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沿312國道自北而南行進,不期而然就到了永泰公主墓。
點擊加載圖片
乾陵博物館和永泰公主墓位于312國道路東,門前有寬敞的停車場。
點擊加載圖片
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女,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字稚輝,嫁與武則天娘家侄子武承嗣之子武延基。永泰公主死于武周則天大足元年(701年),終年只有17歲。生前封為永泰郡主,食邑一千戶。
點擊加載圖片
乾陵博物館就在永泰公主墓院內(nèi)。
點擊加載圖片
中宗李顯神龍元年(705年)復位,封李仙蕙為永泰公主。這年十一月武則天死。神龍二年(706年),永泰公主與武延基合葬于乾縣北原,乾陵陪葬區(qū)。
點擊加載圖片
1960年到 1962年發(fā)掘了該陵墓,其結構是斜坡土洞磚室墓,由墓道、甫道、五個過洞、六個天井、八個小龕,便房、前室、后室等部分組成。墓全長87.5米,寬3.9米,深16.7米。墓外有唐代封土家,?,F(xiàn)高14米,見方56米,總面積6萬余平方米。并有圍墻以護。
點擊加載圖片
該墓曾經(jīng)被盜,盜洞口上接第6天井,下接前甫道,中間發(fā)現(xiàn)直立人骨架,傍留一鐵斧,淤泥中發(fā)現(xiàn)散失金玉飾品。此墓雖經(jīng)盜劫,出土文物仍特殊多樣,共達1354件之多。
點擊加載圖片
地宮墓道兩側有大量壁畫。
點擊加載圖片
侍女圖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院內(nèi)有乾陵博物館的武則天時代展,陳列大量墓葬出土文物。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遠望永泰公主墓封土。
點擊加載圖片
有木階梯通往墓頂。
點擊加載圖片
登高一望。
點擊加載圖片
乾陵博物館門左有仿唐乾陵地宮。實際乾陵至今未開挖,所以此處僅為臆想所成。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后邊設一賣場,省略不題。
點擊加載圖片
章懷太子墓距離永泰公主墓大約3公里,仍在312國道東側,需駕車前往。道路和停車場都很好。
點擊加載圖片
章懷太子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是李治和武則天的第二子,名李賢,字明允。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夏四月,原立的皇太子李弘死了,便立當時的雍王李賢為皇太子。
點擊加載圖片
武氏猜忌李賢,使人告發(fā)之,并在李賢馬坊搜出皂甲數(shù)百領,說是太子謀反工具?;实鄹咦谙胱o佑太子,武氏極力堅持嚴辦,把李賢黨羽皆誅殺,廢李賢為庶人。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684年)三月,武氏命將軍邱神績?nèi)ニ拇ㄊ“椭?今四川巴中縣)檢校李賢宅,逼李賢自殺,死時年31歲。中宗復位,給李賢昭雪封為章懷太子并于神龍二年(706年)七月,由巴州遷葬乾陵陪葬區(qū)。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711年),將李賢之妻清河房氏,合葬于該墓。
點擊加載圖片
章懷太子墓,其結構形式為覆斗型封土冢,由墓道、過洞、天井、便房、雨道、前室、后室組成,全長71米、寬3.3米、深7米。前后墓室略呈正方形,彎隆頂繪(天象圖)。后室有石質棺槨1座,由33塊大石板組成。墓曾被盜,但隨葬品發(fā)掘亦不少,有陶俑、三彩等文物650多件,其中有立俑、伎樂俑、武士俑、文臣俑、三彩馬、動物俑、鎮(zhèn)墓獸、三彩駱駝,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出在絲綢之路上的駱駝形象。
點擊加載圖片
西壁圖以6人組成,自南至北,第1人,體形高大,長臉、高鼻、深目、絡腮胡須,頭戴卷沿尖頂氈帽,身穿大翻領窄袖灰色長袍,內(nèi)著紅襯衣、腰束帶,手持笛板,足登黑長靴;第2人,長臉、大眼、高髻、束發(fā)于后腦,圓領、窄袖長袍,額部、面頰、鼻梁、下顎均涂朱紅;第3人,寬圓臉型、穿圓領、窄袖長黃袍,蓄短發(fā)于腦后,腰束帶,帶系短刀,拱手持笛,足登黑長靴。據(jù)(新唐書)推測,第1人可能是大食國使者,第2人可能是吐蕃使者,第3人可能是高昌國使者??傊?,西壁《客仕圖》可能是我國西方諸國之使者。《客仕圖》,亦稱《禮賓圖》,賓主分明,惟妙惟肖,具有真實而濃郁的生活氣息,亦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唐代壁畫藝術的珍品。
點擊加載圖片
此外,還有馳名中外的《狩獵出行圖》、《觀鳥撲蟬圖》等唐代名跡。這些《客仕圖》、《狩獵圖》、《撲蟬圖》生動地反映了當時我國和中外之間的友好關系。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懿德太子墓位于312國道西側,相距甚遠,需乘車前往。
點擊加載圖片
懿德太子墓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李重潤的葬地。
墓主人李重潤,19歲夭亡,是唐高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子,死于唐武周大足元年(701年),先葬洛陽,中宗復位后,于神龍二年(706年)封為懿德太子,遷葬于乾陵的陪葬區(qū),地面存有封土冢和圍墻,圍墻南有石獅1對、石人2對(1件殘留底座)、華表1對(已殘)。地下所隨葬文物,甚為豐富,雖曾被盜,但還出土文物1001余件
點擊加載圖片
