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載]筆記整理--<簡單的邏輯學>

第一章 學習邏輯學的準備

1.全神貫注

(1)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

(2)用心關注身邊的事物。關注細節(jié)。

2.確認事實

(1)事實的客觀存在有兩種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礎的存在形式。

(2)事實可以被認為是客觀的,也可以被認為是主觀的??陀^事實是指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觀的,它們都存在于公共領域,原則上可以為每個人所獲得(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主觀事實是指由個人親身經(jīng)歷的、或間接通過別人的經(jīng)歷確認的事實(頭痛)。

(3)如何確實事實:最好是可以親身體驗獲得第一手資料;否則就必須嚴格考察所獲得資料的真實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礎上確認事實的真實性。由于人腦中的自我錯覺或理性化思維機制,人們甚至可能無法確認關于他們自身的事實。

3.觀念及其對象

(1)觀念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

(2)正確觀念忠實地反映其對象的客觀秩序;與其相反,錯誤觀念則是對客觀世界的歪曲表達。

4.留意觀念的本源

(1)觀念的本源是客觀事物。要真正的理解觀念必須深刻地理解產(chǎn)生該觀念的客觀事物

(2)要確認事實,我們必須繞過觀念直觀外部世界。如果我們成功地為觀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對應物,那我們就確認了一個事實。(“貓”和“牛頭馬面”)

5.觀念聯(lián)系事實

(1)人類認知主要由三部分形成:客觀存在的事物;事物在大腦中的反映;我們?yōu)槠鋭?chuàng)造的語言,借之我們才能與他人交流。

(2)簡單觀念——它所對應的客觀事物只有一個。(貓)

(3)復雜觀念——它在客觀世界中通常有很多個來源。(民主)

(4)錯誤觀念是對客觀事物做出偏離其本源的錯誤反映,是我們對客觀世界做出一廂情愿的假設的結果,它可以反映出產(chǎn)生錯誤觀念的人的精神狀態(tài)。沒有任何觀念可以完全脫離客觀世界,即使是最荒謬的想法。

6.將觀念付諸語言

(1)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產(chǎn)生觀念,最后出現(xiàn)語言。

(2)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清楚表達我們的觀念,僅僅是因為沒有完全了解自己要表達什么。所以,回頭重新審視觀念的外在來源,理清思路,合適地表達將隨之而來。

(3)語言要忠實地表達出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從而使我們的溝通有堅實的事實基礎。

7.有效溝通

(1)在邏輯學中,陳述有其特定的含義,它是語言上的特定表達方式,只針對可以做出真假判斷的命題。

(2)詞語被稱為語言的基石,而邏輯的基石是命題。

 以下是一些能帶來有效溝通的基本原則:

(3)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你的聽眾會領悟你沒有直接表達的意思

(4)說完整的句子

(5)不要將主觀看法當做客觀事實

(6)避免使用雙重否定

(7)根據(jù)對象選擇合適的語言

8.避免使用模糊和多義的語言

9.避免閃避式語言

(1)盡量直抒胸臆,降低聽眾對你所要表達的意思產(chǎn)生誤解的可能性。

(2)閃避式語言不能直接地表達出演講者或是作者腦中的真實想法。它帶來的危害是雙重的。首先,很明顯的,她可以欺騙觀眾;其次,無形中,它將對其使用者產(chǎn)生有害的影響,扭曲他們對現(xiàn)實世界的感受。如果持續(xù)使用扭曲現(xiàn)實的語言,我們會逐漸相信自己編造出來的虛假世界。這就是語言的力量。

10.真相

(1)真相有兩種基本形態(tài),一為本體真相,一為邏輯真相。其中,本體真相更為基礎。所謂本體真相,指的是關乎存在的真相。而邏輯真相僅僅是關乎命題的真理性。

(2)邏輯真相,反映的是命題內(nèi)容與客觀事實之間的關系。所以,對真相的本質的理解就順理成章地稱之為符合論。另一理論融貫說,則從屬于符合論。融貫說是指,如果一個命題與某個已經(jīng)得到證明的理論或思想學說意志,那它就是真的。 

 

第二章 邏輯學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1)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2)排中律——對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與“非”,不存在中間狀態(tài)。我們所說的“變化中”,不是從無到有的通道,而只是目前已存在事物的內(nèi)部變化。

