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的婚俗中,鬧洞房及時婚儀的組成部分,也是傳承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
它能夠從側(cè)面反映和體現(xiàn)中國婚俗的喜慶熱鬧和以生育祝愿為中心的特征。
婚姻一直被視為人生的頭等大事,中國人的婚禮歷來都追求熱鬧、喜慶、歡樂的氛圍,這無疑給鬧洞房提供了存在和發(fā)展的空間。
隨著婚姻和婚儀的發(fā)展,鬧洞房這個習俗也得以發(fā)展和傳承。
鬧洞房:文鬧和武鬧
“洞房”是新婚的房間,新媳婦過門頭天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擁擠在新房里,大家七嘴八舌,向新娘提出些五花八門的問題和要求,鬧得小兩口面紅耳赤,啼笑皆非,大家卻哄堂大笑。
鬧洞房分為文鬧和武鬧兩種。
文鬧是指以言辭為主,來進行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鬧法。例如:讓新娘唱歌,念一些拗口的詞句,講笑話等。目的在于使新人陷入尷尬因而引起鬧房者的哄笑。
在文鬧的許多形式中,那些帶有葷色的笑話和游戲是最受歡迎的。
武鬧是指帶有習俗所允許的暴力行為的鬧法,直接對新人動手動腳,動作相當粗野。例如:將新郎新娘捆綁在一起,或者對新郎新娘又推又擠等等行為。
武鬧是鬧洞房習俗中最不受新人所喜歡的,但卻往往是鬧房者最喜愛的形式。
另外,有時還在“洞房”的門口貼上喜聯(lián):“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用來增添新婚的喜慶氣氛。
鬧洞房圖啥?
中國人結(jié)婚重在求喜慶,求熱鬧,而鬧洞房則是這一心理的突出體現(xiàn)。
1、求吉心理。
2、興旺發(fā)家心理。
3、避邪驅(qū)祟心理。
鬧洞房的來源
神話故事類:
相傳,天上的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在一伙迎親隊伍之后,他看出這是鬼祟在伺機作惡,于是就跟蹤到新郎家,只見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進洞房。
當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進入洞房時,紫微星守著門不讓進,說里面藏著鬼祟。眾人請他指點除魔辦法,他建議道:“鬼祟最怕人多,人多勢眾,鬼祟就不敢行兇作惡了。”
于是,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里嬉戲說笑,用笑聲驅(qū)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時分,鬼祟終于逃走了。
歷史故事類:
鬧洞房的習俗起源于戰(zhàn)國晚期,由河北一帶向其他地區(qū)傳播。燕太子丹曾被作為人質(zhì)押在秦國,后來伺機逃回。
為了保衛(wèi)燕國,廣納賓客,搜羅勇士,企圖刺殺秦王。為此,賓客們調(diào)戲他的姬妾美人,他亦無所謂,甚至主動獻媚以結(jié)歡心。
太子丹這種看重賓客輕視女眷的行為,對民眾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導致一國形成愚悍輕薄的風氣。
有客人上門,主人會薦婦伴宿,以為體面。舉婚禮時,聽任調(diào)笑戲弄,男女無別,認為是榮耀風光。
山東一座漢畫像石墓中,就有一幅“鬧洞房圖”的畫像石,表現(xiàn)一男一女在第三者的強制下做親吻狀。這說明鬧洞房習俗在漢代已經(jīng)流行。
不光是漢族,甚至北朝當政的鮮卑族,也有鬧洞房的習俗,并以“弄女婿”為重點,甚至貴為皇帝亦不能免俗。
北齊文宣帝高洋納殷昭儀的新婚之夕,殷昭儀的嫂子元氏也去鬧洞房,竟然用世俗之“弄女婿法,戲文宣”,高洋為此懷恨。
本文來源:學國學網(wǎng)(ID:lexueguoxue)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