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說利他主義不對,也不是說利己主義對,就像古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說的一樣,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在某一種學說的熏陶中長大,從來沒有接觸過其他的學說,那么他將很難判斷自己所接受的學說是否正確;在面臨其他學說挑戰(zhàn)時,也很容易被擊敗,就像溫室中的鮮花一樣,經(jīng)不起風雨。
真理只有在與謬誤斗爭的過程中才會體現(xiàn)出其價值,所以即便你堅信利他主義是人類的主流,也不耽誤你花一點時間來了解利己主義,最起碼可以作為批判的靶子。
根據(jù)定義,利他主義是一種無私的為他人福利著想的行為,在道德判斷上,別人的幸??鞓繁茸约旱膩淼弥匾?,利他主義在許多思想和文化中是一種美德。
利他主義發(fā)展的終極形態(tài)就是為了人類的利益而放棄個人的生命,而這種學說也很難在道德上被駁斥,因為人類發(fā)展至今,有很多為了人類利益放棄個人利益的例子,比如說為了堅持真理被送上火刑架的布魯諾、護理事業(yè)創(chuàng)始人南丁格爾、再比如說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白求恩等等,他們都是為了人類的利益放棄了個人的利益,是偉大的。
因此,在很多文化和思想中,利他主義都被當成是一種美德。作為一種德行,應該是個人對自己的要求,如果把這種德行作為對他人的要求,這就會帶來利他主義的難以回避的問題:如果我們所有人都是為了別人的幸??鞓范鴬^斗,那么誰來為自己的幸??鞓穵^斗呢?為別人或者集體的利益而奮斗是高尚的,那么為自己的利益奮斗是否就是不高尚的了?
由于利他主義站在道德的高處,很容易被人接受,很難被人駁斥;但是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又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用來為少數(shù)人的利益服務,變成少數(shù)人的工具,所以對于那些大力宣揚利他主義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他們自己是否做到了他們口中的利他,還是僅僅是把利他當成了一種口號。
從來沒有一個哲學家受到了安·蘭德的待遇,在蘭德生活的年代,她受到了當時所有主流學派的攻擊,自由主義者攻擊她反動,保守主義者說她激進,共產(chǎn)當說她贊成資本主義,教會說她是無神論者,但是蘭德卻被當時的民眾所接受,她的書籍在美國和歐洲的銷量驚人,一度號稱是“銷量僅次于圣經(jīng)”;一直到現(xiàn)在,她的理論被美國和歐洲人所熟知,比如奧巴馬和班農(nóng)都是她理論的擁躉,但是在中國了解蘭德的人卻不多。
鄙人有幸在年屆不惑的時候接觸到蘭德,雖然已經(jīng)遺憾地錯過了閱讀她的經(jīng)典大部頭《源泉》、《阿特拉斯聳聳肩》的年齡,但是通過閱讀她的《自私的德性》、《致新知識分子》、《理性的聲音》、《客觀主義認識論導論》等,深深地被她的理論所折服,也解決了多年來一直埋在我心里的疑惑。自己之前寫了兩篇文章和不少的微頭條來介紹蘭德的理論,很高興的是看到國內(nèi)也有很多人贊同她的觀點,甚至還有不少人讀過她的兩本大部頭《源泉》、《阿特拉斯聳聳肩》。
錢理群教授“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艾茵·蘭德“自私是一種美德”
美國最受爭議的哲學家,客觀主義哲學創(chuàng)始人,安·蘭德的主要觀點
蘭德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觀點是:
我不是他人可能實現(xiàn)任何目的的手段,也不是他們可以利用的工具,不是他們需要的奴隸,也不是他們包裹傷口的繃帶,不是他們祭壇上的犧牲……
我不求任何他人為我而活,我活著也不是為了任何他人。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了解蘭德,尤其是從小就在利他主義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人,集體主義就屬于利他主義的一種。
為什么在利他主義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人應該讀一讀安·蘭德?還是文章開始的那句話,不是因為蘭德的理論對,雖然我很贊同蘭德的部分理論,也在花力氣宣傳蘭德思想,但是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對利他主義和利己主義有新的認識,而不能一說起利己主義,心里立刻就蹦出來“自私”,從小就接受的概念,并不一定對,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一樣:“從來如此,便對么?”
書籍記載著人類發(fā)展至今的所有思想,互聯(lián)網(wǎng)使得人們擁有更加便利的手段來閱讀書籍,但是同樣的,互聯(lián)網(wǎng)也在摧毀人類的閱讀習慣,短平快的時代,閱讀書籍也變成了一種非常難得的習慣,希望科技變成我們成長的工具,而不是我們變成工具的奴隸。
就像高爾基說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蘭德的書無疑是梯子中重要的幾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