(3)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宇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釋,沒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理由。

(4)矛盾律——在同一時刻,某個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

PS:基本原理是不證自明的,也是不能被證明的。

2.灰色地帶及人為灰色地帶

(1)灰色地點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事物有時候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你常常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處的境地不屬于絕對意義上的黑或者白,它們沒有明確的對立面。這僅僅說明你沒有看清楚它們。不要將你主觀上的某個灰色觀念無限放大到整個世界,并且認為這就是世界的本來面貌。

(2)不確定的情況之所以可能出現(xiàn),正是因為噩夢曾經(jīng)有過確定性的經(jīng)驗。這里所體驗的基本原理是:負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況下才可以被確認為負面。

3.萬物終有其根源

    在探索事物根源的過程中,我們一般從其結果開始。每一個原因與其結果之間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處。這就是說,所謂原因,它必能導致我們所觀察到的結果,并將在結果上留下其特定的印記;每一個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將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4.對原因的探索不要半途而廢,要真正解決問題必須找到問題的根源。

5.區(qū)分原因——“四因論”

(1)動力因——就是它的活動可以決定某個事物存在與否或者改變其存在狀態(tài)。

(2)目的因——對于行動來說,就是行動的目的;對于客觀事物來說,就是它的功用。

(3)質料因——是組成事物的材料。

(4)形式因——決定一個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質。

  在動力因中,我們要區(qū)別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

(1)工具是主要原因要得到某種結果所使用的媒介。

(2)雖然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都是必要的,但主要原因仍然在兩者中占主導地位。

(3)一個合格的主要原因,即使配上一個劣質的工具,也可以有所成效;但是一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即使配上一個最好的工具,卻也永遠都達不到目的。

6.定義術語,即定義術語所代表的客觀事物。

(1)邏輯上定義術語的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將要定義的術語放入最相近的類別當中;第二步,確定其與同類中奇特事物不同的特性。

(2)邏輯定義的獨特價值在于它揭示了所定義事物的本質。然而,當我們對一個事物沒有足夠深入的了解,不能抓住其本質時,這樣的定義我們往往難以做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通過描述來寬泛地說明事物。好的描述是將一個事物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盡可能完整詳細地描述出來,其作用在于它可能會揭示出一些關于事物本質的線索。

7.直言命題

(1)一場論證相當于組成它的那些命題,而那些命題又相當于組成它的那些術語。最有效的論證,其結論都是直言命題,清楚明確地告訴我們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2)一個命題可能形式上是直言命題,但實際上它所表達的內(nèi)容可能不對,可能只是描述了一個主觀事實,而不反映任何客觀情況。

8.普遍命題

(1)一個普遍命題成立要滿足以下條件:它所描述的事物是真實的,適用于整個類別。

(2)普通命題有兩種形式:全稱命題和特稱命題。

 

第三章 論證:邏輯學的語言

1.建立一個論證

(1)每個論證都由兩個基本要素組成——兩個不同類型的命題,一個前提和一個結論。

(2)最有效的論證總是試著得出一個最簡單明了的結論。

(3)前提是論證的基礎,正確論證有賴于正確的前提。所以一個正確論證的第一步,就是要確認前提的正確性。不過,僅僅保證前提的正確對一個有效的論證來說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保證這個前提可以得出最終正確的結論。

2.從全稱到特稱

3.從特稱到全稱(避免以偏概全)

4.斷言。從語法上看,每個命題都包括一個主項和一個謂項。斷言是將謂項附著于主項的觀念聯(lián)絡過程。

5.否定命題

6.比較

(1)只要是兩個事物,他們就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也不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2)要對比任何兩個事物,要謹記不能僅僅因為我們在比較時注意到了很多相似之處,就魯莽地得出諸如“這兩個事物很相似”的結論問題的關鍵并不是相似特征的多少,起決定作用的是這些相似特征的重要性。如果一個性質揭示了事物的本質,那么它就是重要的。如果一個重要特性被遺漏,那么即使有大量相似的其他特性,也不能做出可靠的比較結論。

7.比較和論證(類比論證)

 類比論證的基本結構如下:在比較的兩個事物中,對于其中一個A,我有比B更深入的了解。我所做推理的目的是,在已知A、B有足夠多毋容置疑的相同特性的基礎上,使我相信它們的一些非顯性的特性也是相同的。關鍵在于,如果我可以肯定,在所有涉及的特性都是重要特性而且沒有其他重要特性被遺漏,那么我的論證就是合理的,但不一定是正確的。