懿德太子墓是乾陵陪葬陵墓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在陜西發(fā)掘的唐陵墓中級別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1971年至1972年發(fā)掘并對外開放。1994年封閉維修,1995年重新開放,是一座斜坡土洞磚室結構,由墓道、過洞(6個)、天井(7個)、小龕(8個),前甫道、后甫道、前墓室、后墓室組成,全長100.80米,寬3.90米,規(guī)模宏大。
點擊加載圖片
地宮入口
點擊加載圖片
辨識一下門兩側匾聯(lián):
立為皇太子未承皇位即遭戮;
生在帝王家既續(xù)帝柌又作囚。
給章懷太子李賢也很貼切。嗚呼哀哉,悲乎慘乎!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地宮墓道兩側壁畫及石撐線刻畫400多平方米,特別有價值的是墓道兩壁的(闕樓儀仗圖),是唐代壁畫中的一大發(fā)現(xiàn),該圖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襯托遠山,四座殿虎式的建筑,聳立在4座高大的樓臺上。閱樓后有組成的出城儀仗隊,繪有人物一百九十余人,陣容龐大,這給人們提供了研究唐代建筑藝術的可貴資料。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永泰公主是李顯的女兒,也就是武則天的孫女。她在私底下與親戚議論武則天的男寵問題(張易之、張昌宗),并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之情。
點擊加載圖片
此事為武則天得知,她很生氣,認為這些議論她的人不忠也不孝,有不臣之心,于是就把他們都殺了,其中包括懿德太子,正在懷孕期的永泰公主則驚恐而死。
點擊加載圖片
在此墓出土的文物中,有整批的三彩騎馬俑群,在各種彩繪馬中,有不少馬面貼金,金光四射,讓人眼花目眩,是唐墓中的珍品。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遠眺墓冢封土,有階梯通往墓頂。
點擊加載圖片
通墓頂?shù)牡缆繁环狻?/p>
這里已經(jīng)離此行主要目的地乾陵不遠,駕車前往,雙向兩車道路上車很少,停車場寬大,自駕非常舒服。
點擊加載圖片
乾陵建于公元684年,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的合葬陵墓,是唐十八陵中最西邊的一座,因位于長安的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得名,是唐代“因山為陵”的典型,也是目前唯一沒有被盜過的唐代帝王陵墓
點擊加載圖片
乾陵位于乾縣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于公元684年經(jīng)過23年的時間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兩個山峰作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1047.6米,呈圓錐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兩峰,東西對峙,構成陵園的天然門戶。整個陵園范圍方圓40公里,周圍還有王公貴族陪葬墓17座。
點擊加載圖片
據(jù)考證,乾陵陵園是仿唐長安城的模式而建的,氣勢雄偉壯觀,有宮城、內(nèi)城、外城之分。墓室位于宮城中心,象征皇權至高無上,內(nèi)城四面各有一門,按照四方星宿分別命名青龍門、白虎門、朱雀門、玄武門。
點擊加載圖片
陵墓所在的這座山叫梁山,它有三峰,陵墓位于海拔最高的北峰。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形似仰臥之美人的雙乳,兩峰中間為司馬道。
點擊加載圖片
在古代,皇帝生前的專用道路叫御道,帝王死后,專為其修的道路稱為神道,也叫司馬道。
點擊加載圖片
從陵區(qū)南停車場至乾陵陵區(qū)大門,要走十二層數(shù)百級臺階。
點擊加載圖片
武則天原籍山西省文水縣,生于今廣元縣。父親是個木材商,后隨李淵起兵反隋,被任命為工部尚書。武則天少時隨父四處奔波,12歲喪父后,在外受到歧視,在家還受兩個異母哥哥的欺辱,正是這些坎坷經(jīng)歷,鍛煉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
點擊加載圖片
從朱雀門外向遠處高聳的陵墓望去,可見墓前一條司馬道相當寬闊,直通北峰。兩側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態(tài)生動的石雕。從南往北有八棱柱形華表、翼馬、朱雀各1對,石馬5對,戴冠持劍的直閣將軍石人10對。4個門外各有石獅四對,北門外有石馬3對。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shù)目、種類和安放位置就是從武則天下葬乾陵開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續(xù)到清代。
點擊加載圖片
武則天14歲被唐太宗選入宮為才人,太宗死后削發(fā)為尼,旋被唐高宗接進宮中,先封為昭儀,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為皇后。她一當上皇后就參與朝政。從公元660年起,實際掌握大權的已是武則天了。
點擊加載圖片
之后,武則天用酒毒死長子李弘,廢次子李賢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終于公元690年,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經(jīng)過36年的奮斗,這位女人終于如愿以償,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兩位天真爛漫的農(nóng)家少女穿著仿古衣服玩樂,模仿女皇帝,全然不知女皇帝的不易!
