,操不完的心。
張英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和花期,人活天地間,有多少人能一輩子無病無災呢?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又何必強求九個龍子都長一個樣子、都有一樣的成就呢?
“賢愚不齊,升沉各異,聚散無恒,憂樂自別?!?/strong>
每個人的稟賦天性各有不同,成長環(huán)境、經(jīng)歷也是千差萬別,發(fā)展機遇不一樣,各人的“花期”就不同。相聚和分離不是恒常不變的,活得好不好、過得快樂不快樂、鞋子跟不跟腳,或許只有自己最知道。
“但當教之孝友,教之謙讓,教之立品,教之讀書,教之擇友,教之養(yǎng)身,教之儉用,教之作家?!?/strong>
作為父母,應該明白上面的道理,盡到自己的本分,也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做人處事、謙恭待人;如何讀書學習、修養(yǎng)身心;如何交友、如何持家等。
“其成敗利鈍,父母不必過為縈心;聚散苦樂,父母不必憂念成疾?!?/strong>
至于孩子成“出產(chǎn)”成塊什么“材料”,是作棟梁還是不可雕的朽木,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就不必過于勞心了,做好本分,靜待花開就行了。聚散苦樂,身為父母不憂是不可能的,好在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通訊這么發(fā)達,時常能通個信息,知道彼此都好好的就可以了,真沒有必要時時刻刻掛在嘴邊、放在眼前,更沒必要憂思成疾,那樣的話既讓自己受苦,更讓孩子擔心,這是父母和孩子都不希望看到的。
“但視己無甚刻薄,后人當無倍出之患;己無大偏私,后人自無攘奪之患;己無甚貪婪,后人自無蕩盡之患?!?/strong>
我覺得這一段,是最值得父母重視和應該努力做到的。用《易經(jīng).文言傳》中的話來理解就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p>
為人父母,留書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留財產(chǎn)給子孫,孫子未必能守,甚至容易引起盜賊的光顧,害了子孫。所以,如果真的為子孫好,那就言傳身教,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本領(lǐng);做最好的自己,不刻薄、無偏私、不貪婪,行善積德,才是給子孫留福。
“至于天行之數(shù),稟賦之愚,有才而不遇,無因而致疾”
,這些都是“上天注定”的,個人的力量或許無法改變,為人父母,只要
“延良醫(yī)而慎調(diào)治,延良師而謹教訓,父母之責盡矣!”
盡人事,其它的就只能聽天命了,是好是壞,無須自責?!按颂幎嘧訉O之道也?!边@才是正確對待子孫的辦法啊!
【新光影像】
讀書改變生活
學習改變命運
《新光影像》
用影像記錄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