8.正確論證

(1)為了使論證正確有力,我們必須關注其事實(內(nèi)容)和形式(結構)。一個論證如果想成立,在前提正確的基礎上,它的結構必須能有效支持它的結論。

(2)聯(lián)言論證(“和”命題)和選言論證(“或”命題)

9.條件論證

   條件論證的可靠與否取決于你對論證中前提與結論的了解程度以及它們的聯(lián)系方式。如果論證的因果關系十分脆弱,就此下結論就是草率的。注意,條件論證是具有前瞻性的,可靠的預言來自于對過去事實的積累。

10.三段論

   三段論推理的依據(jù)是,首先確定某一部分是屬于整體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組成成員也是屬于整體的。

11.前提的真實性——如果我們從一個錯誤的前提出發(fā),一個有效的論證(結構合理)也只能給我們帶來錯誤的結論。

12.前提的相關性——如果前提本身和結論毫不相關,即使它是正確的,也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13.事實命題和價值命題

    以價值命題為前提的論斷,永遠不能如以事實命題為前提的論斷那樣,有確定的評判標準。評判價值命題穩(wěn)定性的標準,是它與建立起它的客觀事物的關聯(lián)程度。(例如某個領域的專家所說的關于該領域的一些結論)

14.論證結構

(1)一個論證結構中有且只用三項(大項、中項、小項),注意中項在前提中的位置,它是大前提的主項部分,又是小前提的謂項部分,最終得出小項是大項的結論。

(2)肯定命題中謂項的重要性質如下:它們通常都是特稱的,永遠不會是全稱的。

15.結論必須反映前提的量(命題的量指的是它是全稱的還是特稱的)

(1)在三段論的論證中,如果前提中有一個特稱命題,那么它必被反映在結論中。出現(xiàn)在結論中的某項的量,無論是關于主項的還是謂項的,都不能超越前提中同項的量。換句話說,如果結論中某項是全稱的,那么前提中某項必然要是全稱的。

(2)兩個特稱的前提不能得出確定的結論。因為這樣一來,中項在兩個前提中都是特稱,所以它沒有足夠的能力聯(lián)結大項和小項。

16.結論必須反映前提的質(命題的質指的是它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

(1)如果論證中的結論是否定的,那么前提中至少有一個必須是否定的。

(2)兩個否定前提的影響相當于一個不周延的中項,不能得出一個確定的結論。

17.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

(1)演繹論證得出的是必然性的結論,而歸納論證只能得出可能性結論。

(2)在演繹論證中,結論的真實性已經(jīng)包含在大前提中。論證只是把它形諸于外??梢哉f,演繹論證是解析過程,因為它把普遍的事實還原成了它的組成部分。

(3)歸納論證,就是要以整體中的某一部分為樣本來做研究,以此來代表整體。樣本范圍的大小決定了它的代表性。想要代表一個整體,你所取的樣本必須足夠多,多到你可以合理地認為它涵蓋了整體中的所有情況。

18.評定論證

(1)要確定論證的兩個基本因素——前提和結論——都體現(xiàn)出來了嗎?

(2)確定前提是正確的嗎?

(3)檢查前提與所要得出結論的相關性。

(4)確認論證結構合理與否。

 

第四章 非邏輯思維的根源

1.懷疑論——我們要區(qū)分懷疑論的兩種態(tài)度:一是將懷疑永久化,這是我們應該極力避免的;二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將懷疑當作一種適當?shù)摹⒈匾膽B(tài)度。

2.逃避性不可知論

(1)不可知論者既不否認真相的存在,也不認為它可望而不可及。他僅僅是聲稱人們對任何確定的事物的真相都知之甚少。

(2)秉持逃避性不可知論的人,無知對于他來說,更像是借口而非理由。這樣的無知是懶惰和漠視的結果。

3.玩世不恭和盲目樂觀主義

(1)玩世不恭者習慣在證據(jù)不足的情況下,對事物做出悲觀的預計,而盲目樂觀主義者則恰恰相反。

(2)為了辯白,玩世不恭者會假設:要辯論的問題是荒謬的;他的對手是很愚蠢的;辯論本身不能帶來任何好處。玩世不恭帶來的問題,除了本身的不合邏輯之外,還阻礙了我們探究真相的可能性,將悲觀的預測變成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