點擊加載圖片
武則天當政50年中,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這一切都得到歷代史學家們的肯定和贊揚。武則天的確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對自己的功績加以評說,現(xiàn)在我們在南門外看到的述圣記碑和無字碑就是很好的證明。
點擊加載圖片
內(nèi)城東西闕樓南側,東面豎立著一塊上面沒有書寫任何文字的石碑,這就是武則天為自己豎立的“無字碑”。武則天為何立這塊“無字碑”呢?一千三百多年來,人們對此猜測種種,但至今仍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
點擊加載圖片
一種觀點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來夸耀自己,以示其功德高大非文字所能表達。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她的主要功績有:打擊豪門世族,發(fā)展科舉制,廣泛搜羅人才,知人善任,加強邊防,改善與邊境各族關系,穩(wěn)固和發(fā)展了貞觀盛世,并為開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功勛卓著,難以用文字表達。
點擊加載圖片
第二種觀點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她自知罪孽深重,不能為自己書寫碑文。她在執(zhí)政時期任用酷吏,大興告密之風,實行恐怖政策,陷害了眾多無辜之人,人為地造成了社會的動蕩不安,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唐初,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呈現(xiàn)下滑態(tài)勢,而在武則天當政時期,正處在經(jīng)濟發(fā)展最低迷時,這樣的事實便是她死后不愿立碑文的最好的說明。武則天在位期間,唐朝還失去了安西四鎮(zhèn),危害了國家的統(tǒng)一。此外,她曾下令廢除學校,大興佛寺,虛耗國庫。在生活上,武則天也極其荒淫腐朽。這些都是悖逆時代的潮流,是“歷史的一次逆轉”的表現(xiàn)。因此,她無顏為自己立傳,只能用“無字碑”來敷衍搪塞。
點擊加載圖片
立無字碑的第三種說法,那就是武則天之所以立無字碑完全是因為佛教。武則天在晚年的時候是非常信佛的,而且她還修建了不少寺廟。佛教當中講究的是四大皆空,人世間的對與錯、功與過都可化為烏有,所以武則天才會留下無字碑,因為她覺得人世間的一切都將化為烏有,寫太多的文字也沒有什么意思。
點擊加載圖片
西側的述圣記碑,全碑共7節(jié),故又稱七節(jié)碑。據(jù)說,由7節(jié)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稱。七節(jié)碑高7.5米,重89.6噸。碑座上刻有各種碑紋。碑文8000余字,由武則天親自撰文,唐中宗書寫,表面上頌揚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實際上抬高了武則天自己。碑刻成后,還在字畫上填以金屑。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內(nèi)城東西闕樓北側有61尊石人像,是武則天為了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而敕令刻制的。61尊賓像是唐代波瀾壯闊的中外交流史的標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關系的乾陵石刻藝術的一大特色。
點擊加載圖片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我國各民族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最興盛的時期,同世界各地3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著往來。高宗駕崩后,舉國哀悼,61個國家和地區(qū)派出特使或首領親自參加安葬儀式。
點擊加載圖片
葬禮之后,武則天令工匠用寫真的手法,雕刻了參加葬禮的那些使節(jié)或首領,立于朱雀門兩側,東29尊,西32尊,按隊列形式整齊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登皮靴,雙手前拱,表示祈禱。從那時起至今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解放以來,挖掘乾陵的建議多次被提了出來,但由于種種原因,國家都沒有同意挖掘。20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赴陜西考察時就說過:“目前我國還沒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損失的科學保護方法,祖宗留下的遺產(chǎn)還是讓土地神多替我們保護幾年吧!”
點擊加載圖片
乾陵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陵墓,有:兩帝一陵一世界,三山一景一美人的美稱。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沿路向北可直登梁山,遠眺關中平原和乾縣縣城。因時間關系我們沒有登山。
點擊加載圖片
比較可信的武則天畫像是這樣的。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