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已經(jīng)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個火槍手”,其中我國高血壓患者數(shù)量明顯高于其他“兩高”。雖然目前西藥能夠很好地控制住臨床指標,但還是有很多人被高血壓帶來的各種不適癥狀所困擾,這時就到了中醫(yī)治療的“優(yōu)勢主場”。所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國醫(yī)大師周仲瑛辨治高血壓的經(jīng)驗總結。
高血壓病的診斷依據(jù)為測量血壓超過正常標準,臨床表現(xiàn)癥狀輕重懸殊,一般較常見的是頭暈、頭痛、目花、耳鳴、心慌、失眠、煩躁、肢麻、脈弦等。
中醫(yī)學雖無高血壓病的名稱,但實際對本病早有認識,根據(jù)其臨床癥狀,主要隸屬于肝經(jīng)病證項下,與眩暈、頭痛、厥證、肝陽、肝火、肝風等關系甚為密切,并與心悸、中風有一定聯(lián)系,是探討其病理機制及辨證論治規(guī)律的依據(jù)。
1.辨清病理性質
掌握陽亢與陰虛,標實與本虛的主次。予以潛陽、滋陰;陰虛及陽者又當溫養(yǎng)。
2.區(qū)別病理因素
標實為主者,分清風、火、痰的主次、兼夾,予以息風、清火、化痰。
3.審察臟腑病機
本虛為主者,鑒別肝、腎、心的重點,予以柔肝、滋腎、養(yǎng)心。
1.風陽上亢證
頭暈目眩,頭脹頭痛,或顳頂掣痛,面赤升火,頭筋躍起,腦響耳鳴,煩躁,肢麻,口干口苦,苔薄黃,舌質紅,脈弦數(shù)。
治療:息風潛陽方。
處方:鉤藤15g(后下),天麻10g,決明子12g,野菊花10g,羅布麻葉15g,珍珠母30g(先煎),玄參10g,車前草10g。
加減:肢麻不利加臭梧桐、豨薟草;頭暈痛甚加白蒺藜、蟬衣;面紅、目赤、鼻衄、便結加龍膽草、黑山梔或大黃。
2.痰火內盛證
頭暈重痛,咯吐黏痰,胸悶,神煩善驚,形體多肥,身重肢麻,語謇多涎,口干苦或黏,舌苔黃膩,舌尖紅,脈弦滑數(shù)。
治療:清火化痰方。
處方:竹瀝半夏10g,陳膽星6g,炒黃芩10g,夏枯草12g,炙僵蠶10g,海藻10g,牡蠣30g(先煎),澤瀉15g。
加減:心煩夢多加黃連(或蓮心)、茯神;神情異常加礬郁金、天竺黃;胸悶、痰多、便秘加瓜蔞、風化硝。
3.氣血失調證
頭痛頭脹,或痛處如針刺,面色暗紅,時有烘熱,胸部有緊壓感,或胸痛如刺,間有心悸,肢體竄痛或頑麻,婦女月經(jīng)不調,口干,苔薄,舌質偏暗,或有紫氣、瘀斑,脈或細或澀或結代。
治療:調氣和血方。
處方:丹參12g,川芎10g,大(小)薊15g,懷牛膝10g,天仙藤12g,生槐米10g,廣地龍10g,代赭石25g。
加減:頭昏加白蒺藜;頸項強急加葛根;胸悶胸痛加瓜蔞皮、片姜黃;肢麻不利加雞血藤、紅花;胸脅悶脹或竄痛加柴胡、青木香;婦女月經(jīng)不調加茺蔚子。
4.肝腎陰虛證
頭昏暈痛,目澀視糊,耳鳴,遇勞則面赤,肢麻,腰酸腿軟,口干,舌紅少苔,脈細弦或細數(shù)。
治療:滋柔肝腎方。
處方:大生地15g,甘杞子10g,炙女貞子10g,制首烏12g,桑寄生12g,生石決明30g(先煎),菊花10g,白蒺藜10g。
加減:頭暈、面色潮紅加牡蠣、鱉甲;煩熱加知母、黃柏;肢麻加白芍;失眠多夢加棗仁、阿膠。
5.陰虛及陽證
頭昏,目花,視糊,面白少華,間有烘熱,神疲氣短,腰酸腿軟,肢清足冷,夜尿頻數(shù),舌淡紅或淡白、質胖,脈沉細。
治療:溫養(yǎng)肝腎方。
處方:仙靈脾10g,淡蓯蓉10g,當歸10g,大熟地12g,甘杞子10g,杜仲12g,靈磁石20g,黃柏5g。
加減:頭昏目花加潼蒺藜;心悸氣短加生黃芪、五味子;倦怠、大便不實加黨參、懷山藥;怯寒、足腫加制附子、白術。
注:加減藥物一般不超過2味。
臨床應用上列降壓五方,治療Ⅱ期高血壓病,其降壓療效以清火化痰方最優(yōu),調氣和血與滋柔肝腎兩方相等;溫養(yǎng)肝腎方降壓作用雖顯,但病例數(shù)少,有其特異性;息風潛陽方其效較遜。癥狀療效以清火化痰方最優(yōu),調氣和血與息風潛陽兩方相等,滋柔肝腎方稍次,而溫養(yǎng)肝腎方較遜,表明標實證的療效較顯,而本虛證改善稍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