(3)盲目樂觀主義者除了能給我們一個扭曲的美麗現(xiàn)狀之外,只能給我們帶來未來的無盡失望。因為事實總是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

(4)無論是玩世不恭者還是盲目樂觀主義者,他們對所處的世界都沒有正確的認識。他們眼中的世界不是世界本身,而是一個自己想當然認為的世界。

4.眼界狹窄

(1)一個眼界狹窄的人,他拒絕某些選擇僅僅是因為這些選擇偏離了他的預先設想,所以他認為不值得去探尋。

(2)但有些時候,過于開放地接受一切的態(tài)度在理性思維上可能會錯得更離譜。合理的開放并不意味著在任何事情上都無原則地接受。推卸應該承擔的責任是道德淪喪,而忍受一切則會使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

5.情感和論證

(1)情緒越緊張,清晰思維冷靜行動的難度就越大。

(2)促使人們做出合理論證的是智力因素,是思想和它們彼此的關聯(lián),情感暗示并不能左右它。一個結論并不因為我們覺得美好就可以被接受,我們接受它是因為我們認為它是正確的,必須接受的。

6.推理的原因

(1)推理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探尋真相。

(2)如果一個人的思維起點本身是扭曲的(即不反映物質世界的客觀規(guī)律),那么即使推理做到了和他的思維保持統(tǒng)一,同樣是不合邏輯的。

(3)有時論證會在情感的引導下變成宣泄憤怒的途徑,或者是自我辯白的借口,甚至僅僅是自我膨脹的工具。由此,偶發(fā)事件取代了真相。

(4)為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不惜一切”本身就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承擔的代價。

7.論證不是爭吵——論證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真相,爭吵的目的是擊敗你的對手。

8.真誠的局限性?!嬲\就是認同自己的觀點。實際上,絕對真誠可能難免會帶來錯誤。真誠不能把謬誤變成真相。人要真誠,然而人更要正確。

9.常識。——常識是對日常生活中顯而易見的事物的敏銳洞悉。邏輯,生于常識,但又高于常識。

 

第五章 非邏輯思維的主要形式

   最基本的謬誤形式有兩種,形式謬誤和非形式謬誤。形式謬誤,顧名思義,問題出現(xiàn)在形式上,或是論證結構上。非形式謬誤,則說的是形式謬誤之外的各種邏輯錯誤。錯誤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來戰(zhàn)勝正確推理。

 

1.否定前件

2.肯定后件

   在討論條件論證(形式A-->B),我們知道有兩種有效的形式,肯定前件和否定后件。與此相對應,無效形式也有兩種,就是否定前件和肯定后件。

3.中項不周延

   在討論三段論中,我們知道中項(出現(xiàn)在前提中但不出現(xiàn)在結論中)必須至少有一次是全稱的(周延的)。否則推理就是錯誤的。

4.偷換概念

   在討論三段論時,我們知道要使論證有效,它必須有且只有三項。當其中一個項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理解方式,那么這個論證實際上包含了四個項,因此是無效的。如果你要公正地就某一點進行辯論,首先請給你所要辯論的觀點一個明確的定義,并且在整個辯論中始終如一地堅持它。

5.竊取論題

   這種謬誤的重要特征是:把有待證明的觀點當做不證自明的前提條件。竊取論題謬誤的另一種說法是循環(huán)論證,有時也稱惡性循環(huán)。這一謬誤的要點如下:首先,命題A被作為另一個命題B的前提條件;然后,過程被反過來,最初的前提A現(xiàn)在變?yōu)榻Y論,而最初的結論B則變成前提。

6.虛假假設

   為了推理過程的進行,我們必須假設一些事情是真的。如果推理過程成功,往往可以證明我們實現(xiàn)假設為真的事物確實為真。評判假設的一個基本標準是:命題不能違反矛盾律。如果一個論證以一個錯誤的假設開始,那么它必將以一個錯誤的結論結束。經(jīng)驗之談:盡可能地少用假設。

7.稻草人謬誤

   論證中,我們要對事不對人,要緊扣論證中給定的觀點。在與他人辯論的過程中,如果你為了削弱對方的論點而故意扭曲其論證過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謬誤。在這個比喻中,“稻草人”意味著容易對付的事物。

8.誤用傳統(tǒng)

  “以前事情都是這樣處理”的事實并不能成為強制后來者遵循老方法的充分理由。到底采取什么方法完全取決于目前的實際情況。

9.以暴易暴

   先例不能為未來的行為提供有效的支持。已經(jīng)完成的行為只有歷史意義。在決定先例是否有借鑒意義時,我們的關注點應該是事物本身的性質。事實上,兩個錯誤帶來的仍舊是錯誤的命題而已。

10.民主謬誤

   如果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命題X是正確的,那么我們可以就此得出結論說X是正確的。

11.對人不對事

   所謂的對人不對事,就是在與他人辯論時,通過向公眾傳達關于對手的與論證無關的信息,例如生活中的負面信息,以此來達到擊敗對手的目的。

12.壓制理性

13.濫用專家意見

    一個專家只有在其已經(jīng)建立威信的領域內(nèi)做出的主張,才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這個世界上太多自以為是的專家。檢驗的標準不是他們在說什么,而是他們是如何通過論證來得到它的。

14.質的量化

   數(shù)字的經(jīng)驗不等同于數(shù)字背后所代表的質量的經(jīng)驗。我們在縱容一種關于精度的假象,似乎只要質量被量化了,我們就能更好地了解它。然而,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地來衡量。

15.以出身論英雄

   知道一個來源一般是壞的,于是認定出于這個來源的所有都一定是壞的。這并不必然成立。

16.止于分析

   分析的目的,并不簡單地知道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而是要弄清楚這些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最終組成一個整體的。

17.簡化主義

   這種謬誤發(fā)生于當我們選擇性地只對整體的一部分加以關注時。例如,當我們只把精神放在一個人的缺點上時,并因此認為我們已經(jīng)完全了解了這個人的本質時,這個謬誤正在發(fā)生作用。

18.分類錯誤

   如果人類天生是分析動物,那么人類同時也天生是分類動物。

19.混淆試聽

   故意提出一些無關的情感信息來分散對方的注意力。這種謬誤有兩個特點:(1)它直接訴諸于情感,而不是推理;(2)它所提供的信息與所要進行的論證毫不相關。

20.以笑飾非

   當不能對某個論證做出合理反應時,我們會用這種策略,假裝這個問題不值得嚴肅對待,僅僅是個可以一笑而過的問題。使人們嘲笑某個論證是反對它的強有力的途徑,但是這種方式對論證本身的價值沒有任何影響。如果辯論者不能使聽眾吵醒論證本身,他可能會試圖將他的對手作為笑料,將聽眾的注意力轉移到一些無關主題的事情上。

21.以淚掩過

   這種謬誤通過精心設計的情感爆炸來模糊論題。其表現(xiàn)為:故意忽略或者低估手頭上的問題,只是把焦點放在論證的外圍問題,或者是無關的問題上,通過這樣來直接影響聽眾的情感,試圖贏得他們的同情。

22.無力反駁不算證明

   沒有強有力的證據(jù)能夠加以反對的論證,并不能因此而證明其為真。不能僅僅因為你不能證明我是錯的,就說我的觀點是對的。

23.兩難陷阱

   當問題實際上有很多選項時,我試圖說服你只有兩種。這里的進退兩難是假象,它試圖對聽眾造成情況緊急的假象,強迫他們在假象制造者所給的選項中做出選擇。

24.以先后論因果

25.情感誤導

   當我們選擇性地與我們的信仰相抵觸的重要信息時,我們就犯了情感誤導謬誤。導致的結果就是所討論問題的嚴重扭曲。

26.功利誤導

   當我們僅僅注重于一個方法對想要得到結果的作用而不考慮其他方面時,或者我們利欲熏心,未達目的不擇手段時,就犯了功利誤導謬誤。

27.簡化推理

   通過對復雜的現(xiàn)實的簡單扭曲來達到簡化的目的同樣是不合邏輯的反應。過分簡化的結果往往是扭曲現(xiàn)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書單推薦《簡單的邏輯學》附讀書筆記
《簡單的邏輯學》筆記
通俗地講一下邏輯學
網(wǎng)絡上只講情緒,不講邏輯——多數(shù)人都經(jīng)不起推敲
《簡單的邏輯學》| 學會清晰高效地思考
看一點邏輯學,試圖理解一點真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